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行业知识体系-------主目录-----持续更新(进不去说明我没写完):https://blog.csdn.net/grd_java/article/details/139946830 |
---|
1. 什么是市场
- 市场是供需双方交易并决定商品价格和产量的机制
- 市场可以解决一个重要的问题,生产者为谁生产、生产什么以及如何生产。
- 假设有3个消费者和3个生产者,他们的成本和期望的价格都不一样
- 报价1表示6毛钱一度电可以,而报价2和报价3分别报出5毛和4毛钱的报价
- 而另一边的电厂,成本并不一样,成本1只需要2毛钱,而成本2和成本3分别需要3毛和4毛
- 此时他们会在市场中进行报价,报价后就开始成交,最佳的结果是议价结果是4毛。最贵的成本卖出,最低报价的消费者也买到了电。这就是
边际价格最后成交
- 获得最大的消费者剩余的是剩余1 = 2毛钱
- 获得最大的生产者剩余的也是剩余1 = 2毛钱
- 大家都产生了消费者剩余和生产者剩余,使得交易的双方都有了极大的积极性,这就是激励市场交易的源泉
- 相对于计划经济有没有好处呢?假设现在不让他们自发的交易,而是由政府来直接规定交易
- 市场是自己能够知道自己的信息的,而政府存在着信息的不对称,政府不知道消费者剩余和生产者剩余,以及他们的成本基础上,定高了不行,定低了也不行
- 如果定0.3,有一些生产者(成本1和成本2)不能成交
- 如果定0.5,一些消费者也不能成交(报价3)
- 所以计划经济可能降低我们的经济效益
- 由于市场结构的不对称,可能存在很多市场失灵问题,例如买方市场大,可以“客大欺店”
- 客非常大,只有1家,所有电厂的点都来卖给我,往往是供大于求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价格被压倒了0.2,只有一个电厂能中标,其他的电厂都不能中标,社会福利就减少了
- 只有一个电厂,其它都是消费者,这个时候就可以供不应求,电厂决定供给和价格的制定
- 此时议价结果是6毛,那就只有1家可以买到电,其它都买不到
- 在这种情况下的市场结构不对称,都不利于市场机制发挥更好的交易作用
- 没有税收的情况下,交易是2毛钱,此时政府说要收1毛钱的税,此时最下面的一笔交易就无法成交了
- 交易量减少,社会福利下降,税收影响了整个交易的社会福利,将降低交易的最终交易量
- 垄断将导致市场资源优化配置低下,假设所有电厂联手,垄断篡谋起来
- 将电价抬高到6毛钱一度电,那么消费者报价2和报价3就买不到电了
- 此时交易量减少,社会福利也减少了。
- 我们基于什么样的成本来考虑交易呢?上图交易过程中有两个电厂,一个火电厂成本1毛2,一个新能源成本1毛5
- 这样交易肯定是火电厂中标,因为它的价格比新能源便宜
- 但关键是,火电厂的外部成本没有考虑,火电厂是排碳的,污染成本假设为5分钱
- 如果将外部成本内部化包含在报价中,火电的成本就比新能源多2分钱了
- 所以在市场经济竞争中,一定要将外部成本内部化,才能真正体现交易的公平性
- 资金对整个市场推动交易也产生很大作用,上图中有一个煤矿,煤卖给电厂,电厂卖电给消费者
- 如果大家资金流比较顺畅,就像上图中,交易也会很顺畅
- 假设某个用户突然资金短缺或回款不到位,就没法给电厂付款,而电厂没拿到钱就没法给煤矿付款,资金链就断了
- 此时电厂可以到银行去贷款,重新激活资金链,让电厂向煤矿付钱,交易再次开启,只是未来资金的回笼稍微缓慢了一点
- 因此,金融为整个生产消费提供了资金,让市场的交易不断进行下去(包括未来市场)
- 市场上有大量买方和卖方,自己不断进行交易,此时交易双方之间存在着信息不对称。
- 但是有了"互联网+"之后,互联网将所有买者和卖者紧密联系在一起,实现了精准的匹配,大大提高我们交易的效率,所以“互联网+”对提高整个市场的效率,起着支撑性的作用
- 上图给出企业和消费者,企业是给我们提供最终商品和劳务的,家庭就是消费者,最终是向企业提供它所有的劳动力和服务的
- 每个微观交易在整个企业中叫产业链,例如我们产煤,煤生电给钢厂,钢厂生产铁矿石给车企,这样一个产业链就不断交易下去了
- 整个交易就是一个不断延伸的链,交易不断产生,整个经济活动就这样延伸无限制的开展下去了,创造了国家整个的GDP
- 任何一个微观的交易,都可以理解为一个市场均衡的过程
- 供给曲线:上图中斜着向上的线就表示供给曲线,在这个市场均衡的过程中,随着价格不断上涨,供给方可以提供产品的数量就越来越多。是把无数个厂商的呈报价排在一起,最高的排在上面,最低的排在下面,就形成了一条供给曲线
- 需求曲线:图中斜着向下的线,随着需求量的减少,价格不断下跌。价格下跌了又愿意多买。
- 均衡点:需求的曲线和供给的曲线相交的点,称为均衡点,意味着在这个价格和数量水平上,供给方和需求方的需求量达到了相对一致,形成了市场的均衡点,一个相对静止的状态。
- 此状态下,决定了整个市场的价格,而这个价格,有的消费者可能承担的价格比它高(一开始我预取10块,现在均衡点价格是5块),就可以得到更多的消费者剩余,对应的均衡价格虚线上方和需求曲线围成的三角形就是消费者剩余
- 而均衡价格虚线和供给曲线围成的三角形叫生产者剩余,生产者预期售价越低,生产者剩余越高(我本来想卖1元钱,而均衡点价格是5块)
- 因此我们的交易就是为了大家无论是消费者还是供给者,都追求这两个剩余
- 图中可以看到,两个剩余是平均分配的,这是我们希望的整个市场交易的理想状态,大家共享社会福利,两个剩余做到均等,是最公平的分配状态,双方积极性都能调动起来。然而现实很可能是残酷的。
- 需求曲线变平坦了,说明需求的弹性增大了,当价格微微变动,需求量的变动也会很大
- 说明整个市场上,特别是消费端控制价格的能力较差,此时弹性增大后,消费者剩余就会减少,所以社会福利的分配就会不对称。所以均衡价格受市场整个结构的影响
- 生产者若店大欺客,或者消费者客大欺店,都会导致整个社会福利的不公平
- 所以设计电力市场的时候,一定要考虑这些问题,一定要让市场能够实现消费者和生产者剩余尽可能相等,市场是实现社会福利的。想要社会福利公平分配,需要设计一个机制——市场机制
- 价格怎么引导资源优化配置,这个机制到底如何发挥作用呢?
- 假设现在市场缺电供不应求,经济学中从来不存在稀缺资源,稀缺就涨价,资本看到涨价迅速下场形成新的供给。例如建立新电厂,此时供给增加改善了供求关系,价格下跌,新的资金就不会再次进入。这就是价格引导资本在不同行业流动,因为资本的本质是逐利。
- 利率也是同理,例如大家都买房子都贷款,银行钱就稀缺,马上调利率,就会抑制一部分人投资的动机
- 汇率也受整个市场供求关系影响,例如现在大量需要美元,那么美元汇率就会上涨
- 因此,上图中的话语虽然有些晦涩难懂,但说白了就是市场机制受供求关系的影响,而供求关系有时又会调整我们的价格、利率和汇率,就会重新引导我们的资源流动到更有效的方向,这就是我们看不见的无形的手。
- 要实现社会福利就得实现一只更加有"利"的手,设计一种更加有效的市场机制,这个机制我们称为看不见的手
- 经济学鼻祖亚当·斯密给出定义,看不见的手是经济参与者受利己的驱动,这只手,总是引导着这种利己的心去促进社会整体的福利提升
- 这个制度就是利用你自私和逐利的心理,当你逐利时,这个制度会让你自动为社会的福利提升做出贡献,这就是无形的手。
- 参与者理性的去实现个体利益最大化的策略,正好和机制设计者期望的一致
- 当这种一致性达到后,能够让参与者按照机制设计者所期望的策略采取行动
- 假设现在想要分一个苹果,你是一个机制设计者,让你设计一个机制让苹果分的更加均衡
- 此时工科的同学可能会用各种仪器来测量,让它平均分配,但是往往不用这么麻烦,只需要一句话,一个规则,就可以让参与者双方被动让苹果尽可能平均分配
- 只需要让切苹果的人后吃,如果切苹果的人分的不均衡,不公平的话,那另一个人就会把大块先拿走,留给自己的就是小的。
- 这种机制就会激发,一定要把苹果分的均匀,这就是机制的力量
- 如果用一个数学公式来反映我们的机制设计,就是 ( f i j − f i k ) ( F i j − F ( i k ) ) ≥ 0 (f_{ij} - f_{ik})(F_{ij}-F(ik))\geq 0 (fij−fik)(Fij−F(ik))≥0
- 其中小f表明个人利益,大F表明机制设计者所最强的整体的利益,两个下标表示不同的策略,当小f从一个策略转换为另一个策略时,大F也会对应总体的变化,从一个总体的利益变化到另外一个利益
- 这两个利益相乘一定要 ≥ \geq ≥ 0,就表明他们一定是相关的,整个机制设计就要做到这样,让所有的参与市场的竞争的人,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 这种机制下,好人会更好,坏人也会更好。但是机制一旦设计不好,没有满足条件的话,好人变坏,坏人更坏,这就是市场设计的精髓所在
- 市场当然不可以就像上面那样自由交易,政府在这里起着重要作用,经济学中认为,政府是可以改善市场结果的,是一只有形的手,可以使市场这只无形的手,变得更加有利,而不是替代无形的手
- 政府通过改变市场规则、改变市场结构等使市场效率更高
- 改变市场规则,改变市场结构,对整个市场交易的效率是至关重要的,市场规则就是要保证满足激励相容的原理
- 政府的另一个重要职责是解决外部性问题,要外部成本内部化
- 有了改变市场结构、修改市场规则、消除市场外部性这三方面,就使得我们整个市场的效率大大提高,让我们市场的无形之手变的更加有利,能够更加高效的配置资源
- 市场不是万能的,市场有些情况下会失灵,所以政府另外一个角色就是市场失灵情况下,政府这只有形的手要进行干预
- 例如当价格极其不合理时,政府去控制,设定上限。比如我们在市场上工资太低时,政府要规定最低工资
- 除了改变规则,政府还有引导市场的作用,比如从宏观经济学角度看,当市场需求低迷时,就要通过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来扩大总需求,然后由市场再去引导我们的企业
2. 电力市场机制设计的基本要求
- 我们要让所有市场成员在逐利时,以促进新能源结构的清洁化转型为目标,要让清洁能源大量的应用
- 如今整个地球已经在温室气体的包围下了,温度不断提高,我们的目标就是将来要逐渐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增加清洁能源应用比例,这是政府的战略也是全球的愿望,因此我们的机制一定要促进清洁能源的全面应用
- 机制一定要创造效率,要通过市场竞争的方式来提高整个能源的效率(生产与消费),微观经济学有两个重要核心思想,有限的资源生产出更多的商品,有限的商品创造出最大的效益(价值)
- 我们电力市场机制就是要让我们有限的化石能源产生出更多的电,我们设计一种机制来实现
竞价上网
,你报价低,你就得到更多的市场份额,因为你效益够高,所以我们的报价是由低到高排序的,我们根据我们的需求来决定,实现了有限的资源生产出更多的电力商品 - 我们产出的电能要产生最大的效益,就得让创造效益更大的企业多使用我们的电能,也促进我们中国经济结构的转型,我们的GDP能耗是日本的四倍,所以我们要提高效用,用户报价谁高就给谁用。特别在电力资源稀缺时,谁报价高就让谁用,因为他创造的效用大才能报价高,所以我们的机制要通过市场竞争的方式来全面提升我们的能源效率
- 社会上目前有一种观点是搞市场就是简单的降价,这是不完全的。搞市场就是通过市场机制去发现价格,通过市场交易形成最大的交易量和价格,实现社会福利最大化
- 看整个市场,不但要看价格的下降,更要看量,最佳的市场状态是什么,降价会换成量的增加,如果降价不能换成量的增加的话,社会福利并没有增加
自由选择交易品种,作为一个市场成员参加什么样的交易品种,这种选择权都应该开放给用户,因为每个用户会根据自己的特点、特征、能力去选择最能够逐利的地方去选择交易品种
我们国家很多市场都建立在省级市场,我们用户难道只能选择省内电厂吗,其它省份的呢?或者一个大区里或者全国去选择可不可以呢。这样的权利是应该赋予市场成员的,这样才能实现在更大范围内的资源优化配置。市场的选择权是市场培育和发展过程中的动力
能否给予市场充分的选择权?能否形成合理的交易成本? |
---|
- 电力商品有一个特殊性,需要通过电网来进行传输。前面我们讲的社会福利是没有考虑交易成本的
- 例如我们运一吨货物,需要缴纳交通运算费,如果交通费用太贵,社会福利就会大大减少,积极性就没有了。同样的,电网上如果输电成本太高,就侵吞了所有生产者剩余和消费者剩余,交易就停止了。
- 我们现在的关键是要形成合理的交易成本,因为在中国包括国际上,电网都是垄断的,给它定价一定不能让价格背离它的成本来侵犯我们社会的福利
前面介绍了市场用户的市场选择权,如果给用户选择权,用户就可以在更大范围进行资源的选择配置,特别是中央提出“互联网+”后,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没有界限的电子空间中更大的交易平台,互联网将促进我们电力资源在更大范围内的资源优化配置
- 电力行业是资金密集型企业,如何发挥每个设备、每条线路、每个电厂的资产利用率,需要一个清醒的电价机制,它和一般商品不同
- 例如上图中,上半部分给出了现行电价,大家可以看出红色曲线超出了线路容量(输电界限)。用户在这个电价下面,在高峰的时候它没有限制,此时就会导致我们电网过负荷,就需要增加输电线路(上图右上角的红线)。
此种投资效率是不高的,因为到了晚上可以看到电网是没有超负荷的,这条新加的线路只能在某个时段发挥作用而已
- 相反我们用另一个市场机制产生的节点电价,这个电价峰谷电价差别很大,此时用户用电行为会发生改变,在高峰,电价昂贵,大家就会少用,例如现在洗衣机我不用了,到晚上去用等等。
- 因为电价引导机制,使得线路上红色曲线就下降了,没有超过线路容量,此时我们电网就不用多投资一条线路了。所以好的市场机制,特别是我们电力行业中,一定是要考虑电力系统的电力、电量平衡的。分时平衡的特点来最终用分时电价引导整个输配电资产的利用效率
- 好的市场机制不能只解决存量资产的效率问题,更重要的是要能够引导我们的电力规划,也就是增量资产更加高效。
- 上图中,现有的电厂传输线路(黑色的线)到用户负荷增长了怎么办(例如城市扩建用电需求增加),我们需要进电厂,加新的线路。
- 但是这新建的项目不仅仅是政府的审批,我们需要在这只蓝色的市场无形之手的引导下,来实现最佳的投资(红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