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习uni-app过程中,记录下使用的css样式,持续更新
<style lang="scss" scoped>
// lang="scss":是定义样式的方式;scoped:只在当前页面生效的样式
width: 100vw; //设置宽,单位px、%、vw(设置屏幕宽,只能是0-100之间)
height: 200px; //设置高,单位px、%、vh(设置高)
align-items: center; //设置子节点对齐方式
justify-content: center; //设置在父组件中的各个子节点的排列方式
display: flex; //设置元素是否被视为块或者内联元素及子元素的布局
flex-direction: column; //内部元素在flex容器中布局定义的方向
background: #f4f4f4;//背景颜色
border: 1px solid red; //设置边框的宽度,solid:边框线的颜色
box-shadow: 0 10px 20px rgba(0, 0, 0, 0.1); //属性用于在元素的框架上添加阴影效果。你可以在同一个元素上设置多个阴影效果,并用逗号将他们分隔开。该属性可设置的值包括阴影的 X 轴偏移量、Y 轴偏移量、模糊半径、扩散半径和颜色
border-bottom: 1px solid #e8e8e8; //简写属性把下边框的所有属性:border-bottom-color,border-bottom-style 与 border-bottom-width 设置到了一个声明中。这些属性描述了元素的下边框样式。
image { //直接设置组件的样式
width: 100px;
height: 100px;
border-radius: 50% ; //设置设置元素的外边框圆角。当使用一个半径时确定一个圆形,当使用两个半径时确定一个椭圆。
}
.userName { // 定义的组件名称
padding: 10px 0;
font-size: 15px;
}
</style>
后期持续更新,有不对的,欢迎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