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目录
- 一、黑名单的基本概念
- 二、名单管理对比
- 三、黑名单管理的三个阶段
- 3.1 分散管理
- 3.2 统一管理
- 3.3 组件化管理
- 四、黑名单来源
- 4.1 外部名单
- 4.2 内部名单
- 五、黑名单-名单标准
一、黑名单的基本概念
1、黑名单:应该被惩治或有嫌疑而被注意者的秘密名单。
2、银行黑名单:指银行依据相关规则认定产生的,在日常客户管理、产品运营等活动中实施监控,并需对识别出的具体业务流程采取限制和提示等控制措施的重要负面信息集合。
3、黑名单管理组件:指管理和存储全行黑名单,为相关业务组件提供查询服务并反馈控制方式的系统。各业务组件发起检索并执行控制,共同实现黑名单风险防控。
二、名单管理对比
业务来源 | 业务场景 | 控制措施 | |
---|---|---|---|
黑名单管理 | 个贷、不良资产、风险管理、借记卡、贷记卡、反洗钱、反欺诈、反洗钱清单监测、对公客户关系管理··· | 账户开户、签约、支付、授权 | 拒绝、挂起、告警、执行控制 |
反洗钱清单监测 | 外部名单(制裁名单、政治公众人物) | 客户开户、跨境交易、智能监测 | 禁止、高风险、中风险、低风险 |
反洗钱 | 监测分析模型(客户、交易) | 业务触发 日终批量运行 | 高、中高、中、中低、低 触发增强尽职调查 业务组件调用结果 |
反欺诈 | 名单+规则模型(交易层级、日终批量) | 渠道、产品、客户 客户反馈、员工任务 | 阻断、告警(业务配置)、管控、赔付、核销、争议 反欺诈核查平台(自动处置、人工处置) |
三、黑名单管理的三个阶段
3.1 分散管理
分散管理:各部门/条线独立产生名单,独立维护规则,独立开展应用
优点:
- 管理和运维成本低,可以通过人工方式降低对技术的依赖
- 相对灵活,可以支撑监管和管理层不断变化的管理要求
缺点:
- 效率低下、准确性低,难以及时获取跨条线风险信息
- 没有统一的黑名单存储和管理,风险防控联动性与协调性差
3.2 统一管理
统一管理:有统一的名单管理机制,一处设定,全局分享
优点:
- 具备标准化名单参数
- 可以多部门名单共享
缺点:
- 仅支持主要名单类型
- 缺乏灵活的管理机制,较难快速响应需求
- 对名单的应用情况无法体现
3.3 组件化管理
组件化管理:建立独立的管理组件,在统一管理的基础上提升覆盖度、提高灵活性
优点:
- 名单信息标准化,各组件共治共享
- 黑名单实时生效,实现企业级风险联防联控
- 运维管理简单,名单类型随时扩展
缺点:
- 依赖企业级业务架构和组件化应用管理
- 需要各部门遵循全行统筹管理机制
四、黑名单来源
4.1 外部名单
- 主要通过外部渠道获得,由未与银行建立业务关系的个人或机构信息构成,具体包括姓名或名称、身份证明文件类型与身份证明文件号码等信息。
- 当外部名单内的个人或机构与我行建立业务关系后,系统自动将其迁移至内部名单。
中文名称 | 业务领域 |
---|---|
涉案账户 | |
涉案账户持有人名下其它账户 | |
冒名、出租、出借、出售、购买银行账户 | |
涉及重大违规事件的禁止类金融机构 | 金融机构 |
涉嫌参与洗钱、贩毒、恐怖主义、分裂主义的禁止类金融机构 | 金融机构 |
有不良信用记录的禁止类金融机构 | 金融机构 |
破产程序中的禁止类金融机构 | 金融机构 |
涉及法律纠纷的禁止类金融机构 | 金融机构 |
存在虚假财务信息的禁止类金融机构 | 金融机构 |
对公外部负面名单客户 | |
对公他行本息逾期超过30天 | |
涉诉客户 | |
中支协监管商户名单 | 商户 |
4.2 内部名单
主要通过银行经营活动产生,由银行客户信息构成。
代码中文名称 | 业务领域 |
---|---|
个贷核销 | 个贷 |
个贷不良 | 个贷 |
借款人无法按期归还贷款本息(个贷) | 个贷 |
个人信用卡核销 | 信用卡 |
个人信用卡不良 | 信用卡 |
对公贷款核销 | 对公贷款 |
对公贷款不良 | 对公贷款 |
对公贷款核销单位实际控制人或高管 | 对公贷款 |
对公贷款不良单位实际控制人或高管 | 对公贷款 |
欺诈手段获取授信或贷款(个贷) | 个贷 |
恶意拖欠、逃废债务(个贷) | 个贷 |
贷款用途不合规(个贷) | 个贷 |
涉嫌欺诈手段获取授信或贷款(个贷) | 个贷 |
涉嫌恶意拖欠、逃废债务(个贷) | 个贷 |
涉嫌贷款用途不合规(个贷) | 个贷 |
五、黑名单-名单标准
1、名单类型
- 客户类:客户类黑名单由客户类型、客户编号等客户信息构成。
- 卡账类:卡账类黑名单由卡号或者账号等具体的产品合约账户信息构成。
- 渠道类:渠道类黑名单由产品交易所依托的具体设备、位置或地址信息构成,包括渠道类型与渠道特征等。
2、应用场景:指业务办理过程中需要检索黑名单的环节。按照系统控制的原则,黑名单应用场景须
嵌入业务系统流程。
3、控制方式:黑名单信息核查相符时对业务流程的处理措施,包括:拒绝、挂起、告警三类。
4、应用规则:指名单、应用场景和控制方式的对应关系。
- 应用规则 =名单 +应用场景+ 控制方式
- 应用规则由牵头管理部门实时维护,可以根据业务需求及时对黑名单的防控范围和措施进行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