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继续来做中学生古诗文大会(初中组)——简称初中生古诗文大会的一些真题,让大家了解初中生古诗文大会的考察内容和形式,并且提供了我独家的题目解析和答案,供初中的同学们学习和参考。
有一些朋友问中学生古诗文大会是什么样的比赛,因为叫古诗文、古诗词相关的比赛还是挺多的。我最近一直在分享和介绍的是面向上海市初中六到九年级的初中生的中学生古诗文大会(初中组)的题目和备考指南。目前,上海市以外的学生是不能参加这个比赛的。不过如果提升古诗文、古诗词相关的知识,或者上海市以外的语文老师想借鉴这种形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知识,也可以了解。
Tips:古诗文大会的题目质量还是比较高的,有许多来自于中考、高考,甚至有一些是考公、考编的试题。而且有些重要的知识点翻来覆去考,所以吃透了这些题目对于语文学习和将来的考试本身也是有直接促进的。
以下题目截取自我独家制作的在线真题集,都是来自于历届真题,去重、合并后,每道题都有参考答案和解析,部分还提供了拓展知识,孩子无需再寻找资料,就能知其然且知其所以然,掌握题目背后的知识。
1. 下列诗作未涉及秋天景物的一项是()。
A.《兰溪棹歌》(戴叔伦)
B.《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王建)
C.《月夜忆舍弟》(杜甫)
D.《山行》(杜牧)
答案:A。《兰溪棹歌》是唐代诗人戴叔伦创作的名篇。此诗描写了春夜兰溪江边的山水美景和渔民的欢乐心情。《兰溪棹歌》【全诗】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译文】一弯蛾眉月,映射着清冷的黑暗,低挂在水湾的柳梢上。越中水清如镜,两岸秀色尽映水底。兰溪在接连下了三天的春雨后,溪水猛涨,鱼群竟在半夜中涌上了溪头浅滩。
*2. 下列属于二十四节气的是()。
A.元宵
B.清明
C.端午
D.中秋
答案:B。清明是唯一一个演变为节日的节气。二十四节气分为四个季节,每个季节包含六个节气,具体如下:春季: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夏季: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秋季: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冬季: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知识拓展】二十四节气歌诀为:“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上半年来六廿一,下半年是八廿三。每月两节不变更,最多相差一两天。”
注:这个知识点有的时候考法是,唯一一个既是节日也是节气的是哪个?选清明。
*3. 小明结交了一个志趣相投的好朋友,他可以用()来表达自己的感受。
A.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B.君子之交淡如水
C.同声相应,同气相求
D.来而不往非礼也
答案:C。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是指同样的声音能产生共鸣,同样的气味会相互融合,即同类的事物相互感应。指志趣、意见相同的人互相响应,自然地结合在一起。出自宋·释正觉《偈颂七十八首其一》。
*4. 以下并称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曹刘”:曹操、刘桢;“小李杜”:李商隐、杜牧
B.“高岑”:高适、岑参;“元白”:元结、白居易
C.“苏辛”:苏轼、辛弃疾;“三李”:李白、李贺、李清照
D.“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马致远、白朴、郑光祖;“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答案:D。A曹刘主要指曹操和刘备。B元白是元稹和白居易。C三李是李白、李贺、李商隐。
提醒:古代名人的并称在竞赛和考试中都常见,需熟记。
*5. 以下对《秋日赴阙题潼关驿楼》这首诗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红叶萧疏,长亭饯别,交代了季节、地点,描绘出一幅孤寂的秋日行旅图
B.颔联骋目远望,残云缭绕太华山,稀疏的秋雨洒落中条山
C.颈联俯瞰,写出山色和树色迥然不同,黄河咆哮着汇入大海的宏大景象
D.颔联和颈联都是大笔勾勒,意象密叠,意境全开
答案:C。迥的意思是远,应为:苍翠的树色随着山势伸向远方。《秋日赴阙题潼关驿楼》作者:许浑。【全诗】红叶晚萧萧,长亭酒一瓢。残云归太华,疏雨过中条。树色随关迥,河声入海遥。帝乡明日到,犹自梦渔樵。
提醒:此类题目在初中古诗文大会中常见,既要掌握是的内容,还要熟悉诗的首颔颈尾联的定义。
*6. 以下对引号内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它的果实
B.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痛心遗憾
C.先帝不以臣“卑鄙”:无耻卑劣
D.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妻与子女
答案:C。C卑鄙:身份低微,见识短浅。卑,身份低下。鄙,见识短浅。与今义不同。
提醒:这道题凭常识也很容易做对。
*7. 以下勤学故事与欧阳修有关的是()。
A.划粥断齑
B.画地学书
C.韦编三绝
D.目不窥园
答案解析:B。如题。"画地学书"出自《宋史·欧阳修传》,是指宋朝欧阳修用荻杆在地上练习写字,名为修葺。
【知识拓展】A“划粥断齑”出自宋代魏泰的《东轩笔录》。这个成语描述的是北宋文学家范仲淹在青少年时期刻苦学习的故事。故事中,范仲淹每天只煮两升小米来煮粥,粥凝固后,他会用刀将其划分成四块,早晚各吃两块,配以一些腌菜,这就是“断齑”。这个成语后来被用来形容生活非常清苦,特指范仲淹少年时代刻苦读书的情形。
C“韦编三绝”描述的是孔子晚年对《易经》这部古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由于《易经》是用竹简记录的,孔子在读这本书的过程中,因为频繁地翻阅竹简,使得连接竹简的牛皮带子多次断裂,从而得名“韦编三绝”。D为董仲舒,“三年不窥园”或“目不窥园”最早出自于汉•班固《汉书•董仲舒传》。“少治《春秋》,孝景时为博士。下帷讲诵,弟子传以久次相授业,或莫见其面。盖三年不窥园,其精如此。”后世据此典故引申出成语“目不窥园”,形容学习专心致志,十分刻苦。
*8. 元稹《闻乐天授江州司马》中的"江州司马"指的是()。
A.谥号
B.官名
C.人名
D.地名
答案:B。《闻乐天授江州司马》是唐代诗人元稹得知白居易遭贬之后创作的一首诗。此诗表达了作者知道好友被贬后极度震惊和心中的悲凉,表现作者对白居易的一片殷殷之情。标题中,闻是听闻、听到,乐天即白居易,授:授职,任命。江州:即九江郡,治所在今江西省九江市。司马:官名。唐代以司马为州刺史的辅佐之官,协助处理州务。整个标题的意思是:听闻白居易被任命为江州的司马。
*9. 中华五大名山中的南岳是()。
A.嵩山
B.恒山
C.衡山
D.华山
答案:C。中国的五大名山,也称五岳,指的是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
*10. 自称"异史氏"的是()。
A.司马迁
B.陈寿
C.蒲松龄
D.纪昀
答案:C。异史氏,即清朝小说家蒲松龄在其著作《聊斋志异》中的自称。《聊斋志异》许多篇目最后一段都以【"异史氏曰:"】作为评论的开头,这是指蒲松龄发表自己的意见。
【知识拓展】蒲松龄,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自称异史氏。济南府淄川(今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洪山镇蒲家庄)人。清代文学家,短篇小说家。出生于一个已渐趋败落的小书香家庭,早年热衷功名,19岁接连考取县、道、府3个第一个,名震一时,但此后屡应省试不第,71岁才援例始成贡生。除中年一度在异地作幕客外,终生在家乡为塾师,过着穷困潦倒的生活。能诗文、善作俚曲。以近年来之功采集民间野闻,进行丰富的想象和艺术加工,写成短篇小说文集《聊斋志异》。
1715年2月25日,蒲松龄在家中逝世。除《聊斋志异》外,蒲松龄还有大量诗文、戏剧、俚曲以及有关农业、医药方面的著述存世,总近200万言。蒲松龄生前,《聊斋志异》已引起周边人们的兴趣。《聊斋志异》刊行后,遂风行天下。在其后一个时期里,仿效之作丛出,造成了志怪传奇类小说的再度繁荣。许多篇章不断被改编为戏曲、电影、电视剧,影响是深远的。《聊斋志异》还很早便走向了世界,蒲松龄为中国、为世界创造了宝贵的精神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