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出深入-机器学习

文章目录

  • 一、K近邻算法
    • 1.1 先画一个散列图
    • 1.2 使用K最近算法建模拟合数据
    • 1.3 进行预测
    • 1.4 K最近邻算法处理多元分类问题
    • 1.5 K最近邻算法用于回归分析
    • 1.6 K最近邻算法项目实战-酒的分类
      • 1.6.1 对数据进行分析
      • 1.6.2 生成训练数据集和测试数据集
      • 1.6.3 使用K最近邻算法对数据进行建模预测
      • 1.6.4 对新数据进行分类
    • 二、广义线性模型
    • 2.1线性模型的一般公式
    • 2.2 通过数据集绘制
      • 2.2.1 查看系数和截距
    • 2.3 最基本的线性模型-回归
      • 实战:糖尿病
    • 2.4 使用L2正则化的线性模型-岭回归
      • 2.4.1 岭回归的原理
    • 2.5 使用L1正则化的线性模型-套索回归
  • 三、朴素贝叶斯基本概念
    • 3.1 贝努力朴素贝叶斯(二项式分布|0-1分布)
      • 3.1.1 工作原理
    • 3.2 高斯朴素贝叶斯
      • 3.2.1 实战
  • 四、决策树与随机森林
    • 4.1 决策树
      • 4.1.1 实战
    • 4.2 随机森林
  • 五、支持向量机SVM
    • 5.1 支持向量机SVM的核函数
    • 5.2 实战
      • 5.2.1 多项式内核
      • 5.2.2 径向基内核(RBF)

一、K近邻算法

1.1 先画一个散列图

!pip install scikit-learn
  • make_blobs: 这是一个用于生成聚类数据的函数。它可以根据指定的参数生成一个具有多个簇的随机数据集。在这个例子中,make_blobs函数生成了一个包含200个样本、每个样本有2个特征、2个簇中心和簇标准差为1的随机数据集。

  • n_samples: 指定生成的样本数量。

  • n_features: 指定每个样本的特征数量。

  • centers: 指定生成的簇中心数量。

  • cluster_std: 指定每个簇的标准差。

  • random_state: 用于控制生成随机数据的随机种子,以确保生成的数据可重现。

  • X, y = data: 将生成的数据集分别赋值给X和y变量。X是样本特征矩阵,y是样本标签向量。

  • plt.scatter: 这是一个用于绘制散点图的函数。它可以根据指定的参数绘制带有颜色映射的散点图。

  • X[:, 0], X[:, 1]: 这是对特征矩阵X进行切片操作,选择第一列和第二列的所有行作为绘制散点图的横纵坐标。

  • c=y: 指定散点的颜色映射为y,即样本标签。

  • cmap=plt.cm.spring: 指定颜色映射为plt.cm.spring,即使用春季调色板来表示不同的标签。

  • edgecolors=‘k’: 指定散点的边框颜色为黑色。

  • plt.show(): 显示绘制的散点图。

from sklearn.datasets import make_blobsfrom sklearn.neighbors import KNeighborsClassifier
import matplotlib.pyplot as pltfrom sklearn.model_selection import train_test_split# 生成随机的二维数据集
# 生成了一个包含200个样本、每个样本有2个特征、2个簇中心和簇标准差为1的随机数据集
data = make_blobs(n_samples=200, n_features=2, centers=2, cluster_std=1.0, random_state=8)
X, y = data# 绘制散点图,根据y值设置颜色和映射关系
# 使用plt.cm.spring作为颜色映射,边框颜色为黑色
plt.scatter(X[:, 0], X[:, 1], c=y, cmap=plt.cm.spring, edgecolors='k')plt.show()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1.2 使用K最近算法建模拟合数据

import numpy as np
from sklearn.datasets import make_blobs
from sklearn.neighbors import KNeighborsClassifier
import matplotlib.pyplot as plt# 生成数据集
data = make_blobs(n_samples=200, n_features=2, centers=2, cluster_std=1.0, random_state=8)
X, y = data# 创建KNN分类器
clf = KNeighborsClassifier()# 使用数据X和标签y训练分类器
clf.fit(X, y)# 用于画图的代码
x_min, x_max = X[:, 0].min() - 1, X[:, 0].max() + 1
y_min, y_max = X[:, 1].min() - 1, X[:, 1].max() + 1# 创建网格点
xx, yy = np.meshgrid(np.arange(x_min, x_max, 0.02), np.arange(y_min, y_max, 0.02))# 将网格点转换为一维数组,然后使用分类器进行预测
Z = clf.predict(np.c_[xx.ravel(), yy.ravel()])# 将预测结果重塑为网格形状
Z = Z.reshape(xx.shape)# 绘制彩色网格图
plt.pcolormesh(xx, yy, Z, cmap=plt.cm.spring)# 绘制散点图
plt.scatter(X[:, 0], X[:, 1], c=y, cmap=plt.cm.spring, edgecolors='k')# 设置x轴和y轴的范围
plt.xlim(xx.min(), xx.max())
plt.ylim(yy.min(), yy.max())# 设置标题
plt.title("KNN")# 显示图像
plt.show()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1.3 进行预测

# 进行判断预测
plt.scatter(6.75,4.82,marker='*',c='red',s=200)
# 显示图像
plt.show()# 对新数据点分类进行判断
new_data = [[6.75, 4.82]]
print("新数据点的分类是",clf.predict(new_data))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1.4 K最近邻算法处理多元分类问题

这里可以把样本量修改成500个,数据类型也修改成5个

import matplotlib.pyplot as plt
import numpy as np
from sklearn.datasets import make_blobs# 生成随机的二维数据集
# 生成了一个包含200个样本、每个样本有2个特征、2个簇中心和簇标准差为1的随机数据集
from sklearn.neighbors import KNeighborsClassifier# 生成随机的二维数据集
# 生成了一个包含500个样本、每个样本有2个特征、5个簇中心和簇标准差为1的随机数据集
data = make_blobs(n_samples=500, n_features=2, centers=5, cluster_std=1.0, random_state=8)
X, y = data# 绘制散点图,根据y值设置颜色和映射关系
# 使用plt.cm.spring作为颜色映射,边框颜色为黑色
plt.scatter(X[:, 0], X[:, 1], c=y, cmap=plt.cm.spring, edgecolors='k')plt.show()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再次使用K最近算法进行建模

clf = KNeighborsClassifier()
# 使用数据X和标签y训练分类器
clf.fit(X, y)# 用于画图的代码
x_min, x_max = X[:, 0].min() - 1, X[:, 0].max() + 1
y_min, y_max = X[:, 1].min() - 1, X[:, 1].max() + 1# 创建网格点
xx, yy = np.meshgrid(np.arange(x_min, x_max, 0.02), np.arange(y_min, y_max, 0.02))# 将网格点转换为一维数组,然后使用分类器进行预测
Z = clf.predict(np.c_[xx.ravel(), yy.ravel()])# 将预测结果重塑为网格形状
Z = Z.reshape(xx.shape)# 绘制彩色网格图
plt.pcolormesh(xx, yy, Z, cmap=plt.cm.spring)# 绘制散点图
plt.scatter(X[:, 0], X[:, 1], c=y, cmap=plt.cm.spring, edgecolors='k')# 设置x轴和y轴的范围
plt.xlim(xx.min(), xx.max())
plt.ylim(yy.min(), yy.max())# 设置标题
plt.title("KNN")# 显示图像
plt.show()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看一下正确率

print('模型的正确率{:.2f}',format(clf.score(X,y)))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1.5 K最近邻算法用于回归分析

import matplotlib.pyplot as plt
import numpy as np
from sklearn.datasets import make_regression# 生成随机的二维数据集# n_features 表示数据集的特征数
# n_informative 表示数据集中有多少个有意义的特征
# noise 表示噪声的大小
# random_state 表示随机数种子
X, y= make_regression(n_features=1, n_informative=1, noise=50, random_state=8)# 绘制散点图
plt.scatter(X, y, c='orange', edgecolors='k')
plt.show()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进行分析

from sklearn.neighbors import KNeighborsClassifier
# 创建KNN分类器
# n_neighbors:用于确定KNN算法中邻居的数量
reg = KNeighborsClassifier(n_neighbors=5)
# 用于KNN模型进行拟合
reg.fit(X, y)
# 把预测结果绘制出来
z=np.linspace(-3,3,200).reshape(-1,1)
plt.scatter(X,y, c='orange', edgecolors='k')
plt.plot(z, reg.predict(z), c='k',linewidth=3)
# 向量图添加标题
plt.title('KNN')
plt.show()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进行评分

print('模型的正确率{:.2f}'.format(reg.score(X,y)))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可以调整,改变这一情况

# n_neighbors:用于确定KNN算法中邻居的数量
reg = KNeighborsRegressor(n_neighbors=2)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1.6 K最近邻算法项目实战-酒的分类

1.6.1 对数据进行分析


from sklearn.datasets import load_wine
wine_dataset = load_wine()
# 打印酒数据集中的键
print('打印酒数据集中的键')
print(wine_dataset.keys())
print("=============")
# 使用.shape属性查看数据的概况
print('查看数据的概况')
print(wine_dataset.data.shape)
print("=============")
print('查看数据集的描述')
print(wine_dataset.DESCR)
print("=============")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1.6.2 生成训练数据集和测试数据集

# 成训练数据集和测试数据集
from sklearn.model_selection import train_test_split
# random_state参数是用于控制数据集划分的随机性的参数。在使用train_test_split函数划分数据集时,可以通过设置random_state参数的值来确保每次运行代码时得到相同的训练集和测试集。
# random_state参数可以接受一个整数作为输入。当设置了random_state的值时,每次运行代码时都会得到相同的随机划分结果。这对于实验的可重复性和结果的稳定性非常重要。
# 如果不设置random_state参数,每次运行代码时都会得到不同的训练集和测试集划分结果。这在某些情况下可能是需要的,例如在对模型进行交叉验证或比较不同划分方式的性能时。
# 示例代码中的random_state=0表示设置随机种子为0,这样每次运行代码时都会得到相同的训练集和测试集划分结果。你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随机种子值,或者不设置random_state参数以获取不同的划分结果。
X_train, X_test, y_train, y_test = train_test_split(wine_dataset.data, wine_dataset.target, random_state=0)
#  使用.shape属性查看数据的概况
print(X_train.shape)
print(X_test.shape)
print(y_train.shape)
print(y_test.shape)
print("=============")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1.6.3 使用K最近邻算法对数据进行建模预测

# 导入K最近邻分类器模型
from sklearn.neighbors import KNeighborsClassifier# 创建一个K值为1的K最近邻分类器
knn = KNeighborsClassifier(n_neighbors=1)# 使用训练集对K最近邻分类器进行拟合
knn.fit(X_train, y_train)
print('查看准确率准确率')
print(knn.score(X_test, y_test))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1.6.4 对新数据进行分类


import numpy as np
X_new = np.array([[11.4, 1.7, 2.3, 15.6, 127, 0.9978, 3.36, 0.49, 8.5, 0.0,2,1,1]])
prediction = knn.predict(X_new)
print('查看对新数据的分类结果')
print(prediction)
print(wine_dataset['target_names'][prediction])1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二、广义线性模型

2.1线性模型的一般公式

画一个直线方程式y=0.5x+3

# 画一个直线方程式y=0.5x+3
import matplotlib.pyplot as plt
import numpy as np
# x在-5到5之间,元素数为100的等差数列
x = np.linspace(-5, 5, 100)# [[-5.0,-4.8989899,-4.7979798 ... 4.8989899   5.0]]
y = y=0.5*x+3  # 直线方程式y=0.5x+3# 绘制直线
plt.plot(x, y,c='orange')# 添加坐标轴标签和图标题
plt.xlabel('x')
plt.ylabel('y')
plt.title('y=0.5x+3')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通过两个点画一个直线

import numpy as np
import matplotlib.pyplot as plt
from sklearn.linear_model import LinearRegression# 创建训练数据
X = [[1], [4]]  # 自变量,即x的取值
y = [3, 5]  # 因变量,即对应的y值# 创建并拟合线性回归模型
model = LinearRegression()
model.fit(X, y)# 创建用于绘制直线的自变量范围
z = np.linspace(0, 5, 20)  # 在0到5之间生成20个点# 绘制散点图
plt.scatter(X, y, s=80, c='red')# 绘制拟合的直线
plt.plot(z, model.predict(z.reshape(-1, 1)), c='green')# 设置标题和图例
plt.title('Straight Line')# 显示图形
plt.show()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所得他们的直线方程式y=0.667x+2.333
print('y={:3f}'.format(model.coef_[0]),'x','+ {:3f}'.format(model.intercept_))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2.2 通过数据集绘制

import numpy as np
from matplotlib import pyplot as plt
from sklearn.linear_model import LinearRegression
X=[[1],[4],[3]]
y=[3,5,3]
model=LinearRegression().fit(X,y)z=np.linspace(0,5,20)plt.scatter(X,y,s=80,c='red')plt.plot(z,model.predict(z.reshape(-1,1)),c='green')plt.title('Straight Line')
plt.show()# 所得他们的直线方程式y=0.667x+2.333
print('y={:3f}'.format(model.coef_[0]),'x','+ {:3f}'.format(model.intercept_))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import numpy as np
from matplotlib import pyplot as plt
from sklearn.datasets import make_regression
from sklearn.linear_model import LinearRegressionX, y = make_regression(n_samples=50, n_features=1, n_informative=1, noise=50, random_state=1)model=LinearRegression().fit(X,y)z=np.linspace(-3,3,200)plt.scatter(X,y,s=80,c='red')plt.plot(z,model.predict(z.reshape(-1,1)),c='green')plt.title('Straight Line')
plt.show()# 所得他们的直线方程式y=0.667x+2.333
print('y={:3f}'.format(model.coef_[0]),'x','+ {:3f}'.format(model.intercept_))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2.2.1 查看系数和截距

# 查看系数和截距
print('系数:',model.coef_[0])
print('截距:',model.intercept_)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2.3 最基本的线性模型-回归

n_features和n_informative都是用于控制生成回归数据集的参数。

  • n_features表示生成数据集时自变量的数量。在回归分析中,自变量是影响因变量的变量。通过指定n_features的值,可以控制生成数据集时自变量的数量。

  • n_informative表示在生成数据集时有用的自变量的数量。在回归分析中,有用的自变量是真正与因变量相关的变量。通过指定n_informative的值,可以控制生成数据集时有用的自变量的数量。

举个例子:
如果n_features=5,n_informative=3,则生成的数据集中会有5个自变量,其中有3个是与因变量相关的有用自变量,而另外2个则是与因变量不相关的无用自变量。

通过调整这两个参数的值,可以模拟不同的实际情况,用于测试和验证回归模型的性能。

from sklearn.datasets import make_regression
from sklearn.linear_model import LinearRegression
from sklearn.model_selection import train_test_splitX, y = make_regression(n_samples=100, n_features=2, n_informative=2, random_state=38)
X_train, X_test, y_train, y_test = train_test_split(X, y, random_state=8)lr=LinearRegression().fit(X_train,y_train)print('系数:',lr.coef_[:])
print('截距:',lr.intercept_)# 这里的回归模型的方程可以表示为
print('y=',lr.coef_[0],'X1+',lr.coef_[1],'X2',lr.intercept_)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print('查看训练准确率准确率')
print(lr.score(X_train, y_train))
print('查看测试准确率准确率')
print(lr.score(X_test, y_test))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实战:糖尿病

正式的数据中会出现很多的noise,所以,可能并不准确

from sklearn.datasets import load_diabetes
from sklearn.linear_model import LinearRegression
from sklearn.model_selection import train_test_splitX, y = load_diabetes().data, load_diabetes().target
X_train, X_test, y_train, y_test = train_test_split(X, y, random_state=8)lr=LinearRegression().fit(X_train,y_train)print('系数:',lr.coef_[:])
print('截距:',lr.intercept_)# 这里的回归模型的方程可以表示为
print('y=',lr.coef_[0],'X1+',lr.coef_[1],'X2',lr.intercept_)print('查看训练准确率准确率')
print(lr.score(X_train, y_train))
print('查看测试准确率准确率')
print(lr.score(X_test, y_test))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2.4 使用L2正则化的线性模型-岭回归

2.4.1 岭回归的原理

是一种避免过拟合的方法,会保留全部的特征变量,但是会减少特征变量的系数值,通过alpha改变。
这种方法我么们称之为L2正则化

from sklearn.datasets import load_diabetes
from sklearn.linear_model import Ridge
from sklearn.model_selection import train_test_splitX, y = load_diabetes().data, load_diabetes().target
X_train, X_test, y_train, y_test = train_test_split(X, y, random_state=8)ridge=Ridge().fit(X_train, y_train)print('系数:',ridge.coef_[:])
print('截距:',ridge.intercept_)print('查看训练准确率准确率')
print(ridge.score(X_train, y_train))
print('查看测试准确率准确率')
print(ridge.score(X_test, y_test))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如果注重模型的泛化能力,就是用岭回归模型

这里alpha默认是1

通过修改alpha的值可以改变得分

from sklearn.datasets import load_diabetes
from sklearn.linear_model import Ridge
from sklearn.model_selection import train_test_splitX, y = load_diabetes().data, load_diabetes().target
X_train, X_test, y_train, y_test = train_test_split(X, y, random_state=8)ridge=Ridge(alpha=0.001).fit(X_train, y_train)print('系数:',ridge.coef_[:])
print('截距:',ridge.intercept_)print('查看训练准确率准确率')
print(ridge.score(X_train, y_train))
print('查看测试准确率准确率')
print(ridge.score(X_test, y_test))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等于10的时候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2.5 使用L1正则化的线性模型-套索回归

就是在L2的基础上,有些系数置为0

  • alpha=10
  • max_iter=10000最大迭代次数
from sklearn.datasets import load_diabetes
from sklearn.linear_model import Lasso
from sklearn.model_selection import train_test_splitX, y = load_diabetes().data, load_diabetes().target
X_train, X_test, y_train, y_test = train_test_split(X, y, random_state=8)lasso=Lasso(alpha=10, max_iter=10000).fit(X_train, y_train)print('系数:',lasso.coef_[:])
print('截距:',lasso.intercept_)print('查看训练准确率准确率')
print(lasso.score(X_train, y_train))
print('查看测试准确率准确率')
print(lasso.score(X_test, y_test))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三、朴素贝叶斯基本概念

  1. 贝努力朴素贝叶斯(Bernoulli Naive Bayes):
  • 适用于二元特征数据(每个特征只有两种取值,如存在与否、真假等)。
  • 基于贝努利分布模型,假设特征之间相互独立。
  • 计算每个类别对应特征的条件概率以及类别的先验概率,然后使用贝叶斯定理计算后验概率,从而进行分类。
  1. 高斯贝叶斯(Gaussian Naive Bayes):
  • 适用于连续型特征数据,假设特征符合高斯分布(正态分布)。
  • 基于连续型特征的数值计算特征的均值和方差,然后使用高斯概率密度函数计算概率。
  • 计算每个类别对应特征的条件概率以及类别的先验概率,然后使用贝叶斯定理计算后验概率,从而进行分类。
  1. 多项式朴素贝叶斯(Multinomial Naive Bayes):
  • 适用于离散型特征数据,通常用于文本分类问题
  • 基于多项分布模型,假设特征的取值是离散型且是用计数表示的。
  • 计算每个类别对应特征的条件概率以及类别的先验概率,然后使用贝叶斯定理计算后验概率,从而进行分类。

3.1 贝努力朴素贝叶斯(二项式分布|0-1分布)

import numpy as npX= np.array([[0,1,0,1],[1,1,1,0],[0,1,1,0],[0,0,0,1],[0,1,1,0],[0,1,0,1],[1,0,0,1]])
y= np.array([0,1,1,0,1,0,0])counts={}
for label in np.unique(y):print(X[y==label])counts[label]=X[y==label].sum(axis=0)
print(counts)
# 导入贝努力贝叶斯
from sklearn.naive_bayes import BernoulliNB
# 使用贝努力贝叶斯拟合数据
clf=BernoulliNB()
clf.fit(X,y)
# 要进行预测的这一天,没有刮风,也不闷热
Next_day=[[0,0,1,0]]
print("\n\n")
pre=clf.predict(Next_day)
# 代码运行结果
if pre==[1]:print("下雨了")
else:print("不下雨")Another_day=[[1,1,0,1]]
pre2=clf.predict(Another_day)
# 代码运行结果
if pre2==[1]:print("下雨了")
else:print("不下雨")# 查看准确率的概率clf.predict_proba(数据)
print(clf.predict_proba(Next_day))
# 》》》[[0.13848881 0.86151119]] 下雨的概率为0.86151119,不下雨的概率为0.13848881
[[0 1 0 1][0 0 0 1][0 1 0 1][1 0 0 1]]
[[1 1 1 0][0 1 1 0][0 1 1 0]]
{0: array([1, 2, 0, 4]), 1: array([1, 3, 3, 0])}下雨了
不下雨
[[0.13848881 0.86151119]]Process finished with exit code 0

但是用于更复杂的就不行了

"""
@FileName:016-P.py
@Description:
@Author:lucky 
@Time:2024/1/16 21:34
"""
from sklearn.datasets import make_blobs
from sklearn.naive_bayes import BernoulliNB
from sklearn.model_selection import train_test_split# 生成随机数据集
X, y = make_blobs(n_samples=500, centers=5, random_state=8)# 分割数据集为训练集和测试集
X_train, X_test, y_train, y_test = train_test_split(X, y,  random_state=8)# 使用贝努力朴素贝叶斯算法进行分类
model = BernoulliNB()
model.fit(X_train, y_train)# 计算模型得分
score = model.score(X_test, y_test)
print("模型得分:", score)
模型得分: 0.544

3.1.1 工作原理

import numpy as np
import matplotlib.pyplot as plt
from sklearn.datasets import make_blobs
from sklearn.naive_bayes import BernoulliNB
from sklearn.model_selection import train_test_split# 生成随机数据集
X, y = make_blobs(n_samples=500, centers=5, random_state=8)# 分割数据集为训练集和测试集
X_train, X_test, y_train, y_test = train_test_split(X, y, random_state=8)# 使用贝努力朴素贝叶斯算法进行分类
model = BernoulliNB()
model.fit(X_train, y_train)# 可视化决策边界
x_min, x_max = X[:, 0].min() - 1, X[:, 0].max() + 1   # 设置 x 轴范围
y_min, y_max = X[:, 1].min() - 1, X[:, 1].max() + 1   # 设置 y 轴范围
xx, yy = np.meshgrid(np.arange(x_min, x_max, 0.02),   # 生成网格点np.arange(y_min, y_max, 0.02))
Z = model.predict(np.c_[xx.ravel(), yy.ravel()])     # 预测网格点类别
Z = Z.reshape(xx.shape)                              # 将预测结果转换为网格矩阵
plt.contourf(xx, yy, Z, cmap=plt.cm.Paired, alpha=0.8) # 绘制决策区域
plt.scatter(X[:, 0], X[:, 1], c=y, cmap=plt.cm.Paired) # 绘制样本散点图
plt.title('Bernoulli Naive Bayes')                    # 设置标题
plt.xlabel('Feature 1')                                # 设置 x 轴标签
plt.ylabel('Feature 2')                                # 设置 y 轴标签
plt.show()                                             # 显示图像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分为两类

特征一大于等于0 且特征二大于等于0 分为一类
特征一小于0 且特征二小于0 分为一类

3.2 高斯朴素贝叶斯

"""
@FileName:016-P.py
@Description:
@Author:lucky 
@Time:2024/1/16 21:34
"""
from sklearn.datasets import make_blobs
from sklearn.naive_bayes import BernoulliNB, GaussianNB
from sklearn.model_selection import train_test_split# 生成随机数据集
X, y = make_blobs(n_samples=500, centers=5, random_state=8)# 分割数据集为训练集和测试集
X_train, X_test, y_train, y_test = train_test_split(X, y,  random_state=8)# 使用高斯朴素贝叶斯算法进行分类
model = GaussianNB()
model.fit(X_train, y_train)# 计算模型得分
score = model.score(X_test, y_test)
print("模型得分:", score)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import numpy as np
import matplotlib.pyplot as plt
from sklearn.datasets import make_blobs
from sklearn.naive_bayes import BernoulliNB, GaussianNB
from sklearn.model_selection import train_test_split# 生成随机数据集
X, y = make_blobs(n_samples=500, centers=5, random_state=8)# 分割数据集为训练集和测试集
X_train, X_test, y_train, y_test = train_test_split(X, y, random_state=8)# 使用高斯朴素贝叶斯算法进行分类
model = GaussianNB()
model.fit(X_train, y_train)# 可视化决策边界
x_min, x_max = X[:, 0].min() - 1, X[:, 0].max() + 1   # 设置 x 轴范围
y_min, y_max = X[:, 1].min() - 1, X[:, 1].max() + 1   # 设置 y 轴范围
xx, yy = np.meshgrid(np.arange(x_min, x_max, 0.02),   # 生成网格点np.arange(y_min, y_max, 0.02))
Z = model.predict(np.c_[xx.ravel(), yy.ravel()])     # 预测网格点类别
Z = Z.reshape(xx.shape)                              # 将预测结果转换为网格矩阵
plt.contourf(xx, yy, Z, cmap=plt.cm.Paired, alpha=0.8) # 绘制决策区域
plt.scatter(X[:, 0], X[:, 1], c=y, cmap=plt.cm.Paired) # 绘制样本散点图
plt.title('Gaussian Naive Bayes')                    # 设置标题
plt.xlabel('Feature 1')                                # 设置 x 轴标签
plt.ylabel('Feature 2')                                # 设置 y 轴标签
plt.show()                                             # 显示图像# 显示图像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3.2.1 实战

"""
@FileName:020-P.py
@Description:
@Author:lucky 
@Time:2024/1/16 21:56
"""
import numpy as np
import pandas as pd
from sklearn.datasets import load_breast_cancer
from sklearn.model_selection import train_test_split
from sklearn.naive_bayes import GaussianNB
from sklearn.metrics import accuracy_score# 加载肿瘤数据集
data = load_breast_cancer()
X, y = data.data, data.target# 查看数据集的键值
print(data.keys())# 分割数据集为训练集和测试集
X_train, X_test, y_train, y_test = train_test_split(X, y, test_size=0.2, random_state=8)# 查看训练集和测试集的特征
print("训练集特征形状:", X_train.shape)
print("测试集特征形状:", X_test.shape)# 使用高斯朴素贝叶斯算法进行分类
model = GaussianNB()
model.fit(X_train, y_train)# 在测试集上进行预测
y_pred = model.predict(X_test)# 查看模型在测试集上的准确率
accuracy = accuracy_score(y_test, y_pred)
print("模型在测试集上的准确率:", accuracy)# 对单个样本进行预测pred = model.predict([X[312]])
print("对单个样本进行预测,预测分类结果:", pred)
print("实际分类结果:", y[312])
dict_keys(['data', 'target', 'frame', 'target_names', 'DESCR', 'feature_names', 'filename', 'data_module'])
训练集特征形状: (455, 30)
测试集特征形状: (114, 30)
模型在测试集上的准确率: 0.9473684210526315
对单个样本进行预测,预测分类结果: [1]
实际分类结果: 1Process finished with exit code 0
"""
@FileName:021-P.py
@Description:
@Author:lucky
@Time:2024/1/16 22:03
"""
import numpy as np
import matplotlib.pyplot as plt
from sklearn.datasets import load_breast_cancer
from sklearn.model_selection import learning_curve
from sklearn.naive_bayes import GaussianNB# 加载肿瘤数据集
data = load_breast_cancer()
X, y = data.data, data.target# 定义高斯朴素贝叶斯模型
model = GaussianNB()# 生成学习曲线数据
train_sizes, train_scores, valid_scores = learning_curve(model, X, y, train_sizes=[0.1, 0.3, 0.5, 0.7, 0.9], cv=5)# 计算平均值和标准差
train_mean = np.mean(train_scores, axis=1)
train_std = np.std(train_scores, axis=1)
valid_mean = np.mean(valid_scores, axis=1)
valid_std = np.std(valid_scores, axis=1)# 绘制学习曲线
plt.figure(figsize=(8, 6))
plt.plot(train_sizes, train_mean, 'o-', color="r", label="Training score")
plt.plot(train_sizes, valid_mean, 'o-', color="g", label="Cross-validation score")
plt.fill_between(train_sizes, train_mean - train_std, train_mean + train_std, alpha=0.1, color="r")
plt.fill_between(train_sizes, valid_mean - valid_std, valid_mean + valid_std, alpha=0.1, color="g")
plt.xlabel("Training examples")
plt.ylabel("Score")
plt.legend(loc="best")
plt.grid(True)
plt.title("Learning Curve")
plt.show()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Cross-validation score是交叉验证得分的意思。在机器学习中,我们经常使用交叉验证来评估模型的性能。交叉验证是一种将数据集划分为训练集和验证集的方法,用于模型的训练和评估。

具体来说,交叉验证将数据集分成k个相等大小的子集,其中k-1个子集被用作训练集,剩下的一个子集被用作验证集。然后,用这k个子集进行k次训练和验证,每次都选择一个不同的子集作为验证集。最后,将这k次验证得分取平均值作为模型的性能指标,就是交叉验证得分。

交叉验证得分代表了模型在不同训练集和验证集上的平均性能。它可以帮助我们评估模型的泛化能力,即模型在未见过的数据上的表现。较高的交叉验证得分表示模型具有更好的泛化能力,因为它在多个不同的训练集和验证集上都表现良好。

在验证曲线中,交叉验证得分是横坐标参数取值对应的纵坐标值,可以通过观察交叉验证得分的变化来选择最优的参数值。

四、决策树与随机森林

4.1 决策树

决策树是一种用于分类回归问题的机器学习算法。它使用树状结构来表示决策规则,并根据特征的取值进行分支,直到达到最终的预测结果。下面是决策树的基本原理,并附有一个简单的图解。

决策树的基本原理如下:

  1. 特征选择:在每个节点上,决策树通过选择最优的特征来进行分裂。最优的特征是那个能够将样本划分得最清晰的特征,即使得不同类别的样本尽可能地分开。

  2. 分裂节点:根据选择的最优特征,将当前节点的样本分为不同的子集。每个子集对应一个分支,根据特征取值的不同,样本会被分配到不同的子节点上。

  3. 递归分割:对于每个子节点,重复上述过程,选择最优特征进行分裂,直到达到停止条件。停止条件可以是达到最大深度样本数量小于阈值或者节点中的样本都属于相同类别。

  4. 预测结果:当达到停止条件时,叶子节点中的样本将被赋予相应的预测结果,通常是该叶子节点中样本数量最多的类别。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4.1.1 实战

import matplotlib.pyplot as plt
import numpy as np
from sklearn.datasets import load_wine
from sklearn.model_selection import train_test_split
from sklearn.tree import DecisionTreeClassifier
from sklearn.tree import plot_tree# 加载酒数据集
wine = load_wine()# 只选择前两个特征作为X
X = wine.data[:, :2]# 酒的目标分类作为y
y = wine.target# 划分训练集和测试集
X_train, X_test, y_train, y_test = train_test_split(X, y)# 初始化决策树分类器
tree = DecisionTreeClassifier(max_depth=1)
tree.fit(X_train, y_train)
# 定义图像中区分颜色和散点的颜色
colors = ['r', 'g', 'b']# 分别用两个特征值构建图像的横轴和纵轴
x_min, x_max = X[:, 0].min() - 1, X[:, 0].max() + 1
y_min, y_max = X[:, 1].min() - 1, X[:, 1].max() + 1xx, yy = np.meshgrid(np.arange(x_min, x_max, .02),np.arange(y_min, y_max, .02))
Z = tree.predict(np.c_[xx.ravel(), yy.ravel()])
Z = Z.reshape(xx.shape)
# 给每个分类的样本配不同的颜色
plt.figure()  # 设置画布大小
plt.contourf(xx, yy, Z, alpha=.4, cmap='viridis')
plt.scatter(X_train[:, 0], X_train[:, 1], c=y_train, s=20, cmap='viridis', edgecolors='k')
plt.xlim(xx.min(), xx.max())
plt.ylim(yy.min(), yy.max())
plt.title("Decision Tree")
plt.show()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深度为1的时候显然不太好
深度改为3,明显有了改善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深度改成5

import matplotlib.pyplot as plt
import numpy as np
from sklearn.datasets import load_wine
from sklearn.model_selection import train_test_split
from sklearn.tree import DecisionTreeClassifier
from sklearn.tree import plot_tree# 加载酒数据集
wine = load_wine()# 只选择前两个特征作为X
X = wine.data[:, :2]# 酒的目标分类作为y
y = wine.target# 划分训练集和测试集
X_train, X_test, y_train, y_test = train_test_split(X, y)# 初始化决策树分类器
tree = DecisionTreeClassifier(max_depth=5)
tree.fit(X_train, y_train)# 定义图像中区分颜色和散点的颜色
colors = ['r', 'g', 'b']# 分别用两个特征值构建图像的横轴和纵轴
x_min, x_max = X[:, 0].min() - 1, X[:, 0].max() + 1
y_min, y_max = X[:, 1].min() - 1, X[:, 1].max() + 1xx, yy = np.meshgrid(np.arange(x_min, x_max, .02),np.arange(y_min, y_max, .02))
Z = tree.predict(np.c_[xx.ravel(), yy.ravel()])
Z = Z.reshape(xx.shape)# 给每个分类的样本配不同的颜色
plt.figure(figsize=(8, 6))  # 设置画布大小
plt.contourf(xx, yy, Z, alpha=.4, cmap='viridis')
for i, color in zip(range(len(wine.target_names)), colors):idx = np.where(y_train == i)plt.scatter(X_train[idx, 0], X_train[idx, 1], c=color, label=wine.target_names[i],cmap=plt.cm.Set1, edgecolor='k')
plt.xlim(xx.min(), xx.max())
plt.ylim(yy.min(), yy.max())
plt.title("Wine Dataset - Decision Tree")
plt.legend()
plt.show()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4.2 随机森林

import graphviz
import matplotlib.pyplot as plt
import numpy as np
from sklearn.datasets import load_wine
from sklearn.ensemble import RandomForestClassifier
from sklearn.model_selection import train_test_split
from sklearn.tree import DecisionTreeClassifier
from sklearn.tree import export_graphviz# 加载酒数据集
wine = load_wine()# 只选择前两个特征作为X
X = wine.data[:, :2]# 酒的目标分类作为y
y = wine.target# 划分训练集和测试集
X_train, X_test, y_train, y_test = train_test_split(X, y)# 设定随机森林中有6棵决策树
forest = RandomForestClassifier(n_estimators=6)
forest.fit(X_train, y_train)# 定义三个分类的颜色
colors = ['r', 'g', 'b']# 分别用两个特征值构建图像的横轴和纵轴
x_min, x_max = X[:, 0].min() - 1, X[:, 0].max() + 1
y_min, y_max = X[:, 1].min() - 1, X[:, 1].max() + 1# 生成网格点坐标矩阵
xx, yy = np.meshgrid(np.arange(x_min, x_max, .02),np.arange(y_min, y_max, .02))# 对网格点进行预测
Z = forest.predict(np.c_[xx.ravel(), yy.ravel()])
Z = Z.reshape(xx.shape)# 绘制分类边界和训练集、测试集的散点图
plt.figure()
plt.pcolormesh(xx, yy, Z, cmap=plt.cm.spring)  # 绘制分类区域
plt.scatter(X_train[:, 0], X_train[:, 1], c=[colors[i] for i in y_train])  # 绘制训练集散点图
plt.scatter(X_test[:, 0], X_test[:, 1], c=[colors[i] for i in y_test])  # 绘制测试集散点图
plt.show()  # 显示图形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max_features 参数在随机森林中起到了控制特征选择的作用。下面我将举一个例子来说明 max_features 参数的影响。

假设我们有一个数据集,包含 1000 个样本和 10 个特征。我们使用随机森林进行分类任务,并设置 max_features 参数为不同的取值,比如 2、5 和 10。

  • 当 max_features=2 时,每个决策树在构建节点时只会从 10 个特征中随机选择 2 个特征进行考虑。这种情况下,模型的泛化能力可能会较好,因为每个决策树在节点划分时只考虑了少量特征,减少了特征之间的冗余性。但是,由于只考虑了部分特征,可能会导致模型失去一些重要特征的信息,从而导致模型的性能下降。

  • 当 max_features=5 时,每个决策树在构建节点时会从 10 个特征中随机选择 5 个特征进行考虑。这种情况下,模型可能会更好地利用特征之间的关联性,因为每个决策树考虑了更多的特征。相比于 max_features=2,模型的性能可能会有所提升,但同时也增加了建树的时间和空间消耗。

  • 当 max_features=10 时,每个决策树在构建节点时会考虑所有的特征。这种情况下,模型可以充分利用所有的特征信息,但是可能会增加特征之间的冗余性,导致模型过拟合。

总而言之,max_features 参数的取值越小,模型越倾向于选择少量的特征,减少特征之间的冗余性,从而提高模型的泛化能力。而当 max_features 参数取值增加时,模型更倾向于利用更多的特征信息,这可能会提高模型的拟合能力,但也可能增加过拟合的风险。因此,在实际应用中,我们通常需要通过交叉验证等方法来选择合适的 max_features 参数取值,以达到最佳的模型性能。

max_features 取得越高越像,每个树越像

当 max_features=2 时,每棵决策树在构建节点时会从特征集中随机选择 2 个特征进行考虑。这意味着每棵决策树都会使用相同的 2 个特征来进行节点划分。具体的树的数量取决于随机森林算法的参数设置。

随机森林是由多棵决策树组成的集成学习模型。一般情况下,我们可以通过设置超参数 n_estimators 来控制随机森林中树的数量。例如,如果设置 n_estimators=100,则随机森林会包含 100 棵决策树。

每棵树都是独立地使用随机特征子集进行构建的,所以每棵树的特征选择可能是不同的。但是由于 max_features 参数的限制,每棵树都只会从特征集中随机选择 2 个特征进行考虑。

因此,当 max_features=2 且 n_estimators=100 时,随机森林会包含 100 棵决策树,每棵决策树都使用相同的 2 个特征进行构建。这样的设置有助于减少特征的冗余性,并提高模型的泛化能力。

五、支持向量机SVM

  • 多项式内核
  • 径向基内核(RBF)

多项式内核:
它是通过把样本原始特征进行乘方把数据投射到高维空间

5.1 支持向量机SVM的核函数

在svm 算法中,在数据点处于决定的边界上,这些特殊的数据被称支持向量。这也是支持向量机的名称由来

5.2 实战

5.2.1 多项式内核

# 导入所需的库
import numpy as np
from sklearn import svm  # 导入支持向量机模块
from sklearn.datasets import make_blobs  # 导入用于生成样本数据的函数
import matplotlib.pyplot as plt  # 导入用于绘图的库# 生成样本数据
X, y = make_blobs(n_samples=100, centers=2, random_state=0, cluster_std=0.6)
# 使用 make_blobs 函数生成一个包含两个类别的样本数据集
# n_samples 表示生成样本的数量
# centers 表示类别的数量
# random_state 是随机种子,用于生成可重复的结果
# cluster_std 表示每个类别的标准差,用于控制数据点的分布# 创建SVM分类器
clf = svm.SVC(kernel='linear')
# 使用 sklearn 中的 SVC 函数创建一个线性 SVM 分类器
# kernel 参数指定了核函数类型,这里选择了线性核函数# 训练模型
clf.fit(X, y)
# 使用 fit 方法对 SVM 分类器进行训练
# X 是输入特征向量,y 是对应的目标变量# 绘制决策边界
plt.scatter(X[:, 0], X[:, 1], c=y, s=50, cmap='autumn')
# 使用 scatter 函数绘制样本数据散点图
# X[:, 0] 表示取所有样本数据的第一个特征作为 x 坐标
# X[:, 1] 表示取所有样本数据的第二个特征作为 y 坐标
# c=y 表示根据目标变量 y 的值给散点图上的点着色
# s=50 表示散点的大小为 50
# cmap='autumn' 表示使用 autumn 颜色映射将不同类别的点用不同的颜色表示ax = plt.gca()
xlim = ax.get_xlim()
ylim = ax.get_ylim()# 创建网格以绘制决策边界
xx = np.linspace(xlim[0], xlim[1], 30)
yy = np.linspace(ylim[0], ylim[1], 30)
YY, XX = np.meshgrid(yy, xx)
xy = np.vstack([XX.ravel(), YY.ravel()]).T
Z = clf.decision_function(xy).reshape(XX.shape)
# 创建一个网格,用于绘制决策边界
# np.linspace 生成一维数组,表示 x 和 y 坐标的取值范围
# np.meshgrid 生成二维坐标矩阵,表示网格中每个点的坐标
# np.vstack 将两个一维数组堆叠为一个二维数组
# clf.decision_function 用于计算每个网格点到决策边界的距离
# reshape 用于将一维数组转换为二维矩阵# 绘制决策边界和支持向量
ax.contour(XX, YY, Z, colors='k', levels=[-1, 0, 1], alpha=0.5, linestyles=['--', '-', '--'])
# 使用 contour 函数绘制等高线图,表示决策边界
# XX 和 YY 表示网格点的坐标矩阵
# Z 表示每个网格点到决策边界的距离
# colors='k' 表示等高线的颜色为黑色
# levels=[-1, 0, 1] 表示绘制等高线的值为 -1、0 和 1
# alpha=0.5 表示等高线的透明度为 0.5
# linestyles=['--', '-', '--'] 表示等高线的线型为虚线、实线和虚线ax.scatter(clf.support_vectors_[:, 0], clf.support_vectors_[:, 1], s=100, linewidth=1, facecolors='none', edgecolors='k')
# 使用 scatter 函数绘制支持向量
# clf.support_vectors_ 返回模型中的支持向量
# [:, 0] 和 [:, 1] 分别表示取支持向量的第一个和第二个特征作为 x 和 y 坐标
# s=100 表示支持向量的大小为 100
# linewidth=1 表示边界线的宽度为 1
# facecolors='none' 表示支持向量不填充颜色
# edgecolors='k' 表示支持向量的边界线颜色为黑色plt.show()
# 显示绘制的图形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5.2.2 径向基内核(RBF)

clf = svm.SVC(kernel=‘linear’)
替换为
clf = svm.SVC(kernel=‘rbf’)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mzph.cn/news/646849.shtml

如若内容造成侵权/违法违规/事实不符,请联系多彩编程网进行投诉反馈email:809451989@qq.com,一经查实,立即删除!

相关文章

阿里云服务器部署幻兽帕鲁联机服务器详细教程

幻兽帕鲁是一款备受欢迎的多人在线游戏,其联机服务器对于游戏的稳定运行至关重要。本文将详细介绍如何在阿里云服务器上部署幻兽帕鲁联机服务器,新手小白也能轻松搭建并管理自己的游戏环境。 还未购买阿里云服务器可以参照下面的步骤部署,已经…

Vue+OpenLayers7入门到实战:在地图上添加缩放控件、比例尺控件和鼠标经纬度位置显示控件

返回《Vue+OpenLayers7》专栏目录:Vue+OpenLayers7 前言 本章主要介绍如何使用OpenLayers7在地图上添加地图缩放控件,比例尺显示控件和鼠标经纬度位置展示控件这三个Control控件。 二、依赖和使用 "ol": "7.5.2"使用npm安装依赖npm install ol@7.5.…

【SpringBoot】mybatis基础操作

mybatis入门 1.mybatis准备操作 创建数据库: CREATE DATABASE mybatis_test DEFAULT CHARACTER SET utf8mb4; -- 使⽤数据数据 USE mybatis_test; -- 创建表[用户表] DROP TABLE IF EXISTS userinfo; CREATE TABLE userinfo ( id INT ( 11 ) NOT NULL AUTO_INCRE…

LeetCode刷题---分隔链表

解题思路: 根据题意对链表进行分割 创建链表l用来表示小于给定值x的链表,创建辅助链表left指向l的初始节点 创建链表r用来表示大于等于给定值x的链表,创建辅助链表right指向r的初始节点 创建辅助链表cur,指向head节点 对原链表进行遍历 如果当前节点的va…

Flink多流转换(2)—— 双流连结

双流连结(Join):根据某个字段的值将数据联结起来,“配对”去做处理 窗口联结(Window Join) 可以定义时间窗口,并将两条流中共享一个公共键(key)的数据放在窗口中进行配…

五、垃圾回收

1. 垃圾回收基础 1.1 什么是垃圾 简单说就是:内存中已经不再被使用到的内存空间就是垃圾。 1.2 如何判定是垃圾 1.2.1 引用计数法 引用计数法:给对象添加一个引用计数器,有访问就 1,引用失效就 -1 引用计数法的优缺点&#…

抖音信息流广告引流,这种方法你要知道-数灵通

随着抖音的普及,我们经常会在刷视频的过程中遇到各种广告。这些广告不仅种类繁多,而且形式各异。除了常见的开屏广告和达人合作广告,信息流广告也是抖音广告的一种重要形式。那么,什么是信息流广告呢? 信息流广告是一种…

03. 静态路由

文章目录 一. 静态路由概述1.1. 概述1.2. 路由信息获取方式1.3. 路由表的参数1.4. 路由协议的优先级1.5. 最优路由条目优先1.6. 最长前缀匹配原则 二. 实验实操2.1. 实验1:静态路由2.1.1. 实验目的2.1.2. 实验拓扑图2.1.3. 实验步骤(1)配置网…

数据结构——双链表

双链表中节点类型的描述: 双链表的初始化(带头结点) 、 双链表的插入操作 后插操作 InsertNextDNode(p, s): 在p结点后插入s结点 按位序插入操作: 思路:从头结点开始,找到某个位序的前驱结点&#xff…

周鸿祎回应坚定支持华为:因为 360 也被制裁了

在昨天的华为鸿蒙生态千帆启航仪式上,360集团创始人兼CEO周鸿祎发表演讲表示,360坚定地支持华为的决定源于双方都曾遭到制裁。周鸿祎在演讲中提到:“在华为最早被制裁的时候,我们是少数几个公开站出来坚定支持华为的公司。其实也很…

如何进行H.265视频播放器EasyPlayer.js的中性化设置?

H5无插件流媒体播放器EasyPlayer属于一款高效、精炼、稳定且免费的流媒体播放器,可支持多种流媒体协议播放,可支持H.264与H.265编码格式,性能稳定、播放流畅,能支持WebSocket-FLV、HTTP-FLV,HLS(m3u8&#…

【域名解析】如何将域名指向对应服务器IP

目录 🌷一、域名解析基本概念 🌼1. 定义 🌼2. 域名解析类型 🌷二、域名解析服务器IP地址 🌼1. 操作步骤 🌼2. 验证 🌷一、域名解析基础知识 🌼1. 基本概念 定义: …

luceda ipkiss教程 58:输出器件的版图和三维模型

在ipkiss中,通过visualize_3d_povray可以输出包含器件的三维模型参数的.pov文件,再通过POV-Ray(免费软件,下载地址:https://www.povray.org/download/)就可以查看器件的三维模型。 如: 代码如…

如何安装MeterSphere并实现无公网ip远程访问服务管理界面

文章目录 前言1. 安装MeterSphere2. 本地访问MeterSphere3. 安装 cpolar内网穿透软件4. 配置MeterSphere公网访问地址5. 公网远程访问MeterSphere6. 固定MeterSphere公网地址 正文开始前给大家推荐个网站,前些天发现了一个巨牛的 人工智能学习网站, 通…

vivado 接口、端口映射

接口 重要&#xff01;接口只能在“fpga”类型的&#xff1c;component&#xff1e;中定义。接口部分提供了<component>上所有可用物理接口的列表。<interfaces>部分包含嵌套在其中的一个或多个<interface>标记。一个接口是通过使用<port_map>标记由多…

Spring 声明式事务讲解,和 @Transactional注解的用法

目录 一、Spring框架介绍 二、什么是声明式事务 三、如何解决并发性事务问题 四、Transactional注解的用法 一、Spring框架介绍 Spring框架是一个开源的Java应用程序开发框架&#xff0c;旨在简化企业级Java应用程序的开发。它提供了一种轻量级的、全面的编程和配置模型&a…

进阶C语言-自定义类型

为了便于描述复杂的对象,C语言就支持了自定义类型&#xff0c;其中包括了结构体、枚举和联合体&#xff0c;下面将为大家一一介绍。 自定义类型 &#x1f388;1.结构体&#x1f50e;1.1结构的基础知识&#x1f50e;1.2结构的声明&#x1f50e;1.3特殊的声明&#x1f50e;1.4结构…

基于springboot在线学习平台源码和论文

在Internet高速发展的今天&#xff0c;我们生活的各个领域都涉及到计算机的应用&#xff0c;其中包括学习平台的网络应用&#xff0c;在外国学习平台已经是很普遍的方式&#xff0c;不过国内的管理平台可能还处于起步阶段。学习平台具有学习信息管理功能的选择。学习平台采用ja…

每天掌握一个软测高级技巧:接口自动化神器apin进阶操作

之前写了一篇关于接口自动化框架 apin 入门使用是文章&#xff0c;主要介绍了 apin 的安装以及用例编写的方法。 今天这篇文章来给大家聊聊&#xff0c;apin 中的一些高级使用技巧。比如依赖接口的变量提取和引用&#xff0c;用例断言&#xff0c;以及函数工具的使用。 01 变…

web安全学习笔记【09】——算法2

基础[1] 入门-算法逆向&散列对称非对称&JS源码逆向&AES&DES&RSA&SHA #知识点&#xff1a; 1、Web常规-系统&中间件&数据库&源码等 2、Web其他-前后端&软件&Docker&分配站等 3、Web拓展-CDN&WAF&OSS&反向&负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