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一、请求
1、Postman(接口测试工具)
1.1、介绍
②、安装
2、简单参数
1.1、原始方式
1.2、SpringBoot方法
③、小结
3、实体参数
3.1、简单实体对象
3.2、复杂实体对象
3.3、小结
4、数组集合参数
①、数组编辑
②、集合
③、小结
5、日期参数
6、JSON参数
6.1、Postman在发送请求时,如何传递json格式的请求参数
6.2、在服务端的controller方法中,如何接收json格式的请求参数
7、路径参数
①、传递单个参数
②、传递多个参数编辑
8、小结编辑
二、响应
1、@ResponseBody
2、统一响应结果
①、定义一个统一响应结构类 Result
②、小结
3、案例
3.1、需求说明
编辑
3.2、实现步骤
3.3、代码实现
3.4、问题分析
三、分层解耦
1、三层架构
1.1、三层架构程序的执行流程
1.2、代码拆分
1.3、三层架构的好处
2、分层解耦
2.1、耦合问题
2.2、解耦思想
3、IOC & DI 入门
4、IOC详解
①、@Component的衍生注解
②、bean的声明
③、组件扫描
④、小结
5、DI详解
①、@Autowired(自动装配)
②、小结
前言(SpringBoot程序请求响应流程)
以上一章的程序为例,一个基于SpringBoot的方式开发一个web应用,浏览器发起请求 /hello 后 ,给浏览器返回字符串 “Hello World ~”。
的Tomcat)。而我们在开发web程序时呢,定义了一个控制器类Controller,请求会被部署在Tomcat中的Controller接收,然后Controller再给浏览器一个响应,响应一个字符在浏览器发起请求,请求了我们的后端web服务器(也就是内置串 “Hello World”。 而在请求响应的过程中是遵循HTTP协议的。
但是在Tomcat这类Web服务器中,是不识别我们自己定义的Controller的。而Tomcat是一个Servlet容器,支持Serlvet规范,因此在tomcat中是可以识别 Servlet程序的。
那么在SpringBoot进行web程序开发时,它其实内置了一个核心的Servlet程序 DispatcherServlet,称之为 核心控制器,也可以叫做 前端控制器。 DispatcherServlet 负责接收页面发送的请求,然后根据执行的规则,将请求再转发给后面的请求处理器Controller,请求处理器处理完请求之后,最终再由DispatcherServlet给浏览器响应数据。
那将来浏览器发送请求,会携带请求数据,包括:请求行、请求头;请求到达tomcat之后,tomcat会负责解析这些请求数据,然后呢将解析后的请求数据会传递给Servlet程序中的HttpServletRequest对象,那也就意味着 HttpServletRequest 对象就可以获取到请求数据。 而Tomcat,还给Servlet程序传递了一个参数 HttpServletResponse,通过这个对象,我们就可以给浏览器设置响应数据 。
一、请求
1、Postman(接口测试工具)
1.1、介绍
Postman是一款支持http协议的接口调试与测试工具,它不仅可以调试简单的css、html、脚本等简单的网页基本信息,还可以发送几乎所有类型的HTTP请求
②、安装
运行安装包,创建一个工作空间
在新创建的工作空间中添加一个请求
这个软件我没创建账号(可能需要梯子)
2、简单参数
1.1、原始方式
Tomcat接收到http请求时:把请求的相关信息封装到HttpServletRequest对象中
在Controller中,我们要想获取Request对象,可以直接在方法的形参中声明 HttpServletRequest 对象。然后就可以通过该对象来获取请求信息:
//根据指定的参数名获取请求参数的数据值String request.getParameter("参数名")@RestControllerpublic class RequestController {//原始方式@RequestMapping("/simpleParam")public String simpleParam(HttpServletRequest request){// http://localhost:8080/simpleParam?name=Tom&age=10// 请求参数: name=Tom&age=10 (有2个请求参数)// 第1个请求参数: name=Tom 参数名:name,参数值:Tom// 第2个请求参数: age=10 参数名:age , 参数值:10String name = request.getParameter("name");//name就是请求参数名String ageStr = request.getParameter("age");//age就是请求参数名int age = Integer.parseInt(ageStr);//需要手动进行类型转换System.out.println(name+" : "+age);return "OK";}}该方式仅做了解接口,在以后的开发中基本不会用到,原因是因为:1. 写法比较繁琐 2. 需要手动的进行类型转换
1.2、SpringBoot方法
在Springboot方法中可以自动进行类型转换。在Springboot的环境中,对原始的API进行了封装,接收参数的形式更加简单。 对于简单参数来讲,只要保证请求参数名和Controller方法中的形参名保持一致,就可以获取到请求参数中的数据值。
GEt方法
//springboot方式@RequestMapping("/simpleParam")public String simpleParam(String name,Integer age){System.out.println(name+":"+age);return "OK";}
发送Post请求:
结果
如果形参与请求参数对应不上,也可以通过注解@RequestParam来进行映射:
//springboot方式@RequestMapping("/simpleParam")public String simpleParam(@RequestParam(name="name") String name, Integer age){System.out.println(name+":"+age);return "OK";}
结果
但是如果没有设置@RequestParam注解,且方法形参名与请求参数名不一致,那么虽然会无法接收到请求数据,但是它不会报错
注解@RequestParam中的required属性默认为true,代表该请求参数必须传递,如果不传递就会报错:
③、小结
3、实体参数
在使用简单参数做为数据传递方式时,前端传递了多少个请求参数,后端controller方法中的形参就要书写多少个。如果请求参数比较多,通过上述的方式一个参数一个参数的接收,会比较繁琐。
3.1、简单实体对象
此时,我们可以考虑将请求参数封装到一个实体类对象中。 要想完成数据封装,需要遵守如下规则:请求参数名与实体类的属性名相同
代码示例:
//2.实体参数@RequestMapping("/simplePojo")public String simplePojo(User user){System.out.println(user);return "OK";}
3.2、复杂实体对象
User.java
package com.yaqi.pojo;public class User {private String name;private Integer age;private Address address;public String getName() {return name;}public void setName(String name) {this.name = name;}public Integer getAge() {return age;}public void setAge(Integer age) {this.age = age;}public Address getAddress() {return address;}public void setAddress(Address address) {this.address = address;}@Overridepublic String toString() {return "User{" +"name='" + name + '\'' +", age=" + age +", address=" + address +'}';}
}
Address.java
package com.yaqi.pojo;public class Address {private String province;private String city;public String getProvince() {return province;}public void setProvince(String province) {this.province = province;}public String getCity() {return city;}public void setCity(String city) {this.city = city;}@Overridepublic String toString() {return "Address{" +"province='" + province + '\'' +", city='" + city + '\'' +'}';}
}
复杂实体对象示例:
@RequestMapping("/complexPojo")public String complexPojo(User user){System.out.println(user);return "OK";}
效果展示:
3.3、小结
如果是复杂实体对象,也只需按照对象层次结构关系即可接收嵌套实体类属性参数
4、数组集合参数
数组集合参数的使用场景:在HTML的表单中,有一个表单项是支持多选的(复选框),可以提交选择的多个值
多个值是怎么提交的呢?其实多个值也是一个一个逐个提交的
①、数组
②、集合
后端程序接收上述多个值的方式有两种:
|
如果要接收集合的话,需要加上@RequestParam这个注解,如果不加的话,默认接收的是数组形式
③、小结
5、日期参数
因为日期的格式多种多样(如:2022-12-12 10:05:45 、2022/12/12 10:05:45),那么对于日期类型的参数在进行封装的时候,需要通过@DateTimeFormat注解,以及其pattern属性来设置日期的格式
6、JSON参数
6.1、Postman在发送请求时,如何传递json格式的请求参数
在前后端进行交互时,如果是比较复杂的参数,前后端通过会使用JSON格式的数据进行传输。 (JSON是开发中最常用的前后端数据交互方式)
6.2、在服务端的controller方法中,如何接收json格式的请求参数
服务端Controller方法接收JSON格式数据:
- 传递json格式的参数,在Controller中会使用实体类进行封装。
- 封装规则:JSON数据键名与形参对象属性名相同,定义POJO类型形参即可接收参数。需要使用 @RequestBody标识。
- @RequestBody注解:将JSON数据映射到形参的实体类对象中(JSON中的key和实体类中的属性名保持一致)
7、路径参数
传统的开发中请求参数是放在请求体(POST请求)传递或跟在URL后面通过?key=value的形式传递(GET请求)
而在现在的开发中,还是经常会直接在请求的URL中传递参数。例如:
http://localhost:8080/user/1
http://localhost:880/user/1/0
上述的这种传递请求参数的形式,就称之为路径参数
①、传递单个参数
②、传递多个参数
8、小结
二、响应
1、@ResponseBody
在我们前面所编写的controller方法中,都已经设置了响应数据,那controller方法中的return的结果,怎么就可以响应给浏览器呢?
答案:使用 @ResponseBody 注解
@RestController是两个注解的组合,@RestController = @Controller + @ResponseBody
2、统一响应结果
大家有没有发现一个问题,我们在前面所编写的这些Controller方法中,返回值各种各样,没有任何的规范
如果我们开发一个大型项目,项目中controller方法将成千上万,使用上述方式将造成整个项目难以维护。那在真实的项目开发中是什么样子的呢?
①、定义一个统一响应结构类 Result
在真实的项目开发中,无论是哪种方法,我们都会定义一个统一的返回结果。方案如下
> 前端:只需要按照统一格式的返回结果进行解析(仅一种解析方案),就可以拿到数据。
②、小结
统一的返回结果使用类来描述,在这个结果中包含:- 响应状态码(code):当前请求是成功,还是失败- 状态码信息(msg):给页面的提示信息- 返回的数据(data):给前端响应的数据(字符串、对象、集合)
定义在一个实体类Result来包含以上信息,代码如下:
public class Result { private String msg; //响应码 描述字符串 private Object data; //返回的数据 public Result() { } public Result(Integer code, String msg, Object data) { this.msg = msg; this.data = data; } public Integer getCode() { } public void setCode(Integer code) { } public String getMsg() { } public void setMsg(String msg) { } public Object getData() { } public void setData(Object data) { } //增删改 成功响应(不需要给前端返回数据) public static Result success(){ } //查询 成功响应(把查询结果做为返回数据响应给前端) public static Result success(Object data){ } //失败响应 public static Result error(String msg){ } } |
效果展示
3、案例
3.1、需求说明
3.2、实现步骤
- 在pom.xml文件中引入dom4j的依赖,用于解析XML文件
<dependency><groupId>org.dom4j</groupId><artifactId>dom4j</artifactId><version>2.1.3</version></dependency>
- 引入资料中提供的:解析XML的工具类XMLParserUtils、实体类Emp、XML文件emp.xml
- 引入资料中提供的静态页面文件,放在resources下的static目录下
- 创建EmpController类,编写Controller程序,处理请求,响应数据
3.3、代码实现
package com.yaqi.controller;import com.yaqi.pojo.Emp;
import com.yaqi.pojo.Result;
import com.yaqi.tuils.XmlParserUtils;
import org.springframework.web.bind.annotation.RequestMapping;
import org.springframework.web.bind.annotation.RestController;import java.util.List;@RestController
public class EmpController {@RequestMapping("/listEmp")public Result list(){//1. 加载并解析emp.xmlString file = this.getClass().getClassLoader().getResource("emp.xml").getFile();System.out.println(file);List<Emp> empList = XmlParserUtils.parse(file, Emp.class);//2. 对数据进行转换处理 - gender, jobempList.stream().forEach(emp -> {//处理 gender 1: 男, 2: 女String gender = emp.getGender();if("1".equals(gender)){emp.setGender("男");}else if("2".equals(gender)){emp.setGender("女");}//处理job - 1: 讲师, 2: 班主任 , 3: 就业指导String job = emp.getJob();if("1".equals(job)){emp.setJob("讲师");}else if("2".equals(job)){emp.setJob("班主任");}else if("3".equals(job)){emp.setJob("就业指导");}});//3. 响应数据return Result.success(empList);}}
统一返回结果实体类 Result:同上
效果展示:
3.4、问题分析
上述案例的功能,我们虽然已经实现,但是呢,我们会发现案例中:解析XML数据,获取数据的代码,处理数据的逻辑的代码,给页面响应的代码全部都堆积在一起了,全部都写在controller方法中了
当前程序的这个业务逻辑还是比较简单的,如果业务逻辑再稍微复杂一点,我们会看到Controller方法的代码量就很大了。
- - 当我们要修改操作数据部分的代码,需要改动Controller
- - 当我们要完善逻辑处理部分的代码,需要改动Controller
- - 当我们需要修改数据响应的代码,还是需要改动Controller
这样呢,就会造成我们整个工程代码的复用性比较差,而且代码难以维护。 那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其实在现在的开发中,有非常成熟的解决思路,那就是分层开发。
三、分层解耦
在我们进行程序设计以及程序开发时,尽可能让每一个接口、类、方法的职责更单一些(单一职责原则) |
单一职责原则:一个类或一个方法,就只做一件事情,只管一块功能 这样就可以让类、接口、方法的复杂度更低,可读性更强,扩展性更好,也更利用后期的维护 |
1、三层架构
那其实我们上述案例的处理逻辑呢,从组成上看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 数据访问:负责业务数据的维护操作,包括增、删、改、查等操作。 - 逻辑处理:负责业务逻辑处理的代码。 - 请求处理、响应数据:负责,接收页面的请求,给页面响应数据。 |
按照上述的三个组成部分,在我们项目开发中呢,可以将代码分为三层:
1.1、三层架构程序的执行流程
思考:按照三层架构的思想,如何要对业务逻辑(Service层)进行变更,会影响到Controller层和Dao层吗? |
答案:不会影响。 (程序的扩展性、维护性变得更好了) |
1.2、代码拆分
我们使用三层架构思想,来改造下之前的程序: - 控制层包名:xxxx.controller - 业务逻辑层包名:xxxx.service - 数据访问层包名:xxxx.dao |
控制层:接收前端发送的请求,对请求进行处理,并响应数据
@RestController
public class EmpController {private EmpService empService = new EmpServiceA();@RequestMapping("/listEmp")public Result list(){//1.调用service,获取数据List<Emp> empList = empService.listEmp();//3. 响应数据return Result.success(empList);}
}
业务逻辑层:处理具体的业务逻辑
接口
import com.yaqi.pojo.Emp;import java.util.List;public interface EmpService {//获取员工列表public List<Emp> listEmp();
}
实现类
package com.yaqi.service.impl;import com.yaqi.dao.EmpDao;
import com.yaqi.dao.impl.EmpDaoA;
import com.yaqi.pojo.Emp;
import com.yaqi.service.EmpService;import java.util.List;public class EmpServiceA implements EmpService {private EmpDao empDao = new EmpDaoA();@Overridepublic List<Emp> listEmp() {//1.调用dao,获取数据List<Emp> empList = empDao.listEmp();//2. 对数据进行转换处理 - gender, jobempList.stream().forEach(emp -> {//处理 gender 1: 男, 2: 女String gender = emp.getGender();if("1".equals(gender)){emp.setGender("男");}else if("2".equals(gender)){emp.setGender("女");}//处理job - 1: 讲师, 2: 班主任 , 3: 就业指导String job = emp.getJob();if("1".equals(job)){emp.setJob("讲师");}else if("2".equals(job)){emp.setJob("班主任");}else if("3".equals(job)){emp.setJob("就业指导");}});return empList;}
}
数据访问层:负责数据的访问操作,包含数据的增、删、改、查
接口
import com.yaqi.pojo.Emp;import java.util.List;public interface EmpDao {//用来获取员工数据public List<Emp> listEmp();}
实现类
import com.yaqi.dao.EmpDao;
import com.yaqi.pojo.Emp;
import com.yaqi.tuils.XmlParserUtils;import java.util.List;public class EmpDaoA implements EmpDao {@Overridepublic List<Emp> listEmp() {//1. 加载并解析emp.xmlString file = this.getClass().getClassLoader().getResource("emp.xml").getFile();System.out.println(file);List<Emp> empList = XmlParserUtils.parse(file, Emp.class);return empList;}
}
代码调用逻辑图:
1.3、三层架构的好处
三层架构的好处: 1. 复用性强 2. 便于维护 3. 利用扩展 |
2、分层解耦
解耦:解除耦合
2.1、耦合问题
首先需要了解软件开发涉及到的两个概念:内聚和耦合 - 内聚:软件中各个功能模块内部的功能联系 - 耦合:衡量软件中各个层/模块之间的依赖、关联的程度 |
软件设计原则:高内聚低耦合 |
高内聚指的是:一个模块中各个元素之间的联系的紧密程度,如果各个元素(语句、程序段)之间的联系程度越高,则内聚性越高,即 "高内聚" 低耦合指的是:软件中各个层、模块之间的依赖关联程序越低越好 |
程序中高内聚的体现: |
- EmpServiceA类中只编写了和员工相关的逻辑处理代码 |
程序中耦合代码的体现: |
- 把业务类变为EmpServiceB时,需要修改controller层中的代码 |
高内聚、低耦合的目的是使程序模块的可重用性、移植性大大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