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 NIO中的缓冲器(Buffer)是用来存储数据的对象。它是一个固定大小的数组,可以容纳特定类型的数据。
一、Java NIO中提供了7种类型的缓冲器,分别是:
1. ByteBuffer:
字节缓冲器,用来存储字节数据。
2. CharBuffer:
字符缓冲器,用来存储字符数据。
3. ShortBuffer:
短整型缓冲器,用来存储短整型数据。
4. IntBuffer:
整型缓冲器,用来存储整型数据。
5. LongBuffer:
长整型缓冲器,用来存储长整型数据。
6. FloatBuffer:
浮点型缓冲器,用来存储浮点型数据。
7. DoubleBuffer:
双精度浮点型缓冲器,用来存储双精度浮点型数据。
二、这些缓冲器都是抽象类,并且有一些共同的特点和方法:
1. 容量(Capacity):
缓冲器的容量表示它最多可以存储多少数据,一旦创建不能改变。
2. 限制(Limit):
限制表示缓冲器中当前可操作的数据数量,即limit后面的数据不能进行读写操作。
3. 位置(Position):
位置表示下一个要被读或写的元素的索引。
4. 标记(Mark):
标记表示一个备忘位置,可以通过reset()方法恢复到标记位置。
5. 读写模式切换(flip()):
将缓冲器从写模式切换为读模式,实际上就是将limit设置为当前position的值,并将position设置为0,方便读取之前写入的数据。
6. 清空缓冲器(clear()):
清空缓冲器,实际上是将limit设置为缓冲器的容量,position设置为0,方便重新写入数据。
7. 缓冲器的其他方法:
rewind()方法可以将position设置为0,不改变limit,方便重读数据;remaining()方法返回当前position和limit之间的元素个数;hasRemaining()方法判断是否还有剩余数据。
Java NIO的缓冲器与传统的IO中的流相比,具有更高的读写性能。在高级应用中,可以使用缓冲器进行数据的批量读写,提高效率。
下面是一个简单的示例代码,演示了ByteBuffer的使用:
import java.nio.ByteBuffer;public class ByteBufferExample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创建一个容量为10的ByteBufferByteBuffer buffer = ByteBuffer.allocate(10);// 写入数据buffer.put((byte) 1);buffer.put((byte) 2);buffer.put((byte) 3);// 切换为读模式buffer.flip();// 读取数据while (buffer.hasRemaining()) {System.out.println(buffer.get());}// 清空缓冲器buffer.clear();}}
在上面的代码中,我们先创建了一个容量为10的ByteBuffer。然后使用put()方法向缓冲器中写入数据,再使用flip()方法切换为读模式,最后使用get()方法读取数据。最后使用clear()方法清空缓冲器。
以上就是Java NIO中缓冲器的概述、常用缓冲器类型及其特点、使用方法以及与其他IO对比的优势和高级应用的简要说明。
(文章为作者在学习java过程中的一些个人体会总结和借鉴,如有不当、错误的地方,请各位大佬批评指正,定当努力改正,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