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sql-生产环境实战经验总结

文章目录

  • 真实生产环境下的Mysql数据库机器配置如何规划
  • 互联网公司的生产环境数据库是如何进行性能压测
      • 1. 准备测试环境
      • 2. 构建测试场景
      • 3. 性能测试
      • 4. 监控与分析
      • 5. 资源压力测试
      • 6. 故障恢复测试
      • 7. 文档记录与复盘
      • 8. 安全与合规
      • 注意事项
  • 如何为生产环境中的数据库部署监控系统
      • 1. 选择监控工具
      • 2. 安装监控组件
      • 3. 配置MySQL导出器
      • 4. 配置Prometheus
      • 5. 配置Grafana
      • 6. 设置警报规则
      • 7. 监控MySQL日志
      • 8. 定期审查和优化
      • 9. 文档化监控策略
      • 10. 培训团队
  • 如何通过多个Buffer Pool来优化数据库的并发性能
      • Oracle的Multiple Buffer Cache
        • 如何配置:
      • PostgreSQL的Shared Buffers
        • 如何配置:
      • MySQL的InnoDB Buffer Pool
        • 如何配置:
      • 总结
  • 如何通过chunk来支持Mysql数据库运行期间的Buffer Pool动态调整
      • Oracle的Multiple Buffer Cache
        • 如何配置:
      • PostgreSQL的Shared Buffers
        • 如何配置:
      • MySQL的InnoDB Buffer Pool
        • 如何配置:
      • 总结
  • 在生产环境中,如何基于机器配置来合理设置Buffer Pool
      • Buffer Pool Chunking
      • 动态调整Buffer Pool
        • 1. 查看当前状态
        • 2. 动态调整
        • 3. 减少Buffer Pool的大小
      • 注意事项
  • MySQL数据库的日志顺序读写以及数据文件随机读写的原理
      • 日志顺序读写
        • 原理
      • 数据文件随机读写
        • 原理
      • 总结
  • Linux操作系统的存储系统软件层原理剖析以及IO调度优化原理
      • 文件系统
      • VFS(Virtual File System)
      • 块设备驱动
      • I/O调度器
      • I/O调度优化原理
      • 结论
  • 数据库服务器使用的RAID存储架构初步介绍
      • RAID 0 (Striping)
      • RAID 1 (Mirroring)
      • RAID 5
      • RAID 6
      • RAID 10 (1+0 或 0+1)
      • RAID 50 / RAID 60
  • 数据库服务器上的RAID存储架构的电池充放电原理
      • 电池备份单元(BBU)
      • 工作原理
      • 电池维护与更换
      • 注意事项
  • RAID锂电池充放电导致的MySQL数据库性能抖动的优化
      • 1. 优化 RAID 控制器设置
      • 2. 调整 MySQL 配置
      • 3. 使用 UPS(不间断电源)
      • 4. 监控和预警
      • 5. 硬件升级
      • 6. 定期维护
  • Too many connections数据库无法连接故障的定位
      • 1. 检查最大连接数设置
      • 2. 查找活动连接
      • 3. 检查死连接和僵尸进程
      • 4. 检查应用代码
      • 5. 优化连接管理
      • 6. 检查防火墙和网络设备
      • 7. 监控和报警
      • 8. 扩容或负载均衡
  • 如何解决经典的Toomanyconnections故障?背后原理是什么
      • 背后原理
      • 解决方案
        • 1. 增加 `max_connections` 参数
        • 2. 优化连接管理
        • 3. 清理无用连接
        • 4. 应用代码审查
        • 5. 负载均衡和集群
        • 6. 监控和报警
      • 结论
  • 线上数据库莫名其妙的随机性能抖动优化
      • 1. 监控与日志分析
      • 2. 查询优化
      • 3. 硬件与网络检查
      • 4. 软件配置
      • 5. 应用程序代码审查
      • 6. 并发控制
      • 7. 定期维护
      • 8. 负载均衡与集群

真实生产环境下的Mysql数据库机器配置如何规划

在真实生产环境下规划MySQL数据库服务器的配置,需要考虑到数据库的负载、并发量、数据量大小、查询复杂度以及业务的稳定性要求等因素。以下是规划MySQL数据库机器配置的一些通用指导原则:

  1. CPU性能:

    • 选择多核处理器,通常16核或更多是常见的起点,以便更好地处理多线程查询和并发事务。
    • 确保CPU具有较高的时钟速度,以提高单线程性能,这对于复杂的查询尤其重要。
  2. 内存:

    • 至少16GB RAM是起步配置,但32GB或更高通常是更合适的,特别是对于大型数据库和高并发环境。
    • 内存越大,可以缓存更多的数据页,减少磁盘I/O,提高查询性能。
  3. 存储:

    • 使用高性能的存储,如固态硬盘(SSD),最好是NVMe SSD,以获得最快的I/O速度。
    • 考虑使用RAID阵列(如RAID 10)来平衡性能和冗余,但要注意RAID并不是备份的替代品。
  4. 网络:

    • 确保有足够的网络带宽和低延迟,尤其是对于分布式或集群环境。
  5. 冷却和电源:

    • 高性能服务器会产生大量热量,所以良好的冷却系统是必须的。
    • 使用UPS(不间断电源)和冗余电源供应器以增强可靠性。
  6. 操作系统和硬件兼容性:

    • 选择与MySQL兼容并优化的操作系统版本,如某些Linux发行版。
    • 硬件驱动程序应该是最新和稳定的。
  7. 软件配置:

    • 根据硬件规格和业务需求调整MySQL配置参数,如innodb_buffer_pool_size,query_cache_size等。
    • 考虑使用MySQL的性能优化工具和插件,如Percona Server或MariaDB,它们提供了额外的性能优化选项。
  8. 监控和维护:

    • 实施监控解决方案,如Prometheus、Grafana或Zabbix,以实时监测数据库的健康状况和性能。
    • 定期进行维护任务,如索引优化、表空间重组和日志清理。
  9. 冗余和灾难恢复:

    • 实施主从复制或集群解决方案,如Galera Cluster,以提高可用性和容错性。
    • 定期备份数据,并确保有有效的灾难恢复计划。
  10. 安全性和合规性:

    • 确保数据库符合安全最佳实践和行业标准,如加密静态和传输中的数据,限制网络访问,定期审计等。

规划时还应考虑到未来可能的增长,留有一定的资源余量,以应对不可预见的需求增加。此外,实际配置可能因具体业务场景和预算限制而有所不同,所以最终的配置需要基于详细的性能测试和容量规划来决定。

互联网公司的生产环境数据库是如何进行性能压测

对生产环境中的MySQL数据库进行全方位的性能压力测试是一项复杂的任务,因为直接在生产环境中进行此类测试可能会对实际业务产生严重影响。最佳实践是在尽可能接近生产环境的测试环境中进行压力测试。以下是实施这种测试的一系列步骤:

1. 准备测试环境

  • 创建测试数据库:从生产数据库中克隆一个完整的数据副本,使用mysqldump或物理复制工具(如XtraBackup)。
  • 数据脱敏:确保测试数据不包含敏感信息,使用脱敏工具或自定义脚本来替换敏感字段。

2. 构建测试场景

  • 分析生产工作负载:使用MySQL的slow query log、general query log或性能监控工具来理解常见的查询模式和事务类型。
  • 编写测试脚本:使用自动化测试工具如Sysbench、Wrk2、Tidb-dashboard等,根据生产工作负载创建测试脚本。

3. 性能测试

  • 并发测试:使用多线程或多进程来模拟高并发请求,观察数据库响应时间和吞吐量。
  • 长时间稳定性测试:运行测试脚本数小时或数天,以评估数据库的长期稳定性。
  • 边界条件测试:模拟极端条件,如大量数据写入、高事务并发、复杂查询等。

4. 监控与分析

  • 性能监控:使用工具如Percona Monitoring and Management (PMM)、Prometheus、Grafana等,实时监控CPU、内存、磁盘I/O、网络等指标。
  • SQL调优:分析慢查询日志,识别和优化性能不佳的SQL语句。
  • 配置调整:根据监控结果,调整MySQL配置参数,如innodb_buffer_pool_size、query_cache_size等。

5. 资源压力测试

  • 硬件资源:测试数据库在不同硬件配置下的表现,包括CPU、RAM、存储和网络。
  • 软件资源:测试不同的MySQL版本和优化器设置。

6. 故障恢复测试

  • 模拟故障:测试在硬件故障、网络中断等情况下的数据库恢复能力。
  • 备份与恢复:验证备份方案的有效性,测试数据恢复的速度和完整性。

7. 文档记录与复盘

  • 测试报告:详细记录测试计划、执行细节、结果和发现的问题。
  • 团队讨论:组织会议分享测试结果,讨论潜在的性能瓶颈和解决方案。

8. 安全与合规

  • 权限控制:确保测试账户仅拥有必要的权限,避免对数据的意外修改。
  • 数据保护:确保在测试过程中数据的安全性和完整性。

注意事项

  • 风险评估:在开始任何测试之前,进行彻底的风险评估,并确保所有关键利益相关者都了解并同意测试计划。

通过以上步骤,可以对MySQL数据库进行全面的压力测试,帮助识别和解决性能问题,确保数据库在高负载下能够稳定运行。然而,重要的是要记住,这些测试应该在严格控制的测试环境中进行,以避免对生产系统造成不必要的风险。

如何为生产环境中的数据库部署监控系统

为生产环境中的MySQL数据库部署监控系统是确保数据库健康运行和及时响应问题的关键。以下是一个逐步指南,用于设置MySQL数据库的监控:

1. 选择监控工具

首先,你需要选择合适的监控工具。市面上有许多成熟的监控工具和平台,适用于MySQL监控,包括:

  • Prometheus + Grafana:一个流行的开源监控解决方案,Prometheus负责收集指标,Grafana用于可视化。
  • Datadog:商业监控平台,提供了广泛的预置监控模板和警报功能。
  • New Relic:另一款商业监控平台,提供数据库性能监控、应用性能监控和基础设施监控。
  • Percona Monitoring and Management (PMM):专注于MySQL和Percona Server的开源监控工具。
  • Zabbix:一个通用的监控工具,可以监控MySQL以及其他服务和硬件设备。

2. 安装监控组件

安装所选监控工具的相关组件,如Prometheus server、Grafana、Node Exporter等。对于Prometheus,你还需要安装特定的MySQL导出器,如prometheus-mysqld-exporter,它将作为Prometheus抓取MySQL指标的中间件。

3. 配置MySQL导出器

按照导出器的官方文档进行配置,通常需要指定MySQL服务器的连接信息,如主机名、端口、用户名、密码和数据库名称。例如,对于prometheus-mysqld-exporter,你可能需要编辑配置文件或使用命令行参数来指定这些信息。

4. 配置Prometheus

在Prometheus的配置文件(prometheus.yml)中添加MySQL导出器的抓取目标。例如:

scrape_configs:- job_name: 'mysql'metrics_path: '/metrics'static_configs:- targets: ['<exporter_host>:<exporter_port>']

5. 配置Grafana

在Grafana中添加Prometheus作为数据源,并导入适用于MySQL监控的仪表板。许多监控工具都有现成的MySQL监控仪表板模板,可以方便地导入和使用。

6. 设置警报规则

在Prometheus中设置警报规则,以便在检测到问题时发送通知。例如,你可以设置规则来监控MySQL的连接数、查询延迟、磁盘空间、InnoDB缓冲池使用率等。

7. 监控MySQL日志

除了指标监控,还应关注MySQL的日志文件,如错误日志和慢查询日志。可以使用日志管理工具,如Logstash和Elasticsearch,将日志集中管理和搜索。

8. 定期审查和优化

监控系统部署后,定期审查监控数据和警报,优化监控规则和阈值,确保它们符合当前的业务需求和数据库性能。

9. 文档化监控策略

记录监控配置、警报规则和响应流程,确保团队成员了解监控系统的工作原理和如何响应警报。

10. 培训团队

确保所有相关团队成员了解监控系统的作用、如何解读监控数据和如何响应警报。

通过以上步骤,你可以为生产环境中的MySQL数据库建立一个有效的监控系统,从而提高数据库的可靠性和响应速度。

如何通过多个Buffer Pool来优化数据库的并发性能

在数据库管理系统中,buffer pool(缓冲池)是用于缓存数据页的内存区域,它可以显著提高数据库的读写性能,减少磁盘I/O操作。对于像Oracle和PostgreSQL这样的数据库,可以利用多个buffer pool来进一步优化并发性能。然而,MySQL的InnoDB存储引擎原生只支持单个buffer pool。为了在MySQL中实现类似的效果,可以考虑使用分区或实例级别的buffer pool优化。

Oracle的Multiple Buffer Cache

在Oracle数据库中,可以通过配置多个buffer cache来优化并发性能。每个buffer cache可以被配置为专用的缓存区域,用于特定类型的查询或数据集,这样可以减少缓存竞争,提高并发访问效率。

如何配置:
  • 使用DB_CACHE_SIZE初始化参数来设置总的buffer cache大小。
  • 使用SHARED_POOL_SIZEJAVA_POOL_SIZE等参数来调整其他内存池的大小,确保足够的内存分配给buffer cache。
  • 可以使用CACHE_ADVICE hint来提示Oracle将特定查询的结果放入特定的cache中。

PostgreSQL的Shared Buffers

PostgreSQL使用shared_buffers参数来控制buffer pool的大小。虽然PostgreSQL默认只有一个共享的buffer pool,但是可以通过调整work_memmaintenance_work_mem等参数,以及合理使用分区表,来间接实现类似的效果。

如何配置:
  • 根据服务器的总内存调整shared_buffers的大小。
  • 优化work_memmaintenance_work_mem参数,以适应不同的查询类型和维护操作。
  • 使用分区表来减少全局缓存的竞争,特别是对于大数据量的表。

MySQL的InnoDB Buffer Pool

MySQL的InnoDB存储引擎使用一个全局的buffer pool,但在MySQL 5.7及更高版本中引入了innodb_buffer_pool_instances参数,允许将buffer pool分割为多个实例,以提高多核CPU上的并发性能。

如何配置:
  • 首先,确保innodb_buffer_pool_size设置得当,以充分利用可用内存。
  • 设置innodb_buffer_pool_instances参数。一般推荐将其设置为服务器的逻辑处理器数量,但不超过64个实例。
  • 监控性能指标,如Innodb_buffer_pool_read_requestsInnodb_buffer_pool_reads,以确定buffer pool是否有效。

总结

尽管不同数据库系统实现buffer pool的方式有所不同,但核心目标都是通过缓存数据页来减少磁盘I/O,提高并发性能。在配置时,应当考虑服务器的硬件规格、数据库的工作负载以及预期的并发水平,合理分配内存资源,优化buffer pool的大小和实例数量,以达到最佳的性能效果。同时,持续监控数据库性能,根据实际运行情况进行调优,是保持数据库高效运行的关键。

如何通过chunk来支持Mysql数据库运行期间的Buffer Pool动态调整

要通过 chunk 来支持 MySQL 数据库运行期间的 Buffer Pool 动态调整,首先需要了解 Buffer Pool 动态调整的原理和 chunk 的原理。

Buffer Pool 是 InnoDB 存储引擎中的一个重要组件,用于缓存磁盘上的数据页和索引页,以提高数据库的读写性能。在数据库运行期间,Buffer Pool 的大小可能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动态调整,例如在系统内存不足或数据量增加时。

为了支持 Buffer Pool 的动态调整,MySQL 引入了 chunk 机制。Chunk 是 Buffer Pool 的基本组成单位,它将 Buffer Pool 分割为多个小块,每个小块称为一个 chunk。通过调整 chunk 的数量和大小,可以实现 Buffer Pool 的动态调整。

在 MySQL 中,可以通过设置 innodb_buffer_pool_chunk_size 参数来指定 chunk 的大小,默认值为 128MB。通过调整该参数,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平衡 Buffer Pool 的空间利用率和性能。

当需要动态调整 Buffer Pool 的大小时,MySQL 会根据新的大小计算需要的 chunk 数量,并向操作系统申请相应数量的连续内存块。然后,将原有的 Buffer Pool 内容复制到新的内存块中,并更新相关的指针和数据结构,以确保数据库的正常运行。

需要注意的是,Buffer Pool 的动态调整是一个较为复杂的操作,可能会对数据库的性能产生一定的影响。在实际应用中,需要谨慎考虑是否需要进行动态调整,并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合理的配置和优化。

在数据库管理系统中,buffer pool(缓冲池)是用于缓存数据页的内存区域,它可以显著提高数据库的读写性能,减少磁盘I/O操作。对于像Oracle和PostgreSQL这样的数据库,可以利用多个buffer pool来进一步优化并发性能。然而,MySQL的InnoDB存储引擎原生只支持单个buffer pool。为了在MySQL中实现类似的效果,可以考虑使用分区或实例级别的buffer pool优化。

Oracle的Multiple Buffer Cache

在Oracle数据库中,可以通过配置多个buffer cache来优化并发性能。每个buffer cache可以被配置为专用的缓存区域,用于特定类型的查询或数据集,这样可以减少缓存竞争,提高并发访问效率。

如何配置:
  • 使用DB_CACHE_SIZE初始化参数来设置总的buffer cache大小。
  • 使用SHARED_POOL_SIZEJAVA_POOL_SIZE等参数来调整其他内存池的大小,确保足够的内存分配给buffer cache。
  • 可以使用CACHE_ADVICE hint来提示Oracle将特定查询的结果放入特定的cache中。

PostgreSQL的Shared Buffers

PostgreSQL使用shared_buffers参数来控制buffer pool的大小。虽然PostgreSQL默认只有一个共享的buffer pool,但是可以通过调整work_memmaintenance_work_mem等参数,以及合理使用分区表,来间接实现类似的效果。

如何配置:
  • 根据服务器的总内存调整shared_buffers的大小。
  • 优化work_memmaintenance_work_mem参数,以适应不同的查询类型和维护操作。
  • 使用分区表来减少全局缓存的竞争,特别是对于大数据量的表。

MySQL的InnoDB Buffer Pool

MySQL的InnoDB存储引擎使用一个全局的buffer pool,但在MySQL 5.7及更高版本中引入了innodb_buffer_pool_instances参数,允许将buffer pool分割为多个实例,以提高多核CPU上的并发性能。

如何配置:
  • 首先,确保innodb_buffer_pool_size设置得当,以充分利用可用内存。
  • 设置innodb_buffer_pool_instances参数。一般推荐将其设置为服务器的逻辑处理器数量,但不超过64个实例。
  • 监控性能指标,如Innodb_buffer_pool_read_requestsInnodb_buffer_pool_reads,以确定buffer pool是否有效。

总结

尽管不同数据库系统实现buffer pool的方式有所不同,但核心目标都是通过缓存数据页来减少磁盘I/O,提高并发性能。在配置时,应当考虑服务器的硬件规格、数据库的工作负载以及预期的并发水平,合理分配内存资源,优化buffer pool的大小和实例数量,以达到最佳的性能效果。同时,持续监控数据库性能,根据实际运行情况进行调优,是保持数据库高效运行的关键。

在生产环境中,如何基于机器配置来合理设置Buffer Pool

在MySQL的InnoDB存储引擎中,innodb_buffer_pool_size参数控制着Buffer Pool的大小,这是InnoDB用来缓存数据和索引的内存区域。通常情况下,Buffer Pool的大小在数据库启动时确定,之后不能动态改变。然而,从MySQL 5.7.5版本开始,InnoDB引入了一种机制,允许在运行时动态调整Buffer Pool的大小,这一特性被称为“Buffer Pool Chunking”。

Buffer Pool Chunking

Buffer Pool Chunking将Buffer Pool分为多个固定大小的“chunk”,每个chunk的大小由innodb_buffer_pool_chunk_size参数控制,默认值是128MB。通过增加或减少chunks的数量,可以在运行时调整Buffer Pool的总大小。

动态调整Buffer Pool

1. 查看当前状态

使用以下SQL语句查看Buffer Pool的当前状态:

SHOW VARIABLES LIKE 'innodb_buffer_pool%';

这将列出与Buffer Pool相关的所有配置参数。

2. 动态调整

要在运行时增加Buffer Pool的大小,可以使用以下步骤:

-- 查询当前的chunk数量
SELECT @@innodb_buffer_pool_instances AS current_chunks;-- 增加chunk数量
SET GLOBAL innodb_buffer_pool_instances = current_chunks + 1;-- 为新的chunk分配内存
SET GLOBAL innodb_buffer_pool_chunk_size = <new_chunk_size>;-- 重启InnoDB存储引擎以应用更改
SET GLOBAL innodb_force_recovery = 1;
FLUSH TABLES WITH READ LOCK;
RESTART;

请注意,innodb_force_recovery的设置和FLUSH TABLES WITH READ LOCK是用于安全地重启InnoDB的临时方法。从MySQL 8.0.11开始,引入了innodb_fast_shutdown参数,可以更安全地重启InnoDB而不需要锁定所有表。

3. 减少Buffer Pool的大小

如果需要减少Buffer Pool的大小,可以按照相反的顺序操作:

-- 减少chunk数量
SET GLOBAL innodb_buffer_pool_instances = current_chunks - 1;-- 重启InnoDB存储引擎以应用更改
SET GLOBAL innodb_force_recovery = 1;
FLUSH TABLES WITH READ LOCK;
RESTART;

然后,你可能需要调整innodb_buffer_pool_size以反映Buffer Pool的新总大小。

注意事项

  • 在增加Buffer Pool大小时,确保服务器有足够的内存可用。
  • 减少Buffer Pool的大小可能导致缓存数据丢失,从而增加磁盘I/O。
  • 动态调整Buffer Pool大小可能会导致性能短暂下降,因为InnoDB需要重新加载数据页到新的Buffer Pool chunks中。
  • 应该谨慎调整Buffer Pool大小,频繁的调整可能会影响性能,建议在非高峰时段进行调整。

通过Buffer Pool Chunking,管理员可以在不影响数据库运行的情况下,灵活地调整InnoDB的Buffer Pool大小,以应对变化的工作负载或资源需求。

MySQL数据库的日志顺序读写以及数据文件随机读写的原理

在MySQL数据库中,尤其是使用InnoDB存储引擎时,日志顺序读写和数据文件随机读写是两个重要的概念,它们分别涉及到了事务日志的处理和数据页的访问方式。

日志顺序读写

原理

日志顺序读写主要指的是InnoDB的redo log(重做日志)的写入方式。redo log是一种物理日志,用于记录数据页的物理变化,它保证了事务的持久性(Durability)。InnoDB使用WAL(Write-Ahead Logging)策略,即在修改数据页之前先将修改写入redo log。

  • 顺序写入:redo log被设计为顺序写入的,这是因为磁盘的顺序写入性能远高于随机写入。InnoDB的redo log分为多个文件,每个文件大小固定,通常为256MB。当一个文件写满后,写入操作会切换到下一个文件,形成循环。

  • 双缓冲机制:InnoDB使用双缓冲机制来提高redo log的写入效率。当事务提交时,redo log首先写入内存中的redo log buffer,随后由后台线程异步地将redo log buffer的内容刷新到磁盘上的redo log文件中。

  • 检查点:InnoDB使用检查点机制来决定何时将redo log buffer的内容刷新到磁盘。检查点确保了即使在系统崩溃的情况下,也能通过redo log恢复未完成的事务。

数据文件随机读写

原理

数据文件的随机读写是指InnoDB数据页的读取和写入可以发生在数据文件的任意位置。InnoDB的数据存储在多个.ibd文件中(从MySQL 5.6开始,可以使用共享表空间),每个文件由多个数据页组成,每个页的大小默认为16KB。

  • B+树结构:InnoDB使用B+树作为其索引结构,数据页根据B+树的层级进行组织。当查询发生时,InnoDB会根据索引结构定位到具体的数据页,这可能涉及到随机访问磁盘上的数据页。

  • Buffer Pool:InnoDB的Buffer Pool缓存了最近访问的数据页,以减少磁盘I/O。当数据页被读取时,它会被加载到Buffer Pool中;当数据页被修改时,修改首先在Buffer Pool中进行,随后由后台线程异步地刷新到磁盘上的数据文件中。

  • 预读机制:为了减少随机读取的开销,InnoDB使用预读机制。当一个数据页被读取时,InnoDB会预测可能需要的后续数据页,并提前将它们加载到Buffer Pool中,以避免未来的随机读取。

总结

日志顺序读写和数据文件随机读写是InnoDB内部两种不同的读写模式,前者优化了redo log的写入效率,后者则处理了数据页的随机访问需求。通过这两种机制,InnoDB能够在保证事务一致性和持久性的同时,提供高效的读写性能。

Linux操作系统的存储系统软件层原理剖析以及IO调度优化原理

Linux操作系统的存储系统软件层和I/O调度是其高性能和灵活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存储系统软件层主要包括文件系统、块设备驱动、VFS(虚拟文件系统)和I/O调度器。下面是对这些组件的原理剖析以及I/O调度优化原理的概述。

文件系统

文件系统是存储数据的逻辑视图,它决定了数据如何被组织、命名和检索。Linux支持多种文件系统,如ext4、XFS、Btrfs、F2FS等。文件系统负责:

  • 数据的存储和检索。
  • 元数据的管理,包括文件和目录的属性。
  • 文件的访问控制和权限管理。
  • 日志和事务处理,确保数据一致性。

VFS(Virtual File System)

VFS是Linux内核中的一种抽象层,它提供了一个统一的接口,让不同的文件系统和应用程序可以透明地交互。VFS的主要作用包括:

  • 提供一组标准的文件操作接口(如open、read、write、close等)。
  • 管理文件描述符和文件系统上下文。
  • 缓存文件系统的元数据和数据,以减少磁盘I/O。

块设备驱动

块设备驱动负责与具体的存储设备(如硬盘、SSD等)通信。它将VFS的高级操作转换为设备的低级操作。块设备驱动的主要职责是:

  • 将文件系统请求转换为设备上的块读写操作。
  • 管理设备的缓存,如写入缓存和读取缓存。
  • 处理设备错误和故障恢复。

I/O调度器

I/O调度器是Linux内核中负责优化块设备I/O操作的部分。它的目标是最大化I/O吞吐量和响应时间,最小化等待时间。Linux内核支持多种I/O调度器,如CFQ(Completely Fair Queueing)、Deadline和noop等。I/O调度器的主要功能包括:

  • 排队和排序I/O请求,优化磁盘臂移动路径,减少寻道时间。
  • 控制I/O请求的速率,防止设备过载。
  • 实现公平性,确保所有进程都能获得合理的I/O服务。

I/O调度优化原理

I/O调度优化通常围绕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 请求合并:将相邻的I/O请求合并为一个,以减少磁头移动次数。
  • 优先级调度:根据进程的优先级分配I/O资源,确保关键进程得到优先服务。
  • 预测算法:预测I/O请求的趋势,提前准备数据,减少延迟。
  • 自适应调整:根据设备特性和当前负载动态调整调度策略。
  • 缓存管理:优化读写缓存策略,减少不必要的磁盘访问。

结论

Linux的存储系统软件层和I/O调度器通过抽象、缓存、预测和优化等技术,为用户提供高效、稳定的存储服务。通过合理配置和优化这些组件,可以显著提升Linux系统的I/O性能和整体响应能力。不同的工作负载和硬件环境可能需要不同的优化策略,因此理解和调整I/O调度器的参数是系统管理员和开发者的一项重要技能。

数据库服务器使用的RAID存储架构初步介绍

RAID(Redundant Array of Independent Disks,独立磁盘冗余阵列)是一种将多个物理硬盘驱动器组合成一个逻辑单元的技术,旨在提高存储性能、数据冗余或两者兼备。在数据库服务器中,RAID的应用尤为关键,因为它可以显著提高数据访问速度、增强数据安全性,以及确保数据的高可用性。下面是几种常见的RAID级别及其在数据库服务器中的应用:

RAID 0 (Striping)

  • 特点:将数据均匀分布到多个磁盘上,没有冗余或校验信息。由于没有数据冗余,RAID 0 提供了最高的读写性能。
  • 优势:极高的读写速度。
  • 劣势:无数据冗余,任何一个磁盘故障将导致整个RAID组失效。
  • 适用场景:适用于对性能有极高要求但对数据安全性要求较低的应用,不适合数据库服务器主存储。

RAID 1 (Mirroring)

  • 特点:将相同的数据复制到两个或更多磁盘上,提供数据冗余。RAID 1 至少需要两个磁盘。
  • 优势:数据安全性高,只要不是所有磁盘同时故障,数据就不会丢失。
  • 劣势:存储容量利用率低,成本较高。
  • 适用场景:适用于需要高数据安全性和快速数据恢复的场景,但不追求高性能。

RAID 5

  • 特点:使用条带化存储数据,并在所有磁盘上分布奇偶校验信息。RAID 5 至少需要三个磁盘。
  • 优势:提供数据冗余,同时具有较高的存储利用率和良好的读写性能。
  • 劣势:写入性能会受到奇偶校验计算的影响,且在重建失效磁盘时会消耗较多资源。
  • 适用场景:适用于需要一定数据安全性和良好读写性能的场景,是数据库服务器常用的选择。

RAID 6

  • 特点:类似于RAID 5,但使用两组奇偶校验信息,可以容忍两个磁盘同时失效。
  • 优势:更高的数据安全性,即使两个磁盘同时故障,数据也不会丢失。
  • 劣势:写入性能和存储效率低于RAID 5。
  • 适用场景:适用于需要高数据安全性和能够容忍较高成本的场景。

RAID 10 (1+0 或 0+1)

  • 特点:结合了RAID 0 和 RAID 1 的特性,先镜像后条带化或先条带化后镜像。
  • 优势:兼具高速数据传输和数据冗余。
  • 劣势:至少需要四个磁盘,成本较高。
  • 适用场景:适用于需要高性能和高数据安全性的场景,是高端数据库服务器的常见选择。

RAID 50 / RAID 60

  • 特点:结合了RAID 5/6 和 RAID 0 的特性,先进行RAID 5/6的条带化和奇偶校验,再进行条带化。
  • 优势:在RAID 5/6的基础上提供更好的性能和更大的存储容量。
  • 劣势:至少需要六个磁盘,成本和复杂度较高。
  • 适用场景:适用于需要大规模存储、高性能和高数据安全性的场景。

在选择RAID级别时,数据库服务器管理员需要综合考虑性能、成本和数据安全性之间的平衡。通常,RAID 5 和 RAID 10 是数据库服务器中最常用的配置,它们在性能和数据安全性之间提供了较好的折衷。随着固态硬盘(SSD)的普及,基于SSD的RAID配置越来越受欢迎,因为SSD可以显著提高IOPS(每秒输入输出操作次数),从而进一步提升数据库服务器的性能。

数据库服务器上的RAID存储架构的电池充放电原理

在数据库服务器中,RAID存储架构常常配备有电池支持的缓存系统,这主要是为了保护在突然断电时未写入磁盘的数据。电池充放电机制是RAID控制器中一个关键的组成部分,它确保了数据的完整性和系统的可靠性。下面详细介绍RAID存储架构中的电池充放电原理:

电池备份单元(BBU)

BBU(Battery Backup Unit)是RAID控制器中的一个关键组件,它主要用于在电源故障时为缓存中的数据写入操作提供临时电力。当系统检测到电源故障时,BBU会立即为控制器供电,使得控制器有足够的时间将缓存中的数据写入磁盘,避免数据丢失。

工作原理

  1. 充电阶段

    • 当RAID控制器通电时,BBU开始充电。充电电路从系统电源获取能量,通过升压或降压转换器转换为适合电池的电压和电流。
    • 充电过程通常采用恒流恒压(CC/CV)充电策略,以确保电池既不会过度充电,也不会充电不足。
  2. 待机阶段

    • 在正常操作条件下,BBU处于待机状态,随时准备在电源故障时介入。
    • BBU通常具有监测电路,可以监控电池的状态,包括电压、温度和充放电周期,以确保电池在需要时能够正常工作。
  3. 放电阶段

    • 当系统检测到电源故障时,BBU立即接替供电,为控制器提供电力。
    • 控制器利用这段电力将缓存中的数据写入磁盘。这个过程必须在BBU电量耗尽之前完成,否则未写入的数据将丢失。
    • 放电时间取决于BBU的容量和控制器在断电时需要完成的操作量。

电池维护与更换

BBU中的电池是有寿命限制的,通常为几年。随着使用时间的增加,电池的性能会逐渐下降,最终无法在断电时提供足够的电力。因此,RAID控制器通常具有电池状态监测功能,会发出警告提醒用户电池即将耗尽或需要更换。

注意事项

  • 定期检查:定期检查BBU的健康状态,确保在电源故障时能够正常工作。
  • 及时更换:当收到BBU电池需要更换的通知时,应及时更换,避免因电池故障而导致的数据丢失。
  • 安全操作:更换BBU电池时,应遵循制造商的指导,确保操作安全,避免对RAID系统造成损害。

通过上述机制,RAID存储架构中的电池充放电原理为数据库服务器提供了额外的数据保护,尤其是在突发断电的情况下,保证了数据的完整性和系统的连续运行。

RAID锂电池充放电导致的MySQL数据库性能抖动的优化

RAID 控制器中使用的锂电池(通常称为超级电容或备用电池)主要用于在突然断电时保护 RAID 缓存中的数据,确保数据可以被安全地写入磁盘,防止数据丢失。然而,锂电池的充放电过程可能会对 MySQL 数据库性能造成影响,尤其是在电池健康状况不佳或控制器性能较低的情况下。以下是一些优化策略,可以减少这种性能抖动:

1. 优化 RAID 控制器设置

  • 调整缓存策略:确保 RAID 控制器的缓存策略适合你的工作负载。例如,使用 Write-Through 模式可以减少对锂电池的依赖,但可能会增加 I/O 延迟。Write-Around 模式则可以绕过缓存,避免锂电池的充放电,但同样可能影响性能。

  • 监控电池健康:定期检查锂电池的状态,确保其处于良好工作状态。如果电池性能下降,应及时更换。

  • 优化缓存大小:根据工作负载调整 RAID 控制器的缓存大小,避免缓存溢出导致的频繁电池充放电。

2. 调整 MySQL 配置

  • 减少事务日志压力:优化 MySQL 的事务日志(InnoDB redo log)设置,减少对 RAID 缓存的依赖。例如,增加日志文件大小或调整 innodb_flush_log_at_trx_commit 参数,以减少日志同步的频率。

  • 优化缓存池:根据系统资源和工作负载调整 InnoDB 缓存池大小,减少对磁盘 I/O 的需求,从而减轻 RAID 控制器的压力。

3. 使用 UPS(不间断电源)

  • UPS 系统:部署 UPS 可以在断电时提供稳定的电力供应,减少对 RAID 控制器锂电池的依赖,避免在突然断电时电池频繁充放电造成的性能问题。

4. 监控和预警

  • 实施监控:使用监控工具(如 Zabbix、Nagios 等)持续监控 RAID 控制器和 MySQL 的性能指标,及时发现锂电池充放电导致的性能异常。

  • 设置预警:配置预警机制,当检测到锂电池健康状况下降或性能抖动时,自动发送警报,以便及时采取行动。

5. 硬件升级

  • 升级 RAID 控制器:如果现有 RAID 控制器性能不足以满足需求,考虑升级到更高性能的控制器,特别是那些具有更大缓存和更好电池管理功能的控制器。

  • 使用固态硬盘(SSD):如果可能,使用 SSD 替换传统硬盘,可以显著减少 I/O 延迟,减轻 RAID 控制器的压力。

6. 定期维护

  • 定期维护:定期进行系统维护,包括清理缓存、更新驱动程序和固件,以及进行硬件检查,确保所有组件都在最佳状态下运行。

通过上述策略的实施,可以有效减少因 RAID 锂电池充放电导致的 MySQL 数据库性能抖动,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性能。

Too many connections数据库无法连接故障的定位

当遇到 “Too many connections” 错误时,这通常意味着 MySQL 数据库服务器已达到其最大并发连接数的限制。这可能是由于配置不当、高并发请求、恶意攻击或是应用中的连接泄露等原因引起的。以下是一些定位和解决 “Too many connections” 故障的步骤:

1. 检查最大连接数设置

首先,确认 MySQL 服务器的最大连接数设置。这可以通过以下 SQL 查询来检查:

SHOW VARIABLES LIKE 'max_connections';

这个值应该根据你的服务器资源和预期的并发用户数来调整。如果当前设置过低,你可以尝试增加它。编辑 my.cnfmy.ini 配置文件,增加 max_connections 的值,然后重启 MySQL 服务器。

2. 查找活动连接

找出当前正在使用的连接数:

SHOW STATUS LIKE 'Threads_connected';

这可以帮助你判断是否真的达到了最大连接数。

3. 检查死连接和僵尸进程

使用以下命令来查看是否有死连接或长时间未关闭的连接:

SELECT * FROM information_schema.PROCESSLIST WHERE TIME > 0;

这将显示所有等待或执行时间超过 0 秒的连接。如果存在长时间未结束的查询,可能需要手动终止它们:

KILL QUERY <process_id>;

4. 检查应用代码

检查应用程序代码,确保数据库连接在使用完毕后被正确关闭。使用连接池可以有效管理连接,避免连接泄露。

5. 优化连接管理

  • 使用连接池:确保应用程序使用连接池来复用数据库连接,避免频繁创建和销毁连接。
  • 超时设置:设置合理的连接超时时间,以确保不再使用的连接能够被及时回收。

6. 检查防火墙和网络设备

有时候,网络设备(如负载均衡器或防火墙)可能会缓存旧的连接,导致连接数的统计不准确。检查这些设备的设置,确保它们不会影响到数据库连接的正常管理。

7. 监控和报警

设置监控和报警机制,当连接数接近最大值时发出警告,以便提前采取措施。

8. 扩容或负载均衡

如果连接数持续接近或达到上限,可能需要考虑增加服务器资源,或将数据库负载分发到多个实例上。

通过以上步骤,你应该能够定位和解决 “Too many connections” 的问题。重要的是要持续监控数据库的连接使用情况,确保系统配置与业务需求相匹配。

如何解决经典的Toomanyconnections故障?背后原理是什么

“Too many connections” 错误是数据库管理中常见的问题,尤其是在高并发的环境中。这个错误表明 MySQL 数据库的并发连接数已经达到其配置的最大限制,无法接受更多的连接请求。下面将介绍背后的原理以及如何解决这一问题。

背后原理

  1. 连接限制:MySQL 服务器有一个配置参数叫做 max_connections,它决定了同时可以有多少个客户端连接到数据库。当达到这个限制时,任何额外的连接请求都会收到 “Too many connections” 的错误。

  2. 连接生命周期:数据库连接不是一次性资源,而是可以被重复使用的。然而,如果应用没有适当地管理这些连接,例如忘记关闭连接或连接泄漏,那么即使没有新的连接请求,连接数也可能达到上限。

  3. 资源消耗:每个数据库连接都会消耗服务器资源,包括内存、CPU 和 I/O。过多的连接会导致资源紧张,从而影响数据库的性能和稳定性。

解决方案

1. 增加 max_connections 参数

编辑 MySQL 的配置文件 my.cnfmy.ini,增加 max_connections 的值。但是,增加这个值的同时也要考虑到服务器的资源限制,不要盲目增加,否则可能导致服务器资源耗尽。

2. 优化连接管理
  • 使用连接池:连接池可以复用数据库连接,减少创建和销毁连接的开销,避免连接数激增。
  • 超时设置:设置合理的连接超时时间,确保不再使用的连接能够及时被关闭。
3. 清理无用连接
  • 查找活动连接:使用 SHOW PROCESSLIST; 命令查看当前所有连接,检查是否有异常或不再需要的连接。
  • 终止连接:使用 KILL 命令终止无用的连接。
4. 应用代码审查
  • 检查应用逻辑:确保应用程序在使用完数据库连接后能够正确关闭连接。
  • 避免死锁和长事务:长事务会占用连接,应优化事务逻辑,减少事务的执行时间。
5. 负载均衡和集群
  • 使用负载均衡器:将数据库请求分发到多个数据库实例,分散连接压力。
  • 数据库集群:考虑使用数据库集群或主从复制,以分散读写请求,提高数据库的可用性和性能。
6. 监控和报警
  • 实时监控:使用监控工具持续监控数据库的连接数,当接近最大值时触发报警。
  • 趋势分析:分析连接数的趋势,预测未来的需求,提前进行资源规划。

结论

解决 “Too many connections” 故障需要综合考虑数据库配置、应用代码、连接管理策略以及服务器资源。通过适当的优化和管理,可以避免这类问题,确保数据库的稳定性和性能。

线上数据库莫名其妙的随机性能抖动优化

线上 MySQL 数据库的随机性能抖动可能由多种因素引起,包括硬件问题、软件配置、网络延迟、SQL 查询效率、并发控制以及系统资源竞争等。以下是一些诊断和优化步骤,可以帮助定位和解决 MySQL 数据库的随机性能抖动问题:

1. 监控与日志分析

  • 启用慢查询日志:检查慢查询日志,找出执行时间较长的 SQL 语句,这些语句可能是性能瓶颈的原因。
  • 使用性能监控工具:如 MySQL Enterprise Monitor、Percona Monitoring and Management (PMM)、Prometheus + Grafana 等,持续监控数据库的 CPU 使用率、I/O 操作、内存使用、锁争用、连接数等指标。
  • 检查系统日志和错误日志:查看是否有硬件故障、操作系统警告或 MySQL 错误提示。

2. 查询优化

  • 分析和优化 SQL 查询:使用 EXPLAIN 关键字分析 SQL 查询的执行计划,检查索引使用情况,优化 SQL 语句或创建缺失的索引。
  • 检查存储引擎设置:确保 InnoDB 或其他存储引擎的配置适合你的工作负载,例如缓冲池大小、redo 日志大小、并发线程数等。

3. 硬件与网络检查

  • 硬件监控:检查 CPU、内存、磁盘 I/O 和网络 I/O 的使用情况,确保没有资源瓶颈。
  • 磁盘延迟:检查磁盘的读写延迟,考虑使用 SSD 或者优化磁盘阵列配置。
  • 网络延迟:检查网络设备和线路,确保网络延迟不会影响数据库性能。

4. 软件配置

  • 调整 MySQL 配置:根据系统资源和工作负载调整 MySQL 的配置参数,如 innodb_buffer_pool_sizemax_connectionsthread_cache_size 等。
  • 更新 MySQL 版本:确保使用的是稳定且维护良好的 MySQL 版本,考虑升级到新版本以获得性能改进和 bug 修复。

5. 应用程序代码审查

  • 检查应用逻辑:确保应用程序没有创建不必要的数据库连接,使用连接池,合理管理事务,避免长时间持有连接。
  • 代码优化:检查应用代码中是否存在资源泄露或低效的数据库操作。

6. 并发控制

  • 检查锁争用:监控 InnoDB 的行锁、表锁和意向锁,检查是否有死锁或长锁持有时间。
  • 调整事务隔离级别:根据业务需求适当调整事务隔离级别,减少锁争用。

7. 定期维护

  • 定期优化表:执行 OPTIMIZE TABLE 语句,整理表的碎片,提高数据访问效率。
  • 定期分析和重建索引:使用 ANALYZE TABLEALTER INDEX 命令维护索引的统计信息和结构。

8. 负载均衡与集群

  • 使用读写分离:将读请求和写请求分开,减轻主数据库的负载。
  • 数据库复制:使用主从复制或集群配置,分担查询请求,提高数据可用性和冗余。

通过以上步骤,你可以逐步排查和优化 MySQL 数据库的随机性能抖动问题。重要的是要持续监控和调整,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工作负载和系统环境。

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mzph.cn/web/49596.shtml

如若内容造成侵权/违法违规/事实不符,请联系多彩编程网进行投诉反馈email:809451989@qq.com,一经查实,立即删除!

相关文章

<PLC><HMI><汇川>在汇川HMI画面中,如何为UI设置全局样式?

前言 汇川的HMI软件是使用了Qt来编写的,因此在汇川的HMI程序编写过程,是支持使用qt的样式来自定义部件样式的,即qss格式。 概述 汇川的软件本身提供三个系统的style样式,我们可以直接使用,但是,如果系统提供的样式不符合你的需求,那么你可以对其进行修改,或者自己新建…

修改linux服务器上的mariadb/mysql数据库的密码

文章目录 一、查看数据库的状态二、修改密码 可能我们在最初安装数据库时没有设置密码或者已经设置了但是又想修改另一个密码&#xff0c;可以这样操作来修改我们的密码。 以数据库 mariadb 为例。 一、查看数据库的状态 使用命令 systemctl is-active mariadb 查看当前数据库…

Github 2024-07-27开源项目日报 Top10

根据Github Trendings的统计,今日(2024-07-27统计)共有10个项目上榜。根据开发语言中项目的数量,汇总情况如下: 开发语言项目数量非开发语言项目2C++项目2C项目2TypeScript项目1JavaScript项目1Java项目1Python项目1C#项目1免费编程学习平台:freeCodeCamp.org 创建周期:33…

JMeter接口测试:测试中奖概率!

介绍 Apache JMeter 是 Apache 组织基于 Java 开发的压力测试工具&#xff0c;用于对软件做压力测试。JMeter 最初被设计用于 Web 应用测试&#xff0c;但后来扩展到了其他测试领域&#xff0c;可用于测试静态和动态资源&#xff0c;如静态文件、Java 小服务程序、CGI 脚本、J…

如何开发无障碍的前端Web 网页

Web 无障碍设计&#xff08;Accessibility in Web design&#xff0c;也叫网站可及性 &#xff09;是要让所创建的网站对所有用户都可用/可访问&#xff0c;不管用户的生理/身体能力如何、不管用户是以何种方式访问网站。 让网页完全支持无障碍功能有一定成本&#xff0c;我们…

Redis 缓存

安装 安装 Redis 下载&#xff1a; Releases tporadowski/redis (github.com) winr ----services.msc-----将redis 设置为手动(只是学习&#xff0c;如果经常用可以设置为自动) 安装 redis-py 库 pip install redis-py Redis 和 StrictRedis redis-py 提供 Redis 和 Str…

Java高频面试题分享

文章目录 1. 策略模式怎么控制策略的选取1.1 追问&#xff1a;如果有100种策略呢&#xff1f;1.2 追问&#xff1a;什么情况下初始化Map 2. 什么是索引&#xff1f;什么时候用索引&#xff1f;2.1 追问&#xff1a;怎么判断系统什么时候用量比较少2.2 追问&#xff1a;如何实时…

C++多态的底层原理

目录 1.虚函数表 &#xff08;1&#xff09;虚函数表指针 &#xff08;2&#xff09;虚函数表 2.虚函数表的继承--重写&#xff08;覆盖&#xff09;的原理 3.观察虚表的方法 &#xff08;1&#xff09;内存观察 &#xff08;2&#xff09;打印虚表 虚表的地址 函数 传参…

SSM电子商务系统-计算机毕业设计源码68470

基于SSM框架的电子商务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摘 要 随着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和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全面跃升&#xff0c;网上购物系统由于其迎合了人们诉求和期望而渗入社会生活各个层面和角落。本文设计并实现了一个基于SSM框架的电子商务系统。该系统旨在为用户提供一个舒适且快捷的…

Python基础——第一个Python程序

Python基础——第一个Python程序 一、编写和运行代码的工具1.1 为什么需要工具1.2 默认的交互式环境1.3 文本编辑神器 - Visual Studio Code1.4 专业的集成开发环境 - PyCharm 二、编写第一个Python程序2.1 在PyCharm中编写“Hello, World!”程序2.2 运行“Hello, World!”程序…

JAVA连接数据库(JDBC)

连接步骤 1.加载数据库驱动 Class.forName("com.mysql.cj.jdbc.Driver"); ​ 2、创建数据库连接 String url"jdbc:mysql://localhost:3306/数据库名?serverTimezoneGMT"; String username"root";//用户名 String passwd"密码"; Conn…

Python中的定时方法

1. 使用schedule模块 安装&#xff1a;pip install schedule schedule模块就像一个日程表&#xff0c;让你的Python程序按计划运行。看这个例子&#xff1a; import schedule import timedef job():print("定时任务执行啦&#xff01;")# 每天早上8点执行 schedule…

Windows 11+Visual Studio 2022 环境OpenCV+CUDA 12.5安装及踩坑笔记

周六日在家捣腾了一下&#xff0c;把过程记录下来。 前置条件 Visual Studio C 生成工具和本机显卡适配的CUDA与CUDA匹配的cuDNNPython 3NumPyOpenCV源代码以及对应版本的OpenCV-contrib模块源码CMake Visual Studio 下载Visual Studio&#xff08;我本机的是VS2022&#xf…

TCP/IP传输层协议

在 TCP/IP 协议栈中&#xff0c;传输层是负责端到端通信的关键层次。它提供了数据传输的可靠性、流量控制和错误检测等功能。传输层协议的主要目的是在通信双方之间建立、管理和终止连接&#xff0c;并确保数据的完整传输。主要的传输层协议包括 TCP 和 UDP。以下是对这些协议的…

【2024最新华为OD-C/D卷试题汇总】[支持在线评测] 智能驾驶(200分) - 三语言AC题解(Python/Java/Cpp)

🍭 大家好这里是清隆学长 ,一枚热爱算法的程序员 ✨ 本系列打算持续跟新华为OD-C/D卷的三语言AC题解 👏 感谢大家的订阅➕ 和 喜欢💗 🍿 最新华为OD机试D卷目录,全、新、准,题目覆盖率达 95% 以上,支持题目在线评测,专栏文章质量平均 93 分 最新华为OD机试目录: …

搭建 PostgreSQL 流复制主从指南(适用于 CentOS 7.x)

PostgreSQL 流复制&#xff08;Streaming Replication&#xff09;是一个强大且高效的高可用性解决方案。它可以在主服务器和一个或多个从服务器之间实现数据的实时复制&#xff0c;从而提高系统的可用性和容错能力。本文将详细介绍如何在 CentOS 7.9 上搭建一个 PostgreSQL 流…

【Golang 面试基础题】每日 5 题(九)

✍个人博客&#xff1a;Pandaconda-CSDN博客 &#x1f4e3;专栏地址&#xff1a;http://t.csdnimg.cn/UWz06 &#x1f4da;专栏简介&#xff1a;在这个专栏中&#xff0c;我将会分享 Golang 面试中常见的面试题给大家~ ❤️如果有收获的话&#xff0c;欢迎点赞&#x1f44d;收藏…

c/c++的内存管理(超详细)

一、c/c的内存分布 这是操作系统中对于内存的划分&#xff1a; 我们重点掌握以下几个区域即可&#xff1a; 1.栈 (调用函数会建立栈帧) 2.堆(动态开辟的空间) 3.数据段(静态区)&#xff1a;存放静态变量以及全局变量 4.代码段 (常量区) 先来看看一个题目&#xff1a; int…

蓝牙耳机百元之内怎么选?四款百元精品爆款蓝牙耳机盘点

在蓝牙耳机的海洋中&#xff0c;百元价位仿佛是一片神秘的绿洲&#xff0c;既诱人又充满未知&#xff0c;如何在众多选项中挑选出真正的精品呢&#xff1f;蓝牙耳机百元之内怎么选&#xff1f;这是许多消费者的共同疑问&#xff0c;带着这个疑问&#xff0c;作为蓝牙耳机发烧党…

为什么Spring不推荐@Autowired用于字段注入

背景 Spring是Java程序员常用的框架之一。官方从Spring 4.0开始不推荐使用Autowired进行字段注入。 Spring注入方式 基于构造器注入&#xff1a;在构造器上使用Autowired。 优点&#xff1a;可以声明字段为final&#xff0c;确保字段在构造时被初始化。 基于setter方法注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