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模式分类
模板方法模式
核心就是设计一个部分抽象类。
这个类具有少量具体的方法,和大量抽象的方法,具体的方法是为外界提供服务的点,具体方法中定义了抽象方法的执行序列
装饰器模式
现在有一个对象A,希望A的a方法被修饰
实现思路:
- 将A抽象成抽象类O
- 装饰器类D来继承O,并聚合O
- 装饰器类D的构造函数传参O,并赋值给所聚合的O
- 装饰器类D可以不用实现a方法,保持抽象
- 具体装饰类D1继承装饰器类D,新增修饰方法d1,然后再重写a方法,重写内部使用修饰方法d1并调用super.a
- 具体装饰类D2继承装饰器类D,新增修饰方法d2,然后再重写a方法,重写内部使用修饰方法d2并调用super.a
- ……
- 使用时,新建原始对象A,把A传入D1构造器并再次用A接收,再把A传入D2构造器并再次用A接收,……于是实现了多重装饰(每一层装饰都对上层屏蔽了下层细节)
适配器模式
实现适配器之前:
实现适配器之后:
继承方式实现:
委托方式实现:
代理模式
代理模式和装饰器模式在作用上类似,不过代理模式侧重于缓解原对象的某些繁重的工作,而装饰器模式侧重于对原对象的某些行为进行修饰和控制
简单工厂、工厂方法、抽象工厂、建造者模式的对比
始终保持面向“产品”思考
当仅需要创造一类产品,且产品内部类别不多时,使用简单工厂模式:
当仅需要创造一类产品,但产品内部类别纷繁且多变时,使用工厂方法模式:
当需要创造多类产品,且产品内部类别纷繁且多变时,使用抽象工厂模式:(抽象工厂模式可以用来制造复杂的产品,“将关联零件组装成产品”)
在抽象工厂模式下,一个最终产品往往是由多个部分组成的,如上图中最终产品就是由产品A和产品B共同组成的,这就导致一个问题:可能由于客户端代码的编写疏忽而导致漏掉某一个部分。于是有了建造者模式:
建造者模式中新增了Director类,它就相当于一个“保险类”,在Director内部提前编写好没有遗漏任何一个部分的组装流程,然后暴露一个简单的SAP——construct方法直接由客户端调用,这样客户端就从如履薄冰的复杂构造过程中解放了出来,降低了出错的概率
组合模式
一句话精髓——容器与内容的一致性
最好的例子——文件和文件夹的例子
组合模式最特别的地方就是Composite类含有一个对抽象的Component的聚合
Flyweight模式,享元模式
Facade模式,外观模式
一句话总结——接口(API)变少了
Visitor模式,观察者模式
《图解设计模式》这本书太好了,一段话就能把一个设计模式的关键讲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