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程序在执行时会将内存划分为四个区域,分别是代码区,全局区,栈区和堆区。
划分的意义:
方便管理资源:
通过划分成不同区域,可以更高效地分配和释放内存。栈上的内存分配和释放是自动进行,而堆上的内存分配和释放需要显示进行,使开发者能够灵活控制内存的使用。
支持函数调用:
栈的存在使得函数调用成为可能,每当调用一个函数时,会在栈上为函数分配一块内存空间,用于保存函数的参数,局部变量和其他相关信息。函数调用完成后,栈被销毁,函数返回到调用点,栈的管理方式使得函数调用可以高效进行。
确保变量生命周期:
不同的内存区域有不同的生命周期,局部变量和栈上的内存在函数调用结束后会自动释放;全局变量和静态变量在整个程序的生命周期内存在,可以在不同的函数之间共享数据。
代码区
存放函数体的二进制代码,最重要的特点是只读和共享
只读性:
代码通常被标记成只读,意味着其存储的指令是不可修改的,也是为了防止程序意外修改自身指令。
共享性:
代码区是可执行程序的共享部分,多个相同的程序实例在内存中同时运行时,可以共享同一份代码区,这样可以节省内存空间,并提高系统性能
分页和内存保护:
代码区通常是基于分页机制的,操作系统将代码区的内存划分为固定大小的页面,并使用页表进行地址映射,这样可以实现地址保护,防止程序越界访问和非法修改代码区。
全局区
存放全局变量和静态变量以及常量 (注意,const修饰的局部变量也不在全局区中)
全局变量定义在函数体外部,生命周期贯穿整个程序
静态变量 由static关键字修饰的变量
常量 有字符串常量等,以及const修饰的全局变量(全局常量)
栈区
由编译器自动分配释放,存放函数的参数值、局部变量等
注意事项,不要返回局部变量的地址
堆区
由开发者分配和释放,若不释放,程序结束时由操作系统回收
利用new关键字可以将数据开辟到堆区
eg:
int* func(){int* p = new int(10); //p是一个指针,局部变量,函数运行完销毁,里面保存的是堆中数据10的地址return p;
}
int main(){int *p = func(); //这个地址用main函数中的一个实参接收了,后面输出的也都是这个实参pcout << *p << endl; // 10//删除的话要用deletedelete p;//若是定义数组空间到堆区,删除的时候也要加一个[]int* arr = new int[10];delete[] ar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