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基础》
课程整体教学设计
(2013~2014学年)
课程名称: 计算机应用基础
所属系部: 基础课部
制定人: 宋 征
制定时间: 2013年9月
湖南有色金属职业技术学院
课程整体教学设计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代码学分:3学时:112授课时间:第1学年授课对象:五年制高职课程类型与课程定位:
计算机应用基础该课程主要为学生讲授计算机知识、计算机技能及培养学生运用计算机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的能力,并为各专业学生学好后继课程提供支持
2. 掌握Ms Office 2003的基本操作方法;
3. 掌握Word排版的基本知识;
4. 掌握Excel数据处理的基本知识;
5. 掌握PowerPoint制作演示文稿的基本方法;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2.培养学生勤于思考、认真做事的良好习惯
3.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分析应用信息的能力
4.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5.培养学生展示自我的能力
素质目标:
1.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2.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
3.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爱岗敬业、诚实守信的工作作风
4.培养学生初步的管理能力和信息处理能力
5.培养学生的质量、安全意识
三、课程教学思路
1.教学设计的宗旨:以学到实用技能、提高职业能力为出发点,注重提高学生综合应用和处理复杂办公事务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注意情感交流、教书育人,并实施分层次教学、因材施教。
2.采用案例教学法:使用以实际需求为题材制作的各种经典案例,采用启发式教学——从提出问题,找出解决方案,到解决问题的操作步骤的任务驱动教学法组织全部教学过程。
3.采用多种方法的组合教学手段:教学在多媒体教室与计算机机房上课,理论教学和实训操作相结合。授课采用投影+课件、网络+交流讨论,以及边讲、边看、边做、边讨论等多种教学手段。实训采用专门设计的案例,学生操作为主,精讲多练,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四、课程教学内容设计
通过对大量企事业单位走访问和调研发现,在计算机基础应用中,需求最多的是利用计算机处理各种复杂办公信息,如长文档编辑管理(文字处理)、各种数据的统计(数据处理)和汇报材料的处理(PPT制作)。按照上面的要求,将本门课程分为了六个模块,即计算机基础知识、Windows XP操作系统、因特网应用、文字处理软件应用、电子表格处理软件应用,演示文稿软件应用。情境设置,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案例充实教学,案例设计要考虑到实用性和趣味性,又兼顾到知识的逻辑性。
五、课程能力训练项目设计
序号模块名称学习项目设计拟实现的能力目标相关支撑知识1计
算
机
基
础
知
识1.1 了解计算机①了解计算机的发展过程与趋势以及计算机在信息时代的广泛应用
②了解计算机的主要部件和其作用以及主要技术指标及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③了解常用输入输出设备及其作用
④了解计算机系统中的软件的类型和程序设计语言以及软件使用中的法律、法律和道德要求。
⑤了解二进制的基本概念、及数制之间的转换
⑥了解ASCII码基本概念及编码规划
⑦了解汉字编码的基本概念
⑧语言表达能力
⑨自我展示能力
⑩查阅资料能力①计算机的发展过程与趋势
②计算机特点与分类
③计算机主板系统单元
④计算机外存储器
⑤计算机输入输出设备
⑥计算机软件分类
⑦知识产权与版权保护
⑧各进制数据之间的转换
⑨ASCII码和汉字编码
⑩指法操作
1.2 了解微型计算机1.3 认识输入输出设备1.4计算机软件及其使用1.5数制与编码2
操
作
系
统2.1 Windows XP入门 ①了解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特点和功能,理解操作系统在计算机系统运行中的作用
②掌握正确启动和关闭计算机系统
③了解WindowsXP图形界面的对象以及快捷菜单的使用方法
④掌握文件和文件夹的基本操作
⑤使用资源管理器对文件等资源进行管理,了解常用文件类型
⑥了解控制面板的功能,使用控制面板配置系统,使用操作系统中自带的常用程序
⑦能够安装和卸载常用应用软件
⑧掌握一两种常用的中文输入方法
⑨团结协作能力
⑩规范操作能力
安全操作能力①认识与设置Windows XP操作系统的桌面
②认识和操作窗口和对话框
③认识与使用“资源管理器”
④文件与文件夹的基本操作
⑤控制面板的使用
⑥常用应用软件的安装与卸载
⑦常用的中文输入方法2.2 管理文件2.3 管理与应用windows XP2.4 维护系统