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 新霸主
IBM PC 个人电脑,为IBM 公司创造了本世纪最辉煌的业绩。想当初,IBM 公司仰仗PC 电脑的“开放”政策,公开技术标准,鼓励同业仿照,其目的当然是想尽快以PC 机取代苹果电脑的主流地位,占领全球市场。
果然,这一“开放”政策使得IBM PC 电脑成为个人电脑“事实上”的标准,即不需要联合国或其它什么机构认同,电脑业界都自觉按照IBM 制定的标准执行;机器的构造、规格和运行的软件等等,都必须向IBM 靠拢。IBM PC 机成了个人电脑的代名词。
然而,IBM PC 机的“开放”政策又象一柄锋利的“两刃剑”,一面把自己送上了成功的巅峰,一面又造就了众多的仿造者,仿照出来的机器被人称作“兼容机”。短短几年光阴,IBM 公司便饱尝“养虎为患”的恶果,它一手扶植起来的兼容机厂商,现在反过来威胁到了自己的霸主地位。市场部门送来的“邸报”表明,1986 年刚过去两三个月,兼容机厂商所“蚕食”的市场份额已经超过IBM,使“蓝色巨人”丧失了全球近55%的“疆土”。IBM 当局“龙颜大怒”,断然下令各兼容机厂商“进贡”──缴纳技术专利使用费。
兼容机厂商却一致说:“不!”
于是,“蓝色巨人”宣布更改总线结构,而兼容机厂商已经羽翼丰满,纷纷举起了反旗。带头以PC 兼容机“围攻”IBM PC 机的电脑厂商,是一家名叫康柏(Compaq)的公司。与苹果、英特尔等公司的发家史略有不同,康柏电脑公司创立在一家馅饼店里。
美国德克萨斯州素以“牛仔”的形象闻名于世,德州仪器公司(TI)因基尔比首创集成电路千古留名。1982 年2 月的一天,德州仪器公司工程师康尼恩(R.Canion)、史蒂麦克(G.Stimac)和巴雷斯(H.Barnes)相邀来到休斯顿市区一家出售馅饼的餐馆,商议着辞去原任的高级职务,共同创办自己的电脑企业。或许,“西部牛仔”不拘小节的气质影响着这些工程师的行为,谈着谈着,他们掏出钢笔,你一笔,我一笔,在餐桌纸上匆匆地画起图来。不一会儿,一张草图逐渐有了眉目,一项关系到今后命运的计划也酝酿成熟。康尼恩等人决定每人出资1000 美元作为创业股本,康柏电脑公司于是诞生在这间馅饼店的餐桌前。他们在餐桌纸上绘出的那张草图,就是新公司第一台PC 机的设计原型。
1982 年11 月,康柏公司正式推出这种名叫Portable 的便携机,比IBM PC机的面世仅迟了一年多。这种机器外形如缝纫机,虽然重量并不轻,还需要外接电源,但它可以运行所有为IBM PC 机开发的软件。由于康尼恩总裁特别强调对IBM PC 电脑“百分之百”的兼容性,使得它成为检测个人电脑兼容性的基准,当年内就售出5 万余部。传媒纷纷评论说:这是PC 机家族里第一个非IBM 公司开发的PC 兼容机。
1985 年,英特尔公司推出了32 位的386 微处理器,巨大的机遇降临康柏电脑公司,这机遇却是IBM 公司拱手“让”给康柏的。英特尔公司虞有澄博士在他的回忆录中写到:当英特尔行销高手豪斯捧着386 芯片,兴冲冲地跑到IBM 公司通报佳音,居然碰了一鼻子灰。“我们只要286 能够再快一点,根本不需要什么386。”IBM 的代表斩钉截铁地说。
从微软公司那里也许可以获得对这一微妙问题的答案。当时比尔·盖茨正在为IBM 的电脑开发新的操作系统OS/2,极力主张把它升级为32 位的版本。然而,在“国际象棋”工程中为IBM 立下汗马功劳的埃斯特奇不幸遇难,接手项目的洛威完全听不进比尔·盖茨的规劝。洛威反复对盖茨说道:IBM 已经收到286 机器的大量订单,不可能立即转向386,否则将失去大量客户。他没有透露真实的原因是:IBM 对于受英特尔芯片的钳制早不耐烦,正悄悄地聚集人马,开发他们自己的微处理器。
386 芯片被IBM 拒之门外,却被康柏公司当作宝贝迎进了家门。1986 年9月,康柏公司第一次领先于IBM 推出桌上型386 个人电脑Deskpro PC,全世界都为之一惊。直到1987 年4 月,IBM 公司的386 电脑才跚跚来迟。历经个人电脑“竞技场”上首次缺席后,“蓝色巨人”在这个领域里逐渐失去了优势。
1991 年,康柏公司董事会推举菲佛(E.Pfeiffer)继任新总裁,着力整顿企业管理,大幅度降低成本,刮起阵阵降价飓风。康柏公司的员工总数已达到1万余人,产品销往100 多国家。1994 年,康柏公司在全球PC 机市场上的投放量达到483 万台,终于第一次超越了IBM,成为世界最大的个人电脑供应商,雄居PC 机“市场霸主”的宝座。
龙梦变成真
几乎与康柏同时推出386 电脑的还有中国台湾的宏基公司,它的创办人名叫施振荣。
施振荣出生在台湾彰化的鹿港。三岁那年,父亲因病撒手人寰,留下孤儿寡母艰难地捱过了好多年。为了生计,妈妈开了一家小杂货店,主要出售鸭蛋。打记事的时候起,少年老成的施振荣开始了他叫卖鸭蛋的“经商”生涯。母亲省吃俭用供他读书,从小学到中学,他从未做过让母亲伤心的事,高中时期还以优异的数理成绩获得过“爱迪生奖”,从而奠定了今后踏入电脑高科技领域的扎实根基。
1964 年,乡下来的青年施振荣考取了台湾交通大学电子工程系。四年本科、三年硕士,施振荣以大学第一名、研究生第二名的优异成绩完成学业,毕业后当即与电子电脑结下了不解之缘。他先后到两家由交通大学校友开办的电子公司担任技术负责人,发明和创新的科研成果不断涌现。从研制数字钟、频率器、桌上计算机,直到发明了台湾第一部掌上型袖珍计算器,设计出世界上第一支电子表笔。这些研究成果使施振荣声名大噪,仅仅5 年时间,他就被推选为台湾十大杰出青年。
1976 年是施振荣事业的转折点,那年7 月天气异常炎热,施振荣满头大汗回到家中,挥动着手中的资料对夫人叶紫华说:“这个东西太奇妙了,我们将用它改写人生!”叶紫华不解地问:“什么东西这么奇妙?”“微处理器。你看,我写下了今后的创业计划,制造微电脑。”叶紫华虽然对“微处理器”一窍不通,但她十分信任丈夫的能力,全力支持先生的创业计划。在他家的住宅里,施振荣邀了5 位好朋友,加上自己夫妇二人,合股投资创办一家新的公司,并把新公司的名称定为“宏基”。“基”就是“围棋”,围棋高手施振荣要闯进电脑业界,下一盘气势恢“宏”的“基”。
宏基公司的创业基金只有100 万新台币,约折合美金2.5 万元,绝大部分都是向亲朋好友借来的。母亲为支持儿子的事业,把家里菲薄的积蓄都取了出来充作股本。1976 年9 月,施振荣租下一座临街公寓的二楼,从家里搬来办公桌椅,正式挂出了宏基公司的牌子。为了集中精力开发和销售产品,决定由没有技术背景的叶紫华女士暂且担任“董事长”,而董事长的主要工作居然是每天清晨负责开门,负责亲自一个台阶一个台阶擦洗楼梯。
创业初期,施振荣带领着宏基的员工,从代理销售微处理器、研制电子游戏机、开办电脑培训班做起。不久,他们开发出“小教授”学习机,销售效益逐步成长,从1981 年2 亿新台币的营业额,增长为1984 年营业额30 亿。宏基公司被视为个人电脑的先驱企业之一。
不过,施振荣也强调指出:自从开始生产IBM PC 兼容机后,才使宏基“进一步跨入个人电脑的主流市场”。宏基后来迅速崛起,莫不因此而得益。
自宏基创业以来,施振荣感受到的一次最大震撼,是1982 年在美国拉斯维加斯电脑大展上的所见所闻。开展的第一天上午,他匆匆步入会场,到处都听见人们在传述着“兼容”一词。参观者纷纷涌向康柏公司的展台,康柏的第一台PC 兼容机被围得水泄不通。康柏公司的发言人宣称:它可以执行IBM PC 机上的所有应用软件。
在返回台湾的飞机上,施振荣脑海里仍充满了人们对兼容电脑欢呼雀跃的影像,康柏的成功使他大受启发,也坚定了他加入兼容电脑行列的决心。从此,宏基公司逐渐把产品的重心,转移到发展PC 兼容机方向。1984 年底,施振荣调集研究开发部门的精锐部队,把他们送上了飞往美国硅谷的征途,任务就是熟悉和研究英特尔的微处理器。一年后,他们带着学到的技术返回台湾,施振荣当即下达研制386 个人电脑的命令,当时,组装一台个人电脑除了需要有微处理器芯片之外,还需要几十块不同功能的集成电路配合,而市场上能购到的芯片组件,只能达到装配组合286 电脑的水平,32 位的电脑芯片技术还是一片荒漠。对宏基
的拓荒者来说,386 工程是一次极其艰难的历程。
1986 年10 月,宏基公司把它的第一台,也是全世界第二台386 个人电脑推向了市场,仅比康柏公司的386 电脑迟到了一个月时间。施振荣兴奋地说:这不仅是中国台湾的荣耀,更为亚洲国家在个人电脑发展史上争了一口气!从1976 年算起,十年弹指一挥,施振荣把一个小公寓里的七人企业,发展为营业额近3 亿美元的跨国集团公司,他并不感到满足。1985 年,宏基公司在各大报刊上刊登大幅广告,醒目的标题是:“龙梦成真,指日可待!”到了1995年,宏基公司已经打进个人电脑世界十强,名列全球第七大PC 电脑厂商。1996年,施振荣本人被美国《商业周刊》评选为“全球最杰出的25 位企业家”之一。
窗含千秋雪
凡使用过IBM PC 机的人都知道,在DOS 操作系统的控制下,无论让电脑干什么,都必须记住各种操作命令,在键盘上不停敲打,输入一大串文字字符,带来诸多不便。
1985 年11 月,微软公司推出Windows 软件,译名“视窗”,它构造了一种图形用户界面的操作环境,在屏幕中显示的窗口、图标和按钮的引导下,把过去繁琐的操作简化为鼠标器轻轻一点。毫不夸张地讲,视窗的问世,标志着个人电脑软件技术的又一场革命。
然而,视窗1.0 版的开发过程历经磨难。在微软公司的发展史上,这个软件创下过一系列“史无前例”的纪录:开发周期最长;交货延迟次数最多;累计推迟时间最久。此外,这些记录还包括:投入的兵力最多,即使不计负责测试和文件编写的人员,仅投入编程的设计高手即达24 名;三年之中,竟然有3 名设计主管和4 名产品经理被“撤职查办”。
视窗软件最令人称道的创新当推“图形界面”。微软公司对这项源于施乐公司帕洛阿托研究中心(PARC)的技术神往已久,早在DOS 搭载IBM PC 机成功后的1981 年9 月,就开始运筹,设想在DOS 和应用软件之间,增加一种“界面管理者”的功能。
比尔·盖茨与苹果公司乔布斯都多次参观过帕洛阿托中心,两人四处搜索,凡发现了有创新思想的人才或是有价值的发明,他们都想据为己有。乔布斯率先使出“杀手锏”,把一批人才“挖”到苹果公司,为他研制图形界面的新一代电脑,果真一炮打红。微软当时正负责为麦金塔配套电子表格和字处理软件,比尔·盖茨很早就看到这款新机器。他那时对图形技术还比较陌生,奇怪地盯着鼠标器上下打量,不停地询问道:“你们究竟用什么电子设备来控制鼠标?”“苹果”工程师正准备启齿作答,乔布斯大吼一声:“闭嘴!”其实,控制鼠标的根本不是硬件,恰恰是比尔·盖茨最擅长的电脑程序,乔布斯决不允许把这个秘密透露给微软。
微软深感庆幸的是,他们也从施乐帕洛阿托中心“挖”到了一位高手,名叫麦克格雷戈(S.MacGregor),比微软董事长还要年轻一岁,思想活跃,知识渊博,是开发图形界面软件的最佳人选。此外,微软还从施乐物色到另外两位程序师。
没等比尔·盖茨部署完毕,1983 年10 月传来消息,VisiCorp 公司已把3万套具有视窗功能的软件VisiOn 正式交付给用户使用,被人们誉为“发明了蒸汽机”。IBM 也准备绕过微软公司,自行涉足图形界面管理软件。比尔·盖茨慌了手脚。他对于微软未能及时抢占图形界面软件制高点相当愤怒,马上召集部属商议对策。他最后决定把“界面管理者”的名称改为“微软视窗”,既大众化又十分切题。视窗尚在襁褓里孕育,可是双手握空拳的盖茨不甘示弱于人,不顾“兵家之大忌”,慌忙火急抢先公布子虚乌有的视窗软件。
1983 年11 月10 日,微软为视窗召开第一次新闻发布会,许诺翌年年初就交给用户使用。当天报纸描述说,比尔·盖茨仪容不整,身着皱巴巴的西服,有气无力地讲话。或许,这个“紧逼盯人”的谋略实出于无奈,但他的公司却在数年之中,为这个轻率的决定承受了重重艰难困苦。
比尔·盖茨宣称他手中已有了视窗,IBM 却偏偏在这时与VisiCorp 公司签订了经销VisiOn 软件的协议。眼看着微软与IBM 的“蜜月”即将结束,早就对“蓝色巨人”霸道不满的PC 兼容机厂商纷纷倒向视窗阵营,先后宣布支持视窗的,就有康柏、DEC、惠普等24 家。人们都在眼巴巴等待着拿到一套微软的视窗软件。
局外人并不知道,以麦克格雷戈为首的视窗研制小组,此时此刻,正陷在苦苦挣扎的困境中。由于当时PC 电脑存储器容量很小,远不足以供应视窗所需的开销;8088 微处理器的速度太低,用常规方法显示图形,会让人感到慢得不能容忍。此外,这套软件包容的内容之多,涉及的范围之广,复杂程度之高,都是DOS 所不能比拟的。1984 年转瞬而至,微软公司第一次无可奈何地宣布,交货时间将推迟到第一季度末。
1984 年2 月间,约有300 余家硬、软件公司的代表兴匆匆赶到西雅图,参加微软举办的图形界面技术研讨会,满以为可以拿到视窗的有关文件。不料结果大失所望,微软不仅没有提供出任何象样的技术资料,反而宣布将视窗的供货时间,再次推迟到5 月。望眼欲穿的5 月份又被盼来,微软的销售经理们却一一拜访各家用户,红着脸道歉说道:“请再耐心等一等,最迟到8 月份,我们一定把视窗安装在你们的机器里。”
最后承诺的8 月份到了,微软依然没有视窗软件产品,比尔·盖茨简直不知道如何去面对记者的质问。从元月到8 月,三番五次,一拖再拖。微软发言人自嘲地讲:“每次发布推迟的消息之后,我都象个白痴。”由于多次“失信于民”,记者们戏称视窗是比尔·盖茨吹出的“肥皂泡”,应该改称为“气泡件”(Vaporw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