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这是一个机器学习实战项目(附带数据+代码+文档+视频讲解),如需数据+代码+文档+视频讲解可以直接到文章最后关注获取。
1.项目背景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从海量数据中提取有用信息变得至关重要。聚类分析作为一种无监督学习方法,在众多领域如图像处理、生物信息学、市场细分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DBSCAN(Density-Based Spatial Clustering of Applications with Noise)是一种基于密度的聚类算法,它能够自动识别数据中的簇,并且不需要事先指定簇的数量,这使得DBSCAN成为处理复杂数据集的有效工具。
尽管DBSCAN具有诸多优点,但它的性能高度依赖于两个关键参数:邻域半径(eps)和最小样本数(min_samples)。这两个参数的选择直接影响聚类的质量。不当的参数设置可能导致过拟合或欠拟合,从而影响聚类的效果。传统的DBSCAN参数选择通常是基于试错法或者基于领域专家的经验,这不仅耗时而且难以保证聚类质量。
为了克服这一挑战,本项目提出了一种新的方法:利用粒子群优化(PSO)算法来自动优化DBSCAN的参数。PSO是一种启发式搜索算法,模拟了鸟群的觅食行为,能够有效寻找到全局最优解。通过PSO算法,我们可以自动搜索最佳的eps和min_samples值,以获得更高质量的聚类结果。
本项目的目标是设计并实现一个自动化的DBSCAN参数优化框架,利用PSO算法来寻找最合适的参数组合。该框架旨在提高聚类准确性,减少人工干预,并适用于各种类型的数据集。。
本项目通过PSO粒子群优化DBSCAN聚类模型,进行目标聚类。
2.数据获取
本次建模数据来源于网络(本项目撰写人整理而成),数据项统计如下:
编号 | 变量名称 | 描述 |
1 | x1 | |
2 | x2 | |
3 | x3 | |
4 | x4 | |
5 | x5 | |
6 | x6 | |
7 | y | 标签 |
数据详情如下(部分展示):
3.数据预处理
3.1 用Pandas工具查看数据
使用Pandas工具的head()方法查看前五行数据:
关键代码:
3.2数据缺失查看
使用Pandas工具的info()方法查看数据信息:
从上图可以看到,总共有7个变量,数据中无缺失值,共1000条数据。
关键代码:
3.3数据描述性统计
通过Pandas工具的describe()方法来查看数据的平均值、标准差、最小值、分位数、最大值。
关键代码如下:
4.探索性数据分析
4.1 绘制散点图
用Matplotlib工具的scatter()方法绘制散点图:
4.2 相关性分析
从上图中可以看到,数值越大相关性越强,正值是正相关、负值是负相关。
5.特征工程
5.1 建立特征数据和标签数据
关键代码如下:
5.2 数据标准化
关键代码如下:
6.构建PSO粒子群算法优化DBSCAN聚类模型
主要使用PSO粒子群优化DBSCAN算法,用于目标聚类。
6.1 PSO粒子群寻找的最优参数
最优参数:
6.2 最优参数值构建模型
编号 | 模型名称 | 参数 |
1 | DBSCAN聚类模型 | eps=round(xopt[0], 1) |
2 | min_samples=int(xopt[1]) |
7.模型评估
7.1评估指标及结果
模型名称 | 指标名称 | 指标值 |
DBSCAN聚类模型 | 聚类的类别数量 | 3 |
有噪声的样本的数量 | 0 | |
聚类结果同质性 | 1.000 | |
聚类结果完整性 | 1.000 | |
同质性和完整性之间的调和平均值 | 1.000 | |
调整的兰德系数 | 1.000 | |
调整的互信息 | 1.000 | |
轮廓系数 | 0.840 |
从上表可以看出,聚类结果同质性、完整性、同质性和完整性之间的调和平均值、兰德系数、互信息均达到1,说明模型的效果是非常好的。
7.2 聚类图
8.结论与展望
综上所述,本文采用了PSO粒子群优化算法寻找DBSCAN聚类算法的最优参数值来构建聚类模型,最终证明了我们提出的模型效果良好。此模型可用于日常产品的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