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目录
- 1. 什么是技能树
- 2. 技能树的产品结构
- 3. 技能树的使用
- 3.1 产品入口
- 3.2 知识点的模块设置
- 3.3 『练习题』模块
- 3.4 『参考资料』模块
- 3.5 『讨论区』与『笔记』模块
- 4. 结束语
C 站近期隆重推出了一个新产品『技能树』,这是一个很好的方向。
很早就想写一篇介绍和分析技能树的文章,却一直不愿意动笔。原因是我认为这个产品的问题太多,很容易写成全面批判、恶毒攻击。不如让子弹飞一会看看。
感动于运营小姐姐的留言,于是重新研究了一下这个产品,本篇就产品的内容和形式做一些简单的讨论。
1. 什么是技能树
技能树是 CSDN 提供的系统化,面向实战的学习环境,称为“一站式学习工具”。目的是体系化学习,内容系统,练习完备,学练融合高效学习。
C 站目前开放了 Python、C 、Java、算法、网络等 14个技能树供用户内测。
2. 技能树的产品结构
-
技能树产品的知识结构按照章节搭建『知识点』的框架。
- 以『Python 入门技能树』为例,分为『预备知识』、『基础语法』等 9个单元。
- 每个单元分为若干小节,称为『知识点』。如第一单元『预备知识』中包括『Python 简介』、『程序设计思想』等 7个小节。
-
学习内容是围绕『知识点』设计的。
- 在每个知识点设计了『练习题』、『参考资料』、『交流讨论』和『我的笔记』4个模块。
- 目前每个知识点中有一道或多道『练习题』,若干篇『参考资料』。
- 『练习题』是 C 站开发的,与该知识点相关的习题,目前主要是选择题。
- 『参考资料』是 C 站筛选的,与该知识点相关的资料,通常是来自 C 站博客。
- 『交流讨论』是网友关于该知识点的讨论,统一自动设置标题为『××_讨论帖』。
- 『我的笔记』是用户笔记,可以发布到『交流讨论』区,也可以设为个人私密笔记内容。
3. 技能树的使用
3.1 产品入口
C站的网页版和 APP版都提供了技能树的产品入口,设在顶级栏目『学习』中,占据了非常显著的位置,可以说技能树目前是『学习』栏目的核心产品。
网页版通过『学习』栏目,就可以进入『Python 入门技能树』。
技能树的产品界面如下图所示。页面左侧是章节目录,右侧是各种勋章和导航,中间是按章节排列的知识点。
例如第一单元『预备知识』中设计了 7个知识点,第二单元『预备知识』中设计了 9个知识点。点击各个知识点的选项栏,可以进入对应的知识点进行学习。
已经和部分完成习题练习的知识点选项栏都会以浅绿色进度条显示。
APP 版『学习』栏目的核心就是技能树,很容易找到『Python 入门技能树』,跳转进入技能树章节目录。
-
已经完成习题练习的知识点选项栏会以一片浅绿色树叶标记。
-
部分完成习题练习的知识点并未作出标识,建议以半片浅绿色树叶进行标记。
3.2 知识点的模块设置
网页版每个知识点设计了『练习题』、『参考资料』、『交流讨论』和『我的笔记』4个模块。
APP 版中『我的笔记』不作为单独模块。虽然在『讨论区』模块中设有『笔记』按键,但目前并未提供笔记功能,而是提示在 PC 版提交。手机一般不适合撰写长篇笔记,这样的设计是有道理的。
另外,网页版将『练习题』设在『参考资料』之前,而 APP 版则相反,目前不清楚这一细小区别是否是针对不同场景中的学习方式和路径而设计。
3.3 『练习题』模块
『练习题』是知识点的核心模块,也是技能树产品的核心。
每个知识点设有一道或多道练习题,供用户练习。
目前,练习题的题型只有选择题,通常是从 3~4 个选项中选择答案。
我挑选了一些练习题,明显感受到不同作者的创作风格不同。一些练习题比较简单,几乎没有题干叙述,直接就是选项。而另一些练习题则带有很长的相关知识介绍,差不多是一篇博客,最后才是选择题或选项。
我觉得过长的知识介绍,特别是 APP 版中有时需要阅读几个页面的内容,才进入选择题的实际内容,还是会影响到练习答题的体验。
如果开发者的初衷是希望用户先阅读和学习相关知识,再进入练习环节,可以采用更合理的方式,而不是作为练习题的一部分。
建议将这些内容,整理后作为参考资料供读者阅读。
『练习题』模块存在一些值得改进的问题:
(1)有些题目要求找出错误的选项,这种题型的比例还不小。虽然对此已经用红色字体标识来提醒,但考虑 APP 用户一目十行的阅读习惯,有时仍然会忽略这一点,因此建议减少选出错误答案的题型。
(2) 由于习题选项主要内容往往是程序代码,目前字体中 “i”, “l”,“|”,“.” 等字符不太容易识别,建议调整网页版显示字体为等宽字体,确保各种字符、符号清晰,避免用户由于字体显示而误读误判。APP 版的字体没有问题。
(3)由于 APP 版手机页面宽度的限制,很多程序语句长度超出屏幕,需要左滑来阅读超出部分内容,但又看不到语句开头的内容了。有时滑动一次还不够,需要滑动几屏来看。ABCD 四个选项的内容还是独立对象,即每次左滑只能看一个选项。这对于阅读程序、比较选项是非常痛苦的。
这个问题,是个很麻烦的问题。我也想不到什么好的办法来解决。我在之前的文章中,提出 IT 类文章不比新闻、抖音,特别是源程序不适宜手机阅读,主要就是这个原因。
(4)APP版本中,已经通过的题目,不仅不能再次练习,而且不再显示该题目。准确地说,可以进入题目,但只显示正确答案,不再显示题干和相关选项。建议即使锁定提交答案,也应该可以再看看这道题。
(5)单选题的题型过于单一,对学习和巩固知识点是不够的。有的用户评论说选择题就是从答案中找差异,找规律。建议开发更丰富、有趣的题型。
(6)设计练习题是一个技术活,并不是技术水平高就能出好题目的。特别是技能树产品对题目的限制是很高的,出好题目更不容易。不同作者的水平、角度不同,出题风格迥异,是必然的。要建设比较完善的题库,就需要整体设计、制定规范、逐步改善。
3.4 『参考资料』模块
『参考资料』是 C 站筛选的,与该知识点相关的资料,通常是网友博客。
问题点与改进建议:
(1)在网页版选择『参考资料』,直接导入首篇文章的内容,这好像是某次改版时的优化。
这就需要网站编辑能够筛选和提供高质量、高相关度的文章,否则反而难以满足不同读者的需求。
(2)网页版『参考资料』没有设置纵向快速滚动条,只能用鼠标或键盘一点点向下滚动,使用非常别扭。这是逼着你学完的节奏啊,非常不可思议。
(3)网页版『参考资料』的『拓展阅读』是直接导入的首篇文章之外的其它博客,但被设置在首篇文章结束后最下方,而且很不显眼,而且没有完整的文章标题,类似搜索条的自动补充。
我对这种设计也实在难以理解。在 APP 版本中并不是这样啊!参考资料提供了多篇相关内容的博客。用户选择、阅读、退回都很方便。
(4)网页版『参考资料』页面,右侧设计了『笔记』区域。设计者的目的显然是鼓励用户随手写点读后感,发布到讨论区。但是,实际效果如何恐怕就很难说了。
我只是觉得这样大块的版面有些浪费,还不如把『拓展阅读』的标题放到这里来。
(5)网页版『参考资料』中引入了一些视频内容,看了几个都是不错的。
APP 版本中一开始没有找到,后来发现也是有的,但不知为什么被排在最后。
而且由于参考资料目录中只提供了简单的标题和标签,视频内容并没有图标或文字提示。如果不是逐篇打开阅读,哪里会想到最后这篇竟然是李立宗讲的视频呢?
3.5 『讨论区』与『笔记』模块
(1)『讨论区』与『笔记』是关联的功能。在 APP 版只能阅读网友讨论,在 PC 段可以撰写笔记,发布到讨论区或自己保存。保存的位置被称为“私人社区”。
(2)C 站对“笔记+讨论”的模式非常重视,不仅在 4 个模块中占了 2 个,而且在使用另外 2 个模块时也把宝贵的页面空间留给『笔记』功能,也就是说进入技能树学习随时可以写笔记。
(3)网页版『讨论区』也没有设置纵向快速滚动条,只能用鼠标或键盘一点点向下滚动,使用非常别扭。
(4)如上图所示,用户的笔记统一自动设置标题为『××_讨论帖』。一个优点是不需要用户写标题,另一个优点是帖子的标题清晰明确。但是: ① 如果满屏的帖子都是相同的标题,那么还有必要设置标题吗?特别在寸土寸金的手机屏幕上,是不是太浪费了?② 如果我在一个知识点写了两段或多段标记,标题也是相同的,在私密社区中不利于查找阅读和编辑。
(5)一个产品逻辑问题,无论公开发布还是个人保存的笔记,都应该被保存到个人社区。目前公开分布的笔记,在个人社区不留存底稿,就找不到了。
(6)在技能树写的课程笔记被存入个人社区,但是要进入个人社区却非常麻烦,需要从『社区』频道才能进入。
网页版『社区』频道改版,我找了半天也没有找到如何进入。APP 版干脆就没有『社区』频道,原来路径设在:『我的』->『更多服务』->『我的社区』->『私密社区』。
简而言之,既然重视学习笔记功能,还是应该提供学习笔记到私密社区的快捷路径。
(7)从另一个角度看,学习笔记就是一种类型的博客。与其设置为私密社区存放,还不如放在内容管理更方便,更合理。也许是 C 站希望以此推动社区频道的建设吧。但我想大多数技能树产品的用户,是不具备社区建设能力的,私密社区只能是一个备忘录式的个人笔记。
(8)『讨论区』现有内容质量普遍较差,大部分是灌水。
能有这么多人来灌水也不容易,猜想是否与产品推广活动有关。
这一方面当然有个循序渐进、逐步培育的过程,但另一方面这种讨论区的目的究竟是什么,能否达到预期的效果,我是存有怀疑的。
很多网络培训教程、慕课,一群学生同步学习,往往都设置网课讨论区,还有老师定期回答问题,但文字形式的课件讨论区罕有成功的案例。
还是拭目以待吧,用户数据是最客观真实的。
4. 结束语
本篇简单讨论了技能树产品本身的结构和改善建议。下一篇打算着重讨论产品定位和方向的问题。
(本文完)
版权声明:
youcans@xupt 原创作品,转载必须标注原文链接:(https://blog.csdn.net/youcans/article/details/125480421)
Copyright 2022 youcans, XUPT
Crated:2022-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