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以为,害怕失败是拖延的主要诱因,但其实“害怕成功”也是拖延的主要诱因之一。要说这个原因,我们不得不提起Bible中的一个人“约拿”,让我们先来看看他的故事带给我们什么启示。
约拿情结简介
约拿是Bible中的一名先知,他被差派到一座叫尼尼微城的地方呼吁人们悔改,不要再做坏事。但他认为这些人太坏,不应该有被救赎的机会,所以他并不想要去执行这个任务(虽然他心理明白这个任务是对的,是重要的,但是他不愿意“成长”,也不愿意去接受这个能让他“格局变大”的任务)。于是他开始逃避,在逃跑的路上,遇上了巨大的海浪,他不慎被一条大鱼吞了进去。在大鱼的腹中,约拿开始反思自己的行为,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并愿意改过(如果还有机会的话)。此时,大鱼竟然把他从口中吐了出来,于是约拿有机会继续执行他之前逃避的事情。整个故事展示了约拿对于“成功”的恐惧和内心的挣扎(明知道应该做的和当下被“妄心”束缚的自己之间的挣扎)。他最初试图逃避自己的使命,因为他担心自己的使命会导致他所不希望看到的结果。然而,通过经历过困境和反思后,约拿最终意识到逃避不是解决问题的方法,只有勇敢面对,才能获得真正的“成长”!
“约拿情结”是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的一个心理学名词。它描述的是对成长的恐惧,即人们不仅害怕失败,也害怕成功。这种情结表现为在成功面前的畏惧心理,是一种“对自身伟大之处的恐惧”。虽然人们都是渴望成功的,但当面临成功时却总伴随着心理迷茫;既害怕自己可能的最低状态,又害怕自己可能的最高状态;既害怕自己的失败,也害怕自己的成功。当自己感到失败时,会产生一种复杂的情绪,包括被尊重,被认可。同时,也会害怕如果自己成功了,会带来更多的责任,要付出更多,挑战也更大,他们害怕自己担负不起“成功”带来的相关责任。这种情结阻碍了人们对高级需求和崇高目标的追求。它使人们逃避自己的潜力,逃避成为更好的自己。“约拿情结”的典型特征主要有:
-
恐惧与不安:对于面对挑战和责任,内心感到恐惧和不安。
-
逃避和拖延:面对压力和挑战时,倾向于逃避和拖延行动,选择停滞不前而不是积极应对。
-
自我怀疑和不信任:怀疑自己的能力和价值,不相信自己能够成功应对未来的挑战和责任。
-
潜意识的内心冲突:约拿情结表现为潜意识层面的内心冲突,即人们不自觉地对成长和成功即期待又抵触,是内在两种声音的碰撞。
当你有下列情况时,可以尝试自我觉察下是否属于“约拿情结”的范畴
-
逃避挑战性任务:面对那些能够显著提升技能水平或带来职业成功的大项目和高难度任务时,我们可能会不自觉地选择先处理一些较为简单或不那么重要的工作,以此作为逃避真正挑战的借口。
-
自我怀疑与恐惧成功:即便在技术能力上已经具备某些启动条件,内心的自我怀疑会让我们害怕承担成功后的责任、害怕失去现状的舒适,或是担心无法持续保持稳定的状态,这些恐惧导致我们无意识地通过拖延来避免面对未来可能的成功。
-
创造力阻滞:约拿情结还可能导致创意和创新思维的阻塞,因为潜意识中害怕自己的创意不被认可或是害怕因此获得过多关注,从而影响了工作的推进,表现为在需要创新的工作环节上进度缓慢。
-
频繁切换任务:为了回避即将面对的成功或潜在的失败,我们会不断地在多个任务间切换,看上去很忙,但实则每个项目都没有什么实质性地进展,我们用频繁切换任务来掩饰对核心任务的逃避。
-
过度乐观估计他人的能力或依赖他人:我们可能倾向于乐观估计他人的能力和执行力,相信其他团队成员会完成任务,又或者是等待其他人先行动,迟迟没有开始自己的任务,进而导致整个项目进度受阻。
面对约拿情结产生的拖延,我们要谨防背后的“自卑”感(或者叫自我效能感较低,不够自信)对自身拖延的影响。想要解决这种情况下的拖延,需要我们更加诚实地面对“内在的声音”,当有两种声音在打架时,要把思考的范围放到更大的领域,而不是“当前的成功会带来的责任和挑战”上。此时可以借用两种方法“SWOT分析法”和“意象疗法”来抗衡内在两种声音的冲突。
借用“SWOT分析法”来应对拖延
SWOT分析法一般用于企业基于内、外部环境的分析,被用来辅助企业决策,它通过对组织内、外部关键因素的系统性审查,帮助决策者识别和理解影响目标实现的各种因素,以便制定更加合理的策略和行动计划。具体来说SWOT分析包括:内部因素:包括优势(Strengths)和劣势(Weaknesses),如资源、能力、技术、品牌、流程效率等;外部因素:包括机会(Opportunities)和威胁(Threats),如市场趋势、竞争对手动态、政策法规变化、经济环境、技术优劣势等。SWOT分析强调的是全面性和系统性,确保在决策过程中考虑到所有的关键变量,具体有以下步骤:
-
信息收集与准备:首先,企业要收集有关组织运营、市场状况、行业动态、竞争对手情况等相关的信息和数据。
-
优势(S)分析:列出组织内部的所有优势,如专有的技术、品牌影响力、市场份额、财务状况、产品优势等。
-
劣势(W)分析:识别并记录组织的劣势,比如缺乏核心技术、资金不足、管理效率低下、品牌形象不佳等。
-
机会(O)分析:探索外部环境中存在的有利于组织发展的机会,例如市场份额、用户增长、新技术应用、政策支持等。
-
威胁(T)分析:评估可能阻碍组织发展的外部威胁,如竞品的优势、市场需求减少、政策法规限制、经济衰退等。
-
匹配与策略制定:将上述分析的结果以SWOT矩阵矩阵形式展现,通常是一个四象限图,每个象限分别放置S、W、O、T,将内部优势与外部机会相匹配,考虑如何利用优势抓住机会,同时将劣势与威胁相匹配,制定策略以减轻劣势并应对威胁,即SWOT分析是基于威胁和机会制定应对劣势和利用优势的策略。
-
行动计划制定:根据SWOT分析的结果,制定具体的行动计划,明确实施步骤、责任人、时间表和预期目标。
通过上述一系列步骤,SWOT分析法帮助组织清晰地认识到自身所处的位置,从而制定出更加科学合理,具有前瞻性的战略决策。以上的步骤,如果应用到“约拿情结拖延”上来,我们可以这样来看:
-
信息收集与准备:首先,收集做某件被拖延之事的所有信息,包含被拖延的事情所涉及的资源,自己消耗的时间,自己可能获得的或失去的东西,以及如果不成功,会给自己带来什么坏处等等。
-
优势(S)分析:列出自己要做这件事的话,有什么优势(对于有约拿情结的人来说,这一点很重要,客观分析自己的优势,增强自信心,能更好的应对拖延),比如自己已经研究这个新技术很长时间了,在公司里应该算是对这个新技术最懂的人了。
-
劣势(W)分析:识别并记录如果做这件事的话,有什么劣势,可能是自己对这个新技术的掌握还不像自己对其他技术那么熟练,或者是想要做这件事,现在还缺少一些数据,软硬件的资源等等。有约拿情结的人,通常会放大这一部分的威力,所以在此处也要注意客观评价自身的劣势。
-
机会(O)分析:探索外部环境中存在的有利于自己做这件事的机会,比如通过这个新项目,自己有机会将新技术应用在新项目中,是一次很好的实战机会,可以积攒自己对于新技术的实战经验。
-
威胁(T)分析:评估可能阻碍自己做这件事的“威胁”有哪些,比如如果接手了这个新项目,可能一段时间内要频繁加班,也可能因为对新项目不熟或新技术没有把握而失败了,从而造成团队其他成员的心血白费,自己会面临团队其他成员的抱怨等等。
-
匹配与策略制定:将上述分析的结果以SWOT矩阵形式展现,将内部优势与外部机会相匹配,考虑如何利用自身的优势抓住这次机会,如何制定相应的措施来避免劣势和威胁。比如公司没有其他人懂这块的新技术,那自己可以毛遂自荐接手这个项目,从而获得新技术的实战机会; 也可能是自己想做好这个项目,还需要一些数据资源,那其他部门可能会有这些资源,有了这些资源,那失败的几率也有降低了,同时让大家保持稳定的沟通频率,也可以降低新项目失败的概率,让团队成员一起参与进来,降低团队其他成员因为不了情况而抱怨的可能性。
-
行动计划制定:根据SWOT分析的结果,制定具体的行动计划,明确计划的实施时间,步骤,预期的目标等。落地过程中,还需要根据实际的进展,调整计划,有了这样一份对优劣势分析并制定对应策略的计划后,自己就能更加清晰自己的“强”与“弱”,加上已经有了对应的策略,更能够从容应对“拖延”,行动起来了!
借用“意象疗法”来应对拖延
意象疗法的核心在于通过想象一些场景下自己的表现,来让自己能更好的面对内在的冲突。在约拿情结的拖延场景下,如果我们能通过想象“成功后自己担当起相应责任,想象自己能够很好处理成功后引发的各种事物,那我们就能更好地鼓励自己去从事我们原本害怕或极力避免的行为,以此来打破拖延。
该个方法主要基于情绪解离:通过故意采取“想象”成功后自己的表现等场景,可以让我们从原本引起强烈拖延情绪反应的情境中抽离出来,进入一种观察(未来)的视角,有助于情绪的调节和控制。要知道,很多时候的是我们“想象出来”的情景造成了我们的拖延,约拿情结场景下是想象了“自己无法担负成功带来的责任的场景”,那我们就用魔法来打败魔法,用“想象”打败“想象”,就故意想象一个“自己可以担负起成功后带来的责任”场景,用这种方式能让我们切断原先“无法担负责任”的思维链条,进入到“能够担负责任”的思维链条中。比如,我们可以这样做:
1. 放松与设定目标
- 深度放松:找一个安静舒适的环境,进行深呼吸练习,帮助身体和心灵完全放松。
- 设定目标:为自己明确一个希望通过想象解决的具体拖延场景,设定一个具体、可达成的小目标。
2. 设想成功场景
- 构建成功画面:在心中描绘一个清晰、生动的画面,想象自己已经成功完成了之前拖延的任务或项目。注意细节,如工作环境、个人表情、周围人的反应等。
- 角色扮演:在想象中,让自己扮演成功后的自己,感受那份成就感,以及成功后如何自信、有效地处理随之而来的新责任和挑战。
- 情绪体验:深入体会在这个成功场景中的正面情绪,如自豪、满足和喜悦,让这些积极情绪替代原有的恐惧和不安。
3. 应对挑战的想象
- 模拟应对:继续在想象中面对并解决成功后可能出现的具体挑战,如更多的工作职责、更高的公众期望等,想象自己冷静、高效地处理这些问题。
- 资源调动:想象自己调动所有可用资源,包括个人能力、团队支持、先前的经验等,来克服每一个挑战。
5. 情绪解离
- 抽离观察:从当前的想象场景中稍微抽离出来,像一个旁观者一样审视这个成功的自己,观察自己的表现和感受,增强客观评价的能力。
- 强化成功的可行感:与我们潜意识里的“内在的小孩”进行对话,强化这些成功和应对挑战的场景是可能且可行的,反驳之前因约拿情结产生的不合理担忧。
6. 重复与巩固
- 日常练习:每天安排时间重复上述想象练习,尤其是面对拖延冲动时,用这种方法快速调整心态。
- 现实映射:尝试将想象中的成功态度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应用到实际工作中,逐步建立自信和责任感。
7. 反馈与调整
- 记录感受:记录每次练习后的感受和任何实际行为的改变,注意哪些想象的场景特别有效,哪些需要调整。
- 持续优化:根据实际的效果,调整想象的细节和重点,不断优化,让自己逐步走出约拿情结的拖延。
注意,虽然我们在约拿情结拖延的场景下,我们想象了很多“成功后的美好场景”,但这只是为了帮助我们尽快走出约拿情结的拖延。实际生活中,事情的成败取决于很多因素,还要注意,不要对成功“过度执着”,当然也不要对“所谓的失败”过度担忧,做事但求“尽到人事”就足够了,剩下的交给“因缘际会”来处理。不因事情结果不好而全都归责到自己身上,也不因事情很好而全都揽荣耀到自己身上,是的,说起来容易,只有多加练习,才能熟能生巧!
应对“约拿情结拖延”其他4个小技巧
1. 设立合适的目标
设定目标时我们可以参考SMART原则(制定OKR时常用的一个方法),SMART原则的具体定义如下:
- 具体性(Specific):设定清晰、具体的目标,避免模糊不清的计划。比如,“完成报告的第三章”而非“写作”这样泛泛的词汇。
- 可衡量性(Measurable):确保目标可以量化,这样你才能确切知道何时才能达成。例如,“写满1000字”而不是“写很多”。
- 可实现性(Achievable):目标应当具有挑战性,同时也是可达成的,这一点要求我们能先承认并接受个人的局限性,避免设立不切实际的标准。
- 相关性(Relevant):确保目标与你的长远规划和个人定位是相契合的,这样更有内在的动力去实现它。
- 时限性(Time-bound):为每个目标设定具体的截止日期,有了具体的时间点才能反推自己何时必须开始。
2. 懂得借力,寻求支持和帮助
我们前面讲到,约拿情结的拖延,是由于害怕成功,也是由于对自己不自信造成的。对于自我的认知,不要只靠自己的看法,还需要懂得借力,从家人和朋友身上寻求帮助,让他们从他们的视角来告诉你它们对你的看法。朋友、家人会根据他们过往与你相处的经验,来启发可能被你忽略的“优势”,倾听他人的建议和反馈,给你更多的自我认知的帮助。
3. 把拖延的“理由”变成“奖励”
在自己拖延时总会对自己说些理由,将这些“拖延理由”转变为完成任务后的“奖励”。例如,比如这个做起来比较复杂,马上要吃饭了,吃完饭后再做吧,我先打半个小时的游戏。这时,就可以告诉自己先做1个小时的任务,然后吃饭加打1个小时的游戏。简单来说,告诉自己不是不让自己做,只是先做好某些事情后再去做(甚至多一点奖励),这样的正面激励机制能帮我们更快的行动起来。(注意,很多方法在不同的场景下,产生的效果可能是相反的,所以方法不能固守某一个条条框框里或乱用在不同的场景下,要因地制宜地找到适合这个场景的方法,而且不能过度使用,以免过犹而无不及)。
4. 分解任务,一点点适应成功
约拿情结所害怕的成功,可能也只是自己无法适应成功的感觉,所以将自己要做的事情分解,然后一步步实现这些任务,让自己对“成功”有个适应的过程,这样不仅降低了做这件事情的门槛,也会让心理上更能适应“成功”后带来的各种感觉。
总的来说,约拿情结是一个正常心理状态,对于约拿情结造成拖延,只要我们能意识到自身的优势,提升自信心(自我效能感),采取积极的应对策略,就能很好地应对成功后带来挑战和责任。同时,还要记得改变需要时间和耐心,对自己保持宽容,庆祝每一点进步,即使过程中偶尔会有所退步,也是成长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