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Value
钛媒体特别专题策划《数字思考者50人》:探访中国深刻的数字化思考者群体。我们理解的“TechThinker”,涵盖了中国数字化浪潮中的技术践行者、政策制定者与投资决策者。在这场长达10年的乘风破浪中,每个人都在分享技术进步的果实,却鲜有人知道结果背后的故事。我们期待通过《数字思考者50人》,还原中国数字化推进过程中的关键决策,同时也为你呈现数字思考者们在这个技术大变革时代对未来的展望和判断。
本期对话:徐晶 太医管家CEO
作者|杨亚茹
编辑|刘湘明、盖虹达
首发|钛媒体APP
ITValue
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慢性病患者基数不断提高,健康管理需求陡增。与此同时,医疗健康支出水涨船高,医保收支不平衡问题更加显著,发展商业健康险来缓解医保压力是解决方案之一,健康管理平台的重要性被前置。
通过健康管理平台的风险评估、疾病预防、早筛早诊、主动管理、线下导诊等能力,不仅能降低疾病发病率、延缓疾病进展、且通过分层诊疗还能减少医疗总支出。
一直以来,中国的商业健康险主要承担支付作用,缺少与医疗及健康管理的连接,这导致传统健康险主要在“保健康人”,这已经不能适应慢性病人群日益增长的新需求,带病体保险新赛道中,及时干预用户健康风险的健康管理平台成为关键角色。
2020年,中国太保联合红杉中国设立了上海杉泰健康科技有限公司,2021年,公司发布医疗健康服务品牌“太医管家”,日前,太医管家完成9.2亿元战略轮融资,由新进投资方上海国际资管、三井住友海上联合投资,原股东中国太保、红杉中国继续追加投资完成。
以“家庭医生+管理式医疗”为基点,太医管家已惠及超900万用户,正在加速构建健康管理、保险产品、就医服务三位一体的医疗健康生态圈。
曾履职于宝洁、微软、阿斯利康的“行业老兵”徐晶任CEO,成为太医管家的“执导筒”者,订立了“让每个人健康生活”的企业愿景。
她表示,“市场上现有健康险的特征是保得窄、保得浅,保得窄是说专注于健康人群,保得浅是说只保疾病治疗阶段,不保之前的早筛和之后的康复。保险保健康人群,医疗药企治疗已得病人群,怎么在带病人群和健康人群之间构架桥梁,是最难的,这也是太医管家诞生的条件之一。”
太医管家要做的正是凭借其医疗服务的专业能力、科技的标化能力,为带病体保险的创新推出,提供前期依据和后期保障。
徐晶最初在阿斯利康担任信息技术部副总裁职位,后经多次职位调整后任职阿斯利康中国副总裁、数字化与商业创新部负责人,建立上下游生态圈,全面负责以数字化推动企业商业模式、运营体系、管理体系的优化、创新、改革与转型。
CIO出身的徐晶认为,“CIO的工作是基于一个产业做信息化、科技化,这个过程当中,CIO们对科技和产业结合的理解最深,没有人能超越。CIO如果进到一个行业里,经常会带来一些颠覆性的改变。”
对话人:
万宁 「钛媒体集团联合创始人、ITValue发起理事、钛媒体研究院院长」
徐晶 「太医管家CEO」
01
通过数据转化,平衡行业矛盾
钛媒体:太医管家是在什么条件下诞生的?
徐晶:太医管家的诞生有着必然性,也有多个混合因素。
整个中国医疗市场支付现状是国家医保支付占48%,个人支付占45%,而商业保险只占7%,对比国外成熟市场,国内的个人支付比例过高,商业保险支付比例过低。对大众而言,不论是门诊还是住院,相当比例的自付费用没有被保险覆盖。
保险保健康人,医疗药企治疗带病人,怎么在带病人群和健康人群之间构架桥梁,是最难的,这是太医管家诞生的第一个条件。
第二个条件是保险公司有了很强烈的意愿,在投入和启用健康管理方面达成了共识,要么保险公司自己孵化健康管理平台,要么从第三方采购健康管理平台。规模比较大的保险企业有足够大的业务量,大多会选择自己孵化。
深入了解保险行业就会知道,保险的保单跟客户的接触点和粘性有限,分布在买保险和理赔两个时间点,中间的过程,保险公司跟客户之间没有接触。如何在这期间仍然黏住客户,做好客户服务,对保险公司来说是具有挑战的,而健康管理平台可以成为粘性工具。
钛媒体:带病体人群有着巨大的保险需求,保险公司也十分重视这一赛道,太医管家在其中发挥什么能力?
徐晶:我们有三个核心的能力——第一是对医疗本质或对专病治疗路径有认知能力,第二是将医疗服务标准化和产品化的能力,第三是与保险公司做联合开发健康险产品的能力。
第一个能力,带病体保险是一个交叉领域,没有完美的个人,只有完美的团队。太医管家建立的团队具备对医疗的基本认知,有跟医疗专家打交道的经验,能够和医疗专家在一个疾病领域当中达成患者治疗路径的共识,形成团队自己对专病的深度医疗认知,而且我们能把这种医疗认知转换成计算机可理解的语言。
第二个能力,传统医疗靠人来完成服务过程,不同的医生其诊疗过程有流派之分和认知差异,这种差异性很难标准化,因此难以产生标准化的保险产品并进行定价。太医管家的核心能力在于,在对医疗的认知基础上通过提炼等手段把诊疗过程标准化,按照产品化和标准化的思路对医疗服务做全盘考量。
第三个能力,对保险精算假设和在保逻辑的认知,以及对保险产品开发全过程的认知,是我们能赋能保险产品的前提,如果保险产品开发和保险服务供应分离,健康管理公司仅想着在产品推出后提供服务,那么这个产品在创新性上很难有突破。
钛媒体:在具体参与健康险产品联合开发的过程中,太医管家是如何利用数字化能力的?
徐晶:第一是对数据的使用、转换,把专业的医疗数据转换成普适的消费性数据,第二是在转换后的数据里定位精算模型中需要的假设验证数据,第三是将数据应用在不同维度的使用场景。
数据在健康管理过程中的作用机制是先将数据标准化,再建构数据模型,进而产生标准化产品。但健康管理平台还要面向终端用户提供服务,那我们的标准化的数据模型就要结合用户的个人数据将其匹配到不同群体,并形成分层数据,最终落实到分层的用户服务上。
整体是从个体的单一的数据汇总抽离为总数据模型,再根据模型拆分为细分人群的分层模型,让用户感受到的是个性化的服务,但我们服务的过程是按群体标准化切分出的服务标准,这就解决了个性化服务和规模化供给之间的矛盾。
钛媒体:在日益数字化的时代,这种从个性化数据抽离出标准模型,再通过模型开发产品,又通过模型完成个性化的服务,会是未来很多行业转型或创新的“必由之路”吗?
徐晶:这个“必由之路”我会把它先圈定在服务行业。因为服务行业的最大特征是提供个性化服务,但产品型公司提供的是标准化产品。这种方式将服务的个性化和产品的标准化统一到了一条逻辑链上并找到了平衡点。
如果单纯依据个体去提供服务,成本和效率的优化空间很窄,因此要做分层的个性化服务,解决供给效益和需求个性化之间的矛盾。就像一个支点,左边是个性化服务需求,右边是供给的效率,一直以来,没法跨越这个点,是行业最大的痛点。
02
数字化已成健康管理平台“发动机”
钛媒体:太医管家已经往前一步推出了产品,此前参与了肺结节带病体保险肺康宝·肺部恶性肿瘤医疗保险的联合开发,往后走,健康管理的部分扮演什么角色?
徐晶:我们公司的内核服务靠家庭医生来完成。家庭医生有个很重要的点是管医疗之外要管健康,这是围绕医疗展开的更大范畴的服务,具体来说涉及带病人群的管理,以前没有这种定期管理,去指导他们改变饮食和生活习惯,生活方式等因素的重要性不亚于吃药,所以需要一个具备医疗内核的团队,能把服务延伸到健康领域。太医管家7×24小时家庭医生服务非常适合做带病体的长期管理。
太医管家主打链接线上、线下的医疗服务,线上通过全科家庭医生对疾病做复诊,线下链接医疗服务的场景,比如体检。
钛媒体:医疗领域的割裂一直存在,现有医疗服务是将个人“切割”的,疾病信息在医院,与健康管理完全脱离。面对这种现状,太医管家是否可以用数字化手段串联健康管理到医疗服务的全链条?
徐晶:这是我们努力的方向,比如面对肺结节人群,我们会有数字档案服务,沉淀相关的风险数据,为他们做长期健康管理。
2023年5月,基于家庭医生线上服务,太医管家推出了数字档案服务。这让我们掌握了用户的生命指征,能快速识别并快速判断风险状态。这也是一种对数字技术手段的应用,让平台能基于数据标准化主动对人群进行管理,给他们定期提醒。
这一链条上的每个环节单拎出来都是整个行业正在探索的方向,只不过通过肺康宝这款产品,我们成功做了一次信息和技术的串联。我相信所有技术手段串联后都要落地到场景中,一旦能够定义场景,我们就可以定义产品。
钛媒体:用数字化手段将健康管理的各种数据积累建档后,再回到医疗服务,通过有效的健康管理,减少疾病的发生或进展,是太医管家“让每个人健康生活”的企业愿景实现的主要途径?
徐晶:疾病治疗过程中,药物所占的比例不足一半。以糖尿病治疗为例,“五驾马车”治疗方法中,药物治疗只占其一。
我们的调研数据显示,对于糖尿病患者,一年内能跟医生说多少话,或者见几次医生,都能对患者能不能控制好自己的病情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医生也不光是治疗医生,还有营养师、心理医生等,都能对患者生活习惯提出改进。
其实除了重大恶性疾病外,很多慢性病都是不良生活习惯造成的。
太医管家这类健康管理平台要做的是面向普通人提供服务,而数字化科技能力的巨大驱动力在于能让这件事普适化。我们追求的“让每个人健康生活”,本质是要延长人的有质量的生命长度。
钛媒体:全环节的数字化科技能力的使用,如何能实现平衡或降低个体在医疗服务上的支付成本?
徐晶:医疗和健康的平衡,是国家要解决的长久问题,也是健康管理平台存在的意义。
国家提倡的“治未病”是极具前瞻性的,不是出于本源的改变,而是要把精力投入到健康管理,让人更专注于健康的状态,也提高了人的生活品质。
健康管理平台的最终目的是做风险减量,通过识别风险并做人群分层后,让一个人的健康风险可量化,通过普适的干预手段,让每个人都愿意参与到自我健康管理中来。风险分层后就会决定你投入什么资源,而不是“混合投入”。
03
数字化技术在健康领域的应用前景展望
钛媒体:回到大健康的场景,数字化在未来一段时间还会带来哪些可能的变革?
徐晶:如果聚焦整个行业,最大价值在新药研发。因为现在的治疗手段中,药还是核心,在新药的研发、对基因密码的破解以及新药实验途径中,科技会起到颠覆性的作用。
如果撇开根本性的问题,聚焦在最新的变革上,我认为科技手段在及时反馈上的优势,会率先在血糖监测技术等专业化场景上有所突破。
糖尿病是代谢性疾病,“五驾马车”中,除药物治疗外,还需牢记饮食治疗、运动治疗、病情监控、教育与心理治疗。以饮食治疗为例,调整饮食结构的前提是及时反馈,及时反馈要求构建一套个人的数据体系,包括吃什么、吃多大量、怎么吃、烹饪过程等等,这些都会决定糖代谢结果。
新技术一旦实现实时血糖数据的捕捉,进而形成个人模型,就能直接反馈给个人如何吃、吃什么、吃的顺序等等,个人通过这个模型导出结果,就会大大降低对药物的依赖。
钛媒体:现在的数字化环境使我们能够把以前不容易去定义或梳理的场景,变得能够定义或梳理,怎么看待这个新的机会?
徐晶:我觉得数字化本身技术的进程所带来的颠覆性过程,完全是靠场景化来实现的。举个例子,比如说电车这个领域的“杀出重围”绝对是跟电池技术的成熟密不可分的。
产业的发展进程就是技术获得突破后在某个场景下实现落地的过程。如果把技术突破当成底层建筑,场景化就是在现实当中把它实现的过程。
一个通识性的道理是,任何一个行业快速发展的过程,还原到底层架构都是科技进步的过程。
04
从技术性角色到领航人身份的转换
钛媒体:你作为一个技术性角色进入到一个业务场景,这一背景为你定义场景、理解技术到推出一个产品,有什么价值?
徐晶:思维方式起了关键作用。技术出身的人有几个特点,第一点是长期在端到端的信息流里工作,对业务有全局观认知,我们这批人比做业务的人更了解业务的本质。
第二点是逻辑思维能力,体现的是如何拎主线、砍枝节的过程。科技出身的人天然具备了将服务产品化的特质,我们在IT领域锻炼出来的需求调研、需求分析、需求提炼,最后要通过方案解决需求,整个过程跟现在的产品化过程其实没有太大区别。
第三点是与人的沟通能力,每一个在CIO位置上的人,上接老板的战略,横向链接各个业务板块的协同;下达一个系统在执行过程当中怎么最大化发挥效能。因此CIO具备上下沟通、左右协同的能力。
钛媒体:从CIO到CEO,怎么做角色转换?
徐晶:CIO群体具备抽象思考、寻找事物本质的能力,因为在IT领域,建模的过程就是抽象和提炼的过程。一个公司的战略也是从细节中抽离出来,进而作模型化、概念化,是不断砍枝节、寻找本源的过程,在这一点上,CIO出身的人具备无以复加的优势。
而CEO要具备极强的战略思考能力,战略是第一位。花了大量时间在战略思考和模型提炼上,这与我之前在阿斯利康做创新生态圈也有关联,创新生态圈会接触大量的企业,会看本质、看核心业务逻辑。
钛媒体:在高度数字化的时代,一批技术性的人具备了上述特质外,就一定具备了成为CEO的条件了吗?
徐晶:第一,有团结团队的核心能力;第二,要在业务逻辑下面看财务数据;第三,IT出身的人逻辑思维能力强,但在企业的经营的过程当中,其实要允许灰度的存在。
我认为CEO需要通过实现用户价值来实现股东价值,要有可持续的增长思维,跟战略结合在一起,把业务做出来。
钛媒体:去年,钛媒体与ITValue在海南三亚主办的2023 ITValue Summit数字价值年会上,几十名险企、平台方、医疗机构及相关专家聚在一起,共同就商业健康险的路径探索、数据获取、人群拓展等问题展开讨论。在你看来,这对于行业的发展有何助益?
徐晶:一个行业的改变,在于行业里很多关键岗位上人的认知的改变,一个一把手的认知决定了企业能推动到什么程度,一个行业里的一群一把手的认知到什么程度,决定了这个行业能前走到什么程度。去年钛媒体年会有个很大的价值就是,可以不断帮助这一群人在各自的成功点上寻找共性、互相激发,共同提高认知。
*温馨提示:喜欢ITValue公众号的小伙伴注意啦!根据公众号推送新规,请将ITValue设为“星标”,这样才能第一时间收到推送消息,已设置的小伙伴还需要重新设置“星标”哦
我知道你在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