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作用域
对于多数编程语言,最基本的功能就是能够存储变量当中的值、并且允许我们对这个变量的值进行访问和修改。那么有了变量之后,应该把它放在哪里、程序如何找到它们?是否需要提前约定好一套存储变量、访问变量的规则?答案是肯定的,这套规则就是作用域。
说到作用域那就不得不先说一说编译原理(由于编译原理是一个比较底层的内容,这里只简单介绍,后面会有一篇文章专门介绍 JS 编译原理)。
JavaScript 引擎进行编译的步骤和传统的编译语言非常相似,在传统的编译语言中,程序中的代码在执行之后会经历三个步骤:词法分析、语法分析、代码生成:
-
词法分析:这个阶段会将源代码拆成最小的、不可再分的词法单元(token)。比如代码 var name = 'hello';通常会被分解成 var 、name、=、hello、; 这五个词法单元。代码中的空格在 JavaScript 中是被直接忽略的。
-
语法分析:这个过程是将上一步生成的 token 数据,根据语法规则转为 AST。如果源码符合语法规则,这一步就会顺利完成。如果源码存在语法错误,这一步就会终止,并抛出一个“语法错误”。
-
代码生成:这一步就是将 AST 转化为可执行代码,简单来说就是将 var name = 'hello'; 的 AST 转化为一组机器指令,用来创建一个 name 变量(需要给 name 分配内存),并将一个值储存在 name 中。
比起那些编译过程只有三个步骤的语言的编译器,JavaScript 引擎要复杂的多,这里不再细说。总之,任何 JavaScript 代码片段在执行前都要进行编译,因此在 JS 引擎眼里,var name = 'hello'; 语句包含了两个声明:
-
var name (编译时处理)
-
name = 'hello' (运行时处理)
你可能会问,JS 不是不存在编译阶段的“动态语言”吗?事实上,JS 也是有编译阶段的,它和传统语言的区别在于,JS 不会早早地把编译工作做完,而是一边编译一边执行。简单来说,所有的 JS 代码片段在执行之前都会被编译,只是这个编译的过程非常短暂(可能就只有几微妙、或者更短的时间),紧接着这段代码就会被执行。
在编译阶段和执行阶段阶段的过程如下:
-
编译阶段: 编译器会找遍当前作用域,看看是不是已经有一个叫 name 的变量。如果有,那么就忽略 var name 这个声明,继续编译下去;如果没有,则在当前作用域里新增一个 name。然后,编译器会为引擎生成运行时所需要的代码,程序就进入了执行阶段。
-
执行阶段: JS 引擎在执行代码的时候,仍然会查找当前作用域,看看是不是有一个叫 name 的变量。如果能找到,就给它赋值。如果找不到,就会从当前作用域里向上层作用域逐级查找。如果最终仍然找不到 name 变量,引擎就会抛出一个异常。
这里,JS 引擎的查找过程就是作用域链,作用域指的是变量能够被访问到的范围。 在 JavaScript 中,作用域也分为好几种,ES6 之前只有全局作用域和函数作用域两种。ES6 出现之后,又新增了块级作用域,下面这来看看这几个概念。
二. 全局作用域
在编程语言中,变量一般会分为全局变量和局部变量。在 JavaScript 中,全局变量是挂载在 window 对象下的变量,所以在网页中的任何位置都可以使用并且访问到这个全局变量。下面来看一下全局作用域:
var globalName = 'global';
function getName() { console.log(globalName) // globalvar name = 'inner'console.log(name) // inner
}
getName();
console.log(name);
console.log(globalName); //global
可以看到,globalName 变量在任何地方都是可以被访问到的,所以它就是全局变量。而在 getName 函数中作为局部变量的 name 变量是不具备这种能力的。
在 JavaScript 中,所有没有经过定义而直接被赋值的变量默认就是一个全局变量,比如下面代码中 setName 函数里面的 vName:
function setName(){ vName = 'setName';
}
setName();
console.log(vName); // setName
console.log(window.vName) // setName
可以发现,全局变量是拥有全局的作用域,无论在何处都可以使用它,在浏览器控制台输入 window.vName 时,就可以访问到 window 上的全局变量。当然全局作用域有相应的缺点,当定义很多全局变量时,可能会引起变量命名的冲突,所以在定义变量时应该注意作用域的问题。
三. 函数作用域
在 JavaScript 中,函数中定义的变量叫作函数变量,这种变量只能在函数内部才能访问到,所以它的作用域也就是函数的内部,称为函数作用域:
function getName () {var name = 'inner';console.log(name); //inner
}
getName();
console.log(name);
可以看到,name 变量是在 getName 函数中进行定义的,所以 name 是一个局部的变量,它的作用域就在 getName 函数里,也称作函数作用域。
除了这个函数内部,其他地方都是不能访问到它的。同时,当这个函数被执行完之后,这个局部变量也相应会被销毁。所以会看到在 getName 函数外面的 name 是访问不到的。
四. 块级作用域
ES6 中新增了块级作用域,最直接的表现就是新增的 let 和 const 关键词,使用这两个关键词定义的变量只能在块级作用域中被访问,有“暂时性死区”的特点,也就是说这个变量在定义之前是不能被使用的。
说到暂时性死区,还要从“变量提升”说起,来看下面代码:
function foo() { console.log(bar) var bar = 3
}
foo()
上面代码会输出:undefined,原因是变量 bar 在函数内进行了提升。相当于:
function foo() { var bar console.log(bar) bar = 3
}
foo()
但在使用 let 声明时,会报错:
function foo() { console.log(bar) let bar = 3
}
foo() // Uncaught ReferenceError: bar is not defined。
使用 let 或 const 声明变量,会针对这个变量形成一个封闭的块级作用域,在这个块级作用域当中,如果在声明变量前访问该变量,就会报 referenceError 错误;如果在声明变量后访问,则可以正常获取变量值:
function foo() { let bar = 3 console.log(bar)
}
foo()
这段代码正常输出 3。因此在相应花括号形成的作用域中,存在一个“死区”,起始于函数开头,终止于相关变量声明的一行。在这个范围内无法访问 let 或 const 声明的变量。
说完暂时性死区,下面来看看块级作用域。在 JavaScript 编码过程中, if 语句及 for 语句后面 {} 这里面所包括的就是块级作用域:
console.log(a) //a is not defined
if(true){let a = '123';console.log(a); // 123
}
console.log(a) //a is not defined
可以看到,变量 a 是在 if 语句{} 中由 let 关键词进行定义的变量,所以它的作用域是 if 语句括号中的那部分,而在外面进行访问 a 变量是会报错的,因为这里不是它的作用域。所以在 if 代码块的前后输出 a 这个变量的结果,控制台会显示 a 并没有定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