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概述
“城市用地适宜性评价是城市总体规划的一项重要前期工作,它首先对工程地质、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等要素进行单项用地适宜性评价,然后用地图叠加技术根据每个因子所占权重生成综合的用地适宜性评价结果,俗称“千层饼模式”。
做用地适宜性评价有两种方法,一是创立多环缓冲区,然后对单因子进行综合评价,最后再对所有因子根据所赋权重进行叠加,此法操作过程复杂并且很难成功。
第二种使用的工具主要为:“欧氏距离”和“重分类”。
此种方法逻辑简单,操作方便并且出现的BUG少,我们这里讲解也基于此种模式进行操作。
02材料的准备
所需的材料主要来源于CAD和Excel,因此在做之前应先准备好各因子所对应的CAD文件和表格数据。
“城市用地适宜性评价”所需的材料主要包括道路(图层应包括“省道、”快速路“、”高速路“)、环境(包括“河流”、“江河”、“水库”、“生态区”、“公园”等)、工业、居住区(可分为“农业住宅”和“城镇住房”)、地形高程、地形坡度等几个因子。
03CAD等文件的导入
我们将做好的CAD文件都放在同一个文件夹里面,点击“ArcMap”应用程序,进入主页面,再点击"目录(catalog)“旁边的”+“号,将素材文件导入进来,导入进来的CAD文件此软件不能直接进行操作,我们要对此进行转换才可使用。
数据转换
点击”等高线和高程点“,将”点“、”线“、”面“文件依次拉到最左边的”内容列表(Table Of Contents)"中。
等高线和高程点
点击“表格选项(Table Option)”-“按属性选择(Select By Attributes)",将高程过于离谱(与其他值相差太大)的值全部删掉,”点“、”线“、”面“均如此操作,方可进行下一步操作。
将高程过于离谱的值全部删掉
将高程过于离谱的值全部删掉
将高程过于离谱的值全部删掉
然后,对”点“、”线“、”面“三个图层进行一下操作:右键单击图层-”数据(Data)"-"导出数据(Export Data)"。
然后将原始3个“.dwg"格式图层删除,以便不干扰后续操作浏览。
注意:在导出数据时,格式尽量保存为”.shapfile"。
存为shp格式
并将导出的数据导出到本图层中,当提示“是否将导出数据添加到本图层中?”选择“是(YES)"。
选择“是(YES)"
04创建TIN地表面
创建TIN地表面
创建TIN地表面
面转栅格
栅格化后如下图所示。
格栅后的效果
把研究范围拉进来,由于拉进来的面无法显示,我们只能创建面要素,根据polyline进行手动成面.我们研究的范围就是蓝色区域。
创建面要素
坡度分析
坡向分析
对”坡度“、”高程“、”坡向“进行分析后,我们一定要进行掩膜处理,这一步主要是让这个软件明白我们的研究范围,以后的分析效果的呈现也仅仅在研究范围内显示,如果不设置,你的分析效果就会是默认的矩形。”
地理环境“-”环境“-处理范围”-“与研究范围相同(”研究范围“是我做的规划范围)“栅格分析”-“像元大小(默认即可)”-“掩膜”-如果在“创建TIN数据”这个图层中我选择的是“高层”显示,其他不显示,并且进行的掩膜,那么在“掩膜”这里我们选择“高程”。
以上步骤就可以让电脑记住之后的显示效果就是只显示你研究范围内的效果。
对环境因子进行评价,步骤为:导出数据-欧氏距离-重分类,其它因子与此类似。
欧氏距离-重分类
欧氏距离-重分类
其他因子与此类似,都是先欧氏距离,再进行重分类,最后根据权重进行加权叠加。
得到我破门的适宜性图,我们得到适宜性评价图之后还要对其进行成分类,在重分类的之后打开其符号系统,分为“适宜建设”、“不适宜建设”、“有条件限制建设”等等,这样用地适宜性评价图就大功告成了。
最终效果图
05总结
以上就是如何用ArcGIS做“城市用地适应性评价”,包括数据的收集与整理和制作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