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ell的运行原理
Linux严格意义上说是一个操作系统,我们称之为“核心(kernel)”,但我们一般用户不能直接使用kernel,而是通过kernel的“外壳程序”,也就是所谓的Shell,来与kernel沟通。
Shell最简单的定义就是“命令行解释器”:
1)将使用者的命令翻译给核心(kernel)处理。
2)将核心的处理结果翻译给使用者。
对比Windows中的图形化界面(GUI),我们操作Windows并不是直接操作Windows内核,而是通过图形接口,点击,从而完成我们的操作。Shell对于Linux具有相同的作用,主要是对我们的指令进行解析,解析指令给Linux内核,反馈结果再通过内核运行出结果,通过Shell解析给用户。
Shell运行原理:
1)创建子进程,让子进程进行命令行解释。
2)子进程出现任何问题,都不影响父进程Shell。
Shell是用户与操作系统内核之间的接口,它允许用户输入命令,并将这些命令传递给操作系统内核进行执行。如下:
-
用户输入命令: 用户在终端输入命令,例如
ls -l
。 -
Shell解析命令: Shell会解析用户输入的命令,分析命令的语法和结构,以便正确执行。
-
系统调用: 一旦Shell确定了要执行的命令,它会通过系统调用将命令发送给操作系统内核。
-
内核执行命令: 操作系统内核接收到命令后,会根据权限检查和其他系统条件来执行命令。
-
命令执行结果: 内核执行完命令后,会返回执行结果给Shell,Shell将结果输出到终端供用户查看。
对比到Windows当中就是,我们每运行一个程序就是创建了一个子进程,例如,登录微信、QQ。而这些子进程当中任何一个进程出现问题,都不会影响父进程,例如,当你的QQ出现卡死情况(程序异常)或你的QQ被关掉(程序终止),但其他子程序仍然可以运行。
Linux的权限问题
Linux的权限概念
Linux权限是针对文件和目录的访问控制机制,基于以下三个概念:
-
所有者权限: 文件或目录的所有者拥有最高权限,可以读取、写入和执行文件,也可以授予其他用户访问权限。
-
所属组权限: 文件或目录的所属组中的用户拥有的权限,可以通过修改所属组来控制多个用户对文件的访问。
-
其他用户权限: 其他用户指不是文件所有者,也不属于文件所属组的用户。这些用户拥有的权限。
在Linux下有两种用户,分别是超级用户(root)和普通用户。超级用户可以在Linux下做任何事情,几乎不受限制,而普通用户一般只能在自己的工作目录下(/home/xxx)工作,以及在系统上做有限的工作。
换句话来说,所有的权限的概念都是用来限制普通用户的,而超级用户几乎不受限制。
超级用户的命令提示符是“#”。
普通用户的命令提示符是“$”。
如何实现用户账号之间的切换
在Linux系统中,可以使用su
(switch user)命令实现用户账号之间的切换。
语法: su 用户名
功能: 用户切换。
从普通账号切换为root账号(填写密码为root密码)
从root账号切换为普通账号。(无需填写密码)
注意:
1.从普通账号切换为root账号时,指令当中的root可省略,因为root账号只有一个。
2.该指令也可以从一个普通用户切换为另一个普通用户,输入待切换用户的账号密码即可。
3.切换用户后,若想切回上次的用户,可通过Ctrl+D实现。
如何仅提升当前指令的权限
可以使用sudo
(superuser do)命令仅提升当前指令的权限。sudo
命令允许普通用户以超级用户的身份执行特定命令。语法为:
sudo [命令]
如何将普通用户添加到信任列表
在Linux系统中,可以通过修改/etc/sudoers
文件将普通用户添加到信任列表,使其可以使用sudo
命令。建议使用visudo
命令编辑该文件,以确保语法正确。
sudo visudo
在/etc/sudoers
文件中,可以添加如下行来允许特定用户使用sudo
:
username ALL=(ALL) ALL
其中,username
是要添加到信任列表的用户名。
Linux权限管理
文件访问者的分类(人)
对于用户来说,权限可以将用户分为三大类:
1.文件和文件目录的所有者(文件拥有者)。
2.文件拥有者所在的组的用户(文件所属组)。
3.其他用户(other)。
注意:
1.对于某一文件而言,其拥有者、所属组和other就是由超级用户(root)和普通用户所扮演。
2.在Linux当中,所有用户都要隶属于某一个组,哪怕这个组只有你一个人(此时该组就以你的用户名为组名)。
那为什么会有所属组这一概念呢?
所属组的概念在Linux系统中的引入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
灵活的权限管理:所属组允许文件的所有者将文件权限授予一组用户,而不是每个用户单独设置权限。这样可以更灵活地管理文件的权限,尤其是在需要让多个用户拥有相同权限的情况下。
-
共享文件和资源:通过将文件或目录的所属组设置为一个特定的组名,可以方便地共享文件和资源给组中的成员。这样就不需要每次都单独设置权限,只需将用户添加到相应的组中即可。
-
简化权限管理:对于管理员来说,所属组可以简化权限管理的复杂性。管理员可以将用户分组,然后通过组来管理文件和目录的访问权限,而不需要单独处理每个用户。
-
提高安全性:合理使用所属组可以提高系统的安全性。管理员可以更精细地控制哪些用户有权访问哪些文件或目录,从而减少意外或非法访问的可能性。
举个简单的例子:
假设有一个公司的项目组,包括项目经理、开发人员和测试人员。为了方便管理文件和资源,可以创建一个名为"project"的组,并将所有项目组成员加入到这个组中。然后,项目经理可以创建项目文件,并将文件的所属组设置为"project",从而使得组内的所有成员都能够访问这些文件。这样,就不需要每个成员都单独设置权限,简化了管理过程。
总之,所属组的概念使得在Linux系统中更加灵活地管理文件和资源的权限,提高了系统的安全性和管理效率。
文件类型和访问权限(事物属性)
权限涉及到某个具体的事物来说,我们还需要讨论事物本身的属性。对于文件来说,我们应该讨论其文件类型,以及是否具有可读、可写和可执行的属性。
使用指令ll,我们可以看到前面有一串字符,这串字符实际上就代表着该文件的类型和属性。
这串字符由10个字符组成的。其中第一个字符所代表的就是该文件的文件类型。
不同的字符代表不同的文件类型。
1)-:代表普通文件。
2)d:代表目录。
3)l:代表链接文件(类似于Windows当中的快捷方式)。
4)b:代表块设备文件(例如硬盘、光驱等)。
5)p:管道文件。
6)c:字符设备文件。
7)s:套接口文件。
注意: 在Linux当中,文件类型与文件后缀无关。
剩下的9个字符每三个为一组,分别代表该文件相对于其拥有者、所属组以及other是否拥有某种属性。
每一组的三个字符的第一个字符代表该文件是否具有可读属性,第二个代表是否具有可写属性,第三个代表是否具有可执行属性。
若是具有可读属性,则第一个位置的字符为r;若是具有可写属性,则第二个位置的字符为w;若是具有可执行属性,则第三个位置的字符为x。若某一位置为字符 - ,则说明不具有对应位置的属性。
文件权限值的表示方法
1.字符表示方法
ll指令打印文件权限值时的表示方法就是字符表示法。例如
2.八进制数值表示法
字符表示法中的每一个字符所在位置所表示的结果只有两种可能,要么为真,要么为假,因此我们可以将这三个字符换为三个二进制位,进而换为一个八进制位进行表示。例如
文件访问权限的相关设置方法
如何改变文件的访问权限
语法: chmod 选项 权限 文件名或目录名
功能: 设置文件的访问权限。
常用选项: -R 递归修改目录文件的权限。
chmod指令权限值的格式:
格式一: 用户符号 +/-/= 权限字符
1)+:向权限范围增加权限代号所表示的权限。
2)-:向权限范围取消权限代号所表示的权限。
3)=:向权限范围赋予权限代号所表示的权限。
用户符号:
1)u:拥有者。
2)g:所属组。
3)o:other。
4)a:所有用户。
给其他人增加可写可执行权限
格式二: 三位八进制数字
将对应的八进制数转换为二进制,进而设置对应权限值。
如何改变文件的拥有者
语法: chown 选项 用户名 文件名或目录名
功能: 修改文件的拥有者。
常用选项: -R 递归修改目录文件的拥有者。
注意: 修改文件的拥有者需要root用户进行操作,若是普通用户则需要进行权限提升。
如何改变文件的所属组
语法: chgrp 选项 用户名 文件名或目录名
功能: 修改文件的所属组。
常用选项: -R 递归修改目录文件的所属组。
如何修改文件的掩码
我们查看新建的文件和目录,它们都有自己默认的权限。
实际上,新建文件的默认权限为0666,新建目录的默认权限为0777。其中第一位的0与特殊权限有关,我们这里不必深究,而后面三位就是权限的八进制数值表示方法,我们将其翻译为字符表示方法。
但实际上你会发现,你所创建出来的文件和目录的权限值往往不是我们所翻译出来的值,原因就是创建文件和目录的时候还要受到umask的影响,假设默认权限是mask,则实际创建出来的文件权限是:mask&(~umask)
语法: umask 权限值
功能: 查看或修改文件掩码。
我们可以通过指令umask查看文件默认掩码。
目录的权限
对于文件来说,其可读可写可执行的属性我们都知道分别代表着什么对应的操作,那对于目录来说可读可写可执行又分别代表着什么呢?
1)可读权限: 如果用户没有该目录的可读权限,则无法通过ls指令查看目录中的文件内容。
2)可写权限: 如果用户没有该目录的可写权限,则无法通过一系列指令在目录中创建文件或删除文件。
3)可执行权限: 如果用户没有该目录的可执行权限,则无法通过cd指令进入到目录当中。
那么这就会出现一个问题:
只要用户拥有某目录的可写权限,就可以删除该目录当中的文件,而不论该用户是否拥有该文件的可写权限,这显然是不合理的。
为了解决这个不合理的问题,Linux引入了粘滞位的概念。
粘滞位
语法: chmod +t 目录名
功能: 给目录加上粘滞位。
当一个用户将某一个目录加上粘滞位后,该目录的权限值的最后一位变为字符“t”。
当一个目录被设置为粘滞位,则该目录下的文件只能由:
1)超级用户删除。
2)该目录的拥有者删除。
3)该文件的拥有者删除。
注意: 虽然目录被加上了粘滞位,但如果用户有该目录的可写权限,则不影响其在该目录下创建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