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目录
- 前言
- 边界网关协议(BGP)
- 内部网关协议(IGP)
- 外部网关协议(EGP)
- 联系与区别
前言
本文是对边界网关协议(BGP)、内部网关协议(IGP)和外部网关协议(EGP)详细的介绍,包括它们的联系与区别。
边界网关协议(BGP)
定义:
边界网关协议(BGP)是运行于TCP上的一种自治系统的路由协议。它是唯一能够妥善处理好不相关路由域间的多路连接的协议。BGP用于在不同的自治系统(AS)之间交换路由信息,实现跨网络的数据传输和互连。
特点:
- 可扩展性:BGP能够处理像因特网大小的网络的路由信息。
- 策略控制:BGP允许网络管理员通过策略来控制路由信息的传递和选择。
- 无类域间路由:BGP-4提供了一套新的机制以支持无类域间路由,包括支持网络前缀的通告和路由聚合。
- 避免环路:BGP有效地构造了AS互联的拓扑图,并由此清除了路由环路。
工作原理:
- 邻居建立:两台相邻的路由器通过建立BGP邻居关系来交换路由信息。
- 路由更新:通过UPDATE消息发送路由表信息。
- 路由选择:BGP使用路径向量算法来确定最佳的路由路径。
- 路由通告:一旦确定了最佳的路由路径,路由器将该路径添加到自己的路由表中,并向相邻的路由器通告这个路由。
内部网关协议(IGP)
定义:
内部网关协议(IGP)是在一个自治网络内网关(主机和路由器)间交换路由信息的协议。路由信息能用于网间协议(IP)或者其它网络协议来说明路由传送是如何进行的。
常见的IGP协议:
- RIP:使用跳数作为路径选择的度量标准,每30秒发送一次路由更新信息。
- OSPF:基于链路状态的内部网关协议,使用Dijkstra算法来计算最短路径。
特点:
- 局部性:IGP专注于在自治系统内部进行路由选择。
- 路由选择:IGP协议确保路由器之间的路由信息可拓扑化,通过定义一组数据包格式来传播路由信息。
外部网关协议(EGP)
定义:
外部网关协议(EGP)是AS之间使用的路由协议,是BGP的前身。但由于EGP存在很多局限性,现在已被BGP广泛替代。
特点:
- 早期使用:EGP是最早用于在自治系统之间交换路由信息的协议。
- 局限性:EGP只能传递简单的路由信息,无法支持更复杂的网络拓扑,且容易形成路由环路。
联系与区别
联系:
- 三者都是网络层协议,用于确定数据包在计算机网络中的传输路径。
区别:
-
作用范围:
- BGP:用于不同自治系统之间的路由选择。
- IGP:用于自治系统内部的路由选择。
- EGP:原本用于不同自治系统之间的路由选择,但已被BGP替代。
-
可扩展性:
- BGP:具有高度的可扩展性,适用于大规模网络。
- IGP:适用于中等规模到大型网络。
- EGP:可扩展性较差。
-
策略控制:
- BGP:提供丰富的策略控制功能。
- IGP:策略控制功能较少。
- EGP:不提供策略控制功能。
-
安全性:
- BGP:提供了一些安全机制。
- IGP:主要关注路由选择,较少涉及安全问题。
- EGP:安全性不是其主要关注点。
-
路由选择算法:
- BGP:使用路径向量算法。
- IGP(如OSPF):使用链路状态算法(如Dijkstra算法)。
- EGP:基于网络的距离向量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