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ringCache
- 介绍(不同的缓存技术有不同的CacheManager)
- 注解
- 入门程序
- 环境准备
- 数据库准备
- 环境准备
- 注入CacheManager
- 引导类上加@EnableCaching
- @CachePut注解(缓存方法返回值)
- 1). 在save方法上加注解@CachePut
- 2). 测试
- @CacheEvict注解(清理指定缓存)
- 1). 在 delete 方法上加注解@CacheEvict
- 2). 测试
- 3). 在 update 方法上加注解@CacheEvict
- @Cacheable注解(执行方法之前先查看是否有缓存,有则返回,没有则调用方法返回值放入缓存)
- 1). 在getById上加注解@Cacheable
- 2). 测试
- 3). 缓存非null值
- 4). 在list方法上加注解@Cacheable
- 集成Redis
- 1). pom.xml
- 2). application.yml
- 3). 测试
介绍(不同的缓存技术有不同的CacheManager)
Spring Cache是一个框架,实现了基于注解的缓存功能,只需要简单地加一个注解,就能实现缓存功能,大大简化我们在业务中操作缓存的代码。
Spring Cache只是提供了一层抽象,底层可以切换不同的cache实现。具体就是通过CacheManager接口来统一不同的缓存技术。CacheManager是Spring提供的各种缓存技术抽象接口。
针对不同的缓存技术需要实现不同的CacheManager:
注解
在SpringCache中提供了很多缓存操作的注解,常见的是以下的几个:
在spring boot项目中,使用缓存技术只需在项目中导入相关缓存技术的依赖包,并在启动类上使用@EnableCaching开启缓存支持即可。
例如,使用Redis作为缓存技术,只需要导入Spring data Redis的maven坐标即可。
入门程序
接下来,我们将通过一个入门案例来演示一下SpringCache的常见用法。 上面我们提到,SpringCache可以集成不同的缓存技术,如Redis、Ehcache甚至我们可以使用Map来缓存数据, 接下来我们在演示的时候,就先通过一个Map来缓存数据,最后我们再换成Redis来缓存。
环境准备
数据库准备
环境准备
注入CacheManager
我们可以在UserController注入一个CacheManager,在Debug时,我们可以通过CacheManager跟踪缓存中数据的变化。
我们可以看到CacheManager是一个接口,默认的实现有以下几种 ;
而在上述的这几个实现中,默认使用的是 ConcurrentMapCacheManager。稍后我们可以通过断点的形式跟踪缓存数据的变化。
引导类上加@EnableCaching
@CachePut注解(缓存方法返回值)
@CachePut 说明:
作用: 将方法返回值,放入缓存
value: 缓存的名称, 每个缓存名称下面可以有很多key
key: 缓存的key ----------> 支持Spring的表达式语言SPEL语法
1). 在save方法上加注解@CachePut
当前UserController的save方法是用来保存用户信息的,我们希望在该用户信息保存到数据库的同时,也往缓存中缓存一份数据,我们可以在save方法上加上注解 @CachePut,用法如下:
/**
* CachePut:将方法返回值放入缓存
* value:缓存的名称,每个缓存名称下面可以有多个key
* key:缓存的key
*/
@CachePut(value = "userCache", key = "#user.id")
@PostMapping
public User save(User user){userService.save(user);return user;
}
key的写法如下:
#user.id : #user指的是方法形参的名称, id指的是user的id属性 , 也就是使用user的id属性作为key ;
#user.name: #user指的是方法形参的名称, name指的是user的name属性 ,也就是使用user的name属性作为key ;
#result.id : #result代表方法返回值,该表达式 代表以返回对象的id属性作为key ;
#result.name : #result代表方法返回值,该表达式 代表以返回对象的name属性作为key ;
2). 测试
启动服务,通过postman请求访问UserController的方法, 然后通过断点的形式跟踪缓存数据。
第一次访问时,缓存中的数据是空的,因为save方法执行完毕后才会缓存数据。
第二次访问时,我们通过debug可以看到已经有一条数据了,就是上次保存的数据,已经缓存了,缓存的key就是用户的id。
注意: 上述的演示,最终的数据,实际上是缓存在ConcurrentHashMap中,那么当我们的服务器重启之后,缓存中的数据就会丢失。 我们后面使用了Redis来缓存就不存在这样的问题了。
@CacheEvict注解(清理指定缓存)
@CacheEvict 说明:
作用: 清理指定缓存
value: 缓存的名称,每个缓存名称下面可以有多个key
key: 缓存的key ----------> 支持Spring的表达式语言SPEL语法
1). 在 delete 方法上加注解@CacheEvict
当我们在删除数据库user表的数据的时候,我们需要删除缓存中对应的数据,此时就可以使用@CacheEvict注解, 具体的使用方式如下:
/**
* CacheEvict:清理指定缓存
* value:缓存的名称,每个缓存名称下面可以有多个key
* key:缓存的key
*/
@CacheEvict(value = "userCache",key = "#p0") //#p0 代表第一个参数
//@CacheEvict(value = "userCache",key = "#root.args[0]") //#root.args[0] 代表第一个参数
//@CacheEvict(value = "userCache",key = "#id") //#id 代表变量名为id的参数
@DeleteMapping("/{id}")
public void delete(@PathVariable Long id){userService.removeById(id);
}
2). 测试
要测试缓存的删除,我们先访问save方法4次,保存4条数据到数据库的同时,也保存到缓存中,最终我们可以通过debug看到缓存中的数据信息。 然后我们在通过postman访问delete方法, 如下:
删除数据时,通过debug我们可以看到已经缓存的4条数据:
当执行完delete操作之后,我们再次保存一条数据,在保存的时候debug查看一下删除的ID值是否已经被删除。
3). 在 update 方法上加注解@CacheEvict
在更新数据之后,数据库的数据已经发生了变更,我们需要将缓存中对应的数据删除掉,避免出现数据库数据与缓存数据不一致的情况。
//@CacheEvict(value = "userCache",key = "#p0.id") //第一个参数的id属性
//@CacheEvict(value = "userCache",key = "#user.id") //参数名为user参数的id属性
//@CacheEvict(value = "userCache",key = "#root.args[0].id") //第一个参数的id属性
@CacheEvict(value = "userCache",key = "#result.id") //返回值的id属性
@PutMapping
public User update(User user){userService.updateById(user);return user;
}
加上注解之后,我们可以重启服务,然后测试方式,基本和上述相同,先缓存数据,然后再更新某一条数据,通过debug的形式查询缓存数据的情况。
@Cacheable注解(执行方法之前先查看是否有缓存,有则返回,没有则调用方法返回值放入缓存)
@Cacheable 说明:
作用: 在方法执行前,spring先查看缓存中是否有数据,如果有数据,则直接返回缓存数据;若没有数据,调用方法并将方法返回值放到缓存中
value: 缓存的名称,每个缓存名称下面可以有多个key
key: 缓存的key ----------> 支持Spring的表达式语言SPEL语法
1). 在getById上加注解@Cacheable
/**
* Cacheable:在方法执行前spring先查看缓存中是否有数据,如果有数据,则直接返回缓存数据;若没有数据,调用方法并将方法返回值放到缓存中
* value:缓存的名称,每个缓存名称下面可以有多个key
* key:缓存的key
*/
@Cacheable(value = "userCache",key = "#id")
@GetMapping("/{id}")
public User getById(@PathVariable Long id){User user = userService.getById(id);return user;
}
2). 测试
我们可以重启服务,然后通过debug断点跟踪程序执行。我们发现,第一次访问,会请求我们controller的方法,查询数据库。后面再查询相同的id,就直接获取到数据库,不用再查询数据库了,就说明缓存生效了。
当我们在测试时,查询一个数据库不存在的id值,第一次查询缓存中没有,也会查询数据库。而第二次再查询时,会发现,不再查询数据库了,而是直接返回,那也就是说如果根据ID没有查询到数据,那么会自动缓存一个null值。 我们可以通过debug,验证一下:
我们能不能做到,当查询到的值不为null时,再进行缓存,如果为null,则不缓存呢? 答案是可以的。
3). 缓存非null值
在@Cacheable注解中,提供了两个属性分别为: condition, unless 。
condition : 表示满足什么条件, 再进行缓存 ;
unless : 表示满足条件则不缓存 ; 与上述的condition是反向的 ;
具体实现方式如下:
/*** Cacheable:在方法执行前spring先查看缓存中是否有数据,如果有数据,则直接返回缓存数据;若没有数据,调用方法并将方法返回值放到缓存中* value:缓存的名称,每个缓存名称下面可以有多个key* key:缓存的key* condition:条件,满足条件时才缓存数据* unless:满足条件则不缓存*/
@Cacheable(value = "userCache",key = "#id", unless = "#result == null")
@GetMapping("/{id}")
public User getById(@PathVariable Long id){User user = userService.getById(id);return user;
}
注意: 此处,我们使用的时候只能够使用 unless, 因为在condition中,我们是无法获取到结果 #result的。
4). 在list方法上加注解@Cacheable
在list方法中进行查询时,有两个查询条件,如果传递了id,根据id查询; 如果传递了name, 根据name查询,那么我们缓存的key在设计的时候,就需要既包含id,又包含name。 具体的代码实现如下:
@Cacheable(value = "userCache",key = "#user.id + '_' + #user.name")
@GetMapping("/list")
public List<User> list(User user){LambdaQueryWrapper<User> queryWrapper = new LambdaQueryWrapper<>();queryWrapper.eq(user.getId() != null,User::getId,user.getId());queryWrapper.eq(user.getName() != null,User::getName,user.getName());List<User> list = userService.list(queryWrapper);return list;
}
然后再次重启服务,进行测试。
第一次查询时,需要查询数据库,在后续的查询中,就直接查询了缓存,不再查询数据库了。
集成Redis
在使用上述默认的ConcurrentHashMap做缓存时,服务重启之后,之前缓存的数据就全部丢失了,操作起来并不友好。在项目中使用,我们会选择使用redis来做缓存,主要需要操作以下几步:
1). pom.xml
<dependency><groupId>org.springframework.boot</groupId><artifactId>spring-boot-starter-cache</artifactId>
</dependency><dependency><groupId>org.springframework.boot</groupId><artifactId>spring-boot-starter-data-redis</artifactId>
</dependency>
2). application.yml
spring:redis:host: 192.168.200.200port: 6379password: root@123456database: 0cache:redis:time-to-live: 1800000 #设置缓存过期时间,可选
3). 测试
重新启动项目,通过postman发送根据id查询数据的请求,然后通过redis的图形化界面工具,查看redis中是否可以正常的缓存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