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软件工程

第5章:软件工程

软件工程概述

软件生命周期

软件过程

1.能力成熟度模型(CMM)

CMM(能力成熟度模型)是一个评估和确定组织软件过程成熟度的模型。它最早于1987年由美国国防部软件工程研究所(SEI)提出,其目的是帮助组织衡量、评估和改进其软件开发和维护过程。CMM通过定义成熟度级别,从初始级别到优化级别划分组织的软件过程成熟度。每个级别包含一组关键过程区域,组织需要在这些关键过程区域中实施最佳实践以提高其软件过程的效率和质量。

CMM将软件过程改进划分为以下5个成熟度级别,每个级别代表了组织在软件过程管理和实践方面的不同成熟度水平:

  1. 初始级别(Initial):工作是无序的,没有明确定义的过程,依赖于个别的英雄式行为。在这个级别,组织通常是不稳定的,无法重复生产出高质量的软件产品。

  2. 可重复级别(Managed):组织开始建立基本的项目管理过程,任何工作都需要遵循一定的流程。在这个级别,组织能够得到重复可靠的结果。

  3. 已定义级别(Defined):组织建立了已定义的软件开发过程,并能根据这些流程来进行管理。在这个级别,组织能够预测项目的成本、进度和质量。

  4. 量化管理级别(Quantitatively Managed):组织对软件过程进行度量和量化管理,能够根据数据进行决策和改进。在这个级别,组织能够持续地改进其软件开发过程。

  5. 优化级别(Optimizing):组织通过对过程的不断改进达到了持续的优化。在这个级别,组织能够适应变化、迅速反应并持续提高软件过程的效率和质量。

逐步提升到更高的成熟度级别可以帮助组织提高软件开发和管理的能力,提高软件产品的质量和交付效率。

2.能力成熟度模型集成(CMMI)

CMMI(能力成熟度模型集成)是一个在CMM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模型,它综合了系统工程、软件工程和整体组织过程的最佳实践。CMMI强调多个领域的过程成熟度,包括产品开发、服务提供、质量保障和管理。与CMM相比,CMMI提供了更全面、综合的指导,帮助组织实现整体业务过程的成熟度。

总的来说,CMM和CMMI都是帮助组织评估和改进其软件开发和管理过程的模型,它们可以指导组织实施最佳实践,提高软件过程的效率和质量。

CMMI提供了两种表示方法:阶段式模型和连续式模型。

  1. 阶段式模型:在阶段式模型中,成熟度级别按照阶段的形式逐步展开,组织需要逐级达到每个阶段的成熟度要求。CMMI阶段式模型包括了不同的阶段,如遗留阶段、初级集成阶段、已定义阶段、量化管理阶段和优化阶段。每个阶段都有明确的目标和要求,组织需要逐步实现这些要求才能达到相应的成熟度级别。

  2. 连续式模型:在连续式模型中,组织可以根据自身的需求选择并集成不同领域的过程能力。连续式模型提供了不同的能力类别,包括项目管理、工程、支持和过程管理。组织可以选择并集成这些不同领域的过程能力,以实现其特定的业务目标。

通过这两种不同的表示方法,CMMI为组织提供了灵活性,使其能够根据自身的需求选择最适合的实现路径,来提高软件开发和管理过程的成熟度。

阶段式模型

阶段式模型的结构类似于CMM,它关注组织的成熟度。CMMI-SE/SW/IPPD1.1版中有5个成熟度等级。

初始的:过程不可预测且缺乏控制。 已管理的:过程为项目服务。 已定义的:过程为组织服务。 定量管理的:过程己度量和控制。 优化的:集中于过程改进。

连续式模型

连续式模型关注每个过程域的能力,一个组织对不同的过程域可以达到不同的过程域能力等级(Capability Level,CL)。CMMI中包括6个过程域能力等级,等级号为0~5。能力等级包括共性目标及相关的共性实践,这些实践在过程域内被添加到特定目标和实践中。当组织满 足过程域的特定目标和共性目标时,就说该组织达到了那个过程域的能力等级。

能力等级可以独立地应用于任何单独的过程域,任何一个能力等级都必须满足比它等级低 的能力等级的所有准则。对各能力等级的含义简述如下。

CL0(未完成的):过程域未执行或未得到CL1,中定义的所有目标。

CL1(已执行的):其共性目标是过程将可标识的输入工作产品转换成可标识的输出工 作产品,以实现支持过程域的特定目标。

CL2(已管理的):其共性目标集中于已管理的过程的制度化。根据组织级政策规定过 程的运作将使用哪个过程,项目遵循已文档化的计划和过程描述,所有正在工作的人 都有权使用足够的资源,所有工作任务和工作产品都被监控、控制和评审。

CL3(已定义级的):其共性目标集中于已定义的过程的制度化。过程是按照组织的剪 裁指南从组织的标准过程集中剪裁得到的,还必须收集过程资产和过程的度量,并用 于将来对过程的改进。

CL4(定量管理的):其共性目标集中于可定量管理的过程的制度化。使用测量和质量 保证来控制和改进过程域,建立和使用关于质量和过程执行的定量目标作为管理 准则。

CL5(优化的):使用量化(统计学)手段改变和优化过程域,以满足客户要求的改变 和持续改进计划中的过程域的功效。

软件过程模型

瀑布模型(Waterfall Model)

瀑布模型(Waterfall Model)在瀑布模型中,开发过程按照线性顺序依次经历需求分析、设计、实现、测试和维护等阶段,每个阶段完成后才进入下一个阶段。整个过程呈现出如同瀑布般的线性流动,一旦一个阶段完成并通过验收,就不再返回上一个阶段。

瀑布模型的主要特点包括:

  1. 阶段化:开发过程被划分为严格的阶段,每个阶段有明确定义的任务和交付物。

  2. 线性顺序:各个阶段严格按照顺序进行,一般不允许跨阶段进行工作。

  3. 文档驱动:每个阶段的工作成果需要被详细记录和文档化,以便于后续阶段的开展。

  4. 客户验收:每个阶段结束时会进行客户验收,确保每个阶段的成果符合客户需求和期望。

  5. 不可逆转:瀑布模型中,一旦进入下一个阶段,通常不允许返回前一个阶段修改。

瀑布模型的优点在于结构清晰、易于管理和控制,适用于需求相对稳定、风险较低的项目。然而,瀑布模型也存在一些缺点,例如不灵活、难以应对需求变更、风险管理能力有限等。因此,在面对需求变化频繁、风险较高的项目情况下,瀑布模型可能并不是最合适的选择。在实际项目中,通常会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开发方法论,如敏捷开发、迭代开发等。

所以它是以文档作为驱动、适合于软件需求很明确的软件项目的模型。

瀑布模型的优点是,容易理解,管理成本低:强调开发的阶段性早期计划及需求调查和产 品测试。不足之处是,客户必须能够完整、正确和清晰地表达他们的需要;在开始的两个或3 个阶段中,很难评估真正的进度状态;当接近项目结束时,出现了大量的集成和测试工作;直 到项目结束之前,都不能演示系统的能力。在瀑布模型中,需求或设计中的错误往往只有到了 项目后期才能够被发现,对于项目风险的控制能力较弱,从而导致项目常常延期完成,开发费 用超出预算。

增量模型(Incremental Model)

增量模型(Incremental Model)是软件开发中的一种迭代开发方法。在增量模型中,软件系统被划分为多个独立的子系统或模块,每个子系统或模块都可以独立开发、测试和部署。开发团队首先完成系统的一个小部分(增量),然后逐步增加新功能或改善现有功能,逐步构建完整的系统。

增量模型的主要特点包括:

  1. 迭代开发:系统的开发过程被划分为多个迭代周期,每个迭代周期都会交付一个可用的增量。

  2. 模块化:系统被分解为多个模块或子系统,每个模块都可以独立完成开发和测试。

  3. 交付增量:在每个迭代周期结束时,都会交付一个可用的增量给客户或用户使用。

  4. 持续集成:不同的增量可以逐步集成到系统中,确保系统的整体功能和性能得到逐步提升。

  5. 客户反馈:客户或用户可以在每个增量交付后提供反馈意见,开发团队可以根据反馈意见进行相应调整。

增量模型的优点在于可以快速交付可用的部分功能,降低整体风险,同时也能够灵活应对需求和变更。另外,增量模型也有助于客户和开发团队之间的持续沟通和合作。然而,增量模型也存在一些挑战,如需要管理多个迭代周期、确保不同增量的集成等。

当使用增量模型时,第1个增量往往是核心的产品。客户对每个增量的使用和评估都作为下一个增量发布的新特征和功 能,这个过程在每一个增量发布后不断重复,直到产生了最终的完善产品。增量模型强调每一个增量均发布一个可操作的产品。

增量模型作为瀑布模型的一个变体,具有瀑布模型的所有优点。此外,它还有以下优点: 第一个可交付版本所需要的成本和时间很少;开发由增量表示的小系统所承担的风险不大;由于很快发布了第一个版本,因此可以减少用户需求的变更;运行增量投资,即在项目开始时,可以仅对一个或两个增量投资。

演化模型(Evolutionary Model)

演化模型是迭代的过程模型,使得软件开发人员能够逐步开发出更完整的软件版本。演化模型特别适用于对软件需求缺乏准确认识的情况。典型的演化模型有原型模型和螺旋模型等。

原型模型(Prototype Model).

原型方法比较适合于用户需求不清、需求经常变化的情况。当系统规模不是很大也不太复杂时,采用该方法比较好。

根据使用原型的目的不同,原型可以分为探索型原型、实验型原型和演化型原型3种。

探索型原型的目的是要弄清目标的要求,确定所希望的特性,并探讨多种方案的可行性。

实验型原型的目的是验证方案或算法的合理性,是在大规模开发和实现前,用于考查方案是否合适、规格说明是否可靠等。

演化型原型的目的是将原型作为目标系统的一部分,通过对原型的多次改进,逐步将原型演化成最终的目标系统。

螺旋模型(Spiral Model)

对于复杂的大型软件,开发一个原型往往达不到要求。螺旋模型将瀑布模型和演化模型结合起来,加入了两种模型均忽略的风险分析,弥补了这两种模型的不足。

螺旋模型将开发过程分为几个螺旋周期,每个螺旋周期大致和瀑布模型相符合。每个螺旋周期分为如下4个工作步骤。 (1)制订计划。确定软件的目标,选定实施方案,明确项目开发的限制条件。 (2)风险分析。分析所选的方案,识别风险,消除风险。 (3)实施工程。实施软件开发,验证阶段性产品。 (4)用户评估。评价开发工作,提出修正建议,建立下一个周期的开发计划。

螺旋模型强调风险分析,使得开发人员和用户对每个演化层出现的风险有所了解,从而做出应有的反应。

螺旋模型特别适用于庞大、复杂并且具有高风险的系统。

与瀑布模型相比,螺旋模型支持用户需求的动态变化,为用户参与软件开发的所有关键决 策提供了方便,有助于提高软件的适应能力,并且为项目管理人员及时调整管理决策提供了便 利,从而降低了软件开发的风险。在使用螺旋模型进行软件开发时,需要开发人员具有相当丰 富的风险评估经验和专门知识。另外,过多的迭代次数会增加开发成本,延迟提交时间。

喷泉模型(Water Fountain Model)

喷泉模型是一种以用户需求为动力,以对象作为驱动的模型,适合于面向对象的开发方法。

允许各开发活动交叉、迭代地进行。

喷泉模型的各个阶段没有明显的界线,开发人员可以同步进行。 其优点是可以提高软件项目的开发效率,节省开发时间。

由于喷泉模型在各个开发阶段是重叠的,在开发过程中需要大量的开发人员, 不利于项目的管理。

此外,这种模型要求严格管理文档,使得审核的难度加大。

统一过程(UP)模型

敏捷方法(Agile Development)

极限编程(XP)

XP是一种轻量级(敏捷)、高效、低风险、柔性、可预测的、科学的软件开发方式。它由价值观、原则、实践和行为4个部分组成,彼此相互依赖、关联,并通过行为贯穿于整个生存周期。

4大价值观:沟通、简单性、反馈和勇气。 5个原则:快速反馈、简单性假设、逐步修改、提倡更改和优质工作。 12个最佳实践:

计划游戏(快速制定计划、随着细节的不断变化而完善)、

小型发布(系统的设计要能够尽可能早地交付)、

隐喻(找到合适的比喻传达信息)、简单设计 (只处理当前的需求,使设计保持简单)、

测试先行(先写测试代码,然后再编写程序)、 重构(重新审视需求和设计,重新明确地描述它们以符合新的和现有的需求)、

结队编程、集体代码所有制、持续集成(可以按日甚至按小时为客户提供可运行的版本)、 每周工作40个小时、现场客户和编码标准。

水晶法(Crystal).

水晶法认为每一个不同的项目都需要一套不同的策略、约定和方法论,认为人对软件质量有重要的影响,因此随着项目质量和开发人员素质的提高,项目和过程的质量也随之提高。通过更好地交流和经常性的交付,软件生产力得到提高。

并列争求法(Scrum)

并列争求法使用迭代的方法,其中,把每30天一次的迭代称为一个“冲刺”,并按需求的优先级别来实现产品。多个自组织和自治的小组并行地递增实现产品。协调是通过简短的日常情况会议来进行,就像橄榄球中的“并列争球”。

自适应软件开发(ASD)

ASD有6个基本的原则:

有一个使命作为指导;

特征被视为客户价值的关键点;

过程中的等待是很重要的,因此“重做”与“做”同样关键;

变化不被视为改正,而是被视为对软件开发实际情况的调整;

确定的交付时间迫使开发人员认真考虑每一个生产的版本的关键需求;

风险也包含其中。

自适应软件开发(Adaptive Software Development,ASD)是一种软件开发方法,注重团队的协作、灵活性和持续改进。ASD的理念是通过密切合作的团队、快速迭代、持续反馈和适应变化来开发高质量的软件产品。

ASD的关键原则包括:

  1. 协作和沟通:团队成员之间密切合作和沟通,共同制定开发计划、解决问题并取得共识。

  2. 快速迭代:采用短周期的迭代开发,每个迭代都要生成可工作的软件成果。

  3. 持续反馈:及时获取用户和利益相关者的反馈,根据反馈进行调整和改进。

  4. 适应变化:面对需求变化和技术挑战,团队应该能够快速适应并做出调整。

  5. 质量导向:注重软件质量,避免引入技术债务,保证软件可维护性和可扩展性。

ASD强调人的因素在软件开发过程中的重要性,认为软件开发是一种社会活动,团队的协作和沟通是成功的关键。ASD还强调持续学习和改进,在开发过程中不断反思和调整,以便适应变化的需求和环境。

总的来说,自适应软件开发(ASD)是一种注重团队协作、灵活性和持续改进的软件开发方法,旨在快速响应变化、交付高质量的软件产品。

敏捷统一过程(AUP)

敏捷统一过程(Agile Unified Process,.AUP)采用“在大型上连续”以及在“在小型上迭代”的原理来构建软件系统。采用经典的UP阶段性活动(初始、精化、构建和转换),提供了一系列活动,能够使团队为软件项目构想出一个全面的过程流。

在每个活动里,一个团队迭代使用敏捷,并将有意义的软件增量尽可能快地交付给最终用户。

每个AUP迭代执行以下活动:

建模。建立对商业和问题域的模型表述,这些模型“足够好”即可,以便团队继续前进。 实现。将模型翻译成源代码。 测试。像XP一样,团队设计和执行一系列的测试来发现错误以保证源代码满足需求。 部署。对软件增量的交付以及获取最终用户的反馈。 配置及项目管理。着眼于变更管理、风险管理以及对团队的任一制品的控制。项目管 理追踪和控制开发团队的工作进展并协调团队活动。 环境管理。协调标准、工具以及适用于开发团队的支持技术等过程基础设施。

敏捷统一过程(Agile Unified Process,AUP)是一种基于敏捷方法和统一过程(UP)的软件开发过程。AUP结合了敏捷开发的原则和实践,以及统一过程的建模和文档化方法,旨在提供一种灵活、轻量级的软件开发方法。

AUP强调灵活性、适应性和迭代开发过程。它将开发过程划分为四个阶段:初始阶段、细化阶段、构建阶段和转移阶段。每个阶段都有明确定义的目标和活动,开发团队在每个阶段都迭代地完成工作,并通过快速反馈和持续改进来增加产品的价值。

AUP还提倡在开发过程中保持简单和高效,减少不必要的文档和过程规范,注重团队的沟通和合作。AUP的实践方法包括持续集成、测试驱动开发、简单设计等,以确保软件的质量和持续交付。

总的来说,敏捷统一过程(AUP)是一种结合了敏捷开发和统一过程的软件开发方法,旨在提供一种灵活、适应性强的开发过程,以帮助团队高效交付高质量的软件产品。

需求分析

软件需求

需求分析原则

需求工程

系统设计

概要设计

详细设计

系统测试

软件测试的目的是发现更多的错误

测试策列

测试方法

常见黑盒测试方法包括因果图、有效等价类和边界值分析等,边界值分析法就是对输入或输出的边界值进行测试的一种黑盒测试方法。 白盒测试包括语句覆盖、判断覆盖、条件覆盖、路径覆盖等。判断覆盖和路径覆盖都需要明确模块内部执行过程,所以不合适。 因果图鱼骨图(又名因果图、石川图),指的是一种发现问题“根本原因”的分析方法,常用在项目管理中,黑盒测试也可以使用该方法。

黑盒测试也称为功能测试,在完全不考虑软件的内部结构和特性的情况下来测试软件的外部特性。常用的黑盒测试技术包括等价类划分、边界值分析、错误猜测和因果图的报告。

白盒测试也称为结构测试,根据程序的内部结构和逻辑来设计测试用例,对程序的执行路径和过程进行测试,检查是否满足设计的需要。常用的白盒测试技术包括逻辑覆盖和基本路径测试。

调式

运行和维护知识

在系统运行过程中,软件需要维护的原因是多样的,根据维护的原因不同,可以将软件维护分为以下四种: (1)改正性维护。为了识别和纠正软件错误、改正软件性能上的缺陷、排除实施中的误使用,应当进行的诊断和改正错误的过程就称为改正性维护。 (2)适应性维护。在使用过程中,外部环境(新的硬、软件配置)、数据环境(数据库、数据格式、数据输入/输出方式、数据存储介质)可能发生变化。为使软件适应这种变化,而去修改软件的过程就称为适应性维护。 (3)完善性维护。在软件的使用过程中,用户往往会对软件提出新的功能与性能要求。为了满足这些要求,需要修改或再开发软件,以扩充软件功能、增强软件性能、改进加工效率、提高软件的可维护性。这种情况下进行的维护活动称为完善性维护。 (4) 预防性维护。这是指预先提高软件的可维护性、可靠性等,为以后进一步改进软件打下良好基础。

软件项目管理

风险管理

预测风险只能提前做好防范,不能避免其发生。

实体类主要负责数据和业务逻辑:边界类负责和用户进行交互,即用户界面:控制类则负责实体类和界面类的交互

建立基本的项目管理和实践来跟踪项目费用、进度和功能特性为可重复级的核心:使用标准开发过程(或方法论)构建(或集成)系统为已定义级的核心;管理层寻求更主动地应对系统的开发问题为已管理级的核心:连续地监督和改进标准化的系统开发过程为优先级的核心

能力成熟度集成模型CMMI是CMM模型的最新版本,基于连续式表述的CMMI 共有6个(0~5)能力等级,对应于未完成级、已执行级、已管理级、已定义级、量化管理级、优化级。每个能力等级对应到一个一般目标,以及一组一般执行方法和特定方法。 能力等级0指未执行过程,表明过程域的一个或多个特定目标没有被满足:能力等级1指过程通过转化可识别的输入工作产品,产生可识别的输出工作产品,关注于过程域的特定目标的完成;能力等级2指过程作为已管理的过程制度化,针对单个过程实例的能力;能力等级3指过程作为已定义的过程制度化,关注过程的组织级标准化和部署;能力等级4指过程作为定量管理的过程制度化;能力等级5指过程作为优化的过程制度化,表明过程得到很好地执行且持续得到改进。

统一过程 (UP)定义了初启阶段、精化阶段、构建阶段、移交阶段和产生阶段,每阶段达到某个里程碑时结束。其中初启阶段的里程碑是生命周期目标,精化阶段的里程碑是生命周期架构,构建阶段的里程碑是初始运作功能,移交阶段的里程碑是产品发布。

软件配置管理是一组管理整个软件生存期各阶段中变更的活动,主要包括变更标识、变更控制和版本控制。

可靠性、可用性和可维护性是软件的质量属性,软件工程中,用0-1之间的数来度量。可靠性是指一个系统对于给定的时间间隔内、在给定条件下无失效运作的概率。可以用MTTF/(1+MTTF)来度量,其中MTTF为平均无故障时间。 可用性是在给定的时间点上,一个系统能够按照规格说明正确运作的概率。可以用MTBF/(1+MTBF) 来度量,其中MTBF为平均失效间隔时间。 可维护性是在给定的使用条件下,在规定的时间间隔内,使用规定的过程和资源完成维护活动的概率。可以用1/(1+MTTR)来度量,其中MTTR为平均修复时间。

软件质量

软件质量特性

软件质量保证

软件评审

软件容错技术

软件度量

软件度量分类

软件度量是评估软件产品和软件过程属性的过程。软件度量可以帮助开发团队了解软件质量、进度和成本,以便做出更好的决策。软件度量通常可以分为以下几个分类:

  1. 产品度量:产品度量用于评估软件产品本身的质量属性,包括功能完整性、性能、可靠性、可维护性等方面。常见的产品度量指标包括代码行数、缺陷密度、代码复杂度等。

  2. 过程度量:过程度量用于评估软件开发过程中的各种活动和资源的利用情况。过程度量可以帮助团队了解项目进度、资源消耗、风险等情况,有助于改进开发过程。常见的过程度量指标包括工作量、生产率、进度控制等。

  3. 项目度量:项目度量涵盖了软件项目管理方面的度量,用于评估项目的规模、进度、成本、风险等情况。项目度量可以帮助项目经理监控项目状态、做出调整,确保项目按照计划进行。常见的项目度量指标包括工时消耗、预算消耗、风险评估等。

  4. 质量度量:质量度量用于评估软件产品的质量水平,包括功能完整性、性能、可维护性、安全性等方面。质量度量可以帮助团队发现和解决质量问题,提高软件产品的用户满意度。常见的质量度量指标包括缺陷密度、可用性、性能指标等。

软件复杂性度量

软件复杂性度量是评估软件系统中各种元素(如代码、结构、算法等)的复杂性水平。软件复杂性度量可以帮助开发团队评估系统的易读性、可维护性和性能,以及预测潜在的风险和问题。常见的软件复杂性度量包括:

  1. 代码行数:代码行数是衡量软件复杂性的一种简单度量方式。通常情况下,代码行数越多,系统的复杂性越高。

  2. 圈复杂度(Cyclomatic Complexity):圈复杂度是一种用于衡量代码复杂性的指标,可以帮助开发人员确定代码中可能存在的缺陷和难以测试的区域。圈复杂度越高,代码的复杂性越高。

  3. 类的耦合度:类的耦合度表示类之间的依赖关系。高耦合度可能导致系统的可维护性和扩展性下降,因此需要注意减少类之间的耦合度。

  4. 类的内聚度:类的内聚度表示类内部元素之间的联系紧密程度。高内聚度有助于提高代码的可读性、可维护性和重用性。

软件复杂性度量可以帮助开发团队了解系统的结构和设计是否合理,有助于优化系统架构、提高代码质量和减少潜在问题。通过合适的软件复杂性度量,开发团队可以更好地管理和控制软件开发过程,确保交付高质量的软件产品。

软件工具

高质量的文档包括下以几个主要特点: (1)针对性。文档编制时需要根据面向的读者选择描述的手,段例如,针对开发人员,就应该尽量使用形式化语言,采用专业的术语和图表;针对用户,则应该尽量使用自然语言,使用用户领域的术语。 (2) 无二义性。文档中的描述必须做到无二义性,否则,不同的人阅读相同的文档就会产生不同的理解,将带来很大的麻烦。 (3) 易读性。文档应该尽量做到简明、尽量采用图表等直观的形式进行说明,以保证其清晰、易懂。 (4) 完整性。每个文档都应该自成体系,不要过多的互相依赖,以免造成要理解一个问题,需要在多个文档中来回翻看的现象。 (5)灵活性。虽然针对每种文档,目 国家标准或 行业经验中有许多可以借鉴的块模,但是在编制的时候不可形而上学地生搬硬套,应该根据项目的规模、复杂程度等因素进行适当和必要的剪裁,灵活处理。 (6)可追溯性。项目各开发阶段之间提供的文档必定存在着可追溯的关系。例如,某一项软件需求,必定在设计说明书、测试计划,甚至用户手册中有所体现。必要时应能做到跟踪追查。

软件开发环境

软件开发环境是指开发人员用来设计、编写、测试和调试软件的工作场所和工具集合。一个良好的软件开发环境可以提高开发效率、减少错误和提高代码质量。下面是软件开发环境中常见的组成部分:

  1. 集成开发环境(Integrated Development Environment,IDE):IDE是一种集成了代码编辑器、编译器、调试器和其他工具的软件应用程序。常见的IDE有:Visual Studio、Eclipse、IntelliJ IDEA等。IDE提供了一个集中管理和协作的开发平台,开发人员可以在一个界面中完成代码编写、编译、调试等工作。

  2. 版本控制系统:版本控制系统(Version Control System,VCS)用于跟踪和管理不同版本的代码。常见的版本控制系统包括Git、SVN等。通过版本控制系统,开发团队可以协作开发、追踪代码变更、回退错误更改等。

  3. 构建工具:构建工具用于自动化构建和部署软件。常见的构建工具包括Apache Maven、Apache Ant等。构建工具可以帮助开发团队管理依赖、编译代码、打包文件等工作。

  4. 数据库管理工具:数据库管理工具用于管理数据库的设计、操作和维护。常见的数据库管理工具包括MySQL Workbench、Navicat等。开发人员可以通过数据库管理工具连接数据库、执行SQL查询、管理表结构等。

  5. 测试工具:测试工具用于自动化测试软件的功能、性能和安全性。常见的测试工具包括JUnit、Selenium、JMeter等。测试工具可以帮助开发团队提高测试效率、减少手动测试工作。

  6. 文档工具:文档工具用于编写和管理软件的文档,包括需求文档、设计文档、用户手册等。常见的文档工具包括Microsoft Word、Markdown等。良好的文档工具可以帮助开发团队组织和分享文档,提高开发效率和沟通效果。

良好的软件开发环境是软件开发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提高团队的协作效率、代码质量和产品交付速度。选择和配置合适的软件开发环境对于开发团队的工作效率和成果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mzph.cn/web/39520.shtml

如若内容造成侵权/违法违规/事实不符,请联系多彩编程网进行投诉反馈email:809451989@qq.com,一经查实,立即删除!

相关文章

节流和防抖是肩并肩关系

防抖节流确实容易混淆,因为我们平常也总是把这两个连在一起说。但其实防抖就是防抖,节流就是节流,它们都属于优化技术的一种,一定不能把节流当作防抖的作用了。此文将带你彻底分清并理解防抖与节流。 共同点: 都是用…

Entity Framework EF Migration 迁移

针对Code First来说关注的只有实体类。当需求变更时只需要添加新的实体类或者在实体类中添加、删除、修改属性即可。但是修改完成之后要如何将修改同步到数据库中? migration 机制就出现了 ●启用Migrations   ●通过Add-Migration添加Migration   ●Update-D…

Java 中Json中既有对象又有数组的参数 如何转化成对象

1.示例一:解析一个既包含对象又包含数组的JSON字符串,并将其转换为Java对象 在Java中处理JSON数据,尤其是当JSON结构中既包含对象又包含数组时,常用的库有org.json、Gson和Jackson。这里我将以Gson为例来展示如何解析一个既包含对…

k8s kubectl top pod报错error Metrics API not available

文章目录 1、场景2、解决方法1、确认Metrics Server是否已经在集群中安装2、安装metric-server组件2.1、组件地址2.2、组件与K8S集群版本对应关系2.3、apply资源清单文件2.4、验证Metrics Server正常工作 1、场景 在使用kubectl top pod 命令时遇到了error: Metrics API not a…

AHK的对象和类学习心得

;---------------------------------- ; AHK的对象和类学习心得 By FeiYue ;---------------------------------- 一、简单对象的使用(细节看帮助) AHK-V1: 简单数组 arr:[111, 222] 关联数组 arr:{x:111, y:222, id:“abc”} 这两种可以用…

大语言模型融合知识图谱的问答系统研究

文章目录 题目摘要方法实验消融实验 题目 大语言模型融合知识图谱的问答系统研究 论文地址:http://fcst.ceaj.org/CN/10.3778/j.issn.1673-9418.2308070 项目地址:https://github.com/zhangheyi-1/llmkgqas-tcm/ 摘要 问答系统(Question Ans…

C-I-O和多线程

C条件变量 C中的条件变量(Condition Variable)是一种同步原语,用于在多线程程序中阻塞一个或多个线程,直到收到另一个线程的通知。条件变量通常与互斥锁(Mutex)一起使用,以确保在访问共享数据时…

【持续更新】vs 编译过程中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案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目录 问题 1 : 无法查看或者打开 PDB 文件。 问题 2 : 命令提示符中查看运行结果,控制台闪退。 问题 3 : 某功能的判断条件:int val > 1e9,逻辑…

领导高水平,在管人上都会做这3点,让下属忠心耿耿

领导高水平,在管人上都会做这3点,让下属忠心耿耿 第一点:给到有面子 作为一个领导,一定要在另一方面给自己的下属做最大努力的争取,只有把利益给到位,让你的下属有面子,才能够真正的赢得下属的心…

命令行运行git reflog(reference log)报错的解决办法

文章目录 1. 检查 Git 是否已安装2. 检查 PATH 环境变量3. 重新安装 Git 在Git中, reflog的英文全称是 “ reference log”。意思是 引用日志(参考日志)。它记录了本地仓库中HEAD和分支引用所指向的提交的变更历史。这包括了你所有的提交&…

澳大利亚新闻.科技.汽车.旅行.商业类单发媒体

每日简报Daily Bulletin 澳大利亚西部时间ModernAustralian.com 澳大利亚垂直新闻.科技.汽车.旅行.商业类媒体,ModernAustralian.com是澳大利亚西部地区的一家权威媒体平台,提供全面的新闻报道、科技资讯、汽车信息、旅行指南、商业动态等内容。每日简报…

liunx文件系统,日志分析

文章目录 1.inode与block1.1 inode与block概述1.2 inode的内容1.3 文件存储1.4 inode的大小1.5 inode的特殊作用 2.硬链接与软链接2.1链接文件分类 3.恢复误删除的文件3.1 案例:恢复EXT类型的文件3.2 案例:恢复XFS类型的文件3.2.1 xfsdump使用限制 4.分析日志文件4.1日志文件4.…

element-ui Tree之懒加载叶子节点强制设置父级半选效果

效果: 前言: 我们是先只展示一级的,二级的数据是通过点击之后通过服务器获取数据,并不是全量数据直接一起返回回来的。 问题: 当你设置了默认选中的子节点,但是由于刚进入页面此时tree中数据暂是没有这个…

A*——AcWing 179. 八数码

A* 定义 A* 算法是一种在图形或地图中寻找最短路径的启发式搜索算法。它通过综合考虑起始节点到当前节点的实际代价和当前节点到目标节点的预估代价,来决定下一步的搜索方向。 运用情况 路径规划:如在地图导航中为车辆、行人规划最优路线。游戏开发&…

算法刷题笔记 单调栈(C++实现)

文章目录 题目描述基本思路实现代码 题目描述 给定一个长度为N的整数数列,输出每个数左边第一个比它小的数,如果不存在则输出−1。 输入格式 第一行包含整数N,表示数列长度。第二行包含N个整数,表示整数数列。 输出格式 共一…

学会python——用python制作一个登录和注册窗口(python实例十八)

目录 1.认识Python 2.环境与工具 2.1 python环境 2.2 Visual Studio Code编译 3.登录和注册窗口 3.1 代码构思 3.2 代码实例 3.3 运行结果 4.总结 1.认识Python Python 是一个高层次的结合了解释性、编译性、互动性和面向对象的脚本语言。 Python 的设计具有很强的可读…

Spring Boot项目中使用MockMvc进行测试的详细指南

目录 MockMvc简介安装和配置基本用法高级用法集成测试测试最佳实践总结 MockMvc简介 MockMvc是Spring框架提供的一种用于测试Spring MVC控制器的工具。它允许开发者在不启动完整的Web服务器的情况下,模拟HTTP请求并验证响应。MockMvc的主要优点包括: …

免杀笔记 ---> PE

本来是想先把Shellcode Loader给更新了的,但是涉及到一些PE相关的知识,所以就先把PE给更了,后面再把Shellcode Loader 给补上。 声明:本文章内容来自于B站小甲鱼 1.PE的结构 首先我们要讲一个PE文件,就得知道它的结构…

SPI四种模式--极性与相位

SPI的四种模式:相位和极性 极性 定义时钟空闲状态: CPOL0:时钟线在空闲状态为低电平 CPOL1:时钟线在空闲状态为高电平 这个设置决定了设备不进行通信时时钟线的状态。 兼容性: 不同的SPI设备可能需要不同的时钟极性…

java.lang.classnotfoundexception jakarta.xml.bind.jaxbexception java 17问题

解决 <dependency><groupId>jakarta.xml.bind</groupId><artifactId>jakarta.xml.bind-api</artifactId><version>4.0.2</version> </dependency>参考&#xff1a; Handling NoClassDefFoundError for JAXBException in Ja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