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久没有写文章,虽说这段时间积累得不少,可说得很多,但确实有点儿“不知道该从何说起”的困惑,总感觉说啥都接不上之前的话茬儿……sigh,没事儿,就当是瞎聊天儿吧。
话说,最近帮朋友实践和落地个人知识管理系统,深刻体会到:一千个人的头脑中,有一千个知识管理系统。每个人对知识管理需求和目标都各不相同,因此很难照搬照抄别人的经验套路,只能从自身场景和需求入手,去构建一个独属于自己的知识管理系统。
那么,该如何着手去做这件事呢?我想大体上可以从3个方面来考虑。
写作。我们在进行知识管理的时候,通畅是通过记笔记的方式来实现。在这里,我们要直面这样几个问题:写什么?如何写?以及,如何写好?
如果你是学者(包括学生),记录知识和想法是知识管理的典型场景;如果你是知识工作者,那么将工作过程中产生的大量信息记录下来,也会很有帮助;而对于我们每一个普通人而言,丰富的生活同样值得记录;除此之外,还有一些特殊功能的笔记,如感恩日记、成功日记和觉察日记,还能起到疗愈的作用……只要你愿意,只要你想,实际上值得记录的东西不是太少,而是太多。
写作的门槛儿不高,但凡受过9年义务教育,就能写笔记。不过,应用于知识管理的写作,不只是记记“流水账”而已,需要更多思维和表达的逻辑,以便更好地固化知识,在未来发挥出更大的效用。
有兴趣的朋友不妨读一读《金字塔原理:思考、表达和解决问题的逻辑》,应该会比较有帮助。PS:最近我也在重温这本书,可以一起交流。
知识管理方法论。有朋友可能会认为,知识管理就是写笔记,其实这还只是一个方面。
被誉为人类“第二大脑”的知识管理,实际上模仿了大脑的2个主要功能:记忆和联想。写笔记解决的是“记忆”的问题;而我们更希望通过知识管理解决“联想”的问题。因为联想,可以激发创新。
知识管理方法论有很多,我个人实践的是德国著名学者卢曼的“卡片盒笔记法”;不过据听说,flomo创始人刘少楠的《笔记的方法》同样非常受欢迎。当然,方法是死的,场景和需求是活的,能够解决实际问题的,才是适合自己的方法。
知识管理工具使用。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再好的方法论,也需要工具的加持。
市面上可以选择的知识管理工具很多,我个人的实践主要依赖于大神级知识管理工具Obsidian——它的核心功能完美支持卡片笔记法;活跃的开源社区提供了丰富的功能扩展;不仅如此,它竟!然!还承诺对个人用户永久免费。
不过,学习使用知识管理工具也是有成本的。如果只是单纯地写笔记,其实倒还好;但要是想充分发挥出工具潜能,实现知识的有序管理和高效提取,以及关联创新,尤其是,当笔记数量增长到一定规模之后,仍能很好地保持逻辑清晰,运行高效,是件非常具有挑战性的事,需要花费不少心思,在熟悉工具功能的基础上,耐心调校。
当我越深入地实践知识管理,越深刻地感受到:
当我们谈论知识管理时,其实不仅仅是在谈论关于写作、方法论和工具使用,更是在谈论一个系统。就像,宇宙是一个系统,人体也是一个系统……只有各个组成要素之间,维持着恰到好处的动态平衡,才能持久地运行下去。
亦或是在谈论一个孩子。想象自己,从0到1地创造的一个知识管理系统,悉心照料它从1到n地不断成长壮大;它承载着独属于“我”的经验、感受、想法、观点……最终成为“我”生命的一部分。
我想,这才是做知识管理这件事,最打动我的地方,希望你也由此共鸣。
今天的“瞎聊天儿”就是这些内容。
最后,请允许我插播一条广告:
2024年1月1日,【见睿思齐】创建了一个【知识管理实践】的微信群,欢迎同好好友加入。
在这里,期待与你一起交流和讨论【写作技巧】、【知识管理方法论】、【Obsidian实践】以及相关话题,同时也欢迎你晒出自己的笔记,与大家一起分享你的知识与观点。
让我们互相启发,一起把个人知识管理这件事,做得更美好,更有诗意。
相关文章:#知识管理
同类推荐:
卡片笔记,一个不断增长的外部思想库 | 读书
Obsidian,知识管理与笔记写作法 | Obsidian实践
应用:Weread与Obsidian的梦幻联动 | Obsidian实践
知识管理系统重构,对卡片盒笔记的理解又进了一步 | Obsidian实践
使用Obsidian工具编辑/管理永久笔记 | 写作实践
睿齐
技术传播从业者
知识全流程教练
品牌内容策划
自由撰稿人
汪力迪
公众号:techcomm / htstory
微信号:bgrichi
邮箱:hash_081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