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速率/增强数据速率 (BR/EDR) 无线电(物理层或 PHY)在 2.4 GHz 的免许可 ISM 频段中运行。该系统采用跳频收发器来对抗干扰和衰落,并提供许多 FHSS 载波。基本速率无线电操作使用成形的二进制频率调制来最大限度地减少收发器的复杂性。符号率为每秒 1 兆符号 (Msym/s),支持每秒 1 兆比特 (Mb/s) 的比特率,或者在增强数据速率的情况下,支持 2 Mb/s 或 3 Mb/s 的总空中比特率。这些模式分别称为基本速率和增强数据速率。
在典型操作期间,物理无线电信道由与公共时钟和跳频模式同步的一组设备共享。一台设备提供同步参考,称为中央设备。与中央设备的时钟和跳频模式同步的所有其他设备称为外设。以这种方式同步的一组设备形成一个微微网。这是蓝牙 BR/EDR 无线技术中通信的基本形式。
微微网中的设备使用特定的跳频模式,该模式由中央设备的蓝牙地址和时钟中的某些字段通过算法确定。基本跳频模式是 ISM 频段中 79 个频率的伪随机排序,频率间隔为 1 MHz。可以在每个外设的基础上调整跳频模式,以排除干扰设备使用的部分频率。自适应跳频技术改善了蓝牙与静态(非跳频)ISM 系统共存时的共存。
物理信道被细分为称为时隙的时间单元。数据在位于这些时隙中的数据包中在蓝牙设备之间传输。当情况允许时,可以有多个连续的时隙分配给单个数据包。跳频可以发生在分组的发送或接收之间。蓝牙技术通过使用时分双工(TDD)方案提供全双工传输的效果。
在物理通道之上有链路和通道以及相关控制协议的分层。信道和链路的层次结构从物理信道向上是物理信道、物理链路、逻辑传输、逻辑链路和L2CAP信道。这些内容在第 3.3 节到第 3.6 节中进行了更详细的讨论,但在这里介绍是为了帮助理解本节的其余部分。
通常在物理通道内,在中央设备和一个或多个外围设备之间形成物理链路。例外情况包括查询扫描和寻呼扫描物理通道,它们没有关联的物理链路。物理链路提供中央和中央之间的双向数据包传输
外设,无连接外设广播物理链路的情况除外。在这种情况下,物理链路提供从中央设备到可能无限数量的外设的单向数据包传输。由于物理通道可能包括多个外设,因此对哪些设备可以形成物理链路存在限制。每个外围设备和中央设备之间都有物理连接。微微网中的外围设备之间不直接形成物理链路。
物理链路用作一个或多个支持单播同步、异步和等时流量以及广播流量的逻辑链路的传输。通过占用由资源管理器中的调度功能分配的时隙,逻辑链路上的流量被复用到物理链路上。
除了用户数据之外,逻辑链路还承载基带和物理层的控制协议。这就是链路管理器协议 (LMP)。微微网中活动的设备具有默认的异步面向连接的逻辑传输,用于传输 LMP 协议信令。由于历史原因,这称为 ACL 逻辑传输。除无连接外围广播设备外,主 ACL 逻辑传输是每当设备加入微微网时创建的传输。无连接外围广播设备可以纯粹为了监听无连接外围广播分组而加入微微网。在这种情况下,将创建无连接外设广播逻辑传输(也称为 CPB 逻辑传输)并且不需要 ACL 逻辑传输。对于所有设备,可以创建额外的逻辑传输来在需要时传输同步数据流。
链路管理器功能使用 LMP 来控制微微网中设备的操作,并提供管理较低架构层(无线电和基带)的服务。 LMP 协议承载在主 ACL 和活动外设广播逻辑传输上。
在基带之上,L2CAP 层为应用程序和服务提供基于通道的抽象。它通过共享逻辑链路执行应用数据的分段和重组以及多个通道的复用和解复用。 L2CAP 具有通过默认 ACL 逻辑传输承载的协议控制通道。提交给L2CAP协议的应用数据可以承载在任何支持L2CAP协议的逻辑链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