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都是产品经理》:项目坎坷的一生(下)
- 文档只是手段
- 模板的作用
- 多人协作与版本管理
- 流程只不过是手段
- 这么多评审,可以省嘛?
- 敏捷更是手段
- 有计划、更拥抱变化
- 迭代周期内尽量不增加任务
- 集中工作、小步快跑
- 持续细化需求、强调测试
- 不断地发布,尽早交付
- 项目中的敏捷沟通
- 总结
- 老板项目
“计划与控制,就是项目管理”,项目管理中有几个关键问题,是:文档管理、流程管理、敏捷方法。
文档只是手段
PD的文档管理可以简单的以下面的这张图来表示:
- 需求规范类:
PD做什么:这是对产品和团队的PD工作内容的一份总结,可以让新人快速了解自己的工作职责。
用户体验规范:又细分为如下几个部分,这部分最好让负责用户体验的同事编写。
包括交互规范:视觉规范:文案规范
通用原则:不断地去补充 - 需求管理类:
用户调研:这份模板说明了典型的用户调研前、中、后要做什么,调查问卷、用户访谈提纲怎么设计、有哪几块内容。
产品需求列表:产品需求列表的模板、需求管理文档模板、需求状态变化流程图。
产品信息架构:待补充,用来描述产品页面或功能之间的关系 - 流程管理类
日常发布流程
变更时间流程、如紧急发布流程、需求变更流程、需求搭车流程、 - 项目管理类
原则性的东西,比如产品会议制度、项目经理、开发经理、测试经理的权责。
项目任务书:可以用BRD来代替
项目进度表:
项目日报和周报:
项目发布预告与公告:大量内容模块化,为了节省时间。 - 日常工作类
会议记录:大家都十分地痛恨没有结果的会议,有了这份东西,至少说每一次的会议都能够产出一些基本的内容,比如说会议决议、遗留问题和行动方案。
个人日报周报:用于团队分享每个人的工作情况。
模板的作用
让经常看同类文档的人提高效率
让写文档的新人能够快速上手
让坐着不会漏掉某些内容
多人协作与版本管理
每个人对自己的文档进行维护,多人合作,共同办公。
流程只不过是手段
长视者吧目的当做手段,短视者吧手段当做目的。
不论如何流程只不过是为了完成公司的使命、实现公司的愿景
整个流程类似于IPD
这么多评审,可以省嘛?
总共的评审从立项之前的产品会议、到Kick Off会议、需求评审(又可分为PRD评审、UC评审、Demo评审),设计评审、代码评审、TC评审、功能评审、以及发布评审。
产品会议:必须有,决定“做不做、做多少”实在是太重要了,方向错了是十分可怕的。
Kick Off会议:最好开一下,鼓舞士气,磨刀不误砍柴的功夫,可以考虑和需求评审结合在一起。
**需求会议,**决定做不做,做多少,实在太重要了,方向错了很可怕,如果没有多个产品之间的资源争夺,同一个产品不同需求也必须要争夺,可以吧确定需求商业价值的需求讨论会,初评工作量等工作放在一起作为产品会议,参与者最少得是产品团队、开发、测试、销售、服务等各个部门的头,或者有话语权的接口人。
**需求评审:**具体的PRD、UC、Demo评审,基本上很少分为三次,看项目情况,任意两个都有可能合并,甚至三个合并,。
**设计评审:**我们一般在时间紧张的情况下会省略,而开发较弱、新人多、业务不熟的团队,则必须要进行设计评审,否则是给自己找寻不自在,后面出问题很麻烦。
TC评审:仅次于需求评审,这是在项目KO过后的第二重要的评审,敏捷方法很看重测试,实在要省也可以,那么PD就会辛苦一些。
功能评审:这其实也是必须的,而且需要项目干系人都参与,功能评审基本上采取大家一起去看的方式,对于重要的项目,建议可以开启一个产品演示会。
发布评审:可以让开发经理决定是否需要
敏捷更是手段
应用瀑布模型。
有计划、更拥抱变化
随着时间变化,必然有新的信息出现,特别是市场环境、用户情况等瞬息万变的场景下。
迭代周期内尽量不增加任务
敏捷再灵活,也不能容忍毫无控制的变化。如果某次迭代内的任务我们无法完成,我们可以移出一部分任务到下一次迭代,我们可以把每个迭代看作一个小的瀑布模型,瀑布模型对于一个需求固定的项目还是很不错的,比如它在管理一个工厂的时候就非常的有效。
集中工作、小步快跑
一般的团队小于十几个人,我们在工作中提倡较少的文档,更多的口头沟通,这点对团队成员的要求很高。
持续细化需求、强调测试
需求唯一不变的特征就是“不断地变化”,项目和产品都要小步快跑,用不着在需求阶段纠缠,有些需求在开始的时候是提不出来的,或者说没办法细化,所以试图一次性的完成需求分析工作就会存在过度的需求,是浪费时间的行为。
并且由于需求的不断变更,我们特别看中测试驱动项目,更早的测试、重度的测试,会帮助我们更加的去细化去求,比如说一些业务逻辑里面的限定条件一般都是由测试人员提出来的。
不断地发布,尽早交付
让需求方不断地、尽早地看到结果,并给予反馈,我们不断地发布一些版本,先解决最核心的,风险最大的问题。
项目中的敏捷沟通
首先记住一点,“无论发生了什么,我们必须理解并完全相信,每个人在当时所处的情况再,在其能力范围内,做了最大的努力了”
我们相互理解,激发团队力量。
总结
任何情况下,我们都要做好手头的事情,确保“就算这件事情黄了,我也要通过做事有所收获。”
老板项目
我们做项目的通常情况下,要保证品质的前提下,在时间要求T、人财物花费R、项目范围Q三点上去做平衡。
T可以试着商量以下,我们通常认为老板的项目的T是给死的,但老板只是一时说好是这样,但我们如果理解成了必须这样,那就亏大了,但也确实很多时候很难改变,但我们定项目的时候仍然应该给自己留一段,因为这是救命用的。
Q是可变的,先说Q,一般越大的老板给出的指示越有战略性,越不具体,锁体具化出来的Q可大可小,这是我们可以发挥的地方。开始的时候,尽情施展自己的聪明才智,尽量把Q搞大,并合理地计算出一个巨大的R,然后你就可以欣赏到老板因为无法付给你这么多R而自己砍Q的表演了,当然我们尽职地帮老板排出各种功能的建议优先级和所耗的资源,好让老板知道刀往哪里挥。
R是丰富的,老板项目,第一优先级,R就是大大的有,其他项目统统让路,让多少路,这个问题应该抛回给老板决定,我们只提供专家意见,狮子大开口,千万不要在这个时候为老板着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