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如今,计算机在生活各个领域都占有重要的作用,尤其在信息管理方面,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学习计算机知识不仅仅是为了掌握一种技能,更重要的是能够让它真正地使用到实践中去,以创新的视角去不断方便人们的生活,推动对新知识的学习,培养自学能力,锻炼动手实践的本领。现代的在线图书信息管理系统,也应该摆脱人工管理的模式,使用计算机技术来进行信息管理工作。所以本次系统设计的图书借阅管理结合了文字、图像,并能实现图书借阅管理的功能,这也是一般在线图书信息管理系统的重要的要素。本系统主要包括以下功能模块:首页、个人中心、用户管理、图书类型管理、图书信息管理、图书借阅管理、图书归还管理、图书入库管理、留言反馈、系统管理等模块,通过这些模块的实现能够基本满足日常图书管理的操作。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管理系统都趋向于智能化、系统化,在线图书信息管理系统也不例外,但目前国内的市场仍都使用人工管理,市场规模越来越大,同时信息量也越来越庞大,人工管理显然已无法应对时代的变化,而在线图书信息管理系统能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轻松应对图书借阅平时的工作,既能提高人力物力财力,又能加快工作的效率,取代人工管理是必然趋势。
语言:Python
框架:django/flask
软件版本:python3.7.7
数据库:mysql
数据库工具:Navicat
前端框架:vue.js
通过比较两个不同因素的框架,可以看出Flask和Django不能被标记为单一功能中的最佳框架。当Django在快速发展的大型项目中看起来更好并且提供更多功能时,Flask似乎更容易上手。这两个框架对于开发Web应用程序都非常有用,应根据当前的需求和项目的规模来选择它们。
最新python的web框架django/flask都可以开发.基于B/S模式,前端技术:nodejs+vue+Elementui+html+css
,前后端分离就是将一个单体应用拆分成两个独立的应用:前端应用和后端应用,以JSON格式进行数据交互.充分保证了系统代码的良好可读性、实用性、易扩展性、通用性、便于后期维护等特点在线图书信息管理系统经过几年的实践和总结正在往更深入的方向发展。由此,人们要改善系统功能迫在眉睫。
根据现实需要,此系统我们设计出一下功能,主要有以下功能模板。
前台功能:首页、图书信息、图书资讯、留言反馈、后台管理。
用户功能;首页、个人中心、图书借阅管理、图书归还管理。
管理员功能:首页、个人中心、用户管理、图书类型管理、图书信息管理、图书借阅管理、图书归还管理、图书入库管理、留言反馈、系统管理。。
本系统主要包括以下功能模块:首页、个人中心、用户管理、图书类型管理、图书信息管理、图书借阅管理、图书归还管理、图书入库管理、留言反馈、系统管理等模块,通过这些模块的实现能够基本满足日常图书管理的操作。
本文着重阐述了在线图书信息管理系统的分析、设计与实现,首先介绍开发系统和环境配置、数据库的设计,接着说明功能模块的详细实现,最后进行了总结。
因此,开发出一套高效率、低差错的图书借阅信息管理系统是十分必要。本系统主要目的是全面实现在线图书信息管理系统数字化,管理员对于用户的所有信息能够全部掌握,而用户能够对自己的图书借阅信息能够有一个直观的了解。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在线图书信息管理系统也要不断完善其工作流程的繁杂性、多样化、管理复杂等存在的问题。所以要通过计算机胜任图书借阅管理的工作,使在线图书信息管理系统更加准确、方便及快捷。
目 录
ABSTRACT 2
1 概述 3
1.1 研究背景 3
1.2 研究现状 3
1.3 系统实现的功能 4
1.4 本论文的结构安排 4
2 系统开发环境 6
2.1 python 6
2.2 B/S模式 6
2.3 MySQL 介绍 7
2.5 MySQL环境配置 8
3 系统分析 9
3.1 概述 9
3.2 功能需求 9
3.3 非功能性需求 10
3.4 系统特色 11
3.5 可行性研究 11
3.5.1财务上的适用性 11
3.5.2技术上的适用性 11
3.5.3运行的可能性 12
3.6系统总体设计 12
3.6.1系统设计结构 12
3.6.2系统架构设计 12
4 系统设计 13
4.1 系统设计主要功能 13
4.1.1 体系结构 13
4.1.2 系统功能结构设计 13
4.2 数据库设计 14
4.2.1 数据库设计概述 14
4.2.2 数据库表的设计 15
5 系统界面实现 20
5.1 登录 20
5.2 管理员功能模块 20
5.2.1管理员界面 20
5.2.2用户管理 21
5.2.3图书信息管理 21
5.2.4图书借阅管理 22
5.2.5 图书归还管理 22
5.2.6系统管理 23
6 系统测试 24
6.1 测试定义 24
6.2 测试目的 24
6.3测试方案 25
6.4系统分析 25
7 总结 26
参考文献 27
致谢 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