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目录
- @[toc]
- 1 :peach:List:peach:
- 1.1 :apple:lpush:apple:
- 1.2 :apple:lpushx:apple:
- 1.3 :apple:rpush:apple:
- 1.4 :apple:rpushx:apple:
- 1.5 :apple:lrange:apple:
- 1.6 :apple:lpop:apple:
- 1.7 :apple:rpop:apple:
- 1.8 :apple:lindex:apple:
- 1.9 :apple:linsert:apple:
- 1.10 :apple:len:apple:
- 1.11 :apple:blpop:apple:
- 1.12 :apple:brpop:apple:
- 1.13 :apple:内部编码:apple:
- 1.14 :apple:使⽤场景:apple:
- 1.14.1 :lemon:消息队列:lemon:
- 1.14.2 :lemon:微博 Timeline:lemon:
- 2 :peach:Set:peach:
- 2.1 :apple:sadd:apple:
- 2.2 :apple:smembers:apple:
- 2.3 :apple:sismember:apple:
- 2.4 :apple:scard:apple:
- 2.5 :apple:spop:apple:
- 2.6 :apple:smove:apple:
- 2.7 :apple:srem:apple:
- 2.8 :apple:sinter:apple:
- 2.9 :apple:sinterstore:apple:
- 2.10 :apple:sunion:apple:
- 2.11 :apple:sunionstore:apple:
- 2.12 :apple:sdiff:apple:
- 2.13 :apple:sdiffstore:apple:
- 2.14 :apple:内部编码:apple:
- 2.15 :apple:使⽤场景:apple:
- 3 :peach:Zset:peach:
- 3.1 :apple:zadd:apple:
- 3.2 :apple:zcard:apple:
- 3.3 :apple:zcount:apple:
- 3.4 :apple:zrange:apple:
- 3.5 :apple:zrevrange:apple:
- 3.6 :apple:zrangebyscore:apple:
- 3.7 :apple:zpopmax:apple:
- 3.8 :apple:bzpopmax:apple:
- 3.9 :apple:zpopmin:apple:
- 3.10 :apple:bzpopmin:apple:
- 3.11 :apple:zrank:apple:
- 3.12 :apple:revrank:apple:
- 3.13 :apple:zscore:apple:
- 3.14 :apple:zrem:apple:
- 3.15 :apple:zremrangebyrank:apple:
- 3.16 :apple:zremrangebyscore:apple:
- 3.17 :apple:zincrby:apple:
- 3.18 :apple:zinterstore:apple:
- 3.19 :apple:zunionstore:apple:
- 3.20 :apple:内部编码:apple:
- 3.21 :apple:使用场景:apple:
文章目录
- @[toc]
- 1 :peach:List:peach:
- 1.1 :apple:lpush:apple:
- 1.2 :apple:lpushx:apple:
- 1.3 :apple:rpush:apple:
- 1.4 :apple:rpushx:apple:
- 1.5 :apple:lrange:apple:
- 1.6 :apple:lpop:apple:
- 1.7 :apple:rpop:apple:
- 1.8 :apple:lindex:apple:
- 1.9 :apple:linsert:apple:
- 1.10 :apple:len:apple:
- 1.11 :apple:blpop:apple:
- 1.12 :apple:brpop:apple:
- 1.13 :apple:内部编码:apple:
- 1.14 :apple:使⽤场景:apple:
- 1.14.1 :lemon:消息队列:lemon:
- 1.14.2 :lemon:微博 Timeline:lemon:
- 2 :peach:Set:peach:
- 2.1 :apple:sadd:apple:
- 2.2 :apple:smembers:apple:
- 2.3 :apple:sismember:apple:
- 2.4 :apple:scard:apple:
- 2.5 :apple:spop:apple:
- 2.6 :apple:smove:apple:
- 2.7 :apple:srem:apple:
- 2.8 :apple:sinter:apple:
- 2.9 :apple:sinterstore:apple:
- 2.10 :apple:sunion:apple:
- 2.11 :apple:sunionstore:apple:
- 2.12 :apple:sdiff:apple:
- 2.13 :apple:sdiffstore:apple:
- 2.14 :apple:内部编码:apple:
- 2.15 :apple:使⽤场景:apple:
- 3 :peach:Zset:peach:
- 3.1 :apple:zadd:apple:
- 3.2 :apple:zcard:apple:
- 3.3 :apple:zcount:apple:
- 3.4 :apple:zrange:apple:
- 3.5 :apple:zrevrange:apple:
- 3.6 :apple:zrangebyscore:apple:
- 3.7 :apple:zpopmax:apple:
- 3.8 :apple:bzpopmax:apple:
- 3.9 :apple:zpopmin:apple:
- 3.10 :apple:bzpopmin:apple:
- 3.11 :apple:zrank:apple:
- 3.12 :apple:revrank:apple:
- 3.13 :apple:zscore:apple:
- 3.14 :apple:zrem:apple:
- 3.15 :apple:zremrangebyrank:apple:
- 3.16 :apple:zremrangebyscore:apple:
- 3.17 :apple:zincrby:apple:
- 3.18 :apple:zinterstore:apple:
- 3.19 :apple:zunionstore:apple:
- 3.20 :apple:内部编码:apple:
- 3.21 :apple:使用场景:apple:
1 🍑List🍑
列表类型是⽤来存储多个有序的字符串,如图 所⽰,a、b、c、d、e 五个元素从左到右组成了⼀个有序的列表,列表中的每个字符串称为元素(element),⼀个列表最多可以存储个元素。
在 Redis 中,可以对列表两端插⼊(push)和弹出(pop),还可以获取指定范围的元素列表、获取指定索引下标的元素等。列表是⼀种⽐较灵活的数据结构,它可以充当栈。
注意:列表元素是允许重复的,并且列表是讲究顺序的。讲究顺序也就是{1,2,3}和{1,3,2}是两个完全不同的列表。
1.1 🍎lpush🍎
将⼀个或者多个元素从左侧放⼊(头插)到 list 中。
语法:
LPUSH key element [element ...]
命令有效版本:1.0.0 之后
时间复杂度:只插⼊⼀个元素为 O(1), 插⼊多个元素为 O(N), N 为插⼊元素个数.
返回值:插⼊后 list 的⻓度。
⽰例:
1.2 🍎lpushx🍎
在 key 存在时,将⼀个或者多个元素从左侧放⼊(头插)到 list 中。不存在,直接返回。
语法:
LPUSHX key element [element ...]
命令有效版本:2.0.0 之后
时间复杂度:只插⼊⼀个元素为 O(1), 插⼊多个元素为 O(N), N 为插⼊元素个数.
返回值:插⼊后 list 的⻓度。
⽰例:
1.3 🍎rpush🍎
将⼀个或者多个元素从右侧放⼊(尾插)到 list 中。
语法:
RPUSH key element [element ...]
命令有效版本:1.0.0 之后
时间复杂度:只插⼊⼀个元素为 O(1), 插⼊多个元素为 O(N), N 为插⼊元素个数.
返回值:插⼊后 list 的⻓度。
用法与lpush基本类似,这里就不再演示了。
1.4 🍎rpushx🍎
在 key 存在时,将⼀个或者多个元素从右侧放⼊(尾插)到 list 中。
语法:
RPUSHX key element [element ...]
命令有效版本:2.0.0 之后
时间复杂度:只插⼊⼀个元素为 O(1), 插⼊多个元素为 O(N), N 为插⼊元素个数.
返回值:插⼊后 list 的⻓度。
1.5 🍎lrange🍎
获取从 start 到 end 区间的所有元素,左闭右闭。
语法:
LRANGE key start stop
命令有效版本:1.0.0 之后
时间复杂度:O(N)
返回值:指定区间的元素。
⽰例:
1.6 🍎lpop🍎
从 list 左侧取出元素(即头删)。
语法:
LPOP key
命令有效版本:1.0.0 之后
时间复杂度:O(1)
返回值:取出的元素或者 nil。
⽰例:
1.7 🍎rpop🍎
从 list 右侧取出元素(即尾删)。
语法:
RPOP key
命令有效版本:1.0.0 之后
时间复杂度:O(1)
返回值:取出的元素或者 nil。
1.8 🍎lindex🍎
获取从左数第 index 位置的元素。
语法:
LINDEX key index
命令有效版本:1.0.0 之后
时间复杂度:O(N)
返回值:取出的元素或者 nil。
⽰例:
1.9 🍎linsert🍎
在特定位置插⼊元素。
语法:
LINSERT key <BEFORE | AFTER> pivot element
命令有效版本:2.2.0 之后
时间复杂度:O(N)
返回值:插⼊后的 list ⻓度。
⽰例:
1.10 🍎len🍎
获取 list ⻓度。
语法:
LLEN key
命令有效版本:1.0.0 之后
时间复杂度:O(1)
返回值:list 的⻓度。
⽰例:
1.11 🍎blpop🍎
lpop 的阻塞版本。
语法:
BLPOP key [key ...] timeout
命令有效版本:1.0.0 之后
时间复杂度:O(1)
返回值:取出的元素或者 nil。
⽰例:
- 在列表中有元素的情况下,阻塞和⾮阻塞表现是⼀致的。但如果列表中没有元素,⾮阻塞版本会立马返回 nil,但阻塞版本会根据 timeout,阻塞⼀段时间,期间 Redis 可以执⾏其他命令,但要求执⾏该命令的客⼾端会表现为阻塞状态。
- 命令中如果设置了多个键,那么会从左向右进⾏遍历键,⼀旦有⼀个键对应的列表中可以弹出元素,命令⽴即返回。
- 如果多个客⼾端同时多⼀个键执⾏ pop,则最先执⾏命令的客⼾端会得到弹出的元素。这个我就不验证了大家可以自行验证。
1.12 🍎brpop🍎
RPOP 的阻塞版本。
语法:
BRPOP key [key ...] timeout
命令有效版本:1.0.0 之后
时间复杂度:O(1)
返回值:取出的元素或者 nil。
用法与blpop基本类似。
1.13 🍎内部编码🍎
列表类型的内部编码有3种:
-
ziplist(压缩列表):当列表的元素个数⼩于 list-max-ziplist-entries 配置(默认 512 个),同时列表中每个元素的⻓度都⼩于 list-max-ziplist-value 配置(默认 64 字节)时,Redis 会选⽤ziplist 来作为列表的内部编码实现来减少内存消耗。
-
linkedlist(链表):当列表类型⽆法满⾜ ziplist 的条件时,Redis 会使⽤ linkedlist 作为列表的内部实现。
-
quicklist:结合了 ziplist 和 linkedlist 两者的优势,为列表类型提供了⼀种更为优秀的内部编码实现。
注意:较新版本的 Redis 都是使用的
quicklis
t编码。
1.14 🍎使⽤场景🍎
1.14.1 🍋消息队列🍋
Redis 可以使⽤ lpush + brpop 命令组合实现经典的阻塞式⽣产者-消费者模型队列,⽣产者客⼾端使⽤ lpush 从列表左侧插⼊元素,多个消费者客⼾端使⽤ brpop 命令阻塞式地从队列中"争抢" 队⾸元素。通过多个客⼾端来保证消费的负载均衡和⾼可⽤性。
注意:但是一般场景下我们不会使用List来作为消息队列,而是使用功能更加强大的
Streams
。
1.14.2 🍋微博 Timeline🍋
每个⽤⼾都有属于⾃⼰的 Timeline(微博列表),现需要分⻚展⽰⽂章列表。此时可以考虑使⽤列表,因为列表不但是有序的,同时⽀持按照索引范围获取元素。
选择列表类型时,请参考:
同侧存取(lpush + lpop 或者 rpush + rpop)为栈
异侧存取(lpush + rpop 或者 rpush + lpop)为队列
2 🍑Set🍑
集合类型也是保存多个字符串类型的元素的,但和列表类型不同的是,在集合中 :
1)元素之间是⽆序的;
2)元素不允许重复。1个集合中最多可以存储 232-1 个元素。Redis 除了⽀持集合内的增删查改操作,同时还⽀持多个集合取交集、并集、差集,合理地使⽤好集合类型,能在实际开发中解决很多问题。
2.1 🍎sadd🍎
将⼀个或者多个元素添加到 set 中。注意,重复的元素⽆法添加到 set 中。
语法:
SADD key member [member ...]
命令有效版本:1.0.0 之后
时间复杂度:O(1)
返回值:本次添加成功的元素个数。
⽰例:
2.2 🍎smembers🍎
获取⼀个 set 中的所有元素,注意,元素间的顺序是⽆序的。
语法:
SMEMBERS key
命令有效版本:1.0.0 之后
时间复杂度:O(N)
返回值:所有元素的列表。
⽰例:
2.3 🍎sismember🍎
判断⼀个元素在不在 set 中。
语法:
SISMEMBER key member
命令有效版本:1.0.0 之后
时间复杂度:O(1)
返回值:1 表⽰元素在 set 中。0 表⽰元素不在 set 中或者 key 不存在。
⽰例:
2.4 🍎scard🍎
获取⼀个 set 的基数(cardinality),即 set 中的元素个数。
语法:
SCARD key
命令有效版本:1.0.0 之后
时间复杂度:O(1)
返回值:set 内的元素个数。
⽰例:
2.5 🍎spop🍎
从 set 中随机删除并返回⼀个或者多个元素。
语法:
SPOP key [count]
命令有效版本:1.0.0 之后
时间复杂度:O(N), n 是 count
返回值:取出的元素。
⽰例:
2.6 🍎smove🍎
将⼀个元素从源 set 取出并放⼊⽬标 set 中。
语法:
SMOVE source destination member
命令有效版本:1.0.0 之后
时间复杂度:O(1)
返回值:1 表⽰移动成功,0 表⽰失败。
⽰例:
2.7 🍎srem🍎
将指定的元素从 set 中删除。
语法:
SREM key member [member ...]
命令有效版本:1.0.0 之后
时间复杂度:O(N), N 是要删除的元素个数.
返回值:本次操作删除的元素个数。
⽰例:
2.8 🍎sinter🍎
获取给定 set 的交集中的元素。
语法:
SINTER key [key ...]
命令有效版本:1.0.0 之后
时间复杂度:O(N * M), N 是最⼩的集合元素个数. M 是最⼤的集合元素个数.
返回值:交集的元素。
⽰例:
2.9 🍎sinterstore🍎
获取给定 set 的交集中的元素并保存到⽬标 set 中。
语法:
SINTERSTORE destination key [key ...]
命令有效版本:1.0.0 之后
时间复杂度:O(N * M), N 是最⼩的集合元素个数. M 是最⼤的集合元素个数.
返回值:交集的元素个数。
⽰例:
2.10 🍎sunion🍎
获取给定 set 的并集中的元素。
语法:
SUNION key [key ...]
命令有效版本:1.0.0 之后
时间复杂度:O(N), N 给定的所有集合的总的元素个数.
返回值:并集的元素。
⽰例:
2.11 🍎sunionstore🍎
获取给定 set 的并集中的元素并保存到⽬标 set 中。
语法:
SUNIONSTORE destination key [key ...]
命令有效版本:1.0.0 之后
时间复杂度:O(N), N 给定的所有集合的总的元素个数.
返回值:并集的元素个数。
2.12 🍎sdiff🍎
获取给定 set 的差集中的元素。
语法:
SDIFF key [key ...]
命令有效版本:1.0.0 之后
时间复杂度:O(N), N 给定的所有集合的总的元素个数.
返回值:差集的元素。
⽰例:
2.13 🍎sdiffstore🍎
获取给定 set 的差集中的元素并保存到⽬标 set 中。
语法:
SDIFFSTORE destination key [key ...]
命令有效版本:1.0.0 之后
时间复杂度:O(N), N 给定的所有集合的总的元素个数.
返回值:差集的元素个数。
2.14 🍎内部编码🍎
集合类型的内部编码有两种:
- intset(整数集合):当集合中的元素都是整数并且元素的个数⼩于 set-max-intset-entries 配置(默认 512 个)时,Redis 会选⽤ intset 来作为集合的内部实现,从⽽减少内存的使⽤。
- hashtable(哈希表):当集合类型⽆法满⾜ intset 的条件时,Redis 会使⽤ hashtable 作为集合的内部实现。
1)当元素个数较少并且都为整数时,内部编码为 intset;
2)当元素个数超过 512 个,内部编码为 hashtable;
3)当存在元素不是整数时,内部编码为 hashtable;
2.15 🍎使⽤场景🍎
集合类型⽐较典型的使⽤场景是标签(tag)。例如 A ⽤⼾对娱乐、体育板块⽐较感兴趣,B ⽤⼾对历史、新闻⽐较感兴趣,这些兴趣点可以被抽象为标签。有了这些数据就可以得到喜欢同⼀个标签的⼈,以及⽤⼾的共同喜好的标签,这些数据对于增强⽤⼾体验和⽤⼾黏度都⾮常有帮助。 例如⼀个电⼦商务⽹站会对不同标签的⽤⼾做不同的产品推荐。
3 🍑Zset🍑
有序集合相对于字符串、列表、哈希、集合来说会有⼀些陌⽣。它保留了集合不能有重复成员的特点,但与集合不同的是,有序集合中的每个元素都有⼀个唯⼀的浮点类型的分数(score)与之关联,着使得有序集合中的元素是可以维护有序性的,但这个有序不是⽤下标作为排序依据⽽是⽤这个分数。
有序集合提供了获取指定分数和元素范围查找、计算成员排名等功能,合理地利⽤有序集合,可以帮助我们在实际开发中解决很多问题。
注意:有序集合中的元素是不能重复的,但分数允许重复。类⽐于⼀次考试之后,每个⼈⼀定有⼀个唯⼀的分数,但分数允许相同。
3.1 🍎zadd🍎
添加或者更新指定的元素以及关联的分数到 zset 中,分数应该符合 double 类型,+inf
和 -inf
作为正负极限也是合法的。
ZADD 的相关选项:
XX
:仅仅⽤于更新已经存在的元素,不会添加新元素。NX
:仅⽤于添加新元素,不会更新已经存在的元素。CH
:默认情况下,ZADD 返回的是本次添加的元素个数,但指定这个选项之后,就会还包含本次更新的元素的个数。INCR
:此时命令类似 ZINCRBY 的效果,将元素的分数加上指定的分数。此时只能指定⼀个元素和分数。LT
:仅当新分数小于当前分数时才更新现有元素。此标志不会阻止添加新元素。GT
:仅当新分数大于当前分数时才更新现有元素。此标志不会阻止添加新元素。
语法:
ZADD key [NX | XX] [GT | LT] [CH] [INCR] score member [score member ...]
命令有效版本:1.2.0 之后
时间复杂度:O(log(N))
返回值:本次添加成功的元素个数。
注意:增加指定元素时score是在member前面的。
⽰例:
此时我们观察出现了出现了十六进制的数据,当我们重新启动Redis客户端并且带上--raw
就可以解决:
接下来我们验证下XX
与`NX选项:
另外当我们带上CH
选项时会直接返回修改数据的个数:
接下来我们验证下LT
与GT
选项:
3.2 🍎zcard🍎
获取⼀个 zset 的基数(cardinality),即 zset 中的元素个数。
语法:
ZCARD key
命令有效版本:1.2.0 之后
时间复杂度:O(1)
返回值:zset 内的元素个数。
⽰例:
3.3 🍎zcount🍎
返回分数在 min 和 max 之间的元素个数,默认情况下,min 和 max 都是包含的,可以通过(
排除。
语法:
ZCOUNT key min max
命令有效版本:2.0.0 之后
时间复杂度:O(log(N))
返回值:满⾜条件的元素列表个数。
⽰例:
3.4 🍎zrange🍎
返回指定区间⾥的元素,分数按照升序。带上 WITHSCORES 可以把分数也返回。
语法:
ZRANGE key start stop [WITHSCORES]
注意:此处的 [start, stop] 为下标构成的区间. 从 0 开始, ⽀持负数.
命令有效版本:1.2.0 之后
时间复杂度:O(log(N)+M)
返回值:区间内的元素列表。
⽰例:
3.5 🍎zrevrange🍎
返回指定区间⾥的元素,分数按照降序。带上 WITHSCORES
可以把分数也返回。
备注:这个命令可能在 6.2.0 之后废弃,并且功能合并到 ZRANGE 中。
语法:
ZREVRANGE key start stop [WITHSCORES]
命令有效版本:1.2.0 之后
时间复杂度:O(log(N)+M)
返回值:区间内的元素列表。
⽰例:
3.6 🍎zrangebyscore🍎
返回分数在 min 和 max 之间的元素,默认情况下,min 和 max 都是包含的,可以通过(
排除。
备注:这个命令可能在 6.2.0 之后废弃,并且功能合并到 ZRANGE 中。
语法:
ZRANGEBYSCORE key min max [WITHSCORES]
命令有效版本:1.0.5 之后
时间复杂度:O(log(N)+M)
返回值:区间内的元素列表。
⽰例:
3.7 🍎zpopmax🍎
删除并返回分数最⾼的 count 个元素。
语法:
ZPOPMAX key [count]
命令有效版本:5.0.0 之后
时间复杂度:O(log(N) * M)
返回值:分数和元素列表。
⽰例:
但是如果有多个分数相同的删除的是哪个呢?我们来验证下:
我们发现删除的是字典序大的那个。(two > grm)
3.8 🍎bzpopmax🍎
ZPOPMAX 的阻塞版本。
语法:
BZPOPMAX key [key ...] timeout
命令有效版本:5.0.0 之后
时间复杂度:O(log(N))
返回值:元素列表。
⽰例:
终端1:
终端2:
3.9 🍎zpopmin🍎
删除并返回分数最低的 count 个元素。
语法:
ZPOPMIN key [count]
命令有效版本:5.0.0 之后
时间复杂度:O(log(N) * M)
返回值:分数和元素列表。
⽰例:
但是如果有多个分数相同的删除的是哪个呢?我们来验证下:
我们发现删除的是字典序小的那个。(two > grm)
3.10 🍎bzpopmin🍎
ZPOPMIN 的阻塞版本。
语法:
BZPOPMIN key [key ...] timeout
命令有效版本:5.0.0 之后
时间复杂度:O(log(N))
返回值:元素列表。
3.11 🍎zrank🍎
返回指定元素的排名,升序。
语法:
ZRANK key member
命令有效版本:2.0.0 之后
时间复杂度:O(log(N))
返回值:排名。
⽰例:
3.12 🍎revrank🍎
返回指定元素的排名,降序。
语法:
ZREVRANK key member
命令有效版本:2.0.0 之后
时间复杂度:O(log(N))
返回值:排名。
⽰例:
3.13 🍎zscore🍎
返回指定元素的分数。
语法:
ZSCORE key member
命令有效版本:1.2.0 之后
时间复杂度:O(1)
返回值:分数。
⽰例:
3.14 🍎zrem🍎
删除指定的元素。
语法:
ZREM key member [member ...]
命令有效版本:1.2.0 之后
时间复杂度:O(M*log(N))
返回值:本次操作删除的元素个数。
⽰例:
3.15 🍎zremrangebyrank🍎
按照排序,升序删除指定范围的元素,左闭右闭。
语法:
ZREMRANGEBYRANK key start stop
命令有效版本:2.0.0 之后
时间复杂度:O(log(N)+M)
返回值:本次操作删除的元素个数。
⽰例:
3.16 🍎zremrangebyscore🍎
按照分数删除指定范围的元素,左闭右闭。
语法:
ZREMRANGEBYSCORE key min max
命令有效版本:1.2.0 之后
时间复杂度:O(log(N)+M)
返回值:本次操作删除的元素个数。
⽰例:
3.17 🍎zincrby🍎
为指定的元素的关联分数添加指定的分数值。
语法:
ZINCRBY key increment member
命令有效版本:1.2.0 之后
时间复杂度:O(log(N))
返回值:增加后元素的分数。
⽰例:
3.18 🍎zinterstore🍎
求出给定有序集合中元素的交集并保存进⽬标有序集合中,在合并过程中以元素为单位进⾏合并,元素对应的分数按照不同的聚合⽅式和权重得到新的分数。
语法:
ZINTERSTORE destination numkeys key [key ...] [WEIGHTS weight[weight ...]] [AGGREGATE <SUM | MIN | MAX>]
注意:这里面的numkeys代表合并有序集合的个数,weight代表权值,后面的SUM/MIN/MAX任选一个进行处理即可,默认不写是SUM。
命令有效版本:2.0.0 之后
时间复杂度:O(NK)+O(Mlog(M)) N 是输⼊的有序集合中, 最⼩的有序集合的元素个数; K 是输⼊了⼏个有序集合; M 是最终结果的有序集合的元素个数。
返回值:⽬标集合中的元素个数
⽰例:
3.19 🍎zunionstore🍎
求出给定有序集合中元素的并集并保存进⽬标有序集合中,在合并过程中以元素为单位进⾏合并,元素对应的分数按照不同的聚合⽅式和权重得到新的分数。
语法:
ZUNIONSTORE destination numkeys key [key ...] [WEIGHTS weight[weight ...]] [AGGREGATE <SUM | MIN | MAX>]
命令有效版本:2.0.0 之后
时间复杂度:O(N)+O(M*log(M)) N 是输⼊的有序集合总的元素个数; M 是最终结果的有序集合的元素
个数.
返回值:⽬标集合中的元素个数
⽰例:
3.20 🍎内部编码🍎
有序集合类型的内部编码有两种:
- ziplist(压缩列表):当有序集合的元素个数⼩于 zset-max-ziplist-entries 配置(默认 128 个),同时每个元素的值都⼩于 zset-max-ziplist-value 配置(默认 64 字节)时,Redis 会⽤ ziplist 来作为有序集合的内部实现,ziplist 可以有效减少内存的使⽤。
- skiplist(跳表):当 ziplist 条件不满⾜时,有序集合会使⽤ skiplist 作为内部实现,因为此时ziplist 的操作效率会下降。
1)当元素个数较少且每个元素较⼩时,内部编码为 ziplist。
2)当元素个数超过 128 个,内部编码 skiplist。
3)当某个元素⼤于 64 字节时,内部编码 skiplist。
3.21 🍎使用场景🍎
有序集合⽐较典型的使⽤场景就是排⾏榜系统。例如常⻅的⽹站上的热榜信息,榜单的维度可能是多⽅⾯的:按照时间、按照阅读量、按照点赞量。本例中我们使⽤点赞数这个维度,维护每天的热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