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监管挑战。低空领域的安全问题是一个重要的挑战。低空飞行的航空器数量不断增加,这对空中交通管理和安全监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确保低空飞行的安全,防范事故的发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应加大对低空安全发展体系的构建研究,加强新技术在无人机探测与反制中的应用,针对重要目标进行布防,确保国家空防安全和公共安全。加大无人机信息安全的重视程度,确保无人机为信息采集体的网络空间安全,同时要重构低空飞行的安全协同监管体系,进一步提升安全监管效能,对低空飞行活动采取包容政策,降低敏感度,为低空经济的发展创造更为宽松的空间,并以无人机管理条例相关条款为基础,深入分析低空经济主要产品的市场准入和监管的现状及存在问题,研究制定科学的市场准入标准和检测认证程序,促进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形成,确保低空经济的公平竞争和持续发展。此外,相关法律法规的不完善也是一个制约因素。低空经济涉及多个领域和部门,需要完善的法律法规来规范其发展,然而,目前我国在低空经济领域的法律法规还不够健全,存在一些空白和模糊地带。健全法律法规,能够为低空经济的发展提供法治保障。
基础设施建设挑战。当前,我国低空空域运行场景中存在异构高密度大容量运行管理难、复杂环境可靠精准CNS (即通信、导航、监管)服务保障难、复杂场景非法目标及时合理处置难、多形态异构飞行器支撑设施统一难等问题。除此之外,也缺乏统一标准规范的共享基础设施,通用机场、直升机起降点、飞行营地、飞行服务站、维修基地、通信导航气象油库等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以及低空空域管控系统、无人机飞行信息系统、无人机反制系统等的建设与运行方面,都无法满足快速增长的需求。因此,要积极建设低空智能融合基础设施系统,通过建设低空数字化基础设施,打造低空操作系统,构建数字化管理和新服务模式,支撑具有“异构、高密度、高频次、高复杂性”特征的大规模低空融合飞行,服务好低空经济产业发展的各类新需求;同时,加大对低空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力度,提高空域资源的供给能力。推动通用机场、直升机起降点、飞行营地、通信导航、气象、油库、固定充电等基础设施的规划和建设等。
技术创新方面的挑战。一方面,核心技术的缺失是一个突出问题。在飞行器设计、航空发动机等领域,自主研发能力相对薄弱,对进口技术的依赖程度较高。另一方面,研发投入的不足限制了技术创新的速度和质量,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这一领域的投入仍有差距。为了应对这些挑战,应加大通用航空器核心零部件的国产化研发投资,推动产学研用联动融合与军民融合,提高自主研发能力,尽快实现本地化发展,将关键技术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避免“卡脖子”问题;同时,需要加大对核心技术的研发投入,培养和吸引更多专业人才,建立统一的技术标准,促进数据共享,完善产业链,提高国际竞争力。
市场培育和拓展的挑战。低空经济的市场尚不成熟,需求还不够旺盛,民众对低空经济的认知度相对较低,对其了解有限,这些都限制了市场的扩大。政策法规的不完善也给市场培育带来困难,缺乏明确的规范和引导,导致企业在拓展市场时存在诸多不确定性。同时,低空经济的成本较高,包括飞行器购置、运营成本、人才培养等,这些都限制了市场的普及。为了应对这些挑战,需要加强对低空经济的宣传普及,提高民众认知度;加大对基础设施的建设投入;完善政策法规,为企业提供明确的发展方向;降低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加强人才培养,满足市场需求;鼓励企业创新,提高市场拓展能力。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推动我国低空经济市场的培育与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