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外包流程和步骤之人机界面HMI, Human-Machine Interface
- 1. 源由
- 2. 流程&步骤
- 2.1 明确需求
- 2.2 寻找外包公司
- 2.3 签订合同
- 2.4 项目启动
- 2.5 设计过程
- 2.6 迭代开发
- 2.7 验收和交付
- 2.8 维护和支持
- 3. 工具和平台推荐
- 4. 总结
- 5. 补充 - 需求、交付、验收
- 5.1 需求
- 5.2 交付
- 5.3 验收
1. 源由
公司经费不足,市场预期不确定,或者短平快项目,通常采用设计外包。
而设计外包可以整个系统、产品、模组(模块)等分层分块进行外包。因此,在对整个外包的流程和步骤方面,需要一个适合公司运作外包项目的流程和具体可落地的操作步骤。
当然,具体情况与商务模式、研发条件、经费情况、落地需求都有关系,这里不做展开讨论。
先对于人机界面这块相对独立的内容进行一个流程和步骤的讨论,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后续,我们和大家一起讨论一些其他ODM项目的方法和细节落地的办法。
2. 流程&步骤
2.1 明确需求
- 定义项目范围:明确需要外包的具体工作内容,例如界面设计、交互设计、用户体验优化等。
- 确定目标用户和使用场景:了解用户需求和使用场景,以便设计公司能够针对性地进行设计。
2.2 寻找外包公司
- 市场调研:通过网络搜索、行业推荐等方式寻找专业的HMI设计外包公司。
- 评估潜在供应商:查看其案例、客户评价、专业领域和成功项目。
- 发出请求提案(RFP):向选中的公司发送RFP,说明项目需求、目标和时间表。
2.3 签订合同
- 讨论细节:与候选公司讨论项目细节,包括时间表、费用、交付物和评估标准。
- 签订合同:确保合同中明确规定所有条款,包括保密协议、知识产权归属、项目交付、验收标准和付款条款。
2.4 项目启动
- 初始会议:召开启动会议,介绍项目背景、目标和时间表。确保所有相关方了解项目的总体方向。
- 提供资源:向外包公司提供必要的资料和资源,如品牌指南、现有界面原型、用户调研数据等。
2.5 设计过程
- 需求分析和调研:外包公司进行详细的需求分析和市场调研,了解用户需求和竞争产品。
- 概念设计:外包公司提出多个设计概念,进行初步设计。此阶段可能包括线框图、低保真原型等。
- 用户测试和反馈:进行用户测试,收集反馈并优化设计。
2.6 迭代开发
- 设计迭代:根据反馈不断优化设计,制作高保真原型和交互模型。
- 定期沟通:定期召开项目会议,确保项目进展顺利,及时解决问题和调整计划。
2.7 验收和交付
- 验收标准:合同中应明确验收标准,包括功能性要求、用户体验标准、界面一致性和兼容性等。
- 验收测试:在实际环境中对设计进行详细测试,确保其可用性、稳定性和符合预定标准。
- 反馈和修改:根据验收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要求外包公司进行必要的修改和优化。
- 最终交付:审核外包公司提供的最终设计文件,确保符合合同要求和质量标准。
2.8 维护和支持
- 持续支持:合同中应包含后期维护和支持条款,以便在产品上线后能及时解决问题和进行优化。
- 反馈循环:收集用户反馈,持续改进HMI设计,保持产品的竞争力。
3. 工具和平台推荐
- 项目管理工具:如Jira、Asana、Trello,用于管理任务和时间表。
- 设计工具:如Sketch、Figma、Adobe XD,用于设计和原型制作。
- 沟通工具:如Slack、Microsoft Teams,用于日常沟通和文件分享。
4. 总结
通过以上步骤,包括明确验收标准和详细的验收流程,可以有效地管理智能产品HMI外包项目,确保最终设计符合预期并满足用户需求。
当然,在实际操作中,需要考量更多在商务模式、研发条件、经费情况、落地需求方面的具体信息。
总的来说,围绕交付件方式落地,始终是最为紧要的关键指标。
- 首先,确保有交付件;
- 其次,交付功能满足需求;
- 最后,核对交付特性质量;
5. 补充 - 需求、交付、验收
在HMI(Human-Machine Interface)外包项目中,明确需求和交付件内容至关重要,以确保项目顺利进行并达到预期目标。通过详细列出需求和交付件内容,确保外包项目在各个阶段都能按计划进行,并最终交付高质量的HMI设计。这样可以有效地管理外包过程,确保最终成果符合预期并满足用户需求。
5.1 需求
-
项目背景
- 详细描述项目背景、目标和范围。
- 说明项目的商业需求和预期收益。
-
目标用户和使用场景
- 描述目标用户群体及其特征。
- 说明主要的使用场景和环境。
-
功能需求
- 列出必须实现的所有功能。
- 每个功能的详细说明和优先级。
-
非功能需求
- 性能要求:响应时间、加载时间等。
- 兼容性要求:不同设备、浏览器等的兼容性。
- 安全要求:数据保护、用户隐私等。
-
用户体验(UX)要求
- 用户流:用户在界面上的操作路径和流程图。
- 可用性要求:易用性标准、用户测试要求等。
- 无障碍设计:确保界面对所有用户可用,包括有特殊需求的用户。
5.2 交付
-
项目计划和进度表
- 项目时间表:包括每个阶段的开始和结束日期。
- 关键里程碑:如初稿提交、用户测试、最终交付等。
-
设计文档
- 线框图和草图:展示界面布局和基本交互。
- 视觉设计稿:高保真设计稿,展示最终的界面外观。
- 交互设计说明:详细说明每个交互元素的功能和行为。
-
原型
- 低保真原型:初步展示界面和基本交互流程。
- 高保真原型:接近最终设计的原型,展示完整的交互和界面效果。
-
用户测试报告
- 用户测试计划:测试目标、方法和用户样本。
- 测试结果和分析:用户反馈、问题分析和改进建议。
-
设计规范文档
- 颜色和字体:详细说明界面使用的颜色和字体。
- 图标和组件:说明界面使用的图标和UI组件。
- 交互模式:详细说明各类交互的模式和规则。
-
技术文档
- API文档:与前端界面交互的后端API说明。
- 数据结构文档:描述界面中使用的数据结构。
- 兼容性说明:界面在不同设备和浏览器上的兼容性说明。
-
最终设计文件
- 所有设计源文件:如Sketch、Figma、Adobe XD等设计工具的源文件。
- 切图和资源:所有需要用于开发的图像资源和图标。
-
培训和支持文档
- 使用指南:详细说明如何使用设计工具和资源。
- 维护手册:指导如何进行界面的后期维护和更新。
5.3 验收
-
验收标准
- 界面的一致性和完整性。
- 功能的全面实现和无明显缺陷。
- 用户体验测试通过率。
- 性能和兼容性要求的达成。
-
验收过程
- 初步验收:对初步交付的设计进行评审和反馈。
- 最终验收:根据验收标准对最终交付件进行全面验收,确保所有要求都已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