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辉三角形,这个在国外被叫做帕斯卡三角形,中华文明为何立于世界之颠,这个就是最好的证明,古人的杨辉至少是这个帕斯卡的鼻祖辈,比帕某早了393年发现,那时候可没有知识产权概率,不然就是妥妥的侵权,不比外国人,我们对知识分享是无私贡献的。
既然用代码解决数学问题,那就得先分析问题:
在「杨辉三角」中,每个数是它左上方和右上方的数的和。
要生成杨辉三角,肯定需要用到双层for循环,用i表示行数,用j表示列数。用""arraylist[i][j]""表示每一个数的具体位置
上代码:
def A(n):
list a=[] #定义一个存放数据的空数组,最后把这个数据返回
for i in range(n): #n表示要生成我多少层,i是当前层
b=[]
#定一个临时存放当前行的数组,每次循环都会被清空,当然清空前会存放进a[]里,
for j in range(i+1): #因为range()是从0开始算的
if j==0 or j==i:
b.append(1)
# 因为杨辉三角两边都是1,所以当它是第一个或是最后一个的时候都是1,所以搬运设置成1
else:#非第一个跟最后一个的情况下,进入这里
b.append(a[i-1][j-1]+a[i-1][j])
# a[i-1][j-1]+a[i-1][j] 举例子说,此时我们要打印的是3行而已,那么当最外层的i==2时,那么第二层的range(i+1)就是range(3).那么j循环的值就只有0,1,2,没有3。去掉头尾0,2,那么只有1进入到else里,那么当前值就会是上一行的前一个值与上一行的当前值相加,符合在「杨辉三角」中,每个数是它左上方和右上方的数的和这个要求
a.append(b)#跳出j循环,把临时数组加到数组a上面
return a #到这里只是返回了杨辉三角的数组,我们还需要这些数据进打印,请看B(n)。
def B(n):
for i in A(n):
print(‘’.join(str(i)).center(2*n+50)) #l转成字条串居中显示
n = int(input("请输入层级:"))
B(n) #打印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