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wing 838. 堆排序
- 题目描述
- 思路讲解
- 代码展示
题目描述
思路讲解
堆是一颗完全二叉树,除了最下面一层,其余是满的,最后一层从左到右排列
小根堆:每个点小于等于左右两堆,所以根节点就是最小值
大根堆:每个点大于等于左右两堆,所以根节点就是最大值
堆的介绍:
代码展示
#include <iostream>
#include <algorithm>using namespace std;const int N = 100010;int n, m;
int h[N], cnt;void down(int u) {int t = u;if (u * 2 <= cnt && h[u * 2] < h[t]) t = u * 2;if (u * 2 + 1 <= cnt && h[u * 2 + 1] < h[t]) t = u * 2 + 1;if (u != t) {swap(h[u], h[t]);down(t);}
}int main() {scanf("%d%d", &n, &m);for (int i = 1; i <= n; i++) scanf("%d", &h[i]);cnt = n;// 构建堆for (int i = n / 2; i; i--) down(i);while (m--) {printf("%d ", h[1]);// 重构堆h[1] = h[cnt--];down(1);}puts("");return 0;
}
解释代码:
// 构建堆
for (int i = n / 2; i; i–) down(i);
这段代码是在构建最小堆的过程中使用的循环。最小堆是一种数据结构,其中每个节点的值都小于或等于其子节点的值。这段代码的目的是将一个数组h
转化为最小堆。
让我解释循环的工作原理:
-
i
的初始值是n / 2
,其中n
是数组h
的大小。这是因为数组h
的后半部分元素都是叶子节点,不需要进行下沉操作,所以我们从数组的中间位置向前遍历,对每一个非叶子节点进行下沉操作。 -
在每一次迭代中,
down(i)
函数被调用,它的作用是将以索引i
为根的子树调整为最小堆。这是通过比较根节点h[i]
与其左子节点h[i * 2]
和右子节点h[i * 2 + 1]
的值来完成的。 -
如果左子节点的值比根节点小,或者右子节点的值比根节点小,那么就会交换根节点和相应子节点的值,以确保根节点的值小于等于其子节点的值。
-
然后,递归调用
down(t)
,其中t
是交换后的子节点的索引,以继续下沉操作,确保子树仍然是一个最小堆。 -
这个循环会持续进行,直到
i
变为0为止,从数组的底部向上逐渐构建最小堆,最终使整个数组h
成为一个满足最小堆性质的结构,其中最小的元素位于堆的根部(即h[1]
)。
总之,这段代码的作用是在构建最小堆的过程中,通过从数组的中间位置向前遍历,对每一个非叶子节点应用 down
操作,以确保整个数组 h
成为一个最小堆。这个最小堆可以用于高效地选择和移除最小的元素,实现堆排序和其他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