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抽象类与接口的区别?
Activity与Fragment之间的通信方式有哪些?
抽象类与接口的区别?
抽象类和接口在Java和Android开发中都是用来实现多态和代码复用的机制,但它们有一些关键的区别:
-
定义和使用方式:
- 抽象类是用
abstract
关键字定义的,它可以包含抽象方法(没有方法体的方法)和具体方法(有方法体的方法)。 - 接口是用
interface
关键字定义的,它在Java 8之前只能包含抽象方法。从Java 8开始,接口也可以包含默认方法(使用default
关键字)和静态方法。
- 抽象类是用
-
继承和实现:
- 一个类只能继承一个抽象类,因为Java不支持多重继承。
- 一个类可以实现多个接口,这是通过多重继承的一种方式。
-
成员变量和方法:
- 抽象类中的成员变量可以是任何访问类型,包括私有的。
- 接口中的成员变量默认是
public static final
的,直到Java 9引入了私有和包私有的成员变量。
-
构造器:
- 抽象类可以有构造器,并且在子类中可以通过
super
关键字调用。 - 接口不能有构造器,因为接口不能被实例化。
- 抽象类可以有构造器,并且在子类中可以通过
-
访问速度:
- 抽象类通常比接口访问速度要快,因为接口在调用时需要查找实现类中的具体方法。
-
新方法的添加:
- 在抽象类中添加新的方法时,如果这些方法是具体的,那么现有的子类不需要做任何改变。
- 在接口中添加新的方法时,所有实现该接口的类都必须实现这些新方法,否则这些类会变成抽象类。
-
默认实现:
- 从Java 8开始,接口可以包含默认方法,这些方法提供了方法体的默认实现,允许接口在不破坏现有实现的情况下进行扩展。
这些区别决定了抽象类和接口在设计类层次结构时的不同用途。抽象类更适合于存在共同行为的情况,而接口则更适合于定义一组相关功能的契约。在Android开发中,这些概念同样适用,并且经常用于设计模式和架构设计中。
Activity与Fragment之间的通信方式有哪些?
在Android中,Activity与Fragment之间的通信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们经常需要相互传递数据或响应事件。以下是几种常见的通信方式:
-
使用
getActivity()
方法: Fragment可以通过调用getActivity()
方法获取到与之关联的Activity的实例,然后直接调用Activity中的公共方法。 -
使用
setTargetFragment()
和setResult()
方法: 在Fragment中,可以通过设置目标Fragment和请求码,然后通过startActivityForResult()
启动另一个Activity。在目标Activity处理完请求后,可以通过setResult()
返回结果,原Fragment可以通过重写onActivityResult()
方法来接收结果。 -
使用
onAttach()
和onDetach()
回调: Fragment在附加(attach)到Activity时会调用onAttach()
方法,可以从这个方法中获取Activity的引用。当Fragment从Activity分离(detach)时,会调用onDetach()
方法,此时应该清除对Activity的引用。 -
使用
onActivityResult()
方法: 如果Fragment需要处理从另一个Activity返回的结果,可以在Fragment中重写onActivityResult()
方法。 -
使用
Fragment.setArguments()
和getArguments()
方法: 在Fragment创建之前,可以通过setArguments()
方法传递一个Bundle
对象给Fragment。Fragment可以通过getArguments()
方法获取这些参数。 -
使用
ViewModel
和LiveData
: 对于更复杂的数据共享,可以使用ViewModel
来存储和管理界面相关的数据,然后通过LiveData
观察数据变化。这样,Fragment和Activity都可以观察到ViewModel中的数据变化,实现双向数据绑定。 -
使用事件总线或消息传递: 可以使用如Otto、GreenRobot的EventBus等事件总线库,或者自定义消息传递机制,来在Fragment和Activity之间传递事件和消息。
-
使用接口回调: Activity可以定义一个接口,Fragment实现这个接口。当Fragment需要通知Activity某些操作完成时,可以通过这个接口回调到Activity。
选择哪种通信方式取决于具体的应用场景和设计需求。在设计时,应尽量保持Fragment和Activity之间的低耦合,以便于维护和扩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