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进程互斥的软件实现方法
1.单标志法
1.算法思想:
两个进程在访问完临界区后会把使用临界区的权限转交给另一个进程。
也就是说每个进程进入临界区的权限只能被另一个进程赋予。
2.例子
因此,该算法可以实现“同一时刻最多只允许一个进程访问临界区”。
3.主要问题
只能按P0 ⟶ \longrightarrow ⟶P1 ⟶ \longrightarrow ⟶P0 ⟶ \longrightarrow ⟶P1 ⟶ \longrightarrow ⟶…………这样轮流访问。
这种必须“轮流访问”带来的问题是,如果此时允许进入临界区的进程是P0,
而P0一直不访问临界区,那么虽然此时临界区空闲,但是并不允许P1访问。
因此,单标志法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违背“空闲让进”原则。
2.双标志先检查
1.算法思想:
设置一个布尔型数组flag],数组中各个元素用来标记各进程想进入临界区的意愿,
比如“ f l a g [ 0 ] = t u r e flag[0] =ture flag[0]=ture”意味着0号进程P0现在想要进入临界区。
每个进程在进入临界区之前先检查当前有没有别的进程想进入临界区,
如果没有,则把自身对应的标志 f l a g [ l i ] flag[li] flag[li]设为 t r u e true true,之后开始访问临界区。
2.例子
3.主要问题
若按照①⑤②⑥③⑦…的顺序执行,P0和P1将会同时访问临界区。
因此,双标志先检查法的主要问题是:违反“忙则等待”原则。
原因在于,进入区的“检查”和“上锁”两个处理不是一气呵成的。
“检查”后,“上锁”前可能发生进程切换。
3.双标志后检查
1.算法思想:
双标志先检查法的改版。
前一个算法的问题是先“检查”后“上锁”,但是这两个操作又无法一气呵成,
因此导致了两个进程同时进入临界区的问题。
因此,人们又想到先“上锁”后“检查”的方法,来避免上述问题。
2.例子
3.主要问题
若按照①⑤②⑥…的顺序执行,P0和P1将都无法进入临界区
因此,双标志后检查法虽然解决了“忙则等待”的问题,
但是又违背了“空闲让进”和“有限等待”原则,
会因各进程都长期无法访问临界资源而产生“饥饿”现象。
4.Peterson算法
1.算法思想:
结合双标志法、单标志法的思想。
如果双方都争着想进入临界区,那可以让进程尝试“孔融让梨”(谦让)。
做一个有礼貌的进程。
2.例子
3.主要问题
Peterson算法用软件方法解决了进程互斥问题,遵循了空闲让进、忙则等待、有限等待三个原则,但是依然未遵循让权等待的原则。
2.进程互斥的硬件实现方法
1.中断屏蔽方法
利用“开/关中断指令”实现
(与原语的实现思想相同,即在某进程开始访问临界区到结束访问为止都不允许被中断,也就不能发生进程切换,因此也不可能发生两个同时访问临界区的情况)
1.优缺点
- 优点:简单、高效
- 缺点:不适用于多处理机;只适用于操作系统内核进程,不适用于用户进程(因为开/关中断指令只能运行在内核态,这组指令如果能让用户随意使用会很危险)
2.TestAndSet (TS指令/TSL指令)
简称TS指令,也有地方称为TestAndSetLock指令,或TSL指令。
TSL指令是用硬件实现的,执行的过程不允许被中断,只能一气呵成。
以下是用c语言描述的逻辑:
- 若刚开始lock是false,则TSL返回的old值为false,while循环条件不满足,直接跳过循环,进入临界区。
- 若刚开始lock是true,则执行TLS后old返回的值为true,while循环条件满足,会一直循环,直到当前访问临界区的进程在退出区进行“解锁”。
- 相比软件实现方法,TSL指令把“上锁”和“检查”操作用硬件的方式变成了一气呵成的原子操作。
1.优缺点
- 优点:实现简单,无需像软件实现方法那样严格检查是否会有逻辑漏洞;适用于多处理机环境
- 缺点:不满足“让权等待”原则,暂时无法进入临界区的进程会占用CPU并循环执行TSL指令,从而导致“忙等”。
3.Swap指令(XCHG指令)
有的地方也叫Exchange指令,或简称XCHG指令。
Swap指令是用硬件实现的,执行的过程不允许被中断,只能一气呵成。
以下是用c语言描述的逻辑:
逻辑上来看Swap和TSL并无太大区别,都是先记录下此时临界区是否已经被上锁
(记录在old变量上),再将上锁标记lock设置为 true,最后检查old,
如果old为 false则说明之前没有别的进程对临界区上锁,则可跳出循环,进入临界区。
1.优缺点
- 优点:实现简单,无需像软件实现方法那样严格检查是否会有逻辑漏洞;适用于多处理机环境
- 缺点:不满足“让权等待”原则,暂时无法进入临界区的进程会占用CPU并循环执行TSL指令,从而导致“忙等”。
3.互斥锁
1.解决临界区最简单的工具就是互斥锁( mutex lock)。
一个进程在进入临界区时应获得锁;在退出临界区时释放锁。
函数acquire()获得锁,而函数release()释放锁。
每个互斥锁有一个布尔变量 available,表示锁是否可用。
如果锁是可用的,调用acqiure()会成功,且锁不再可用。
当一个进程试图获取不可用的锁时,会被阻塞,直到锁被释放。
acquire()或release()的执行必须是原子操作,因此互斥锁通常采用硬件机制来实现。
2.缺点:
互斥锁的主要缺点是忙等待,当有一个进程在临界区中,
任何其他进程在进入临界区时必须连续循环调用acquire()。
当多个进程共享同一CPU时,就浪费了CPU周期。
因此,互斥锁通常用于多处理器系统,一个线程可以在一个处理器上等待,不影响其他线程的执行。
3.自旋锁
需要连续循环忙等的互斥锁,都可称为自旋锁(spin lock),如TSL指令、swap指令、单标志法。
- 需忙等,进程时间片用完才下处理机,违反“让权等待”
- 优点:等待期间不用切换进程上下文,多处理器系统中,若上锁的时间短,则等待代价很低常用于多处理器系统,一个核忙等,其他核照常工作,并快速释放临界区
- 不太适用于单处理机系统,忙等的过程中不可能解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