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本篇文章的创作灵感来源于近期热门话题——让文物“动起来”,各大博物馆成为新进潮流打卡地。结合之前创作的AI文旅宣传片良好的流量和反馈,外加最近比较感兴趣的AR互动探索,想尝试看看自己能不能把这些零碎的内容整合起来,于是就有了这篇探索性的文章。
这是一篇灵感驱动的初步尝试。因时间有限,制作的案例实现效果还比较粗糙,旨在抛砖引玉,为AI技术在更多领域的应用提供有益参考。
一、创作内容:
在实际创作中,以博物馆场景为例,希望能将AI和AR全面贯穿于游客的整个游览之中,从准备游览之前的前置体验到进门开始的标志性建筑合照及迎宾,再到游览过程中的文物展览和讲解,到最后的文创品和数字化珍藏与分享。在每个环节中都为游客提供更好的沉浸式游览体验。
所以我也简单的按照参观博物馆的顺序,围绕游客的沉浸式体验,将文章的创作划分为三个阶段:「游览前的初识与欢迎」「游览中的探索与参与」「游览后的留念与传播」,每个环节通过AI与AR提升游客的互动深度和体验感。
👇先预览下效果
002
-
初识与欢迎:开启前置体验
在游客到访博物馆之前,通过线上平台(如官方网站、社交媒体账号、专属应用程序等),预热展览内容,激发游客的期待感。
-
H5互动故事预热:在博物馆的线上宣传中融入H5体验,游客可通过探索隐藏的历史故事或提前了解博物馆镇馆之宝,为实际参观埋下伏笔,同时融入收集体验的小游戏,可凭分享或截图兑换相应纪念品。
这部分通过h5来实现,其中画面效果通过WHEE生成水墨风格的图。扫码可预览效果。
2、探索与参与:深度互动的核心体验
游客进入博物馆后,通过沉浸式体验和互动设计,打造沉浸感更强、趣味性更高的游览过程。
-
迎宾互动:来到博物馆后,可以通过博物馆IP形象(如虚拟导览员或吉祥物)迎接游客。结合AR技术,游客可以在博物馆入口与虚拟形象合影,获取“数字门票”或纪念照片等,纪念照片也可兑换实体照片,扫描出AR效果。
-
沉浸式文物讲解:通过手机扫描,游客可以看到文物的动态复原效果,例如古建筑的完整模型或文物使用的场景模拟,同时配以AI生成的多语言讲解。
-
互动任务与游戏化体验:基于AR的互动任务,例如通过“扫描”展品解锁隐藏信息、完成知识问答获得虚拟勋章,增强参与感和趣味性。
也可以将创作好的IP形象进行延展设计,比如现在流行的毛绒质感玩偶等。
3、留念与传播:延续体验的数字化创新
在游客游览结束,准备离开博物馆,同样可以通过AI和AR,来延续体验,同时可以为博物馆更好的宣传,同时将博物馆体验从现场延展至游客的日常生活中,提升文化传播的广度和深度。
-
文创品的数字化衍生:文创产品不只是静态商品,还可以结合AR技术,展现动态效果。例如,购买的明信片或手账,通过手机扫描后可看到展品的3D动画或解锁特别故事。
-
数字纪念与分享:游客可以通过在进门迎宾处拍摄的纪念照兑换成实体照片,扫描可以生成属于自己的“数字博物馆之旅”,包括虚拟合影、个性化的游览报告等,方便他们在社交媒体分享,形成二次传播。
-
虚拟博物馆扩展:游客回到家后,仍可通过线上平台探索未参观的展览区域,或者解锁更多数字展品,延续博物馆的教育功能。同时可以出版衍生书本等。
014
二、总结:
因时间有限,最终实现效果还可以优化。写完这篇文章感觉更像之前给甲方做的创意提案。当然,博物馆只是一个切入点,可以是一个景区、一个商场、甚至是一座城市,都可以套用上述形式,这只是我个人能够想到的方向,其实还有很多形式可以结合。比如实景游戏剧本创作,将历史、趣味解谜和实景巧妙融合,或者线上官网甚至是传统纸媒,出版相关的探索解谜互动游戏,让游客在游览期间感受到虚拟和现实结合的沉浸式互动体验。
我也曾有幸在文化创意文旅行业中工作了3年多,如今借助AI技术,希望传统文旅能够焕发新生,以更具创意和趣味的方式,让每一位参与者真正感受到文化“活”起来的魅力,也为文化传播打开更多创新之门。
更多原创AI教程文章:
👉AIGC实践|AI助力微短剧创作全流程
👉AIGC实践|AI助力广告片创作全流程
👉AIGC实践|AI助力文旅短视频创作全流程
👉 AIGC实践|用AI工具打造动态有声绘本
👉 AIGC实践|探索用AI实现粘土风小游戏开发全流程
👉 AIGC实践|用AI制作视频短片创作全流程
👉 AIGC实践|探索用AI实现包装设计全流程
👉AIGC实践|AI助力一张照片生成百变写真集
👉 AIGC系列课程|灵图AI基础讲解及实践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