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已经知道了速度是不能叠加的,同时也知道这个叠加是怎么做到的,那么,我们实际上就知道了光速的来源,也就是这里的虚数单位的来源:
而它的来源则是,
但这是两个速度的比率,而光速则是一个速度,为了让这个比率可以成立,我们就得再添加一个速度,为了简化起见,我们假定,
但这个假定实际上只意味着 是两种单位的比值。但既然是两种单位的比值,我们就让时间单位为1,长度单位就是299792458也就行了,毕竟这个数值是由其它计算或者测量方式获得的,至少在表层上没有什么特别的道理。但是这个做法不严格,严格的做法是,先令,
此时得到,
这样才得到假定的,
这样翻过来倒过去有什么意义?难道不是同义反复吗?显然就是,但正如12m/s是观察者测量的结果,观察者又把这个结果解释成10m/s+2m/s,就是说观察者用自己观察的现象抽象出理论,而我们这里就是把计算得到的结果,返回去定义长度和时间单位的关系。但这个做法并不是任意的,就像299792458m/s并不是任意的,它是观察和计算的结果。那么问题就来到了,为啥会有这个数值?
回顾走到这一步,我们已经知道了,是把正写和倒写统一,且假定了速度可以合成这两种思想最终导致了这个虚数单位的出现,也知道了是因为两种速度具有天壤之别,这个虚数单位才会如此之大。但我们还不知道的是,为什么是这个数值。
这个数值只能从电磁学得到,那就是,
也就是说,它实际上来自于电磁波,它就是电磁波的波速。而能够产生电磁波的最基本物质结构,就是基本电荷,也就是(正负)电子。所以这里的1米和1秒概念也必须来自于基本电荷。比如说对于基本电荷来说,它的长度为L米,它的周期为T秒。那么它就规定了一个最基本的长度和时间的关系,就是,
既然这个长度就是它的长度,周期就是它的周期,那么你就可以认为长度也是单位1,周期也是单位1,也就是说,
把单位拆开,
这就成了米和秒之间的比例关系,而不是电子的长度和周期的比例关系了:1秒就应当被定义为299792458米。我们用单位制和基于单位制的数值来度量时间和长度,而自然本身不依赖于度量,相反度量依赖于自然本身。所以当然是我们把电子的长度和周期都当作单位1来进行比较,进而定义米和秒的关系。至于这两者的关系到底是什么样的,当然我们测量一下就知道了。
其实L和T并不一定是电子的长度和周期,也可能是电子的长度的若干倍或者周期的若干倍,但是对于基于电子的所有的运动学和电学的单位制来说,这并不重要,就直接认为两者都是1就行了。事实上若发现两者还有不是一比一的比例关系,也无所谓,再调节或者不调节都可以,因为毕竟只是相对量而已。假定了一比一的比例关系,加上测量得到的数值(可以测量光速本身也可以分别测量真空磁导率和真空介电常数),最终就定义了米和秒的关系。当然这个数也就是一个纯数,这就意味着,米是一种秒,或者秒是一种米。正如一百万是一种一,一是一种一百万一样,数量的差别并不导致它们是不同的东西,但正是数量的差别才使得它们显示为不同的东西。这体现了量变导致质变的根本原理。换句话说,就是一切皆数,数量的差异导致了同样的东西体现出不同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