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目录
HBase分布式数据库入门到精通
一、简单介绍
二、HBase数据模型
三、HBase的架构
四、HBase写操作流程
五、HBase读操作流程
六、HBase minor小合并和major大合并
七、HBase目标表meta表
八、HBase特点
九、HBase的使用场景
HBase分布式数据库入门到精通
一、简单介绍
HBase是一个高可靠性、高性能、面向列、可伸缩、实时读写的分布式 NOSQL 数据库。
当你需要随机、实时读/写访问大数据时,请使用 Apache HBase。
作用:主要用来存储非结构化、半结构化和结构化的松散数据(列式存储的 NoSQL 数据库)
名称解释:
-
NameSpace 命名空间,相当于关系型数据库中的 database,每个命名空间下有多个表。Hbase 默认自带的命名空间 hbase 和 default;hbase 中存放的是 HBase 内置的表,default 是用户默认使用的命名空间。
-
Region 类似关系型数据库的表,不同之处在于 HBase 定义表示只需要声明列族,不需要声明具体的列。列可以动态的按需要指定;HBase 更加适合字段经常变更的场景。开始创建表是一个表对应一个 region,当表增大到一定值是会被拆分为两个 region。
-
Row HBase 表中的每行数据被称为 Row,由一个 RowKey 和多个 Column 组成,数据是按照 RowKey 的字典顺序存储的,并且查询是只能根据 RowKey 进行检索,所以 RowKey 的设计很关键。
-
Column 列是由列族(Column Family)和列限定符(Column Qualifier)进行限定,例如: base:name,base:sex。建表示只需定义列族,而列限定符无需预先定义。
-
Cell 某行中的某一列被称为 Cell(单元格),由{rowkey,column family:columnqualifier,timestamp}确定单元。Cell 中没有具体的类型,全部是字节码的形式(字节数组)存储。
-
TimeStamp 用于标识数据的不同版本(version),每条数据写入时,如果不指定时间戳,系统会自动为其加上该字段,值为写入 HBase 的时间。
二、HBase数据模型
逻辑上,HBase 的数据模型同关系型数据库很类似,数据存储在一张表中,有行有列。但从底层物理存储结构(Key-Value)来看,HBase 更像一个 Map。
HBase的逻辑结构如下:
HBase的物理存储结构
三、HBase的架构
-
client
1)包含访问HBase的接口,对HBase进行访问
2)客户端通过查询zookeeper中信息获取HBase集群信息。
-
zookeeper
1)保证任何时候,集群中只有一个master
2)存贮所有Region的寻址入口。
3)实时监控RegionServer的上线和下线信息,并实时通知HMaster。
4)存储HBase的Schema和table元数据
-
Master
1)为RegionServer分配Region
2)负责RegionServer的负载均衡
3)发现失效的RegionServer并重新分配其上的region
4)管理用户对table的增删改操作
-
RegionServer
1)RegionServer维护region,处理对这些Region的IO请求
2)RegionServer负责切分在运行过程中变得过大的Region
-
HLog(WAL Log)
1)HLog文件就是一个普通的Hadoop Sequence File,Sequence File的Key是HLogKey对象,HLogKey中记录了写入数据的归属信息,除了table和region名字外,同时还包括sequence number和timestamp,timestamp是"写入时间",sequence number的起始值为0,或者是最近一次存入文件系 统中sequence number。
2)HLog SequeceFile的Value是HBase的KeyValue对象,即对应HFile中的KeyValue。
-
Region
1) HBase自动把表水平划分成多个区域(region),每个region会保存一个表里面某段连续的数据;每个表一开始只有一个region,随着数据不断插入表,Region不断增大,当增大到一个阀值的时候,Region就会等分会两个新的Region(裂变)。
2) 当table中的行不断增多,就会有越来越多的Region。这样一张完整的表被保存在多个Regionserver上。
-
Memstore&StoreFile
1)一个region由多个store组成,一个store对应一个CF(列族)
2)Store包括位于内存中的memstore和位于磁盘的storefile。写操作先写入Memstore,当Memstore中的数据达到某个阈值,HRegionserver会启动flashcache进程写入storefile,每次写入形成单独的一个storefile
3)StoreFile是只读的,一旦创建后就不可以再修改。因此Hbase的更新其实是不断追加的操作。当一个Store中storefile文件的数量增长到一定阈值后,系统会进行合并(minor、 major compaction),在合并过程中会进行版本合并和删除工作(majar),将对同一个key的修改合并到一起,形成更大的storefile。
4)当一个region所有storefile的大小和超过一定阈值后,会把当前的region分割为两个,并由hmaster分配到相应的regionserver服务器,实现负载均衡。
5)客户端检索数据,先在memstore找,找不到再找storefile。
6) HRegion是HBase中分布式存储和负载均衡的最小单元。最小单元就表示不同的HRegion可以分布在不同的HRegionServer上。
7)HRegion由一个或者多个Store组成,每个store保存一个columns family。
8)每个Strore又由一个memStore和0至多个StoreFile组成。
四、HBase写操作流程
1、Client发送请求从Zookeeper中获取HMaster的地址及meta表所在的RegionServer地址,向HRegionServer发出写数据请求。
2、数据被写入HRegion的MemStore,同时写入到HLog中。
3、MemStore中的数据被Flush成一个StoreFile
4、当MemStore达到阈值后把数据刷成一个storefile文件,当多个StoreFile文件达到一定的大小后,会触发Compact合并操作,当compact后,逐渐形成越来越大的storefile。
5、StoreFile大小超过一定阈值后,触发Split操作,把当前HRegion Split成2个新的HRegion,父HRegion会下线,新Split出的2个子HRegion会被HMaster分配到相应的HRegionServer上,使得原先1个HRegion的压力得以分流到2个HRegion上。
6、若MemStore中的数据有丢失,则可以从HLog上恢复。
五、HBase读操作流程
1、client首先从zookeeper找到meta表的region的位置,然后读取meta表中的数据。而meta中又存储了用户表的region信息。
2、根据namespace、表名和rowkey根据meta表中的数据找到写入数据对于的region信息
3、找到对应的RegionServer,查找对应的Region,先从Memstore中找数据,如果没有再从StoreFile中读取数据。
六、HBase minor小合并和major大合并
当客户端向HBase中写入数据时,首先写入HLog和Memstore中,在一个Store中,当Memstore内存占满后,数据会写入磁盘形成一个新的数据存储文件(StoreFile),随着 memstore 的刷写会生成很多StoreFile,当一个store中的storefile达到一定的阈值后,就会进行一次合并,将对同一个key的修改合并到一起,形成一个大的storefile,当storefile的大小达到一定阈值后,又会对storefile进行split,划分为两个storefile。
由于对表的更新是不断追加的,合并时,需要访问store中全部的storefile和memstore,将它们按row key进行合并,由于storefile和memstore都是经过排序的,并且storefile带有内存中索引,合并的过程还是比较快的。
因为存储文件不可修改,HBase是无法通过移除某个键/值来简单的删除数据,而是对删除的数据做个删除标记,表明该数据已被删除,检索过程中,删除标记掩盖该数据,客户端读取不到该数据。
随着memstore中数据不断刷写到磁盘中,会产生越来越多的storeFile小文件,HBase内部通过将多个文件合并成一个较大的文件解决这一小文件问题,以上过程涉及两种合并,如下:
minor小合并
minor 合并负责合并Store中的多个storeFile文件,当StoreFile文件数量达到hbase.hstore.compaction.min 值(默认值为3)时,将会合并成一个StoreFile大文件。这种合并主要是将多个小文件重写为数量较少的大文件,减少存储文件数量,因为StoreFile的每个文件都是经过归类的,所以合并速度很快,主要受磁盘IO性能影响。
major大合并
将一个region中的一个列簇(对应一个Store)的若干个经过minor合并后的大的StoreFile重写为一个新的StoreFile。而且major合并能扫描所有的键/值对,顺序重写全部数据,重写过程中会略过做了删除标记的数据。
七、HBase目标表meta表
目录表 hbase:meta 作为HBase表存在,并从 hbase shell 的 list(类似 show tables)命令中过滤掉,但实际上是一个表,就像任何其他表一样。
hbase:meta 表(以前称为.META.),保有系统中所有 region 的列表。hbase:meta位置信息存储在 zookeeper 中,hbase:meta 表示所有查询的入口。
表结构如下:
key:region的key,结构为:[table],[region start key,end key],[region id]
values:info:regioninfo(当前region序列化的HRegionInfo实例)info:server(包含当前region的RegionServer的server:port)info:serverstartcode(包含当前region的RegionServer进程的开始时间)
当表正在拆分时,将创建另外两列,称为 info:splitA 和 info:splitB,这些列代表两个子 region, 这些列的值也是序列化的 HRegionInfo 实例。区域分割后,将删除此行。
a,,endkeya,startkey,endkeya,startkey,
空键用于表示表开始和表结束。具有空开始键的 region 是表中的第一个 region。如果某个 region 同时具有空开始和空结束键,则它是表中唯一的 region。
八、HBase特点
-
强的一致性读/写HBase,不是“最终一致”的 数据库(DataStore)。它非常适合高速计数器聚合等任务。
-
自动分片:HBase 表通过 region 分布在群集上,并且随着数据的增长,region 会自动分割和重新分配。自动的 RegionServer 故障转移。
-
Hadoop/HDFS 集成:HBase 支持 HDFS 作为其分布式文件系统。
-
MapReduce:HBase 支持通过 MapReduce 进行大规模并行处理,将 HBase 当做数据来源和保存数据存储的数据库。
-
Java 客户端 API:HBase 支持易于使用的 Java API 以进行编程访问。
-
Thrift/REST API:HBase 还支持非 Java 前端的 Thrift 和 REST。
-
块缓存和布隆过滤器:HBase 支持块缓存和布隆过滤器,以实现大容量查询优化。
-
运维管理:HBase 提供内置网页,用于运维监控和 JMX 指标。
-
HBase 不支持行间事务。
九、HBase的使用场景
HBase适用于需要处理海量数据、需要高可靠性和高性能的场景。例如:
-
对象存储:如新闻、网页、图片等数据的存储。
-
用户画像:特别是用户的画像,是一个比较大的稀疏矩阵。
-
消息/订单存储:在电信领域、银行领域,不少的订单查询底层的存储以及通信、消息同步的应用都可以构建在HBase之上。
总的来说,HBase是一个高性能、高可靠性、可扩展的分布式数据库,适用于处理海量非结构化或结构化数据,并能够满足近实时的读写管理需求。
-
📢博客主页:https://lansonli.blog.csdn.net
-
📢欢迎点赞 👍 收藏 ⭐留言 📝 如有错误敬请指正!
-
📢本文由 Lansonli 原创,首发于 CSDN博客🙉
-
📢停下休息的时候不要忘了别人还在奔跑,希望大家抓紧时间学习,全力奔赴更美好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