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目录
- 一、快速理解观察者模式
- 二、观察者模式适用场景
- 三、观察者模式优缺点
- 观察者模式的优点包括:
- 观察者模式的缺点包括:
- 四、代码示例
- 五、我们来听一个故事,加深理解
一、快速理解观察者模式
当谈到设计模式中的观察者模式(Observer Pattern)时,它是一种行为型设计模式,用于在对象之间建立一种一对多的依赖关系,当一个对象的状态发生改变时,它的所有依赖者都会得到通知并自动更新。
通俗地说,观察者模式就像是一个主题(被观察者)和一群订阅者(观察者)之间的关系。主题维护一个订阅者列表,当主题状态发生变化时,它会通知所有的订阅者进行相应的更新操作。
二、观察者模式适用场景
- 当一个对象的改变需要同时改变其他对象,并且你不知道有多少对象需要改变时。
- 当一个对象需要将自己的改变通知给其他对象,而又不希望与其紧密耦合时。
三、观察者模式优缺点
观察者模式的优点包括:
- 解耦:观察者模式将主题和观察者解耦,使它们可以独立变化,互不影响。
- 扩展性:可以灵活地添加新的观察者,或者改变观察者的行为,而无需修改主题的代码。
- 维护一致性:主题和观察者之间建立了一种松散的依赖关系,保证了一致性。
观察者模式的缺点包括:
- 过多的通知:当主题对象有大量的观察者时,每次状态变化都需要通知所有观察者,可能会造成性能问题。
- 循环引用:当观察者之间相互引用时,可能导致循环引用的问题,需要注意避免。
总结来说,观察者模式适用于需要实现对象间的动态一对多关系,并且希望避免紧耦合的场景。它可以帮助我们实现松散耦合的设计,提高代码的可维护性和扩展性。
四、代码示例
面是一个简单的示例代码来说明观察者模式的实现:
import java.util.ArrayList;
import java.util.List;// 主题接口
interface Subject {void attach(Observer observer); // 添加观察者void detach(Observer observer); // 移除观察者void notifyObservers(); // 通知观察者
}// 具体主题类
class ConcreteSubject implements Subject {private List<Observer> observers = new ArrayList<>();private int state;public void attach(Observer observer) {observers.add(observer);}public void detach(Observer observer) {observers.remove(observer);}public void notifyObservers() {for (Observer observer : observers) {observer.update();}}public int getState() {return state;}public void setState(int state) {this.state = state;notifyObservers(); // 状态变化时通知观察者}
}// 观察者接口
interface Observer {void update();
}// 具体观察者类
class ConcreteObserver implements Observer {private ConcreteSubject subject;public ConcreteObserver(ConcreteSubject subject) {this.subject = subject;subject.attach(this); // 注册观察者}public void update() {int state = subject.getState();// 执行相应的操作System.out.println("观察者收到通知,当前状态为:" + state);}
}// 示例代码
public class ObserverPatternExample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ConcreteSubject subject = new ConcreteSubject();ConcreteObserver observer1 = new ConcreteObserver(subject);ConcreteObserver observer2 = new ConcreteObserver(subject);subject.setState(1);subject.setState(2);}
}
在上述示例中,主题(ConcreteSubject)维护了一个观察者列表,并提供了添加、移除和通知观察者的方法。观察者(ConcreteObserver)实现了观察者接口,并在构造函数中将自身注册到主题中。当主题状态发生变化时,它会遍历观察者列表,并调用每个观察者的 update() 方法来进行相应的操作。
五、我们来听一个故事,加深理解
假设有一个小镇,这个小镇上有一家天气预报中心。每天早上,天气预报中心会发布当天的天气情况,包括温度、湿度、风力等信息。同时,小镇上的几个居民对天气情况非常关注,因为天气会影响他们的日常生活。
在这个故事中,天气预报中心是被观察者(主题),而居民们是观察者。他们想要根据天气情况来做出相应的安排,比如选择穿什么衣服、是否要带伞等。
现在,我们来看一下如何使用观察者模式来实现这个故事。
首先,我们需要定义一个主题(WeatherCenter)接口,其中包含了添加观察者、移除观察者和通知观察者的方法。
interface WeatherCenter {void addObserver(Observer observer);void removeObserver(Observer observer);void notifyObservers();
}
然后,我们定义一个具体的天气预报中心(ConcreteWeatherCenter)类,实现了主题接口,并维护了一个观察者列表。
class ConcreteWeatherCenter implements WeatherCenter {private List<Observer> observers = new ArrayList<>();private WeatherData weatherData;public void addObserver(Observer observer) {observers.add(observer);}public void removeObserver(Observer observer) {observers.remove(observer);}public void notifyObservers() {for (Observer observer : observers) {observer.update(weatherData);}}public void setWeatherData(WeatherData weatherData) {this.weatherData = weatherData;notifyObservers();}
}
接下来,我们定义一个观察者(Resident)接口,其中包含了更新方法。
interface Observer {void update(WeatherData weatherData);
}
然后,我们定义一个具体的居民(ConcreteResident)类,实现了观察者接口。
class ConcreteResident implements Observer {private String name;public ConcreteResident(String name) {this.name = name;}public void update(WeatherData weatherData) {// 根据天气情况做出相应的安排System.out.println(name + "收到天气预报,今天的温度是:" + weatherData.getTemperature() + "℃");}
}
最后,我们来看一下如何将这些角色组合起来并运行起来。
public class ObserverPatternStory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ConcreteWeatherCenter weatherCenter = new ConcreteWeatherCenter();ConcreteResident resident1 = new ConcreteResident("John");weatherCenter.addObserver(resident1);ConcreteResident resident2 = new ConcreteResident("Alice");weatherCenter.addObserver(resident2);WeatherData weatherData = new WeatherData(25); // 假设温度为25℃weatherCenter.setWeatherData(weatherData);}
}
在这个故事中,天气预报中心是主题,居民们是观察者。当天气预报中心发布天气信息时,所有的居民都会收到通知,并根据天气情况做出相应的安排。
这个故事中的观察者模式展示了一个实际生活中常见的场景。通过观察者模式,天气预报中心和居民之间建立了一种松散的依赖关系,使得天气预报中心能够方便地通知居民们最新的天气情况,居民们也能够根据天气情况做出适当的调整。
故事中的观察者模式的优点是:
天气预报中心和居民之间实现了解耦,它们可以独立变化,互不影响。
天气预报中心可以方便地添加或移除观察者,居民们也可以灵活地订阅或取消订阅天气通知。
天气预报中心发布天气信息时,所有的居民都能够及时收到通知,确保信息的一致性。
观察者模式的缺点在这个故事中并不明显,但在实际应用中可能存在以下问题:
如果观察者过多或者观察者执行的操作较为耗时,可能会导致性能问题。
观察者之间相互引用时,可能出现循环引用的问题,需要注意避免。
总结来说,观察者模式在实际应用中非常有用,可以帮助我们实现对象之间的一对多关系,实现解耦、灵活性和一致性。无论是天气预报、事件通知还是其他需要实现观察者和被观察者之间关系的场景,观察者模式都是一个强大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