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年12月30日 14:28
地点:博库书城
0、序言
2023年上半年除了阿里16N拆分,我就不记得其他的事情了,就好像我的记忆只从今年9月份自己的折腾开始。是不是只有自己认真对待过的日子,才会让人深刻呢?突然想到苏格拉底的那句:“未经审视的人生不值得度过。”,因为当你回忆那种人生的时候,你根本记不起什么。但可以说公司的拆分,团队的重组是我人生的转折点。我本以为可能是某种业务方向上的调整,或者签约公司改变这种程度的变化,但没想到却是我想要改变人生的导火索。接下来就回忆一下我大概发生改变的历程:
1、行动先行的我(2022年2月19日)
我可以豪不夸张的说2022年2月19日开始跑步的决定改变了我,并将持续影响我接下来的人生。那时想法很简单,临近毕业,看着7年前的自己,就问道:“我可以回到7年前的体重吗?”。看完一部体育番《强风吹拂》,深有感触,我就回答道可以,然后就一直跑步,真的,我的脑回路极其简单,行动极其高效。不论风吹日晒,狂风暴雨,电闪雷鸣我都在跑步。就那种暴雨天只有江边的钓鱼佬与我作伴,路上的人看到有个疯子在雨中狂奔:“这人脑子有病吧”。结果就是,我的体重好像也就三个月吧,真的就如期从130+降到了119,甚至可以直接参加马拉松了。认真的运动给人带来的变化真的太明显了,以至于我一度很蔑视那些想要运动,但却从来没有认真对待过的人(当然,我当时的想法很极端)。但同样也是跑步这个行为,让我工作之后我时常在反问自己:“我在干嘛?我为什么要跑步?”工作之后很劳累,啥也不想干,那就出门跑步吧。周五啦,要放松啦,出门跑个步吧。本该学习的时候,发现学不动,那就刷个剧,要不就出门跑个步吧。所以?我现在为了消磨时光而去跑步,那跑步对我的意义是什么呢?不就是变相的上瘾吗?这根本不是我想要的。我饱受煎熬,但身体一直在告诉我要做点什么。
2、避风港下的煎熬(2022年7月4日 - 2023年3月28日)
在这个动荡的行业中,我很幸运自己进入了阿里,而我所处的组更是我的避风港。组里的每个人能力都十分的突出,都有各自的长处。主管@JH好像可以cover所有的场景,既认真对待技术,也和同事大谈塞尔达。还有工作起来啥也不管,简直全天都在心流状态的@XR师兄。还有能够耐心指导我,做事认真细致,带我做项目的@ZZ师姐,还有其他很nice的同事,不一一列举了。虽然是在技术公司,但现在想起来,团队的大家给我带来的,我能所吸收的那部分却更多的不是技术层面,而是某种人生态度,或者思考方式之类的东西。例如师兄好像没有具体和我讲过如何编码?反而是提醒我要理解需求,如何使用结构化思维考虑问题,以终为始,五年十年计划的视角来写okr,等等。而在公司听到的最多最频繁的词,除了“拉通”,“对齐”以外,可能就是“价值”了,主管也曾问过我:“你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就诸如此类的熏陶吧。这些概念对于一个刚步入职场,还没切换过思维的我来说,真一个词都回答不上来,所以我在想对自己真正有价值的那些东西,是不是就是这些你从未思考过的东西呢?总体上来说,团队很好,大家都很好,但大家的确都没啥时间和精力来管你,所以我的一年里大多都处于一种放养状态,而在互联网行业中,又需要持续不断的学习,所以一股脑的在瞎学,瞎折腾。啥都在学,学完就忘,学到后面啥也不想学,然后就返回前文所述的跑步这个行为中。上班-学习-学不动/学了就忘-跑步-上班-学习-学不动/学了就忘-跑步…大概就是这种循环♻️,就很不对劲。
3、我要做个有气质的人(2023年3月28日 - 2023年9月)
紧接着就16N拆分之后,反正4-9月我啥也记不起来了,但能感觉出我肯定是在煎熬的。因为一个契机,我去了一个朋友@Helen的家中。房间里有着令人舒心的音乐,温馨的灯光。我们交谈了很多,好像提到了创业,个人ip,直播,未来想做什么相关的东西,我丝毫不觉得时间的流逝。我喜欢在这种环境下与人交流,在那时我就明确了我的一个价值观或者观念:我欣赏喜欢读书的人。所以我就问自己:“我喜欢读书吗?”我的答案是特别肯定的。我忘不掉自己初中很长一段时间的周末都泡在新华书店看书,我也忘不掉这么一个场景:自己坐在小板凳上,将一本厚厚的三国演义(也就和CSAPP差不多厚吧,但字要更迷你),放在长凳上,在昏暗的灯光下,用手指着字,从左滑到右,一个字一个字,直到父母做完农活归来。虽然我按照教育的规定,看了很多的名著,但自己为什么要读书,自己需要读什么书,如何读书,这些问题从来没有人指导过我,这受限于小时候的家庭,教育环境,我无法改变。但现在我有机会了,我是不是应该做点什么?
4、我还是要做个有气质的人(2023年9月 - 2023年至今)
不知道从哪个途径,也许我检索了觉醒,成长之类的词吧,我看完了《认知觉醒》,加深了些感觉,就是我应该做些改变了。于是我从简单易行的饮食入手,并结合自己的运动习惯,挑选了《运动膳食与营养》,《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并作出了相应的行动,改掉了我的饮食。大家都说睡眠很重要,所以看了《我们为什么要睡觉》,理解到睡眠是个很复杂的事情,是人类在进化过程中没有被退化的一个行为,所以我需要认真对待睡眠,因此我很自然的就早睡早起了,比以前更自然。巧的是,到此为止,健康的三大部分我都完美达标了。看完一本书,带来的一个问题是我接下来该看什么,该如何选择?我无法做出一个好的选择,所以因为各种契机看了中医,极简主义,悉达多,纳瓦尔之类书籍,但如何选择书籍这个问题一直都在。直到一位爱读书同事@JK(人生导师,很幸运与其共事)问我:“你的人生观价值观是什么?”,我懵了,不知所措。我记得我当时追问了该如何找到这些东西。他回复:“那你接下来的目标应该是看如何找到自己的人生观”。当时的感受就是,其实一切都是有方法有途径去达成的,但是如何向自己提出问题,如何拆解一个问题特别的关键。后面看了《掌控习惯》画出了第一章人生目标的xmind,后续基于此看了很多自我管理相关的书籍吧,也正在实践中,每一个实践都给自己带来了巨大的影响。断舍离(10月15日),素食(10月24日),冥想(10月初),不吃晚饭(11月11日),冷水浴(唯一没有坚持下来的,主要没有系统看过其原理,后面还会继续学习,继续尝试),记录时间(12月1日),进行知识管理(12月24日)等等等等。
5、为什么要做有气质的人呢?
好像问过自己这个问题:“你理想中的人是什么样的?自己或者是未来的伴侣”,我想到的第一个词就是有气质。在公司里,我还清晰的记得那个在饭桌面前,闭眼冥想的女生,那是我在公司里看到的唯一让我感受到气质的人。希望自己未来哪一天也有人这么描述我。另外还有想到《横道世之介》,我也想做一个像世之介这样的人,每个人谈论到他的时候都是面带笑容的。以后如果有个镜头,采访元宝的各位朋友们,问道:“你眼中的元宝是什么样的人?”,希望你们都是面带笑容的,嘿嘿。
6、当下简短的总结一下:
6.1 有关于成长:
人自身就是一个系统,技术体系是需要服务于我这个系统的。所以最重要的是建立自己的系统,并让其进入良性循环,这样才可以更好的接纳其他,更好的让工作流跑起来。而不是做一个流水线上的工人,去适应技术生产线,这样毫无价值可言。
6.2 有关于幸福:
成长之余不要忘记人生的永恒话题—幸福。如果你看过一些哲学书的话,其中有关于幸福的讨论多半离不开活在当下这四个字,而我现在的理解就是,每一天的度过都要感觉不虚此行来到这繁杂的人世间。如果我的生命明天就会结束,那我今天起床还是会做一顿健康的早饭给自己吃的。分享下前辈们的哲思。维克多:“像你被给予了第二次生命一样活着,并且就好像第一次的时候你做错了。”。荣格:”每个人都有两次生命,第一次是活给别人看的,第二次是活给自己的。“。我感觉我的第二次已经到来。
7、祝愿一下:
“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希望大家认真对待自己现在所拥有的一切,提前祝各位新年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