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结构(十五)----排序算法(2)

目录

一.选择排序

1.简单选择排序

2.堆排序

•建立大根堆

•基于大根堆进行排序

堆排序算法效率:

堆排序算法稳定性:

3.堆的插入和删除

•在堆中插入新元素

•在堆中删除元素

二.归并排序

归并排序算法效率:

归并排序算法的稳定性:

三.基数排序

基数排序的算法效率:

基数排序算法的稳定性:


下一篇博客会着重讲外部排序~

一.选择排序

每一趟在待排序元素中选取关键字最小(或最大)的元素加入有序子序列。

1.简单选择排序

算法思想:每一趟在待排序元素中选取关键字最小的元素加入有序子序列。

算法过程:

① 对待排序的序列从左往右扫描,将关键字最小的元素与第一个元素互换位置:

② 继续在待排序序列中找到关键字最小的元素,将他换到前面位置:

以此类推,最后一个元素不用处理,所以对n个元素的简单选择排序只需要n-1趟处理。

//交换
void swap(int &a,int …&b){int temp=a;a=b;b=temp;
}//简单选择排序
void SelectSort(int A[],int n){for(int i=0; i<n-l; i++){    //一共进行n-1趟int min=i;    //记录最小元素位置for(int j=i+1; j<n; j++)    //在A[i..n-1]中选择最小的元素if(A[j]<A[min])    min=j;    //更新最小元素位置if(min!=i)    swap(A[i],A[min]);    //封装的swap()函数共移动元素3次}
}

算法效率:

简单选择排序的空间复杂度为O(1),只需要定义几个变量,所以空间复杂度为常数级。 

时间复杂度:

无论待排序的序列是有序、逆序、还是乱序,一定需要 n-1 趟处理。
所以,总共需要对比关键字(n-1)+(n-2)+...+1 =\frac{n(n-1)}{2} 次,元素交换次数 <n-1。

所以时间复杂度为O(n^2)

 

算法稳定性:

由下图的例子可以看出,2的相对位置变了,所以这个算法是不稳定的。

算法的适用性:

简单选择排序适用于顺序表也适用于链表。

逻辑和顺序表的简单选择排序相同:

// 定义链表节点结构体
struct ListNode {int val;          // 存储整数值的成员变量ListNode* next;   // 指向下一个节点的指针
};// 简单选择排序的链表实现
void SelectSort(ListNode* head) {ListNode* current = head;while (current != nullptr) {ListNode* minNode = current;ListNode* runner = current->next;while (runner != nullptr) {if (runner->val < minNode->val) {minNode = runner;}runner = runner->next;}if (minNode != current) {int temp = current->val;current->val = minNode->val;minNode->val = temp;}current = current->next;}
}
2.堆排序

算法思想:每一趟在待排序元素中选取关键字最小(或最大)的元素加入有序子序列。

什么是"堆(Heap)"?

若n个关键字序列L[1....n]满足下面某一条性质,则称为堆(Heap):

① 若满足:L(i)>L(2i) 且 L(i)>L(2i+1)(1\leq i \leq n/2)----大根堆(大顶堆)

② 若满足:L(i)≤L(2i) 且 L(i)≤L(2i+1)(1\leq i \leq n/2)---- 小根堆(小顶堆)

用二叉树更容易理解。如下图所示,是完全二叉树的顺序存储:

堆在逻辑上可以理解为顺序存储的完全二叉树,编号为1的结点就是这棵二叉树的根节点,编号为i的节点,其左孩子的编号应为2i,右孩子编号应为2i+1。

当i \leq n/2,时这一点一定是一个分支节点:

所以大根堆就是:在完全二叉树中,如果所有子树的根节点 \geq 他的左,右孩子的值,那么这样的一棵顺序存储的完全二叉树就是一个大根堆。例如下图,就是一个大根堆:

同理,小根堆就是 所有子树的根节点 \leq 左,右孩子的值 的完全二叉树:

选择排序算法的思想就是每一趟在待排序元素中选取关键字最小(或最大)的元素加入有序子序列。若待排序序列是大根堆或者小根堆,那么这个算法的实现就很简单了。

所以首先将原始的序列建立为大根堆/小根堆,在进行选择排序。

•建立大根堆

将初始序列中所有非终端结点都检查一遍,是否满足大根堆的要求(根\geq左,右),如果不满足,则进行调整。在顺序存储的完全二叉树中,非终端节点编号i\leq \left \lfloor n/2 \right \rfloor:1,2,3,4

首先处理4号节点,这个节点是所有分支节点中编号最大的节点。检查以9为根节点的子树是否满足大根堆的要求,显然不满足。所以,将当前节点与更大的孩子互换

接下来要处理的元素是78,由于其右孩子87>78,所以将87和78这两个数据元素进行位置互换:

接下来处理的元素是17,由于其比左右两个孩子的值都小,所以和值更大的一个孩子进行互换,所以17和45进行位置互换:

接下来处理1号节点,即53这个数据元素。右孩子87比53更大,所以两个元素位置互换:

但是更小的元素"下坠",使得下一层的子树不满足大根堆的要求。所以用之前的方法,让小元素不断"下坠"。

至此这棵二叉树已经符合大根堆的要求。

//建立大根堆
void BuildMaxHeap(int A[],int len){for(int i=len/2; i>0; i--)    //从后往前调整所有非终端结点HeadAdjust(A,i,len);
}//将以 k 为根的子树调整为大根堆    
void HeadAdjust(int A[],int k,int len){A[0]=A[k];    //A[0]暂存子树的根结点for(int i=2*k; i<=len; i*=2){     //沿key较大的子结点向下筛选。i=2*k,也就是让i指向当前结点的左孩子if(i<len && A[i]<A[i+1])    //若i>=len,则没有右孩子,A[i]<A[i+1],说明右孩子更大i++;    //取key较大的子结点的下标if(A[0]>=A[i])    break;    //判断当前的结点是否比更大的孩子还大,如果是,则说明当前结点满足“根>=左,右”else{A[k]=A[i];    //将A[i]调整到双亲结点上k=i;    //修改k值,以便继续向下筛选}}A[k]=A[0];    //被筛选结点的值放入最终位置
}

补充:懂得大根堆的逻辑,小根堆就非常简单了:

//建立小根堆
BuildMinHeap(int A[],int len){for(int i=len/2;i>0;i--)HeadAdjust(A,i,len);
} void HeadAdjust(int A[],int k,int len){A[0]=A[k];for(int i=2*k;i<=len;i*=2){if(i<len && A[i]>A[i+1])i++;if(A[0]<=A[i])	break;else{A[k]=A[i];k=i;}} A[k]=A[0];
} 
•基于大根堆进行排序

每一趟将堆顶元素加入有序子序列,也就是将堆顶元素与待排序序列的最后一个元素进行交换。

① 如上图所示,经过交换后,87的位置就固定了,只把其余数据元素看作一个堆。

由于09这个数据元素被换到了堆顶,圈起来的部分已经不是大根堆,所以将09不断“ 下坠”,直到达到“大根堆”的要求。

② 重复上面的步骤,将堆顶元素和堆低元素互换位置:

排除87和78这两个元素,将红圈内的待排序元素调整为"大根堆"。

以此类推,经过n-1趟处理后,只剩下最后一个待排序元素时,就不用进行调整了。

:基于“大根堆”的堆排序得到“递增序列”,基于"小根堆"的堆排序得到"递减序列"。

//建立大根堆
void BuildMaxHeap(int A[],int len)//将以 k 为根的子树调整为大根堆
void HeadAdjust(int A[],int k,int len)void HeapSort(int A[],int len){BuildMaxHeap(A,len);for(int i=len;i>1;i--){     //n-1趟的交换和建堆过程swap(A[i],A[1]);    //堆顶元素和堆底元素交换HeadAdjust(A,1,i-1);    //把剩余的待排序元素整理成堆}
}
堆排序算法效率:

假设现在要调整09这个数据元素的位置:

① A[i]<A[i+1]:对比09的左,右孩子。

② A[0]>=A[i]: 将更大的孩子与09进行对比,若更大的孩子比09小,那么就不需要进行位置互换,否则就互换位置。

所以若一个结点有左,右两个孩子,那么他“下坠”一层,需要对比关键字2次

09下坠一次后,变为了4号位置的元素,那么其左孩子就是i=2*4=8号元素,当前这棵树有8个元素,所以不满足i<len,说明此时以4号位置元素为根节点的子树没有右孩子。

所以此时只需要进行1次关键字对比:

总结:
一个结点,每"下坠"一层,最多只需对比关键字2次。
若树高为h,某结点在第i层,则将这个结点向下调整最多只需要“下坠” h-i 层,关键字对比次数不超过 2(h-i)。

而n个结点的完全二叉树树高h=\left \lfloor log_{2}n \right \rfloor+1,第i层最多有2^{i-1}个结点,只有第1~h-1层的结点才有可能需要"下坠"调整。

第1层有1个结点,下坠调整次数为2(h-1);第2层有2个结点,下坠调整次数为2(h-2):

1*2(h-1)+2^1*2(h-2)+2^3*2(h-3)....=\sum_{i=h-1}^{1}2^{i-1}2(h-i)=\sum_{i=h-1}^{1}2^{i}(h-i)

将h=\left \lfloor log_{2}n \right \rfloor+1带入:

\sum_{i=h-1}^{1}2^{i}(h-i)=\sum_{j=1}^{h-1}2^{h-j}j=\sum_{j=1}^{h-1}2^{log_{2}n+1}*2^{-j}j

由于:

2^{\left \lfloor log_{2}n \right \rfloor+1}\leq 2^{log_2{n}+1}=2^{log_2{n}}*2^1=2n

所以:

\sum_{j=1}^{h-1}2^{h-j}j\leq 2n\sum_{j=1}^{h-1}\frac{j}{2^{j}}\leq 4n

结论:

建堆的过程,关键字对比次数不超过4n,建堆时间复杂度=O(n)

根节点最多“下坠” h-1 层,而每“下坠”一层,最多只需对比关键字2次,因此每一趟排序复杂度不超过 O(h) = O(log_2{n})。总共n-1趟,总的时间复杂度= O(nlog_2{n})。

堆排序的时间复杂度=O(n)+O(nlog_{2}n)= O(nlog_{2}n)

堆排序的空间复杂度=O(1)

堆排序算法稳定性:

① 左右孩子都比根节点更大,代码的逻辑是A[i]<A[i+1],才将i++,表示右孩子>左孩子。所以左右孩子都相等时,会优先与左孩子进行交换。

② 完成大根堆的建堆后,基于大根堆进行排序,将堆顶元素与堆低元素进行交换:

③ 剩余的待排序元素依然是一个大根堆,不需要调整,直接将堆低元素和堆低元素进行互换:

完成2次排序(3-1趟排序)后,初始序列和排序结果中,两个"2"的前后位置互换,所以堆排序不稳定

3.堆的插入和删除

考试中会考察:堆的插入和删除的次数。

•在堆中插入新元素

拿小根堆举例,假设插入的元素是13,那么新插入的元素会先放在表尾的位置。

将其与父节点对比,若新元素比父节点(\left \lfloor i/2 \right \rfloor)更小,则将二者互换。新元素就这样一路“上升”,直到无法继续上升为止。

第1次,12与32进行对比;第2次,13与17进行对比;第3次,13与9进行对比。总共进行了3次对比。

#define MAX_HEAP_SIZE 100  
void swap(int &a, int &b) {  int temp = a;  a = b;  b = temp;  
}  minHeapInsert(int A[],int &len,int k){if(len>MAX_HEAP_SIZE - 1){return;} // 插入新元素到数组的末尾  A[++len] = k;  // 上滤操作,从插入位置开始  int currentIndex = len;  while (currentIndex >1 && A[currentIndex] < A[currentIndex/2]) {  // 交换当前元素和它的父节点  int parentIndex = currentIndex/2;  swap(A[currentIndex], A[parentIndex]);  currentIndex = parentIndex;  }  
}  
•在堆中删除元素

依旧拿小根堆举例,假设此时要删除的元素是13。删除13后,被删除的元素的用堆底元素替代,然后让该元素不断“下坠”,直到无法下坠为止。

最终结果如下,首先① 17(左孩子,2i)与45(右孩子,2i+1)对比,从中选出更小的关键字17;② 再将46与17进行对比,46>17,46与17位置互换;③ 53与32进行对比,选出更小的关键字32;④ 再将46与32进行对比,46>32,两个数据元素位置互换。至此完成小根堆的建立,对比关键字的次数为4次。

所以如果某个根节点下方有2个孩子,则“下坠”一层,需要对比关键字2次;如果某个根节点下方有1个,则只需要对比关键字1次。

void swap(int &a, int &b) {  int temp = a;  a = b;  b = temp;  
}  void minHeapDelete(int A[], int k, int &len) {if (k<1||k>len) {  return;  }if (k=len){len--;return;}// 将最后一个元素移动到被删除元素的位置  A[k] = A[len];  len--; // 减少堆的大小  // 堆调整从被删除元素的位置开始  int i = k;  int leftChild =2*i;  // 如果当前节点有子节点,并且子节点比它小,就交换  while (leftChild<=len) {  int smallChild = leftChild;  int rightChild = leftChild + 1;  // 找出较小的子节点  if (rightChild<=len && A[rightChild]<A[leftChild]) {  smallChild = rightChild;  }  // 如果较小的子节点比父节点小,就交换  if (A[smallChild]<A[i]) {  swap(A[smallChild], A[i]);  i=smallChild;  leftChild = 2*i;  } else {  // 如果没有更小的子节点,那么堆已经满足条件  break;  }  }  
}

二.归并排序

归并排序就是把两个或多个已经有序的序列合并成一个:

如下图所示,有2个有序序列:

① 对比i和j指向的元素,更小的一个放入k所指得位置。如下图所示,j所指的元素更小,所以将7放入k[0],并且k,j往后移:

② 重复以上操作,对比i,j,并将更小的数据元素放到k所指位置。当 j 指针超出了原来数组的下标范围,只有左边数组没有合并完,所以将表中的剩余元素全部加到总表中。


最后k表如下图所示:

这个过程也叫做“二路归并”,就是将2个有序序列合二为一,每选出一个更小的数据元素,只需要对比关键字1次。

同理,“4路”归并,就是将4个有序序列合为一个有序序列,每选出一个更小的元素就需要对比关键字3次。

结论:m路归并,每选出一个元素,需要对比关键字m-1次。

对一个初始序列进行归并排序的操作如下,内部排序一般采用的是2路归并,所以这里采用2路归并:

归并的实现如下:

int *B=(int *)malloc(n*sizeof(int));    //辅助数组B//A[low....mid] 和 A[mid+1..high]各自有序,将两个部分归并
void Merge(int A[],int low,int mid,int high){int i,j,k;for(k=low; k<=high; k++)B[k]=A[k];    //将A中所有元素复制到B中for(i=low,j=mid+1,k=i;i<=mid&&j<=high;k++){if(B[i]<=B[j])    //两个元素相等时,优先使用考前的那个,可以保证算法的稳定性A[k]=B[i++];    //将较小值复制到A中elseA[k]=B[j++];}//forwhile(i<=mid)    A[k++]=B[i++];while(j<=high)    A[k++]=B[j++];    
}

如下图,是一个数组A,3~6是一个有序序列,7~8是一个有序序列。

用low指针指向第1个有序序列的第1个元素,用mid指针指向第1个有序序列的最后1个元素。high指针指向第2个有序序列的最后1个元素。

 

① 设置辅助数组B,将A数组的元素复制到数组B中:

② 比较B[i]和B[j]元素的大小,将较小的元素复制到k所指的位置,k++:

③ 以此类推,当j>high时,不满足j\leqhigh的条件,跳出for循环。用while分别检查i,j两个序列是否已经合并完,没有合并完的子序列直接合并到A中即可。

合并完成后,i指向mid+1,j指向high+1。

整体代码:

int *B=(int *)malloc(n*sizeof(int));    //辅助数组B//A[low....mid] 和 A[mid+1..high]各自有序,将两个部分归并
void Merge(int A[],int low,int mid,int high){int i,j,k;for(k=low; k<=high; k++)B[k]=A[k];    //将A中所有元素复制到B中for(i=low,j=mid+1,k=i;i<=mid&&j<=high;k++){if(B[i]<=B[j])    //两个元素相等时,优先将前面子序列的那个元素放到A中,可以保证算法的稳定性A[k]=B[i++];    //将较小值复制到A中elseA[k]=B[j++];}//forwhile(i<=mid)    A[k++]=B[i++];while(j<=high)    A[k++]=B[j++];    
}void Mergesort(int A[],int low,int high){if(low<high){int mid=(low+high)/2;    //从中间划分MergeSort(A,low,mid);    //对左半部分归并排序MergeSort(A,mid+1,high);    //对右半部分归并排序Merge(A,low,mid,high);    //归并}//if
}

① 将初始序列分为左半部分序列和右半部分序列:

② 并用MergeSort分别对左半部分序列和右半部分序列递归进行归并排序:

MergeSort(A,low,mid);

MergeSort(A,mid+1,high);

③ 左右都进行归并排序后,左右两个子序列都变为有序,再将左右子序列归并即可:

Merge(A,low,mid,high);

左子序列的递归为例:

第一层:MergeSort(A,low,mid);此时low=0,high=3:

第二层:MergeSort(A,low,mid);此时low=0,high=1:

第三层:由于low<high,所以继续向下进行拆分。每个子序列只有一个元素,所以MergeSort不会做任何操作:

递归完成,继续执行Merge:

将要处理的左右子序列放到B数组中,归并两个有序序列后再放回A数组:

以此类推,再回到上一层的归并排序,对第二层的右子序列进行归并排序:

归并排序算法效率:

时间复杂度:

2路归并的“归并树”----形态上就是一棵倒立的二叉树。二叉树的第h层最多有2^{h-1}个结点,若树高为h,则第h层的结点数n<=2^{h-1}个,也就是h-1=\left \lceil log_2{n} \right \rceil

又因为h-1刚好等于归并排序的躺输,所以:

n个元素进行2路归并排序,归并趟数=\left \lceil log_2{n} \right \rceil

每趟归并时间复杂度为 O(n),则算法时间复杂度O(nlog_{2}n)

为什么每趟归并时间复杂度为O(n):

void Merge(int A[],int low,int mid,int high){int i,j,k;for(k=low; k<=high; k++)B[k]=A[k];    //将A中所有元素复制到B中for(i=low,j=mid+1,k=i;i<=mid&&j<=high;k++){if(B[i]<=B[j])    //两个元素相等时,优先将前面子序列的那个元素放到A中,可以保证算法的稳定性A[k]=B[i++];    //将较小值复制到A中elseA[k]=B[j++];}//forwhile(i<=mid)    A[k++]=B[i++];while(j<=high)    A[k++]=B[j++];    
}

每一次对比 i,j 都能从中挑出1个更小的元素放到数组A中。最终将2张表合二为一,需要的关键字对比次数不会超过n-1,所以归并的时间复杂度为O(n)

空间复杂度:

空间复杂度为O(n),来自于辅助数组B(和存放数据元素的数组A是同样的大小n),其实归并排序所用到的递归工作栈也算到了里面。因为递归排序的趟数\leq log_2{n},也就是栈的深度不会\leq log_2{n}所以取更高阶的数量级,也就是辅助数组B带来的O(n)的空间。

归并排序算法的稳定性:

由于在代码中采用B[i]<=B[j],所以当两个元素相等时,优先将前面子序列的那个元素放到A中,可以保证算法的稳定性。所以归并排序是稳定的算法

void Merge(int A[],int low,int mid,int high){int i,j,k;for(k=low; k<=high; k++)B[k]=A[k];    //将A中所有元素复制到B中for(i=low,j=mid+1,k=i;i<=mid&&j<=high;k++){if(B[i]<=B[j])    A[k]=B[i++];    elseA[k]=B[j++];}//forwhile(i<=mid)    A[k++]=B[i++];while(j<=high)    A[k++]=B[j++];    
}

三.基数排序

之前的排序,都是以各个关键字值的大小作为排序的依据,而基数排序中排序的依据有所不同:

每一个关键字的值都有"个,十,百"位构成,每一位的取值范围都是0~9。所以,可以建立10个辅助队列,分别对应每一位取值的情况:

假设现在想得到递减的序列:

① 第一趟的处理中会以“个位”进行“分配”

第一个元素的“个位”是0,所以将其放到0对应的辅助队列。

以此类推,得到的10个辅助队列的情况如下:

进行数据元素的“收集”,由于最终想要得到递减的序列,所以从“个位”值更大的队列开始收集,也就是“9”开始收集:

最终会得到按照“个位”递减的序列。

②第二趟的处理会基于第一趟的排序序列进行。第二趟以“十位”进行“分配” ,分配结果如下:

由排序的结果可知,当"十位"相同时,"个位"越大的越先入队,这是因为第二趟的“分配”工作是基于第一趟的排序序列进行的。而第一趟的处理中,"个位"数值越大的会排在前面。

进行第二趟的“收集”工作,方法和第一趟的“收集”一样,从"十位"更大的队列依次往后收集,这就能保证"十位"更大的数排在前面:

按第二趟“收集”后,会得到按“十位”递减排序的序列,“十位”相同的按“个位”递减排序。

③第三趟的处理会以"百位"进行"分配": 

同理,由于这一趟的分配是基于第二趟处理得到的序列,所以如果2个数值"百位"相同,那么他们中"十位"越大的越先入队。

第三趟分配结果如下:

接下来继续进行第三趟的"收集":

第三趟按“百位”分配、收集后,得到一个按“百位”递减排列的序列,若“百位”相同则按“十位”递减排列,若“十位”还相同则按“个位”递减排列。这样就可得到一个递减的有序序列。

总结一下:

假设长度为 n 的线性表中每个结点a_{j}的关键字由d元组(k_{j}^{d-1},k_{j}^{d-2},k_{j}^{d-3}....k_{j}^{1},k_{j}^{0})组成。
其中,0 ≤ k_{j}^{i} ≤ r-1(0≤j<n, 0 ≤ i ≤ d -1),r称为“基数”。在上面的例子中k_{j}^{i}的范围是0~9,r为10。每个关键字有10种不同的取值。

这里的k_{j}^{d-1}被称为最高为关键字(最主位关键字)k_{j}^{0}被称为最低位关键字(最次位关键字),在上面的例子中,最高位关键字就是"百位",最低位关键字就是"个位"。因为"百位"关键字的数值是对整个关键字数值影响最大的,而"个位"对整个关键字的数值影响是最小的。

基数排序得到递减序列的过程如下:

初始化:设置r个空队列,Q_{r-1},Q_{r-2},Q_{r-3}....Q_{0}

按照各个 关键字位 权重递增的次序(个、十、百),对 d 个关键字位分别做“分配”和“收集。

分配:顺序扫描各个元素,若当前处理的关键字位=x,则将元素插入 Q_{x}队尾。

收集:把Q_{r-1},Q_{r-2},Q_{r-3}....Q_{0}各个队列中的结点依次出队并链接。

基数排序得到递增序列的过程如下:

初始化:设置r个空队列,Q_{0},Q_{1},....,Q{r-1}

按照各个 关键字位 权重递增的次序(个、十、百),对 d 个关键字位分别做“分配”和“收集。

分配:顺序扫描各个元素,若当前处理的关键字位=x,则将元素插入 Q_{x}队尾。

收集:把Q_{0},Q_{1},....,Q_{r-1}各个队列中的结点依次出队并链接。

只是收集的顺序不同,递增序列的收集是从这一位值更小的队列开始收集。

基数排序的算法效率:

常用链式存储结构实现基数排序算法。

如下图所示,初始序列用单链表表示,而表示0~9数值的队列用链式队列实现:

空间复杂度:

由于需要r个辅助队列,所以空间复杂度为O(r)。在上面的例子中,每一位的取值都为0~9,所以r(基数)=10。需要10个辅助队列。

时间复杂度:

一趟分配O(n):从头到尾依次扫描序列中的数据元素。总共n个元素,扫描n个元素时间复杂度为O(n)。

一趟收集O(r):总共r(每个"位"可能取得r个值)个队列,每一次收集就是将每个队列的元素合并起来。每个队列合并的时间复杂度为O(1)。为什么?

p->next=Q[5].front;

Q[5].front=NULL;

Q[5].rear=NULL;

r个队列合并的时间复杂度为O(r)。

总共 d 趟(若关键字位有3位,那么总共需要3趟收集,分配)分配、收集,总的时间复杂度=O(d(n+r))

基数排序算法的稳定性:

某个初始序列中有2个“12”,分配时是从左往右依次扫描序列,所以在队列中第一个"12"会在第二个"12"的前面,所以,将队列的元素收集起来时,第一个“12”也会在前面:

所以基数排序算法是稳定的

基数排序的应用:

基数排序,时间复杂度=O(d(n+r)),上述例子的d=3(年,月,日),n=10000(10000个学生),r=31(第1轮r=31,第2轮r=12,第3轮r=15,这里取最大),所以:

基数排序擅长解决的问题:

① 数据元素的关键字可以方便地拆分为 d组,且 d 较小。

反例:若给5个人的身份证号排序:

这样效率非常低。

② 每组关键字的取值范围不大,即 r 较小。

反例:若给中文人名排序,每个分组能取的值太多(r取值范围大)。

③ 数据元素个数 n 较大。

若给十亿人的身份证号排序,虽然身份证号有18位,会进行19趟的分配和回收,但是由于n的数较大,所以时间效率其实比O(n^2),O(nlog_{2}n)好的多。

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mzph.cn/pingmian/12779.shtml

如若内容造成侵权/违法违规/事实不符,请联系多彩编程网进行投诉反馈email:809451989@qq.com,一经查实,立即删除!

相关文章

Reverst:基于QUIC协议和HTTP3的反向隧道工具

关于Reverst Reverst是一款功能强大的反向隧道工具&#xff0c;Reverst由一个具备负载均衡功能的反向隧道服务器和一个服务器-客户端库组成&#xff0c;该工具使用Go语言开发&#xff0c;基于QUIC和HTTP/3实现其功能。 关于QUIC和HTTP/3 QUIC&#xff0c;即快速UDP互联网连接…

队列的实现与OJ题目解析

"不是你变优秀了, 那个人就会喜欢你." 文章索引 前言1. 什么是队列2. 队列的实现3. OJ题目解析4. 总结 前言 感情可以培养是个伪命题. 如果有足够多的时间和爱, 就可以让另一个人爱上你的话, 那谁和谁都可以相爱了. 爱情之所以会让人死去活来, 是因为, 答案都写在了…

photoshop(PS)有什么快速提升工作效率的功能?或者实用功能?这里告诉你7条!

1:文件太多&#xff0c;不方便马上找到需要插入元素&#xff08;元素放入PS会发现&#xff0c;位置不知道在哪里&#xff09;&#xff0c;点击需要选中或者搭配的元素&#xff0c;ctrlV就可以快速插入目标/图层元素的位置了&#xff01; 点击当前元素&#xff0c;选中&#xf…

Linux备份---异地

参考文档&#xff1a;Linux环境实现mysql所在服务器定时同步数据文件到备份服务器&#xff08;异地容灾备份场景&#xff09;_mysql异地备份-CSDN博客 通过SSH进行连接&#xff1a; 应用服务器&#xff1a; 通过ssh-keygen -t rsay建立ssh通信的密钥 密钥建立后&#xff0c;…

边缘计算安全有多重要

德迅云安全研究发现边缘安全是对存储或处理在网络边缘的数据的保护。边缘可以用不同的方式定义&#xff0c;但一般来说&#xff0c;它包括企业直接控制之外的任何设备或位置。这可能包括传感器、连接物联网的设备和移动设备。 边缘计算正在彻底改变商业运作方式。这引发了对边缘…

SpringBoot 使用logback(多环境配置)

Logback是由log4j创始人设计的又一个开源日志组件。可用于项目日志功能。官网地址 第1步&#xff1a;添加坐标依赖 <!--logback--> <dependency><groupId>ch.qos.logback</groupId><artifactId>logback-classic</artifactId><version…

Python 提取PDF表格数据并保存到TXT文本或Excel文件

目录 安装Python库 Python提取PDF表格数据并保存到文本文档 Python提取PDF表格数据并保存到Excel文档 PDF文件常用于存储和共享各种类型的文档&#xff0c;这些文档可能包括大量的数据表格。通过提取这些PDF表格数据&#xff0c;我们可以将其导入到Excel、数据库或统计软件等…

技术架构

一、单机架构 简介&#xff1a;应用服务和数据库服务共用一台服务器 出现原因:出现在互联网早期&#xff0c;访问量比较小&#xff0c;单机足以满足 架构工作原理&#xff1a;以电商为例&#xff0c;可以看到通过应用&#xff08;划分了多个模块&#xff09;和数据库在单个服…

视频智能检测AI智能分析网关V4告警消息推送:公众号消息推送的配置步骤介绍

TSINGSEE青犀智能分析网关V4属于高性能、低功耗的软硬一体AI边缘计算硬件设备&#xff0c;目前拥有3种型号&#xff08;8路/16路/32路&#xff09;&#xff0c;支持Caffe/DarkNet/TensorFlow/PyTorch/MXNet/ONNX/PaddlePaddle等主流深度学习框架。硬件内部署了近40种AI算法模型…

继承,多态,封装以及对象的打印

前言&#xff1a; 我们都知道Java是一种面向对象的编程语言&#xff0c;面向对象语言的三大特性就是继承&#xff0c;多态&#xff0c;封装&#xff0c;而这些特性正好的Java基础的一个主体内容。在学到这之前&#xff0c;我们肯定已经学习过了类和对象&#xff0c;所以这部分…

光学镜片镀膜上下料设备

在现代化工业生产的浪潮中&#xff0c;智能化、自动化已成为提升生产效率、降低成本的关键所在。特别是在精密制造领域&#xff0c;对于设备的高精度、高效率要求更是严苛。今天向大家推荐一款引领行业潮流的智能设备——富唯智能镀膜上下料设备。 产品介绍 实现功能 单面镀膜…

NGINX SPRING HTTPS证书

服务器&#xff1a;xxx.xxx.xxx.56 客户端器&#xff1a;xxx.xxx.xxx.94##生成服务器证书和密钥容器 keytool -genkey -alias tas-server -keypass 250250 -keyalg RSA -keysize 2048 -validity 3650 -keystore D:\https证书\tas-server.jks -storepass 250250 -dname "C…

低成本创业分享,一个不用自己囤货、进货、直播的项目|抖音小店

大家好&#xff0c;我是喷火龙 在抖音上面开店&#xff0c;不仅可以卖自己的商品&#xff0c;还可以卖别人的商品赚差价&#xff0c; 并且不需要你囤货、进货、直播、剪视频&#xff0c;也不需要有粉丝。 这个项目就是抖音小店无货源。 很多朋友对抖音小店无货源模式的玩法…

tensorrtx-yolov5-v6.0部署在windows系统

前言&#xff1a;最近几天一直在搞这个东西&#xff0c;现在跑通了&#xff0c;为了以后自己看和帮助他人&#xff0c;就记录一下。虽然是跑通了但是觉得怪怪的&#xff0c;感觉不是自己想要的效果&#xff0c;另外这个只能检测图片&#xff0c;不能摄像头实时监测(我暂时没找到…

springsecurity项目快速搭建

自定义security的搭建 package com.sangeng.config;import org.springframework.context.annotation.Configuration; import org.springframework.web.servlet.config.annotation.CorsRegistry; import org.springframework.web.servlet.config.annotation.WebMvcConfigurer;Co…

智能文档处理:解析文档场景下多模态大模型的应用与研究前沿

解析文档场景下多模态大模型的应用与研究前沿 一、TextIn 文档解析技术1. 现有大模型文档解析问题2. 文档解析技术背景3. TextIn 文档解析技术架构4. 版面分析关键技术 Layout-engine 二、TextIn 文本向量化技术三、TextIn.com Text Intelligence 一、TextIn 文档解析技术 hell…

【driver6】debugfs,性能优化,

文章目录 1.内核调试手段&#xff1a;debugfs.h中api建立目录/sys/kernel/debug2.性能优化&#xff1a;裸磁盘无法使用&#xff0c;一般都刷文件系统。驱动加上要考虑磁盘io&#xff0c;内存占用&#xff0c;cpu使用情况3.Valgrind内存泄漏排查案例&#xff1a;4.cpu瓶颈&#…

英语学习笔记10——Look at ...

Look at … 看…… 词汇 Vocabulary fat adj. 胖的&#xff0c;丰富的 n. 脂肪 例句&#xff1a;他是个胖男孩。    He is a fat boy. 搭配&#xff1a;fat cat 有钱人&#xff0c;土豪 woman n. 女人 girl n. 女孩 madam n. 女士 man n. 男人 boy n. 男孩 sir n. 先生 …

云飞云共享云桌面如何降低电脑投入成本?

云飞云共享云桌面作为一种创新的云计算解决方案&#xff0c;以其独特的优势在业界赢得了众多认可。其中&#xff0c;它极大地降低了电脑投入成本&#xff0c;为企业和个人用户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那么&#xff0c;云飞云共享云桌面是如何实现这一点的呢&#xff1f; 设…

Python 机器学习 基础 之 监督学习/分类问题/回归任务/泛化、过拟合和欠拟合 基础概念说明

Python 机器学习 基础 之 监督学习/分类问题/回归任务/泛化、过拟合和欠拟合 基础概念说明 目录 Python 机器学习 基础 之 监督学习/分类问题/回归任务/泛化、过拟合和欠拟合 基础概念说明 一、简单介绍 二、监督学习 三、分类问题 四、回归任务 五、泛化、过拟合和欠拟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