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技术解析:从核心概念到关键技术

1. 引言

5G技术的迅猛发展正在重塑我们的生活方式和社会结构。它不仅仅是新一代的移动通信技术,更是一场深刻的技术革命。5G网络正在以其惊人的高速、低延迟和大带宽能力,为智能家居、自动驾驶、工业自动化、远程医疗等另一带来前所未有的可能性。

本文将从5G的核心概念、核心技术与网络架构,全面解析这一技术的细节与应用场景。针对复杂的概念,本文将会反复提及,初次遇见通常会简要介绍,给读者一个大致的印象,在了解其他理论知识以后,会再一次更深入的介绍。

一句话概括:5G技术通过采用高频段频谱、大规模天线阵列、波束赋形、网络切片等先进技术,实现了更高的数据传输速率更低的延迟更大的连接容量,从而满足了物联网、自动驾驶、虚拟现实等新兴应用对通信网络的高要求,与4G相比,5G不仅速度更快,更在低延迟和大容量连接方面有了质的飞跃,为未来数字化社会和工业自动化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基础设施支持。

2核心概念

  1. 5G三大应用场景;

  • eMBB(增强移动带宽):eMBB主要面向以人为中心的应用场景,提供超高的数据传输速率和广覆盖下的移动性保障,满足高清视频、虚拟现实(VR)、增强线束(AR)等大流量业务的需要。
  • uRLLC(超高可靠低延时通信):uRLLC专属于对时延和可靠性要求极高的应用,比如自动驾驶、工业控制、远程医疗等。这些场景要求网络延时低至1毫秒级别,并且能够支持高速移动(如500公里/小时)情况下的高可靠性连接。
  • mMTc(海量机器连接):mMTC旨在支持大规模设备的连接,适用于物联网(loT)场景,如智慧城市、智慧家居、环境检测等。在这些场景下,数据速率较低且对时延不敏感,但需要极高的连接密度,每平方公里可以支持多达100万个设备的连接。

2. 5G性能指标 VS 4G性能指标

性能指标4G5G提升倍数
峰值速率1Gbps20Gbps20倍
用户体验速率10Mbps0.1-1Gbps10-100倍
频谱效率1倍3倍(某些场景5倍)3-5倍
空口时延10ms<1ms10倍
流量密度0.1Tbps/Km²10Tbps/Km²100倍
连接密度10万/Km²100万/Km²10倍
移动性350km/h500km/h1.43倍
能效1倍100倍提升(网络侧)100倍
频段600MHz-5.925GHz600MHz-毫米波-
UE发射功率+23dBm(n41频段为+26dBm)2.5GHz以上为+26dBm(sub6GHz频段)-
通道带宽20MHz;2200KHz(NB-IoT)100MHz(<6GHz);400MHz(>6GHz)

性能指标变化及其影响 
  1. 峰值速率

    • 变化:从1Gbps提升到20Gbps,提升20倍。

    • 影响:5G的高速率使得用户可以在几秒钟内下载高清电影、实时播放高质量视频流,极大地提升了用户体验,也支持了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等高带宽应用。

  2. 用户体验速率

    • 变化:从10Mbps提升到0.1-1Gbps,提升10-100倍。

    • 影响:用户在日常使用中能够享受到更快的网络速度,无论是浏览网页、观看视频还是进行在线游戏,体验都会更加流畅。

  3. 频谱效率

    • 变化:从1倍提升到3-5倍。

    • 影响:频谱效率的提升意味着在相同的频谱资源下,5G可以支持更多的用户和更高的数据传输速率,提高了频谱资源的利用率。

  4. 空口时延

    • 变化:从10ms降低到<1ms,降低10倍。

    • 影响:低延迟对于自动驾驶、远程医疗、工业自动化等需要快速反应的应用至关重要,能够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5. 流量密度

    • 变化:从0.1Tbps/Km²提升到10Tbps/Km²,提升100倍。

    • 影响:5G能够支持更高的流量密度,满足城市中心等高流量区域的需求,提升网络的整体容量。

  6. 连接密度

    • 变化:从10万/Km²提升到100万/Km²,提升10倍。

    • 影响:5G的大连接数使其成为物联网(IoT)、智慧城市、智能家居等场景的理想选择,能够支持大规模设备的连接。

  7. 移动性

    • 变化:从350km/h提升到500km/h,提升1.43倍。

    • 影响:5G能够更好地支持高速移动场景,如高铁等,确保用户在高速移动时也能享受稳定的网络连接。

  8. 能效

    • 变化:网络侧能效提升100倍。

    • 影响:5G的高能效意味着在传输相同数据量的情况下,网络设备的能耗更低,有助于降低运营成本和环境影响。

  9. 频段

    • 变化:5G扩展到毫米波频段。

    • 影响:毫米波频段提供了更宽的带宽,支持更高的数据传输速率,但也需要更密集的基站部署来克服信号传播距离短的问题。

  10. UE发射功率

    • 变化:5G在2.5GHz以上频段的UE发射功率提升到+26dBm。

    • 影响:更高的发射功率有助于提升信号覆盖范围和质量,但也需要更高效的功率控制技术来优化能耗。

  11. 通道带宽

    • 变化:5G的通道带宽从20MHz提升到100MHz(<6GHz)和400MHz(>6GHz)。

    • 影响:更宽的带宽支持更高的数据传输速率,满足5G对高速率和大容量的需求。

关于具体不同场景的期望值,可以参考这篇博客:【5G科普】5G NR三大应用场景及性能要求_34.5g技术目前服务的三大应用场景-CSDN博客

3.网络架构

网络架构是指网络网络的组织结构和设计,它定义了网络的各个组成部分(如硬件设备、软件系统、通信协议等)以及它们之间的连接方式和交互关系。网络架构是实现网络功能的基础框架。以下简要介绍5G的总体网络架构
    5G移动通信系统整体架构主要包括无线接入网(RAN)、核心网(CN)、承载网组成。

  • 接入网是用户设备(如手机,平板,电脑等)与5G网络连接的前端部分,负责处理数据传输。说人话,无线接入网就像是高速公路的入口,负责吧用户设备接入到5G网络中。它包括几个重要技术:①大规模MIMO(增加容量,让更多的数据能够同时通过的技术),②波束赋形(想象一下,你用手电筒照向远方,如果把光束聚焦成一条窄窄的光柱,就能照得更远、更亮。波束赋形就是类似的技术,它能让信号更精准地传到用户设备上,减少信号浪费和干扰)、③毫米波频段(相当于高速公路的“超车道,能够提供极高的传输速率”。);
  • 核心网就像是交通指挥中心,它负责管理和调度整个网络的流量,确保数据能够正确的从一个地方传到另一个地方。5G核心网的特点:
    • 服务化架构(SBA):就像把交通指挥中心的功能分解成很多个小的、独立的部门。服务化架构就是将核心网中的功能分解成多个独立的部分,每一个部分负责一个特定的任务,这样可以提高效率和灵活性。;
    • 网络切片:想象一下,把一条高速公路分成很多条小路,每条小路都可以根据不同的需求进行优化,这就是网络切片的作用;
    • 控制面与用户面分离:简单来说,就是把指挥交通的(控制面)和实际运行车辆的(用户面)部分分开,这样可以让指挥更高效,车辆在公路上行驶更加顺畅;
  • 承载网连接无线接入网。核心网和其他系统,确保数据顺畅传输。简单来说,承载网就像是连接各个高速公路入口和服务区的普通公路,它的任务是把数据从一个地方顺利运送到另一个地方。5G承载网架构包括城域网和干线网络,采用接入、汇聚和核心三层架构。

3关键技术

3.1大规模天线阵列(Massive MIMO)

  1. Massive MIMO的定义

波束赋形:根据特定场景自适应调整天线阵列的辐射图的一种技术。通过移动设备和网络基站上的先进天线技术,能够将无线信号聚集到特定方向,而不是散到广域中。就像手电筒和激光笔,前者可以照亮整个屋子里的人,而后者则可以持续指向单个用户。

大规模MIMO简单来说,就是大量天线的波束赋形。区别于传统4G MIMO的最多8天线通道,大规模MIMO在5G中能够实现16/32/64通道。

  1. Massive MIMO的特点:信号覆盖维度更广。传统MIMO为2D-MIMO,信号只能在水平方向移动,垂直方向固定;而Massive MIMO引入垂直维度,形成3D-MIMO。借助移动终端的反馈,波束能够找到空间中的任意一点。因此,无论用户是在街上还是在建筑物的不同楼层之间移动,都能通过聚集的波束连接到网络。
  2. Massive MIMO的优点
  • 显著提升频谱效率和系统容量:通过大量天线同时服务多个用户,Massive MIMO能够在同一时间、频率资源上事项多用户的空间复用,极大提高了频谱资源的利用率,从而大幅提升了系统的整体容量;
  • 提高信号传输效率和可靠性:利用波束赋形技术,Massive MIMO可以将信号集中在特定方向上,减少信号在传输过程中的衰减和干扰;
  • 简化用户调度和减低系统复杂度:随着天线数量的增加,信道特定趋于稳定,这使得系统能够更简单的进行用户调度,并且可以采用简单的线性预编码方案来达到较好的性能。
  • 降低系统部署成本:由于Massive MIMO的高自由度和波束赋形能力,可以在射频前端采用低线性复杂度、低成本、低功耗的硬件设备,从而减低了系统的部署成本。

为什么5G要使用Massive MIMO?

    5G技术的目标是实现低延迟,高容量,高速率,以满足未来各种应用场景的需求,而Massive MIMO可以很好的满足这些需求:

  • 满足高频段通信的需求:5G网络大量采用毫米波频段等高频资源,这些频段的信号传播损耗较大,而Massive MIMO通过增加天线数量,能够提供更高的增益来补偿传播损耗,从而提高高频段信号的覆盖范围和传输质量。
  • 提升频谱效率:5G需要在有限的频谱资源下实现更高的数据传输速率,Massive MIMO通过空间复用和波束赋形技术,能够显著提升频谱效率,满足5G对高容量的需求。
  • 支持大规模连接:5G的一个重要应用场景是物联网(IoT),需要支持大量设备的同时连接。Massive MIMO能够通过其高空间自由度和多用户复用能力,有效地支持大规模设备的连接

3.2 网络切片技术

1.网络切片技术的定义:网络切片技术是指在同一个物理网络基础之上,通过虚拟化技术创建多个独立的。逻辑上隔离的虚拟网络,每一个网络被称为“切片”。简单来说,就像是把一个大蛋糕切成很多小块,每一块蛋糕都有自己的味道和用途。在网络中,这个“蛋糕”就是5G网络,通过切片技术,把它分成很多个独立的“小网络”,每个“小网络”都可以根据不同的需求来调整,比如速度快一点,延迟第一点,或者能够连接更多设备。

2.功能:

  • 资源隔离:每个切片都拥有独立的资源和管理策略,不同切片之间互不干扰,确保性能的为稳定性。
  • 灵活配置:根据业务需求动态调整切片的资源配置,为不同的业务需求提供最佳的网络体验。
  • 智能分配:基于网络状况和用户需求,动态优化资源的分陪,提高网络的利用率。

3.原理

网络切片的实现主要依赖于以下关键技术:

  • 软件定义网络(SDN):通过将网络控制层与数据转发层分离,实现网络的集中控制与灵活管理;
  • 网络功能虚拟化(NFV):将网络功能(如防火墙,负载均衡器等)从专门的硬件中抽象出来,运行在通用服务器上,实现网络功能的虚拟化;
  • 虚拟化技术:通过软件层将物理网络资源抽象成多个虚拟网络,每个虚拟网络可以独立配置,管理和优化。

为什么5G要使用网络切片技术?

     5G网络需要满足多种不同业务场景的多样化需求,例如移动宽带,物联网,工业自动化和车联网等,通过网络切片技术,5G网络可以在同一套物理基础设施上为不同的业务场景提供定制化的网络服务,从而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和灵活配置。

4.5G网络切片技术的具体应用

  • 虚拟现实/增强现实(VR/AR):创建专门的切片,提供超低时延和高带宽,支持实时互动体验。

  • 物联网(IoT):为智能家居、智慧城市、工业自动化等应用提供灵活的连接方案。

  • 智能制造:为工厂自动化提供高可靠性和实时性的数据传输,支持设备间的高效协同。

  • 大型活动支持:在体育赛事或音乐会等活动中,动态调整网络切片资源,应对瞬时高峰需求。

3.3 边缘计算技术

1.定义:边缘计算时一种分布式计算架构,它将计算任务、数据存储和应用服务从中心化的数据中心推向网络的边缘,即设备和数据源的附近。通俗来说,边缘计算就像是把“大脑”从远处的云端搬到离用户更近地方。比如,以前数据处理都得送到很远的服务器,但是在5G网络中,直接就能在设备附近处理。

2.原理与系统架构

 

边缘计算参考架构

系统分为云、边缘和现场设备三层,边缘计算位于云和现场层之间之间,边缘层向下支持各种现场设备的接入,向上可以与云端对接。

边缘计算的原理可以简单概括为:将数据处理和分析从云端或数据中心下沉到靠近数据源的网路边缘设备上,从而实现低延迟、高效率和高安全性的数据处理。

  • 数据生成源头就近处理:边缘计算在数据产生的地点或靠近产生地点的设备进行预处理,减少数据传输到云端的需求。例如,传感器采集的数据可以直接在边缘设备上进行初步分析。
  • 实时计算:边缘设备能够即时处理数据并做出快速决策;
  • 去中心化架构:边缘计算不在以来单一的集中式数据中心,而是利用网络边缘的多个节点分散计算任务,提高了系统的弹性和可靠性。

为什么5G要使用边缘计算?

   仍然应用高速公路的比喻,5G针对多种应用场景,需要快速反应,而边缘计算能够让数据处理更加高效,能够满足5G的业务需求。

  • 自动驾驶:驾驶过程针对突发情况,需要快速应对,传感器需要更快的处理数据,而边缘计算就像在车里装了个“小大脑”,能够反应,避免事故;
  • 远程医疗:在手术过程中,医生需要实时看到病人的情况,边缘计算能够快速传输重要信息,使得医生就在那个在病人身边一样;
  • 视频监控:摄像头在本地分析视频,只把重要信息传到云端,可以节省网络资源;
  • 游戏娱乐:通过边缘计算,游戏服务器可以快速响应玩家的操作,减少卡顿。

3.4 全双工技术

1.定义

全双工技术(Full Duplex)是一种通信方式,允许设备在同一频率上同时进行发送和接收信号。这与传统的频分双工(FDD)和时分双工(TDD)不同,FDD需要两个对称的频率进行发送和接收,而TDD则通过不同的时隙来实现发送和接收。

2.原理

全双工技术的核心在于解决自干扰问题,由于设备在同一频率同时发送和接收信号,发送信号可能会对自身接收信号会产生干扰。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全双工技术采用了以下几种关键技术:

  • 自干扰消除:通过先进的数字信号处理(DSP)和自干扰抑制(SIC)技术,减少发送信号对自身接收信号的干扰。

  • 方向性天线和波束成形:利用方向性天线和波束成形技术,将信号集中在特定方向,减少信号的相互干扰。

  • 高级天线系统(AAS):通过多天线技术管理自干扰,进一步提升系统性能

为什么5G需要全双工技术?

    5G网络的目标是提供更高的数据传输速率、更低的延迟和更大的连接密度,而全双工技术通过提升频谱效率和网络容量,直接支持了这些目标。此外,全双工技术与5G中的其他关键技术(如大规模MIMO)相辅相成,共同提升了5G网络的整体性能。

4. 5G的网络架构演进

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                             ——《登金陵凤凰台》

关于这部分内容,在查找资料的时候,发现有个博客已经写的很详细切通俗易懂,大家可以看看这位文章:

5G网络架构 — 接入网/传输网/核心网-CSDN博客

以下针对文章没有提到的内容,稍作补充:

1.网络架构类型:

  • NSA(非独立组网):在5G网络建设初期,利用现有的4G核心网络进行控制信令传输,而5G基站(gNB)则负责用户面数据传输;
    • 优点:
      • 部署成本低:利用现有4G核心网络和部分基站设备,建设成本低,周期短;
      • 覆盖范围广:借助4G网络基础设施,快速实现5G网络的广覆盖;
      • 技术成熟,产业链完善
    • 缺点:
      • 网络性能受限:依赖4G核心网,无法充分发挥5G低延迟,高可靠性的优势;
      • 架构复杂:4G,5G网络并存,容易出现网络切换频繁,信号不稳定。
      • 不支持5G核心网功能:无法支持网络切片、边缘计算等新功能;
  • SA(独立组网):5G网络采用独立的5G核心网和5G基站,完全独立与4G网络进行部署。
    • 优点:
      • 性能优越;
      • 支持5G核心网功能;
    • 缺点:
      • 部署成本高:需要建设全新的5G核心网和基站,成本高,周期长;
      • 初期覆盖范围优先

5G网络架构的设计考虑了不同的应用场景和需求。NSA模式适合5G网络建设初期,快速实现5G网络覆盖;而SA模式则适合5G网络发展到一定阶段,需要充分发挥5G网络性能的场景。随着5G技术的成熟和成本的降低,SA模式将成为5G网络的主流发展方向。  

5. 5G的挑战与未来演进

当前技术瓶颈

5G技术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诸多挑战,其中最为突出的是高频覆盖与能耗问题以及网络安全与隐私保护挑战。

  • 高频覆盖与能耗问题

    • 5G网络使用了更高的频段(如毫米波频段),这些频段虽然能够提供更高的数据传输速率,但信号覆盖范围有限,且容易受到建筑物、树木等障碍物的干扰。此外,高频段信号的传输需要更多的基站和更复杂的信号处理技术,这导致了5G网络的能耗显著增加。

    •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5G-Advanced技术正在探索通过优化基站布局、采用更高效的信号处理算法以及引入新的节能技术来提高覆盖范围和降低能耗。

  • 网络安全与隐私保护挑战

    • 5G网络的复杂性和开放性带来了新的安全风险。随着物联网设备的大量接入,网络攻击的潜在目标增加,数据泄露和隐私侵犯的风险也相应上升。

    • 为应对这些挑战,5G网络正在加强安全机制,包括采用更先进的加密技术、增强身份认证和访问控制措施,以及建立更完善的安全监测和响应体系。

5G-Advanced与6G前瞻

5G-Advanced是5G技术的演进版本,它在多个方面进行了增强和优化,为未来的6G技术奠定了基础。

  • 5G-Advanced的AI融合与通感一体化

    • 5G-Advanced与AI的融合是未来通信技术的重要发展方向。AI技术可以为5G-Advanced网络提供更高效的资源管理、智能优化和故障预测能力。例如,通过AI算法,网络可以自动调整资源分配,以满足不同用户和应用场景的需求。

    • 通感一体化是5G-Advanced的另一大亮点。它将通信与感知功能相结合,使无线网络不仅能够传输数据,还能感知环境信息,如位置、速度和物体状态等。这种技术在智能交通、工业自动化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 6G愿景:太赫兹通信与空天地一体化网络

    • 6G技术的愿景是实现更高速的数据传输和更广泛的连接。太赫兹通信是6G的关键技术之一,它使用太赫兹频段(0.1-10 THz)进行数据传输,能够提供比5G更高的传输速率。然而,太赫兹通信也面临着信号衰减快、覆盖范围小等挑战。

    • 空天地一体化网络是6G的另一大愿景。这种网络将地面通信网络、卫星通信网络和空中通信网络(如无人机通信)相结合,实现全球无缝覆盖。空天地一体化网络不仅能够满足偏远地区和海洋的通信需求,还能支持低空经济的发展。

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mzph.cn/pingmian/69472.shtml

如若内容造成侵权/违法违规/事实不符,请联系多彩编程网进行投诉反馈email:809451989@qq.com,一经查实,立即删除!

相关文章

背包问题1

核心&#xff1a; // f[i][j] 表示只看前i个物品&#xff0c;总体积是j的情况下&#xff0c;总价值是多少 //res maxx(f[n][]0-v] //f[i][j]: //1 不选第i个物品 f[i][j] f[i-1][j] //2 选第i个物品 f[i][j] f[i-1][j-v[i]] w[i]

Redis | 十大数据类型

文章目录 十大数据类型概述key操作命令数据类型命令及落地运用redis字符串&#xff08;String&#xff09;redis列表&#xff08;List&#xff09;redis哈希表&#xff08;Hash&#xff09;redis集合&#xff08;Set&#xff09;redis有序集合&#xff08;ZSet / SortedSet&…

DeepSeek图解10页PDF

以前一直在关注国内外的一些AI工具&#xff0c;包括文本型、图像类的一些AI实践&#xff0c;最近DeepSeek突然爆火&#xff0c;从互联网收集一些资料与大家一起分享学习。 本章节分享的文件为网上流传的DeepSeek图解10页PDF&#xff0c;免费附件链接给出。 1 本地 1 本地部…

C# OpenCvSharp 部署MOWA:多合一图像扭曲模型

目录 说明 效果 项目 代码 下载 参考 C# OpenCvSharp 部署MOWA&#xff1a;多合一图像扭曲模型 说明 算法模型的paper名称是《MOWA: Multiple-in-One Image Warping Model》 ariv链接 https://arxiv.org/pdf/2404.10716 效果 Stitched Image 翻译成中文意思是&…

vite+vue3搭建前端项目并使用 Bulma 框架

vitevue3搭建前端项目并使用 Bulma 框架 bluma css框架参照。 https://bulma.org.cn/documentation/start/overview/ 1. 创建项目 npm init vitelatest ai-imageneration --template vue选择 vue 和 typescript 作为模板&#xff1a; 2. 安装依赖 npm install npm install…

Spring 6.2.2 @scope(“prototype“)原理

Spring Prototype 原理&#xff1f; 前置准备 创建一个MyService类 Scope("prototype") Service("myService") public class MyService {public String getMessage() {return "Hello, World!";} }创建一个main类&#xff0c;用于debug。 pr…

RabbitMQ 可靠性投递

文章目录 前言一、RabbitMQ自带机制1、生产者发送消息注意1.1、事务&#xff08;Transactions&#xff09;1.2、发布确认&#xff08;Publisher Confirms&#xff09;1.2.1、同步1.2.2、异步 2、消息路由机制2.1、使用备份交换机&#xff08;Alternate Exchanges&#xff09;2.…

【实用技能】如何借助3D文档控件Aspose.3D, 在Java中无缝制作 3D 球体

概述 创建 3D 球体是 3D 图形设计的一个基本方面。无论您是在开发游戏、模拟还是可视化&#xff0c;无缝创建 3D 球体模型的能力都至关重要。Aspose.3D通过提供强大的 3D 图形 SDK 在各个行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它允许开发人员轻松创建、操作和转换 3D 模型。此 SDK 对于希望将…

C语言基础系列【3】VSCode使用

前面我们提到过VSCode有多么的好用&#xff0c;本文主要介绍如何使用VSCode编译运行C语言代码。 安装 首先去官网&#xff08;https://code.visualstudio.com/&#xff09;下载安装包&#xff0c;点击Download for Windows 获取安装包后&#xff0c;一路点击Next就可以。 配…

windows安装WSL完整指南

本文首先介绍WSL&#xff0c;然后一步一步安装WSL及Ubuntu系统&#xff0c;最后讲解如何在两个系统之间访问和共享文件信息。通过学习该完整指南&#xff0c;能帮助你快速安装WSL&#xff0c;解决安装和使用过程中的常见问题。 理解WSL&#xff08;Windows Subsystem for Linux…

123,【7】 buuctf web [极客大挑战 2019]Secret File

进入靶场 太熟悉了&#xff0c;有种回家的感觉 查看源代码&#xff0c;发现一个紫色文件 点下看看 点secret 信息被隐藏了 要么源代码&#xff0c;要么抓包 源代码没有&#xff0c;抓包 自己点击时只能看到1和3处的文件&#xff0c;点击1后直接跳转3&#xff0c;根本不出…

Formality:时序变换(五)(寄存器复制)

相关阅读 Formalityhttps://blog.csdn.net/weixin_45791458/category_12841971.html?spm1001.2014.3001.5482 一、引言 时序变换在Design Compiler的首次综合和增量综合中都可能发生&#xff0c;它们包括&#xff1a;时钟门控(Clock Gating)、寄存器合并(Register Merging)、…

我使用deepseek高效学习-分析外文网站Cron定时执行任务

最近在spring框架中 设置定时任务&#xff0c;有的末尾是星号有的是问号&#xff0c;有的是6位&#xff0c;有的是7位。就这个机会总结下cron表达式的使用&#xff0c;综合源代码中的crontab地址翻译分析&#xff0c;结合最近超爆的deepseek 提高学习效率&#xff0c;归纳总结出…

BurpSuite抓包与HTTP基础

文章目录 前言一、BurpSuite1.BurpSuite简介2.BurpSuite安装教程(1)BurpSuite安装与激活(2)安装 https 证书 3.BurpSuite使用4.BurpSuite资料 二、图解HTTP1.HTTP基础知识2.HTTP客户端请求消息3.HTTP服务端响应消息4.HTTP部分请求方法理解5.HTTPS与HTTP 总结 前言 在网络安全和…

google 多模态aistudio Stream Realtime体验

参考&#xff1a; https://aistudio.google.com/live 使用gemini多模态能力&#xff0c;支持语音图像文字输入输出&#xff0c;实时交互体验 支持语音实时交互、摄像头加语音、屏幕视频语音 摄像头 屏幕共享

基于GA-BP遗传算法优化神经网络+NSGAII多目标优化算法的工艺参数优化、工程设计优化!

目录 效果一览基本介绍程序设计参考资料 效果一览 基本介绍 1.GA-BP遗传算法优化神经网络NSGAII多目标优化算法&#xff0c;工艺参数优化、工程设计优化&#xff01;&#xff08;Matlab完整源码和数据&#xff09; 多目标优化是指在优化问题中同时考虑多个目标的优化过程。在多…

书籍《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安全管理算法设计》和《动力电池管理系统核心算法》脑图笔记

目录 一、阅读背景二、《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安全管理算法设计》脑图笔记三、《动力电池管理系统核心算法》脑图笔记四、后记参考学习 一、阅读背景 如今身处新能源动力电池行业&#xff0c;欲对动力电池相关算法做一些了解&#xff0c;通过查找相关电子书app&#xff0c;最后找…

前端布局与交互实现技巧

前端布局与交互实现技巧 1. 保持盒子在中间位置 在网页设计中&#xff0c;经常需要将某个元素居中显示。以下是一种常见的实现方式&#xff1a; HTML 结构 <!doctype html> <html lang"en"> <head><meta charset"UTF-8"><m…

2025年最新版武书连SCD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已更新,可下载PDF版!需要的作者进来了解~

2025年最新版武书连SCD期刊&#xff08;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xff09;来源期刊已更新&#xff01; 官网是不提供免费查询的。小编给大家两个路径&#xff0c;无需下载PDF&#xff0c;随时随地都能查25版SCD目录。 路径一&#xff1a;中州期刊联盟官网&#xff0c;25版SCD目…

c++ template-3

第 7 章 按值传递还是按引用传递 从一开始&#xff0c;C就提供了按值传递&#xff08;call-by-value&#xff09;和按引用传递&#xff08;call-by-reference&#xff09;两种参数传递方式&#xff0c;但是具体该怎么选择&#xff0c;有时并不容易确定&#xff1a;通常对复杂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