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阶段:1.早期阶段:i/o设备种类较少,i/o设备与主存交换信息都必须通过CPU,当时的i/o设备具有以下特点,每个i/o设备都必须配有一套独立的逻辑电路与CPU相连,线路十分庞杂散乱。输入输出过程是穿插在CPU执行程序过程之中进行的,当i/o设备与主机交换信息时,CPU不得不停止各种运算,因此CPU与i/o设备是按串行方式工作的,浪费时间。其次想要增添或者更换i/o设备是很困难的。
2.接口模块和DMA阶段:
这个阶段i/o设备通过接口模块与主机相连,计算机系统采用了总线结构,CPU和i/o设备可以并行工作,还可以使多台i/o设备分时占用总线,使多台i/o设备互相之间也可实现并行工作,有利于整机效率的提高。
3.具有通道结构的阶段:
通道是用来负责管理i/o设备以及实现主存与i/o设备之间交换信息的部件,它依据CPU的i/o指令进行启动,停止等,是从属于CPU的一个专用处理器,依赖通道管理的i/o设备与主机交换信息时,CPU不直接参与管理,故提高了CPU的资源利用率。
4.具有i/o处理机的阶段:
i/o处理机又称为外围处理机,基本独立于主机工作,既可完成i/o通道要完成的i/o控制,又可完成码制交换,格式处理等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