OSI各层传输的数据单位
- 一、物理层
- 1、概述
- 2、功能
- 二、数据链路层
- 1、概述
- 2、功能
- 三、网络层
- 1、概述
- 2、功能
一、物理层
1、概述
物理层是OSI模型的最底层,负责在物理媒介上传输比特流,即二进制的0和1。它定义了物理设备的接口类型、传输速率、电缆标准等参数,确保比特流在传输介质上能够准确无误地传输。物理层并不关心数据的具体内容,仅关注比特流的传输。
2、功能
①确定与传输媒体的接口的一些特性,包括机械特性、电气特性、功能特性、过程特性。
②物理层的传输单位为比特,即将数据转换为可以在传输介质上传输的信号。
③物理层负责传输介质和通信手段的差异,使数据链路层感觉这些差异。
二、数据链路层
1、概述
数据链路层位于物理层之上,负责在物理层的基础上组织数据传输,将比特流组织成有意义的帧。它负责帧的生成与接收,以及在帧的头部和尾部添加控制信息,以便在物理层进行传输。数据链路层还负责处理可能出现的错误并进行纠正,同时处理网络拓扑结构和流量控制等问题。
2、功能
①对比特流进行处理,将8位组形成一个字节,并按顺序发送数据。
②存在形式为帧,并为每个帧添加起始和停止标志,用于差错检测。
③表现为MAC地址,即网卡的物理地址,用于在局域网中唯一标识一个设备。
三、网络层
1、概述
网络层负责数据包从源地址到目的地址的传输,并为数据包提供逻辑地址(即IP地址)。它选择合适的路由和交换节点,确保数据及时传送。网络层使用路由算法选择最佳路径,处理网络之间的通信,确保数据包能够正确地跨越多个网络段。
2、功能
①主要功能是实现数据从源端到目的端的传输,使用逻辑地址来标识一个点。
②网络层将数据链路层提供的帧封装成数据包,并在数据包的头部封装源和目的端的逻辑地址。
③根据数据包头部的逻辑地址选择最佳的路径,将数据送达目的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