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也对机器人、人工智能感兴趣,看来我们志同道合✨
📢:不妨浏览一下我的博客主页【https://blog.csdn.net/weixin_51244852】
📢:文章若有幸对你有帮助,可点赞 👍 收藏 ⭐不迷路🙉
📢:内容若有错误,敬请留言 📝指正!原创文,转载注明出处
文章目录
- RC振荡器和晶体振荡器
- 基本原理
- 性能特点
- 应用场景
- HSE和HSI分别由什么振荡器生成
RC振荡器和晶体振荡器
以下从多个方面对 RC 振荡器和晶体振荡器进行总结:
基本原理
- RC 振荡器:利用电阻(R)和电容(C)组成的电路,基于电容的充放电特性,结合放大器的正反馈作用产生振荡信号。电容在充放电过程中电压随时间变化,经放大器放大并通过正反馈网络送回输入端,使电容持续充放电循环,进而产生周期性信号。
- 晶体振荡器:基于石英晶体的压电效应。当在石英晶体的两个电极上加一电场,晶片就会产生机械变形;反之,若在晶片的两侧施加机械压力,则在晶片相应的方向上会产生电场,这种物理现象称为压电效应。在合适的电路中,晶体的机械振动和电场变化相互转换,形成稳定的振荡。
性能特点
对比项 | RC 振荡器 | 晶体振荡器 |
---|---|---|
频率稳定性 | 较差。RC 元件的参数易受温度、湿度、电源电压等因素影响,导致振荡频率发生变化。 | 高。晶体的物理特性稳定,受外界环境因素影响较小,能提供高精度、高稳定性的频率输出。 |
频率范围 | 较窄,一般适用于产生低频信号,频率范围通常在几赫兹到几百千赫兹之间。 | 较宽,可覆盖从几 kHz 到几百 MHz 甚至更高的频率范围。 |
起振时间 | 短。由于内部结构相对简单,不需要像晶体振荡器那样等待晶体达到稳定的振动状态,所以起振迅速。 | 相对较长。晶体需要一定时间来达到稳定的机械振动状态,才能输出稳定的频率信号。 |
成本 | 低。只需要使用电阻、电容和放大器等常见的电子元件,电路结构简单,成本较低。 | 高。晶体的制造工艺相对复杂,且需要额外的封装和匹配电路,导致成本较高。 |
相位噪声 | 较高。由于频率稳定性较差,其输出信号的相位噪声相对较大。 | 较低。能够提供更纯净、稳定的信号,相位噪声较低。 |
应用场景
- RC 振荡器:适用于对频率精度要求不高的场合,如简易的信号发生器、低频脉冲发生器、一些简单的数字电路系统的时钟信号(如低成本的单片机开发板)以及定时电路等。
- 晶体振荡器:广泛应用于对频率精度和稳定性要求较高的领域,如通信设备(手机、基站、卫星通信等)、计算机系统(CPU 时钟、内存时钟等)、高精度测量仪器、航空航天设备等。
HSE和HSI分别由什么振荡器生成
在STM32单片机中:
- HSI(高速内部时钟):由内部的RC振荡器生成。通常其时钟频率为8MHz。例如在STM32F103系列中,HSI是内部8MHz的RC振荡器,它能够在不需要任何外部器件的条件下提供系统时钟,具有启动时间短的优点,但频率精度相对较差,适用于对时钟精度要求不高的低功耗应用。
- HSE(高速外部时钟):一般由外部晶体/陶瓷谐振器产生,也可以是用户提供的外部时钟信号。常用的外部晶振频率在4MHz - 16MHz之间,如在STM32F103系列中,HSE通常使用4MHz - 16MHz的外部晶振作为主时钟源,主要用于高精度应用,如USB、CAN、以太网等。HSE产生的时钟信号精度较高,但需要外部连接晶体或其他时钟源设备,且启动时间相对较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