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0、相交链表(简单)
题目描述
给你两个单链表的头节点 headA
和 headB
,请你找出并返回两个单链表相交的起始节点。如果两个链表不存在相交节点,返回 null
。
图示两个链表在节点 c1
开始相交:
题目数据 保证 整个链式结构中不存在环。
注意,函数返回结果后,链表必须 保持其原始结构 。
示例1:
示例2:
示例3:
提示:
- listA 中节点数目为 m
- listB 中节点数目为 n
- 1 <= m, n <= 3 * 104
- 1 <= Node.val <= 105
题目思路
对于这道题,是非常经典的链表类型的题目,要求获得两个链表交叉的位置(如果不交叉返回为空)。
需要注意的是,两个单链表的交叉,并不是像 “染色体” 那种X形式的交叉,因为一个单链表节点只能有一个后继(next),因此,只要交叉,就相当于二者汇融在了一起。
首先最直接的方法,是先获得两个链表的长度,然后让其中一个长度长的先走(len_a - len_b)
的距离,最后,二者指针再一起走,就可以获得相交叉的节点了。
同时还有第二种不需要计算链表长度的方法:
- 创建指针
a
与b
,分别指向headA
与headB
; - 每步操作同时更新
a
与b
:- 如果指针
a
不为空,则将指针a
移到下一个节点;如果指针b
不为空,则将指针b
移到下一个节点; - 如果指针
a
为空,则将指针a
移到链表headB
的头节点;如果指针b
为空,则将指针b
移到链表headA
的头节点;
- 如果指针
- 当指针
a
和b
指向同一个节点或者都为空时,返回它们指向的节点或者None
。
通过两个指针,第一轮让二者到达末尾的节点然后指向对方的头部,这样就相当于是抹除了距离差。
第二轮的行走,如果有交点,这二者一定会相交,否则二者会一同走到结尾的None
。
算法代码
1、计算链表长度
class Solution:def getListLength(self, head):res = 0while head:res += 1head = head.nextreturn resdef getIntersectionNode(self, headA: ListNode, headB: ListNode) -> Optional[ListNode]:if headA is None or headB is None:return Nonelen_a, len_b = self.getListLength(headA), self.getListLength(headB)if len_a >= len_b:gap = len_a - len_bwhile gap > 0:headA = headA.nextgap -= 1else:gap = len_b - len_awhile gap > 0:headB =headB.nextgap -= 1while headA != headB:headA = headA.nextheadB = headB.nextreturn headA
2、双指针法
class Solution:def getIntersectionNode(self, headA: ListNode, headB: ListNode) -> Optional[ListNode]:if headA is None or headB is None:return Nonea, b = headA, headBwhile a != b:a = a.next if a else headBb = b.next if b else headAreturn a
206、反转链表(简单)
题目描述
给你单链表的头节点 head
,请你反转链表,并返回反转后的链表。
示例1:
示例2:
提示:
- 链表中节点的数目范围是 [0, 5000]
- -5000 <= Node.val <= 5000
题目思路
对于这道题,也是链表问题中较为经典的类型——翻转。
题目的标准解法,就是通过定义一个prev
节点来记录链表翻转后应当指向的节点:
- 记录当前节点
head
的下一个节点next
(因为一旦翻转而不记录,原始next
将会丢失) head
节点指向所记录的上一个节点prev
;prev
节点指向当前的head
节点,作为下一轮循环的上一个节点;head
节点指向第一步记录的next
节点,作为下一轮循环的当前节点;
算法代码
class Solution:def reverseList(self, head: Optional[ListNode]) -> Optional[ListNode]:prev_node = Nonewhile head:next_node = head.nexthead.next = prev_nodeprev_node = headhead = next_nodereturn prev_node
234、回文链表(简单)
题目描述
给你一个单链表的头节点 head
,请你判断该链表是否为回文链表。如果是,返回 true
;否则,返回 false
。
示例1:
输入:head = [1,2,2,1]
输出:true
示例 2:
输入:head = [1,2]
输出:false
提示:
- 链表中节点数目在范围[1, 105] 内
- 0 <= Node.val <= 9
进阶:
你能否用 O(n)
时间复杂度和 O(1)
空间复杂度解决此题?
题目思路
对于这道题,要求我们判断一个链表是否构成回文形式。
所谓回文,就是指1, 2, 2, 1这种形式,对于字符串或者数组而言,判断是否是回文相对简单,直接从两端向中间遍历即可。
但是在这道题中,所给定的数据结构为单链表,这就让直接比那
这里我们有两种思路:
1、辅助数组
直接定义一个数组,并在遍历链表的过程中将链其转化为数组、判断回文。
这种方法虽然简答, 但需要额外开辟O(n)的空间。
2、快慢指针+翻转链表
- 利用快慢指针法,找到链表中间位置;
- 对后半段链表进行翻转,然后分别从原链表head与翻转后后半段链表头遍历、判断是否相等即可;
在这种方法中,不需要额外的列表进行存储,但有几点需要注意:
- 快慢指针法找中间位置时,链表节点个数偶数还是奇数需要单独判断:
- 对于奇数个节点的情况,slow还需再向后一位越过中位线;
- 后半段链表翻转后,注意前半段最后一个节点指向的还是后半段当前第一个节点,以此要以后半段作为遍历和判空条件;
算法代码
1、辅助数组
class Solution:def isPalindrome(self, head: Optional[ListNode]) -> bool:if head.next is None:return Truelist_val = []while head:list_val.append(head.val)head = head.nextn = len(list_val)for i in range(0, int(n/2)):if list_val[i] != list_val[n-1-i]:return Falsereturn True
2、快慢指针+翻转链表
class Solution:def isPalindrome(self, head: Optional[ListNode]) -> bool:slow, fast = head, head# 使用快慢指针法找到链表中间位置# 注意链表节点个数偶数还是奇数需要单独判断while fast and fast.next:slow = slow.nextfast = fast.next.next# 对于奇数个节点的情况,slow还需再向后一位越过中位线if fast:slow = slow.next# fast指向head,slow翻转,就可以通过直接比较的方法实现链表回文判断fast = headslow = self._reverse_list(slow)# 这里注意需要使用slow作为判断标准# 因为后半部分翻转不意味着前半部分末尾指向Nonewhile slow:if slow.val != fast.val:return Falseslow = slow.nextfast = fast.nextreturn Truedef _reverse_list(self, head):prev_node = Nonewhile head:next_node = head.nexthead.next = prev_nodeprev_node = headhead = next_nodereturn prev_node
141、环形链表(简单)
题目描述
给你一个链表的头节点 head
,判断链表中是否有环。
如果链表中有某个节点,可以通过连续跟踪 next
指针再次到达,则链表中存在环。 为了表示给定链表中的环,评测系统内部使用整数 pos
来表示链表尾连接到链表中的位置(索引从 0 开始)。注意:pos
不作为参数进行传递 。仅仅是为了标识链表的实际情况。
如果链表中存在环 ,则返回 true
。 否则,返回 false
。
实例1:
输入:head = [3,2,0,-4], pos = 1
输出:true
解释:链表中有一个环,其尾部连接到第二个节点。
实例2:
输入:head = [1,2], pos = 0
输出:true
解释:链表中有一个环,其尾部连接到第一个节点。
实例3:
输入:head = [1], pos = -1
输出:false
解释:链表中没有环。
提示:
- 链表中节点的数目范围是 [0, 104]
- -105 <= Node.val <= 105
- pos 为 -1 或者链表中的一个 有效索引 。
进阶:
你能用 O(1)
(即,常量)内存解决此问题吗?
题目思路
对于这道题,是链表类问题中较为典型的一种,需要我们判断一个链表中是否有环。
对于这类判断链表是否有环问题,我们一般使用快慢指针法,即定义两个指针,一个为slow
,一个为fast
,从头开始对链表进行扫描:
- 指针
slow
每次走一步,指针fast
每次走两步。 - 如果存在环,则这两个指针一定会相遇。
- 如果不存在环,则fast指针会最先到达
NULL
而退出。
为何说二者一定相遇?
因为fast
会先进入环,在slow
进入之后,如果把slow
看做在前面,则fast
在后面每次循环都会想slow
靠近1,所以一定会相遇,而不会出现fast
直接跳过slow
的情况。
而另一类解法,则是直接对链表值做修改特殊值。
如果我们遍历了一个节点,那么我们就将其的值修改为特殊的——比如无穷大INF
,这样我们一直遍历下去,如果再次找到了这样的值为INF
的节点,那么我们就可以认为这个链表是有环的。
算法代码
1、快慢指针法
class Solution:def hasCycle(self, head: Optional[ListNode]) -> bool:slow, fast = head, headwhile fast and fast.next:slow = slow.nextfast = fast.next.nextif slow == fast:return Truereturn False
2、修改链表值
class Solution:def hasCycle(self, head: ListNode) -> bool:INF = float('inf')while head != None:if head.val != INF:head.val = INFhead = head.nextelse:return Truereturn False
142、环形链表 II(中等)
题目描述
给定一个链表的头节点 head
,返回链表开始入环的第一个节点。 如果链表无环,则返回 null
。
如果链表中有某个节点,可以通过连续跟踪 next
指针再次到达,则链表中存在环。 为了表示给定链表中的环,评测系统内部使用整数 pos
来表示链表尾连接到链表中的位置(索引从 0 开始)。如果 pos
是 -1
,则在该链表中没有环。注意:pos
不作为参数进行传递,仅仅是为了标识链表的实际情况。
不允许修改 链表。
示例 1:
输入:head = [3,2,0,-4], pos = 1
输出:返回索引为 1 的链表节点
解释:链表中有一个环,其尾部连接到第二个节点。
示例 2:
输入:head = [1,2], pos = 0
输出:返回索引为 0 的链表节点
解释:链表中有一个环,其尾部连接到第一个节点。
示例3:
输入:head = [1], pos = -1
输出:返回 null
解释:链表中没有环。
提示:
- 链表中节点的数目范围在范围 [0, 104] 内
- -105 <= Node.val <= 105
- pos 的值为 -1 或者链表中的一个有效索引
进阶:
- 你是否可以使用 O(1) 空间解决此题?
题目思路
对于这道题,是在上一个判断链表是否有环的基础上更进一步、找到链表开始入环的第一个节点。
这里,我们同样使用快慢指针的方法,不过这里有一些比较巧妙的论证与计算。
首先,对于我们定义的快慢指针fast
和slow
,在本题的求解过程中,双指针会产生两次“相遇”。
第一次相遇:
- 设置指针
fast
与slow
,指向链表头部; - 每轮
fast
走2部,slow
走一步;
如果链表存在环,那么双指针一定会相遇。因为每走 1 轮,fast
与 slow
的间距 +1,fast
一定会追上 slow
。
设两指针分别走了F
和S
的距离,因为fast
走的步数是slow
的两倍,因此我们有第一个关键公式:
- F = 2 * S
其次,如下图所示,我们设定:
- 第一次相遇的点为
Pos
; - 环的连接点(即题目希望求解的位置)为
Join
;- 该位置设为环的起始位置,只要绕的圈数为整数圈,那么一定落在
Join
点;
- 该位置设为环的起始位置,只要绕的圈数为整数圈,那么一定落在
- 头结点
head
到连接点Join
的长度的为LenA
; - 连接点
Join
到第一次相遇点Pos
的长度为x
; - 环的长度为
R
;
第一次相遇时,我们有: slow
走的长度为:S = LenA + xfast
走的长度为:F = LenA + n * R + x- 这里
n * R
是因为在slow
进入到环前,fast可能已经在环内走了n
圈了;
- 这里
根据第一个公式F = 2 * S,因此我们有:
- LenA = n * R - x
由于此时slow
从Join
点已经走了x
距离,那么只需要再走R - x
的距离即可到达Join
点。
因此,假如此时在第一次相遇后,我们让fast
重新指向head
,fast
和slow
同时每轮一步、走LenA
的距离,那么此时slow
行走后所在位置为:
- x + LenA = x + n * R - x = n * R
而n * R
恰好正是Join
点所在的位置。
这个位置也恰好就是fast
和slow
第二次相遇的位置。
补充:
如果觉得n * R
不好理解,将LenA
设置较短、n
变为0即可。
算法代码
class Solution:def detectCycle(self, head: Optional[ListNode]) -> Optional[ListNode]:has_cycle = Falseslow, fast = head, headwhile fast and fast.next:slow = slow.nextfast = fast.next.nextif slow == fast:has_cycle = Truebreakif not has_cycle:return Nonefast = headwhile fast != slow:fast = fast.nextslow = slow.nextreturn fast
21、合并两个有序列表(简单)
题目描述
将两个升序链表合并为一个新的 升序 链表并返回。新链表是通过拼接给定的两个链表的所有节点组成的。
示例 1:
输入:l1 = [1,2,4], l2 = [1,3,4]
输出:[1,1,2,3,4,4]
示例 2:
输入:l1 = [], l2 = []
输出:[]
示例 3:
输入:l1 = [], l2 = [0]
输出:[0]
提示:
- 两个链表的节点数目范围是 [0, 50]
- -100 <= Node.val <= 100
- l1 和 l2 均按 非递减顺序 排列
题目思路
对于这道题,整体较为简单,就是对两个链表同时进行遍历、不断修改next
、最终达到重新组织排序的目的。
其中有几个注意点:
- 需要新创建一个
pre_node
用于记录链表开头部分; - 定义
p
节点用于遍历、记录当前节点; - 最后只要
list1
或list2
还剩下元素,直接将其放在p
后面即可;
算法代码
class Solution:def mergeTwoLists(self, list1: Optional[ListNode], list2: Optional[ListNode]) -> Optional[ListNode]:prev_head = ListNode(-1)p = pre_headwhile list1 and list2:if list1.val <= list2.val:p.next = list1list1 = list1.nextelse:p.next = list2list2 = list2.nextp = p.next# 将剩下的链表直接放在结尾p.next = list1 if list1 else list2return prev_head.ne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