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大规模测量与多任务深度学习的电子鼻系统实现目标识别、浓度预测与状态判断
原论文地址: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abs/pii/S0925400521014830
引用此论文(GB/T 7714-2015):
- WANG T, ZHANG H, WU Y, et al. Target discrimination, concentration prediction, and status judgment of electronic nose system based on large-scale measurement and multi-task deep learning[J]. Sensors and Actuators B: Chemical, 2022, 351: 130915. DOI:10.1016/j.snb.2021.130915.
论文作者学术主页:https://www.researchgate.net/profile/Tao-Wang-261
1. 研究背景与意义
电子鼻(Electronic Nose, E-nose)系统作为一种仿生检测技术,模拟生物嗅觉原理,通过多传感器阵列和模式识别算法,实现对复杂气味的识别与分析,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诊断、工业排放监测与食品质量评估等领域。传统电子鼻模式识别依赖人工特征提取与独立模型训练,存在特征信息丢失、训练流程复杂且泛化能力弱等问题。针对以上瓶颈,本文提出结合大规模自动化测量与多任务卷积神经网络(MTL-CNN)的方法,旨在实现电子鼻系统的目标气体识别、浓度预测与状态判断三任务同步完成,简化训练与应用流程,提升系统性能与适应性。
2. 系统设计与实验方法
2.1 电子鼻硬件构建
本研究中,传感器阵列与数据采集电路分离设计(如图1所示)。阵列板采用圆盘结构,搭载八种商用MOS气敏传感器(MQ系列),通过线束连接至采集板。采集板采用八路惠斯通电桥与高精度放大器(AD620),输出至16位ADC(ADS1115),并由32位微控制器(MCU)进行数据采集与433 MHz无线传输。
图1 电子鼻传感器阵列(a)与数据采集板(b)实物图,及气体测量系统内部结构示意图(c)。
2.2 自动化测量系统开发
为实现大规模、长时程、无人干预的气体测试,本文开发了基于Alwhales Auto Script(AAS)脚本语言的自动化控制系统,结合内外双层密封腔体、温控加热板、微量注射泵、自动门控及环境监测模块,实现全过程编程控制。
图2 基于AAS脚本的自动化气体测量系统架构示意。
2.3 气体响应实验
选取十二种典型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作为测试目标(包括甲醇、乙醇、乙二醇等),通过控制注射量和加热温度设定气体浓度区间(10-100 ppm),分别进行十轮独立响应测试,累计采集逾千万级数据点,涵盖各浓度与状态。
2.4 数据处理与标签构建
所有传感器响应数据经基线跟踪算法(BTA)实时校正。依据固定时间窗对响应曲线分段,分别标注气体类型、浓度值与工作状态(Idle/Response/Recovery),形成多标签训练集。
图4 乙醇响应实验中传感器阵列数据及其三任务标签示意。
3. 多任务卷积神经网络(MTL-CNN)模型设计
3.1 基础CNN结构
典型CNN包含卷积层、池化层与全连接层,用于特征提取、降维与分类(如图3a所示)。
3.2 双区块共享MTL-CNN架构
本文设计的MTL-CNN模型具有独特的双区块知识共享结构(如图3b所示):初始卷积池化块共享至三任务,随后分支进行任务特定优化。目标气体识别与浓度预测任务之间设有额外共享区块,以强化相关任务的信息交互,提升模型性能与稳定性。
图3 (a)典型CNN结构图;(b)本研究中MTL-CNN双区块共享结构示意。
4. 训练过程与参数优化
4.1 批次大小(Batch Size)影响分析
通过调整Batch Size(10-5000)进行训练优化,发现当Batch Size为700时,三任务收敛速度最快、交叉验证准确率最高。
图5 不同Batch Size下三任务准确率与标准误对比。
4.2 输入数据长度(Data Length)优化
研究不同输入长度对模型表现的影响,确定以4秒(8数据点)为最佳输入单元,兼顾响应过程有效性与实时性。
图6 不同数据长度下三任务准确率与标准误对比。
4.3 样本规模(Sample Volume)对性能的影响
通过控制训练样本比例(0.001-0.9),验证大样本量(>0.5)显著提升泛化能力与输出稳定性。
图7 训练与交叉验证准确率随样本量变化趋势。
图8 样本量对三任务准确率与标准差的影响统计。
5. 最终模型性能评估与对比分析
5.1 MTL-CNN综合性能
最终模型在5折交叉验证中取得气体类型识别95.2%、浓度预测92.1%、状态判断97.3%的平均准确率。
图9 (a)模型训练损失下降曲线;(b)迭代次数与交叉验证准确率关系;(c)气体分类混淆矩阵;(d)浓度预测混淆矩阵。
5.2 与传统算法对比
将MTL-CNN与8种主流模式识别算法(如SVM、KNN、RF等)进行性能与训练时间对比,结果表明,MTL-CNN在准确率、实时性与多任务集成方面均优于传统方法。
图10 传统模式识别流程(a)与MTL-CNN流程(b)对比。
图11 (a)不同算法在三任务上的性能对比;(b)不同算法训练与验证所耗时间对比。
6. 结论
本文提出基于大规模自动化测量与多任务卷积神经网络(MTL-CNN)融合的电子鼻系统模式识别新策略,首次实现了仅用4秒原始数据同时完成气体类型识别、浓度预测与工作状态判断,且准确率稳定在95%左右,验证了大数据驱动与深度学习结合在气体传感领域的巨大潜力。该研究为智能电子鼻系统的快速响应、多功能集成与实际应用奠定了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