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式 (10.6.2) 描述了位置编码的具体计算方式,这种位置编码基于正弦和余弦函数,用于在自注意力机制中引入位置信息。下面我们详细解释公式和代码。
公式 (10.6.2)
公式 (10.6.2) 的目的是为输入序列中的每个词元添加一个位置编码,以保留序列的位置信息:
[
\begin{split}
\begin{aligned}
p_{i, 2j} &= \sin\left(\frac{i}{10000^{2j/d}}\right), \
p_{i, 2j+1} &= \cos\left(\frac{i}{10000^{2j/d}}\right).
\end{aligned}
\end{split}
]
这里:
- ( p_{i, 2j} ) 是位置编码矩阵 (\mathbf{P}) 的第 (i) 行、第 (2j) 列的元素。
- ( p_{i, 2j+1} ) 是位置编码矩阵 (\mathbf{P}) 的第 (i) 行、第 (2j+1) 列的元素。
- ( i ) 表示词元在序列中的位置。
- ( j ) 表示编码维度的索引。
- ( d ) 是词元向量的维度。
这些位置编码使用不同频率的正弦和余弦函数,较小的频率用于较低的维度,较大的频率用于较高的维度。
让我们详细解释一下为什么在公式 (10.6.2) 中使用 ( i ) 和 ( 2j ),为什么是 ( 10000^{2j/d} ),以及为什么选择正弦和余弦函数。
1. 为什么是 ( i ) 和 ( 2j )
- ( i ): 表示词元在序列中的位置。
- ( 2j ) 和 ( 2j+1 ): 表示编码维度的索引。位置编码矩阵的每个词元的每个维度都有两个值,一个是正弦函数值,另一个是余弦函数值。
在位置编码矩阵中,维度 ( 2j ) 存储正弦函数值,维度 ( 2j+1 ) 存储余弦函数值。这种交替存储方式允许位置编码同时捕捉到不同频率的周期信息。
2. 为什么是 ( 10000^{2j/d} )
-
( 10000^{2j/d} ): 这是一个缩放因子,确保不同维度的频率不同。具体来说,随着 ( j ) 的增加,频率会指数级地增加。
- 当 ( j ) 较小时, ( \frac{2j}{d} ) 也较小,这意味着 ( 10000^{2j/d} ) 较小,从而使 ( \frac{i}{10000^{2j/d}} ) 较大,结果是低频率。
- 当 ( j ) 较大时, ( \frac{2j}{d} ) 也较大,这意味着 ( 10000^{2j/d} ) 较大,从而使 ( \frac{i}{10000^{2j/d}} ) 较小,结果是高频率。
这种设计保证了不同维度上位置编码的频率不同,从而捕捉到多种粒度的位置信息。
3. 为什么选择正弦和余弦函数
选择正弦和余弦函数的主要原因是它们的周期性和相位特性。这些函数可以捕捉到序列中的相对位置关系:
-
正弦函数和余弦函数的周期性: 位置编码利用了正弦和余弦函数的周期性,能够捕捉到词元在序列中的相对位置。因为这些函数是周期性的,模型可以通过这些位置编码了解词元之间的相对距离。
-
正弦和余弦的互补性: 正弦函数和余弦函数是相位差90度的互补函数,组合在一起可以更全面地描述位置信息。
总结
结合以上几点,公式 (10.6.2) 的位置编码设计利用了正弦和余弦函数的周期性特性,通过不同的频率和相位捕捉序列中词元的相对位置,从而增强了模型对序列顺序信息的理解。
这就是为什么公式 (10.6.2) 被设计成这个样子:通过 ( i ) 来表示位置,通过 ( 10000^{2j/d} ) 来控制频率,通过正弦和余弦函数来捕捉不同频率的位置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