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标检测
目标检测是计算机视觉领域中的一个重要任务,其主要目的是让计算机能够自动识别图像或视频帧中所有目标的类别,并在目标周围绘制边界框以标示出每个目标的位置。
目标检测的过程通常包括两个主要步骤:目标定位和目标分类。目标定位是确定图像中是否存在感兴趣的目标,并找到这些目标在图像中的位置。这通常是通过在图像上滑动一个窗口(也称为滑动窗口方法)来实现的,该窗口会截取图像的一部分区域,并将其输入到卷积神经网络(CNN)中进行处理。如果窗口内的区域包含目标,则CNN会输出一个高置信度分数,并给出该区域的边界框坐标。
目标分类是确定图像中目标的类别。这通常是通过将CNN的输出特征向量输入到一个分类器(如支持向量机、随机森林或神经网络)中来实现的。分类器会根据特征向量来判断该区域属于哪个类别,并给出相应的类别标签。
在目标检测中,边界框(bounding box)是一个重要的概念,用于表示目标在图像中的位置和大小。边界框通常是一个矩形,其四个参数(左上角和右下角的坐标)定义了它在图像中的位置。通过绘制边界框,可以清晰地标示出每个目标在图像中的位置,从而方便后续的处理和分析。
目标检测在多个领域中有广泛的应用,例如自动驾驶、安防监控、图像检索、智能客服和图像分析等。在自动驾驶领域,目标检测可以帮助自动驾驶汽车或无人机识别周围环境中的物体,如车辆、行人等,以便做出更准确的决策。在安防监控领域,目标检测可以用于实现关键布控,帮助识别出感兴趣的目标以达到警戒目的。在图像检索和图像分析领域,目标检测可以帮助识别出图像中的特定物体,从而进行更深入的分析和挖掘。
近年来,随着深度学习技术的发展,目标检测的准确率得到了显著提升。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深度学习模型可以自动学习图像中的特征表示,并通过大量的训练数据来提高目标检测的准确率。同时,一些新的目标检测算法也不断涌现,如YOLO(You Only Look Once)和SSD(Single Shot MultiBox Detector)等,这些算法在保持较高准确率的同时,也实现了较快的检测速度,使得目标检测技术在实时应用中有更好的表现。
对计算机而言,能够“看到”的是图像被编码之后的数字,它很难理解高层语义概念,比如图像或者视频帧中出现的目标是人还是物体,更无法定位目标出现在图像中哪个区域。目标检测的主要目的是让计算机可以自动识别图片或者视频帧中所有目标的类别,并在该目标周围绘制边界框,标示出每个目标的位置,如 图1 所示。
图1 图像分类和目标检测示意图
- 图1(a)是图像分类任务,只需对这张图片进行类别识别。
- 图1(b)是目标检测任务,不仅要识别出这一张图片中的类别为斑马,还要标出图中斑马的位置。
应用场景
如 图2 所示,如今的目标检测不论在日常生活中还是工业生产中都有着非常多的应用场景。
- 消费娱乐:智能手机的人脸解锁以及支付APP中的人脸支付;自动售货机使用的商品检测;视频网站中图片、视频审核等;
人脸解锁和支付:在智能手机中,通过目标检测算法识别出用户的人脸,实现快速、安全的解锁和支付功能。
商品检测:在自动售货机中,目标检测算法可以识别出用户选择的商品,并自动进行结算。
图片、视频审核:在视频网站中,目标检测算法可以帮助识别出图片和视频中的违规内容,提高审核效率和准确性。
- 智慧交通:自动驾驶中的行人检测、车辆检测、红绿灯检测等;
自动驾驶:自动驾驶汽车需要依赖目标检测算法来识别周围的行人、车辆、交通信号灯等关键元素,从而实现自主驾驶和决策。
交通监控:目标检测算法也可以用于交通监控系统中,例如识别闯红灯的车辆、监控道路拥堵情况等,提高交通管理的效率。
- 工业生产:工业生产中的零件计数、缺陷检测;设备巡检场景下的设备状态监控;厂区中的烟火检测、安全帽检测等;
零件计数和缺陷检测:在制造业中,目标检测算法可以自动识别和计数生产线上的零件,并检测零件是否存在缺陷或不符合设计要求。
设备巡检:通过目标检测算法,可以实时监控设备的运行状态,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烟火和安全帽检测:在厂区中,目标检测算法可以识别出烟火等安全隐患,并检测工人是否佩戴了安全帽,从而确保工作安全。
- 智慧医疗:眼底、肺部等器官病变检测;新冠疫情中的口罩检测等。
病变检测:在医疗领域,目标检测算法可以用于医学影像分析,如识别眼底、肺部等器官的病变情况,为医生提供准确的诊断依据。
口罩检测:在新冠疫情期间,目标检测算法可以帮助识别出人们是否佩戴了口罩,从而加强疫情防控措施的执行力度。
除了以上提到的应用场景外,目标检测算法还可以应用于安防监控、智能家居、智能零售等多个领域。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目标检测算法的应用场景将会越来越广泛,为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更多的便利和效益。
图2 目标检测应用场景
目标检测发展历程
目标检测的发展历程可以大致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 早期阶段:模板匹配与特征工程
模板匹配:一种基于比较的方法,使用预先定义好的或从训练数据中生成的模板来检测图像中的对象。通过在待检测的图像中移动模板,并在每个位置计算模板与图像之间的某种相似度度量,来检测目标。
特征工程:随着特征描述器的提出,如SIFT(尺度不变特征变换)和HOG(方向梯度直方图)等,大幅提升了检测的准确性。这些特征描述符可以捕获物体的关键点和局部形状信息,从而用于后续的检测和分类任务。
Viola-Jones检测器
2001年,Paul Viola和Michael Jones在CVPR上发表了一篇具有跨时代意义的文章,其中的人脸检测算法被称为Viola-Jones(VJ)检测器。VJ检测器在有限的计算资源下首次实现了人脸的实时检测,极大推动了人脸检测应用商业化的进程。它采用了滑动窗口检测的方法,即在图像中的每一个尺度和每一个像素位置进行遍历,逐一判断当前窗口是否为人脸目标。
- 深度学习时代
随着深度学习技术的发展,目标检测的准确性得到了显著提高。深度卷积神经网络(DCNNs)能够自动学习图像中的特征表示,并通过大量的训练数据来提高目标检测的准确率。
目前,目标检测领域存在多种基于深度学习的算法,如Faster R-CNN、YOLO(You Only Look Once)和SSD(Single Shot MultiBox Detector)等。这些算法在保持较高准确率的同时,也实现了较快的检测速度,使得目标检测技术在实时应用中有了更好的表现。
- 发展趋势
随着深度学习模型的不断发展,目标检测的准确性将得到进一步提高,并能够更好地适应各种复杂的场景。
跨域目标检测将成为一个热门的研究方向。传统的目标检测方法通常在特定的数据集上训练模型,并在同样的数据集上进行测试。然而,现实中存在着很多不同领域的目标检测问题,因此跨域目标检测旨在在一个或多个领域的数据上进行训练,并能够在其他领域的数据上进行准确的目标检测。
目标检测领域将越来越注重模型的解释性和可解释性。深度学习模型通常被认为是黑箱模型,难以解释其决策过程。然而,在许多应用领域,对于模型做出的决策必须要有可解释性和可信度的解释。因此,研究者将致力于开发一种能够提供对模型决策解释的目标检测方法,以增强模型的可解释性。
目标检测将逐渐向移动端和嵌入式设备迁移,以满足实时性和便携性的需求。
目标检测将与其他计算机视觉任务进行集成,如实例分割、图像标注和目标跟踪等,以实现更复杂的视觉任务。
总的来说,目标检测的发展历程经历了从早期的模板匹配和特征工程到深度学习技术的崛起,再到未来发展方向的多元化。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目标检测将在更多领域得到应用和发展。
在图像分类任务中,我们会先使用卷积神
经网络提取图像特征,然后再用这些特征预测分类概率,根据训练样本标签建立起分类损失函数,开启端到端的训练,如 图3 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