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随着业务的不断扩展,数据量激增成为不可避免的现象。当数据量达到某一临界点时,单一的数据表可能无法承载如此庞大的数据量,此时就需要考虑进行分库分表的策略。尽管业界普遍认为数据量达到1000万时就应考虑分表,但实际上,根据笔者所在公司的经验,即便是10亿规模的数据表,在C端业务中依然能够稳定运行。因此,分表的决策应基于对数据规模(数据行、B+树的高度)、数据结构以及业务需求的综合评估。
分表流程
如图所示,假如我们原因只有一个数据表,现在分到两个数据表,流程如下:
- 根据一致性 Hash 或其它算法对数据进行分表
- 修改 BIZ 层代码对新表和老表同步进行写、删、更新操作
- 写一个脚本把老表的旧数据迁移到新表
- 等数据完全一致,切读业务到新表,写、删、更业务还是在两个表上操作
- 继续观察一段时间,读业务无误,停止双写
- 读业务有误,切回老表
注意点
数据迁移过程可能存在数据不一致
- 例如数据迁移脚本读取一条数据到内存中
- 此时业务正好修改了这条数据
- 数据迁移脚本把修改前的数据同步到新表
- 出现数据不一致
解决方案
写一个数据校验脚本对比新老数据表的数据是否一致,不一致则以老表为准,把数据同步到新表
数据表的扩展性
随着业务的发展,数据表可能需要进一步的扩展,设计时考虑数据表的扩展性,预留足够的空间和接口以支持未来的扩展
结尾语
随着数据量的不断增长,分库分表已成为现代数据库架构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本文的深入探讨,我们不仅理解了分表的必要性,也掌握了分表流程的关键步骤和注意事项。在实施分表策略时,我们必须综合考虑业务需求、数据结构和系统性能,以确保分表操作的顺利进行和数据的一致性。
数据迁移和分表是一个持续的过程,需要我们不断地监控、评估和优化。通过精心设计的数据分片策略和业务逻辑层代码,我们可以有效地提高系统的扩展性和稳定性。同时,通过实施数据校验和监控机制,我们可以及时发现并解决数据一致性问题,保障业务的连续性和数据的准确性。
在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业务需求的不断变化,我们可能需要面对更加复杂的数据管理和优化挑战。但只要我们保持学习和创新的态度,不断探索和实践,就能够应对这些挑战,构建更加高效、稳定和可扩展的数据库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