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7-8,星期一,20:23,天气:晴,心情:晴。今天没有什么特殊的事情发生,周末休息了两天,周一回来继续学习啦,加油加油!!!
今日完成模电自选教材第二章内容的学习,开始第三章(BJT)的学习,主要学习内容为:三极管BJT的结构(晶体管电压/电流+β+晶体管特性曲线/截止与饱和+直流负载线(Q点));单片机方面,开始学习单片机自选教材的第五章内容(数码管基础与真值表)
一、双极结型三极管BJT(续)
1. BJT的结构(续)
(1)晶体管电流:对下图使用基尔霍夫电流定律(KVL)有发射极电流IE是集电极电流IC和基极电流IB的和,即:IE = IC + IB。因为与IE和IC相比,基极电流IB很小,所以可以忽略不计,故上式近似位IE ≈ IC,具体实际情况如下图所示:
(2)直流β(βDC)
当BJT在一定的限制条件下工作室,集电极电流与基极电流成比例,晶体管的电流增益β为直流集电极电流与直流基极电流之比,即β = IC / IB。βDC称为电流增益的比例常数(手册上常表示为hFE),只要晶体管工作在线性区域它就有效,即此时IE ≈ IC = βDC · IB。一般情况下,βDC的变化范围很大,与晶体管的类型有关,但是有时两个同类型的晶体管电流增益也会有很大差别,所以,好的放大器电路的设计并不依赖特定的βDC的值进行工作。
(3)晶体管电压:下图给出了晶体管的三个直流偏置电压,即发射极电压(VE),集电极电压(VC)和基极电压(VB),这些电压都是以地为参考点的电压,所以用单下标表示(三个极的直流偏置电压用重复下标表示),对红色箭头指出的回路应用基尔霍夫电压定律(KVL)可得集电极电压等于直流电源电压减去RC两端电压,即:VC = VCC - ICRC。(这里两端的高低电位已在图中标出,对于晶体管,多数载流子为自由电子的n端为负极,多数载流子为空穴的p端为正极)。此外,当一个晶体管处于正常工作状态时,发射结二极管压降VBE ≈ 0.7V,这表明,基极电压比发射极电压大一个二极管压降,即:VB = VE + VBE = VE + 0.7V
(4)BJT的特性曲线
-
基极-发射极特性:下图为发射结的I-V特性曲线,可以看到发射结特性曲线与普通二极管相同,所以可以用以前学习的任意一种模型对其进行等效(开关模型,开关-电源模型,开关-电源-电阻模型)。从上述分析我们可以认为,在BJT 的故障检测中,我们可以通过查看发射结(正向偏置)两端的电压是否为0.7V来判断BJT是否导通:如果电压为0则BJT没有导通;如果电压远大于0.7V,则很有可能该BJT发射结开路(此时测得的为基极直流偏置电源电压VBB)。
-
集电极特性曲线:从上面的学习中可以知道,发射极电流与基极电流成比例(IC = βDCIB),所以,如果想划出一条集电极的特性曲线,则必须选定一个基极电流IB,如下图,则为一条集电极I-V特性曲线(反应IC随VCE变化的曲线):
从上图可以看出,当VCC为0时,VCE和IC均为0,随着VCC的增大,VCE与IC也均随之增大(图中AB区域内的曲线),当VCE达到0.7V时,集电结反偏(VB < VC),IC达到最大值βDCIB,理想情况下,随VCE的继续增大,IC将保持不变(集电结反偏BJT导通,相当于导线),如BC段曲线表示,但是实际上,随着VCE的继续增大,IC也会略有增大(主要因为集电结宽度变宽,导致基区复合的空穴数减少),在A—>B的过程中,IC上升的斜率由正向厄尔利电压决定。
将IB设置为其他固定值,就可以生成IC与VCE之间的其他曲线,如下图所示,这些曲线组成了特定晶体管的集电极曲线组。
(5)截止和饱和:
-
当IB = 0时,晶体管处于截止状态,此时集电极电流几乎为0(除了一个可忽略的非常小的集电极泄露电流ICEO),在截止状态下,发射极和集电极都处于反向偏置,此时,集电极和发射极两端的电压几乎等于电源电压。
-
当发射结正向偏置且基极电流增大时,随着基极电流的增大,集电极电流也逐步增大,RC两端的压降增大,根据基尔霍夫电压定律(KVL)可知,VCE减少,当基极电流足够高时,集电极直流偏置电源电压(VCC)全部加在RC两端,集电极和发射极两端没有电压(VCE=0),这种功能工作状态称为饱和状态。这种状态下的电流为饱和电流:IC(sat) = VCC / RC,一旦基极电流足够高,使电路达到饱和状态,进一步增加基极电流也不会影响集电极电流,此时BJT不具有放大作用(IC = βDCIB不成立)。在实际情况下,处于饱和状态的BJT,其集电极和发射机之间会有一个非常小的压降(0.1V),这可以作为故障检测的一个重要参数。
(6)直流负载线:对一个简单的三极管电路进行戴维南等效,等效电路如下图所示:
从上面给出的戴维南等效电路可以看出,该戴维南等效电源(VCC + RC)能够提供的最小和最大电流为0和VCC / RC(即BJT的截止和饱和电流),即饱和点和截止点仅取决于等效戴维南电源,与晶体管无关,故截止点与负载点之间的一条线段为该电路的直流负载线,该线段给出了该BJT电路的所有直流工作点:
因为,直流负载线与晶体管本身无关,故可以将一条支流负载线叠加到一族BJT特性曲线上,任何IC值以及VCE值都将位于这条直线上。
(7)Q点:对于下面晶体管电路,其BJT特性曲线族与直流负载线均已给出:
基极电流IB与负载线的交叉点为电路的静态点(Q点),从第一张图可以看出,基极电阻两端电压为:VRB = VBB - VBE = 12 - 0.7 = 11.3V,则对应的基极电流IB = VRB/RB = 11.3μA,则通过在10μA~15μA晶体管特性曲线之间进行插值就可以得出Q点(IB = 11.3μA)。
二、数码管的学习
1. 数码管的基本介绍
下图为数码管的原理图,从图中看出,一个数码管共有a、b、c、d、e、f、g、dp这8个段,每一段都是一个LED小灯,所以一个数码管就是由8个LED小灯组成的:
数码管内部的结构示意图如下:
从上图可以看出,数码管分为共阳和共阴两种,共阳是8只LED小灯的阳极是连接在一起的(com端),由阴极控制小灯的亮灭;同理,共阴是8只LED小灯的阴极是连接在一起的(com端),由阳极控制LED小灯的亮灭。设计2种LED小灯的目的由两个:一个是2种小灯可以起到对称的效果;另一个更重要的是,公共端com流过的电流较大(并联分流),用两个com可以把公共电流平均到2个引脚上去,降低单条线路承受的电流。
从上图可以看出,本次使用的单片机数码管模块共有8个数码管,且是共阴极连接的(8个LED的阳极并联一起引出),由74HC245(U4)和74HC138(U5)控制使能的:
以最左边的数码管为例,间接数码管的工作工程,因为本单片机的IO口外部都增加了外部上拉电阻,因此74HC138译码器的P22、P23、P24引脚默认是高电平,根据38译码器的工作特点,此时Y7脚即LED输出低电平有效(0b111 = 7),而数码管的a~dp连接在74HC245驱动芯片输出口,由P0端口控制,所以只要P0端口输出高电平,此时数码管两端就有电位差,可以点亮小灯。
2. 数码管的真值表
从上述分析来看,若要使数码管中相应的小灯亮灭,则首先需要控制74HC138译码器,使其控制的对应数码管可以点亮,然后对P0端口进行控制,用于点亮不同的LED小灯。例如,若想控制左边第一个数码管(数码管8)显示数字1,则需要先设置74HC138(U5),是P22=P23=P24=1,然后设置74HC245(U4)使P0端口的值,使b、c两个LED小灯处于高电平,即0b000000110 = 0x06,程序如下:
显示结果如下:
综上,可以逐一写出数码管的真值表:
注意,以上为共阴极数码管的真值表,共阳极可自行推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