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重点:文件描述符,重定向,缓冲区,磁盘结构,文件系统,inode理解文件的增删查改,查找一个文件为什么一定要有路径,动静态库,有的时候为什么找不到库,动态库的加载。
目录
需要大概了解的知识
IO接口简单介绍
read,write和open的初次使用
文件fd
0&1&2
重定向
struct file
磁盘的物理结构和逻辑结构
软硬链接
动静态库
静态库
动态库
2.生成动态库
3.使用动态库
总结
需要大概了解的知识
文件=内容+属性
内容和属性本质上都是数据,都存储在磁盘中
由冯诺依曼可得,文件想要被打开一定要先被加载到内存中
所以文件可被分为被打开文件(内存中)和未被打开的文件(磁盘中)
文件在被加载到内存之前,肯定会在内存中生成对应的描述结构体 struct file,和进程类似
对于被打开的文件我们也要进行管理,怎么管理?先描述,再组织!
一个进程可能打开多个文件,所以进程和被打开文件的关系是1:n
本篇先要大概了解进程和被打开文件的关系
IO接口简单介绍
之前我们学习过c语言的文件操作,但那是语言级别的。由之前所学知道中间肯定需要操作系统参与,所以c语言的文件操作必定封装了系统调用
read,write和open的初次使用
read和write
open
这里注意一下mode的使用即可
重点:为什么open的返回值是int???
文件fd
open的返回值int,被成为文件描述符fd
当使用open函数打开文件再将对应的fd打印出来我们可以发现,fd是一个较小的大概率连续的整数
这比较符合日常使用的数组的下标的特征
我们之前说过一个进程要打开一个磁盘中的文件的时候,要先将磁盘中的文件加载到内存中,在这之前我们要先建立对应的struct file 结构体(先将里面默认为有属性和struct file*指针和其他字段),除此之外还要建立一个数组
对应的结构体也要被管理起来?怎么管理?先描述,再组织!
被打开的文件也算一个小的进程了
在进程的对应的描述对象task_struct 结构体中,我们可以发现一个数组指针struct file_struct *file指针一个数组
这个数组默认0,1,2下标被填充。
进程每打开一个文件,对应的struct file就会被生成,然后指向磁盘中的对应部分,该数组从0开始找到未被填充的部分将其填充,这样就能通过数组找到对应的结构体struct file,对应的下标作为返回值返回给fd
这样进程就能通过该数组对struct file实现管理
文件描述符fd的本质:就是数组的下标!!!
那c语言的FILE又是什么鬼?
由上可以推测出FILE是一个结构体,里面必定封装了文件描述符fd
操作系统访问文件只认文件描述符
0&1&2
为什么该数组的0,1,2位置会被默认填充呢?填充的是什么呢?
填充的分别为stdin(键盘),stdout(显示器)和stderr(显示器),目的是为了方便程序员进行读写操作
stderr是什么鬼?又如何进一步理解一切皆文件呢?
struct file里除了属性,还有对应的读写等操作方法集和缓冲区。
因为已经默认填充好0,1,2位置了并且有了对应的struct file,所以当我们敲键盘的时候,本质就是向对应的键盘设备写入数据;当进行打印操作的时候,本质就是向显示器写入数据
stdout和stderr都是显示器,这是为什么呢?为了将代码编辑运行的错误信息和普通的打印信息进行分类,更好地为程序员定位错误位置和写日志
文件fd的分配规则:从小到大进行寻找没有被使用数据的位置,然后分配给指定的打开的文件
重定向
重定向可以分为清空重定向和追加重定向
1.清空重定向>
第一次写的hello world被第二次写的你好呀覆盖了,这就是清空重定向
2.追加重定向>>
第一次写的hello没有被第二次写的你覆盖,而是追加在hello后面,这就是追加重定向。
重定向本质:上层fd不变,fd指向的内容进行改变
struct file
struct file里主要包含文件的属性,文件的操作方法集和文件缓冲区
磁盘中的文件要加载到内存中,其实就是加载到对应的文件缓冲区中,这一工作由操作系统来做
- 读数据:要将数据读到内存中——将磁盘中数据拷贝到对应的struct file 里的文件缓冲区
- 写数据:要将数据读到内存中——将磁盘中数据拷贝到对应的struct file 里的文件缓冲区,然后再进行修改
我们在应用层进行数据读写的本质是什么?将文件缓冲区中的数据进行来回拷贝
缓冲区是什么呢?由上图可得缓冲区是struct file结构体里的一段空间,所以缓冲区本质上就是内存的一部分空间
为什么要有缓冲区呢?缓冲区就等于现实生活中的菜鸟驿站,我们要把一个东西送给朋友,有了菜鸟驿站就不用亲自开车去送,而是到驿站去寄快递,到驿站寄了以后,就会说已经把东西送了出去了,此时东西也不再属于我们了。所以缓冲区的最主要作用就是提高效率——提高使用者的效率
因为有了缓冲区的存在,可以积累一部分数据然后统一发送,减少了IO的次数,提高了发送效率
缓冲区因为可以暂存数据,必定有一定的刷新方式
- 无缓冲(立即刷新)
- 行缓冲(行刷新,\n)
- 全缓冲(等缓冲区满了再进行刷新)
一般策略,特殊情况
- 强制刷新
- 进程退出的时候,一般要刷新缓冲区
一般对于显示器文件——行缓冲
对于磁盘上的文件—— 全缓冲(重定向后往往由行缓冲变成全缓冲)
一段样例
#include<stdio.h>
#include<string.h>
#include<unistd.h>int main()
{fprintf(stdout,"C:hello fprintf\n");printf("C:hello printf\n");fputs("C: hello fputs\n",stdout);const char* str="system call:hello write\n";write(1,str,strlen(str));fork();return 0;
}
测试结果
1.当我们向显示器文件进行打印的时候,显示器文件的缓冲区是行缓冲,每一个字符串都有\n,fork之前所有数据都已经被刷新,有第一次的结果出现
2.当进行重定向后,磁盘文件的缓冲区是全缓冲,遇到\n不再刷新,也意味着缓冲区变大,这些字符串不足以将缓冲区写满让其刷新,fork执行的时候,数据仍然存在缓冲区中
3.我们目前谈的缓冲区和OS无关,只和c语言有关
4.当进程退出的时候,一般都要刷新缓冲区,哪怕没有满足对应的条件
5.fork之后立马退出,当一个进程退出的时候,刷新缓冲区,此时就要发生写时拷贝
缓冲区实际上分为用户缓冲区(C语言提供)和文件缓冲区
上面所谈以及日常使用最多的其实都是C/C++提供的语言级别的缓冲区,上面所说的刷新规则也都是C语言缓冲区的刷新规则
上文所说的刷新,就是把C缓冲区的数据拷贝到文件缓冲区
假如我们调用printf的函数,将要打印的数据拷贝到C语言缓冲区,这一函数就返回了
然后进行刷新,调用write函数,将C缓冲区的数据拷贝到文件缓冲区
如果直接调用系统调用write,它没有语言缓冲区,所以是直接写到文件缓冲区的
至于从文件缓冲区拷贝到磁盘这一刷新,就要视系统而定了
那么C语言的缓冲区具体是在哪?当调用C的文件操作的时候,返回值都是FILE,所以FILE结构体里不仅含有fd,还必定含有缓冲区
以上就是对打开文件的大概介绍,接下来谈谈在磁盘中存储的文件
虽然磁盘中的文件没有被打开,那要不要对其进行管理呢?答案是肯定需要的
对于这部分文件,最核心的工作就是对其进行快递定位,怎么做到?路径
在了解如何管理磁盘文件中,我们要先大概了解一下磁盘的物理结构抽象成逻辑结构
磁盘的物理结构和逻辑结构
众所周知,磁盘是一种硬件结构,那么如何存储数据呢?
下面是磁盘的物理结构示意图
一个盘面可以有很多的同心磁道,一圈磁道可以有很多相同的扇区
扇区是最小的存储单元,通常为512字节,即4kb
我们想要向一个扇区进行写入,那么要怎么寻址呢?
我们可以将磁盘结构进行逻辑抽象,这样对磁盘文件的管理就变成了数组的管理
所用的寻址方法是CHS
而文件系统通常以文件块为基本单位,一个文件块通常为4kb
对磁盘中数据的管理和上面类似
管理工作当然没有那么简单,我们肯定要对磁盘进行分类,就和C盘D盘一样
假设总共磁盘有500GB,对其进行分区分为100,100, 100, 200GB的内容
各个分区中又由2GB大小的group组成以及一个启动块Boot Block
这样只要我们管理好着2GB空间,就管理好一个分区,进一步管理好了整个磁盘文件
怎么管理好2GB大小的空间呢?当然是要了解这个块里的组成
- 超级块(Super Block):存放文件系统本身的结构信息。记录的信息主要有:bolck 和 inode的总量,未使用的block和inode的数量,一个block和inode的大小,最近一次挂载的时间,最近一次写入数据的时间,最近一次检验磁盘的时间等其他文件系统的相关信息。Super Block的信息被破坏,可以说整个文件系统结构就被破坏了
- GDT,Group Descriptor Table:块组描述符,描述块组属性信息,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在了解一下
- 块位图(Block Bitmap):Block Bitmap中记录着Data Block中哪个数据块已经被占用,哪个数据块没有被占用
- inode位图(inode Bitmap):每个bit表示一个inode是否空闲可用。
- i节点表:存放文件属性 如 文件大小,所有者,最近修改时间等
- 数据区:存放文件内容
文件的属性和数据分开存储,属性存在iNode中,数据存在Data Block中
这里以新建一个文件的过程为例子,讲解每个区域的大概作用
新建一个文件,首先要在磁盘中的一个分区中找到一个group,利用iNode Tables查找struct iNode
的使用情况,使用了对应位置为1,没使用为0,找到一个或者多个未被使用的struct iNode进行填充属性信息
关于存储的数据,通过块位图知道哪些文件块未被使用,将数据内容填充到对应的文件块,并将文件块下标赋值到iNode里的Blocks数组,这样通过iNode就能知道哪些文件块被使用,哪些文件块没被使用
虽然Blocks数组只有15个内容,但是其中下标0-12为直接映射,13是间接映射,14为三级映射,所以能记录的数据块是很多的
iNode编号在一个分区内具有唯一性,一个分区大概有32000个iNode,文件识别系统不认文件名,只认iNode编号
这里有一个很关键的问题,一开始你怎么知道文件在哪个分区呢?通过路径的前缀判断在哪个分区
上面说的是文件,那要怎么理解目录呢?
目录本质上也是一个文件,存储的是文件名和iNode编号的映射关系
当一个文件被建立好后,对应的目录也要进行记录
软硬链接
我们先对一个目录中的文件进行硬软链接操作,得到以下结果
可以发现,硬链接的iNode编号和原本文件的iNode编号是一样的,软链接的iNode编号和原本文件的iNode编号是一样的
可以得出硬链接不是独立的文件,软链接是独立的文件
当对一个文件建立硬链接的时候,iNode里的引用计数会增加,删除的话会减少,当引用计数为0时磁盘对应文件内容被释放,即相应的iNode BitMap对应的位置改为0
软链接则是一个独立文件,因为iNode编号不同,内容保存的是指向的目标文件的路径,类似Windows的快捷方式
用户无法对目录新建硬链接操作,因为建立一个目录并进去后,发现默认有.和..两个文件表示当前目录和上级目录,这里的.就相当于已经对目录建立硬链接了
动静态库
在理解什么叫做动静态库之前,应该先理解什么叫做库?
库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我们之前学习的数据结构unordered_map,unoredered_set就需要包含对应的库文件——库其实就是写来给人提供服务的,里面包含各种函数从而实现了强大的功能
根据不同用法又将库分为静态库和动态库
静态库
静态库简单来说就是将库里面的代码拷贝到可执行程序的代码区,程序运行的时候就不再需要静态库了,因为程序里已经有对应的代码了
由于是直接拷贝库的内容,所以静态库就会很大
要是一个库被重复使用很多次,还是静态库,那么很多个可执行程序里都有相同的代码,造成空间的浪费
动态库
动态库简单来说就是可执行程序拿到动态库的首地址,在可执行程序运行的时候再去拿地址去链接库文件进行使用
动态链接的程序加载的时候,不仅程序要被加载,被链接的库也要进行加载,被映射进虚拟地址空间的共享区
动态库的本质:将重复代码放到一个地方,以节省空间
动态库因为不是直接在可执行程序里的,所以链接的时候就要去找库
库的搜索路径
- 从左到右搜索-L指定的目录。
- 由环境变量指定的目录 (LIBRARY_PATH)。
- 由系统指定的目录。
- /usr/lib
- /usr/local/lib
本人理解:感觉动态库就和指针一样,需要用的时候通过它去找,代码只存在一份,不会占用空间
静态库是直接拷贝的,占用空间更大
静态库把方法加载到可执行程序中,加载几个可执行程序就在内存中有几个静态库的内容,动态库第一次调用加载到内存中,以后在继续使用这个库的可执行程序可以直接找到
静态库和动态库的生成
静态库的生成
写出mylib.h代码
#ifndef __MYLIB_H__
#define __MYLIB_H__
#include<stdio.h>
void print();#endif
写出mylib.c代码
#include"mylib.h"
void print()
{printf("Hello Linux!\n");
}
写出main.c代码
#include"mylib.h"
int main()
{print();return 0;
}
生成静态库第一步,先生成目标文件: gcc -c mylib.c -o mylib.o
第二步,用目标文件生成静态库:ar -rc libmylib.a mylib.o
ar是gnu归档工具,rc表示(replace and create)
可以查看静态库中的目录列表:ar -tv libmylib.a
t:列出静态库中的文件 v:verbose 详细信息
第三步运行main.c得到结果。 gcc main.c -L. -lmylib
-L 指定库路径
-l 指定库名
测试目标文件生成后,静态库删掉,程序照样可以运行。
生成动态库
还是上面的代码为例子
生成动态库第一步,先生成目标文件: gcc -fPIC -c mylib.c
2.生成动态库
- shared: 表示生成共享库格式
- fPIC:产生位置无关码(position independent code)
- 库名规则:libxxx.so
第二步,用目标文件生成动态库:gcc -shared -o libmylib.so *.o
3.使用动态库
- 编译选项
- I:链接动态库,只要库名即可(去掉lib以及版本号)。
- L:链接库所在得路径。
第三步运行main.c得到结果。 gcc main.c -o main -L. -lmylib
可以看看这篇文章:https://blog.csdn.net/qq_44918090/article/details/118185830?ops_request_misc=%257B%2522request%255Fid%2522%253A%2522170859497116800180637536%2522%252C%2522scm%2522%253A%252220140713.130102334.pc%255Fblog.%2522%257D&request_id=170859497116800180637536&biz_id=0&utm_medium=distribute.pc_search_result.none-task-blog-2~blog~first_rank_ecpm_v1~rank_v31_ecpm-28-118185830-null-null.nonecase&utm_term=linux&spm=1018.2226.3001.4450
一些补充:
能够在共享区任意加载的关键:偏移地址
加载进内存的时候,每个指令都有自己的物理地址和虚拟地址(偏移地址)
虚拟地址(偏移地址)初始化页表左边,物理地址初始化页表右边
cpu用的全是虚拟地址,所以调用的时候才会有虚拟地址到物理地址的转变
我们见到的FILE *文件流指针,其实就是_IO_FILE的类型重定义,其中封装包含了文件描述符,因此一个文件流指针一定对应有一个文件描述符。
总结
以上就是今天要讲的内容,本文仅仅简单介绍了进场基础IO的使用,而系统编程提供了大量能使我们快速便捷地处理数据的函数和方法,我们务必掌握。这篇文章写了挺久,如有错误欢迎讨论,也请大家多多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